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鄉愁永恆 詩意長存:余光中先生,一路走好!

據臺灣媒體報導,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12月14日因病去世, 享年90歲。

餘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 祖籍福建泉州永春。 1950年他隨家人遷居臺灣。 多年來, 餘光中筆耕不輟, 創作了許多經典的詩歌和散文。 梁實秋曾稱讚他“右手寫詩, 左手寫散文, 成就之高, 一時無兩”。

1971年, 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 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裡寫下《鄉愁》。 一首《鄉愁》, 傳誦至今,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40多年來, 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被廣為傳誦。 餘光中近年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時, 屢屢被問及他的鄉愁。

1992年, 餘光中應邀來到北京, 雖然不是小時候的故鄉,

但看到的京城胡同、故宮和梁啟超故居, 還是十分親切。 他真正回故鄉是2000年, 當時餘光中第一次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學, 感慨萬千。

餘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 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 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 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

鄉愁, 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 餘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 《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 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 但是, 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 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

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 同時, 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 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 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 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書信裡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 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 很難與家人相見, 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 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後來, 母親去世, 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 於是作者就將鄉愁比喻為墳墓;現在, 由於人為的原因, 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 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臺灣海峽, 表達了他期盼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讓我們再次讀一遍他的《鄉愁》,

以此來緬懷余光中先生!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文/李羽

圖/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