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鉛鋅礦投資、貿易必讀:鉛鋅礦資源分佈現狀及中資企業開發建議

“對世界範圍內鉛鋅礦資源分佈及開發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與瞭解, 可增加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結合各主要資源國家的資源分佈及開發現狀, 統計出全球部分鉛鋅礦儲量較大的礦山。 在綜合考慮世界鉛鋅礦進出口情況, 以及中國投資環境等因素的基礎上, 為中國地勘企業提出了世界鉛鋅礦開發建議:1)優選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國家進行合作;2)應重點考慮投資國的投資環境;3)利用別國資源優勢建立自己的鉛鋅產業基地;4)打造新型礦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 促進中資企業可持續發展,

為中國企業在礦業經濟低迷的狀態下打開困局。 ”

鉛鋅作為重要的有色金屬原料, 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蝕性。 世界鉛消費主要集中在鉛酸蓄電池、化工、鉛板及鉛管、焊料和鉛彈等領域。 鋅產品有金屬鋅、鋅基合金、氧化鋅等, 主要用於鍍鋅、製造銅合金材、鑄造鋅合金、製造氧化鋅、乾電池等。 當前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礦業公司正在參與發達國家鉛鋅企業的聯合、兼併、重組, 將實現鉛鋅冶煉生產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而且還將實現產業資源控制、資本控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由於汽車市場的快速擴張和鉛酸電池更新週期的縮短, 中國鉛消費將保持強勁增長。 同時, 隨著國內鍍鋅板產能的擴張和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不斷擴大,

中國對鋅精礦及鋅產品的需求量也將越來越大。 因此, 在當前形勢下, 研究全球鉛鋅礦資源的分佈情況和勘探開發現狀, 對於促進中國鉛鋅礦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01

世界鉛鋅礦儲量與產量概況

鉛鋅在自然界裡, 尤其在原生礦床中, 共生極為密切, 有共同的成礦物質來源和相似的地球化學行為。 由於鉛鋅成礦作用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鉛鋅礦床的分類原則與類型劃分一直是爭論的問題。

在礦床成礦系列的系統論思想指導下, 以多成因、圍岩為主要分類因素, 地質流體、成礦環境、成礦條件、地球化學特徵等為次要因素, 戴自希將鉛鋅礦床類型劃分為:沉積岩容礦的海底噴氣沉積礦床(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 SEDEX), 火山岩容礦的海底噴氣沉積礦床(Volcanic Hosted Massive Sulfide, VMS),

碳酸鹽岩容礦的後生沉積礦床(the Mississippi Valley-type, MVT, 砂葉岩容礦的沉積或沉積變質礦床, 與岩漿岩有關的斑岩、矽卡岩、熱液交代型礦床和陸相火山岩型礦床, 非硫化物鋅礦床等。 在這幾類礦床中, 尤以SEDEX型最為重要。

從初步統計的世界超大型鉛鋅礦床(表1)可以看出:SEDEX型礦床數量占超大型鉛鋅礦床總量的36.2%, 其鉛鋅儲量占超大型礦床總儲量的42%;其次是MVT型礦床, 其鉛鋅礦床數和儲量分別占超大型總量的24%和23%;SEDEX型和MVT型鉛鋅礦的礦床數量和儲量合計分別占世界超大型鉛鋅礦床總量和儲量的60.3%和65.6%, 是最重要的鉛鋅礦床類型。

世界鉛鋅礦資源儲量較豐富, 分佈相對集中(表2)

2015年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顯示, 全球鉛探明儲量(金屬量)約為8900萬噸,

比2014年有所提升。 2014年中國鉛礦產資源儲量居全球第二位, 儲量約為1400萬噸, 占全球儲量的17.75%。 2015年世界鋅探明儲量約為2億萬噸, 比2014年有所下降。

02

世界範圍內鉛鋅資源分佈與開發現狀

就世界鉛鋅礦資源的國別分佈而言, 絕大多數鉛鋅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 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秘魯為世界四大資源國, 鉛資源總量約占世界的75%。 墨西哥、美國、印度、哈薩克也擁有一定儲量。 目前全球鉛鋅產品生產的集中度非常高, 礦業公司主要有瑞士嘉能可—超達公司和道郎公司、加拿大泰克資源(Teck Resources)、澳大利亞必和必拓(BHP)、瑞典玻立頓公司(Boliden)、印度斯坦鋅業、中國五礦集團和新星公司等。

據國際商業諮詢機構SNL統計的全球鉛鋅礦山專案(表3),

就其分佈地區而言, 主要分佈于亞洲、大洋洲以及南北美洲, 就其開發階段來說, 礦山項目分為生產運營、擴建、限制生產等階段, 絕大多數礦山項目處於可行性研究和選區等階段。 由此推測, 世界鉛鋅礦資源潛力還十分巨大, 中資企業“走出去”還大有前景。

選擇世界鉛鋅資源豐富的5個境外國家, 就重點鉛鋅成礦帶、礦產地質特徵等介紹如下。

1)澳大利亞。 已探明鉛鋅儲量居世界首位, 鉛鋅產量處於世界第二。 大型鉛鋅成礦區帶主要有芒特艾薩內圍層(Mount Isa)、巴頓海槽區、布洛肯希爾礦化集中區、裡德火山岩成礦帶等。 世紀礦床(Century) 和位於芒特艾薩內圍層中其他的芒特艾薩、希爾頓、杜格爾德河等巨大礦床(圖1), 均屬SEDEX型礦床。 世紀礦床由康辛裡奧廷托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勘探,估計其資源量為118Mt,Pb品位為1.05%,Zn品位為10.2%,Ag品位為10.2g/t。

2)俄羅斯。鉛鋅礦探明和預測資源量均豐富,鉛資源主要分佈于濱海區、阿勒泰和外貝加爾邊疆地區,鋅資源主要分佈于南烏拉爾、新地和濱海邊疆區。外貝加爾金、鉛、鋅、鐵成礦遠景帶在構造上位於蒙古—鄂霍茨克帶上,呈北東向展布,長約1200km,寬約150~250km,呈不規則狀產出。中色控股的奧傑羅鉛鋅礦是世界級鉛鋅礦,地處俄聯邦布裡亞特境內,具有符合礦石儲量聯合委員會標準(Joint Ore Reserves Committee, JORC) 的1.57億噸資源量,鉛品位1.02%,鋅品位5.23%,銀平均品位約37g/t,含鉛鋅金屬量約980萬噸。

3)秘魯。南美最大的鉛鋅生產國,屬於世界主要的鉛鋅精礦出口國。秘魯中北部多金屬礦帶,是鉛鋅資源集中分佈的地區(約10條),典型礦床有:聖維森特大型MVT礦床,鉛平均品位0.53%,鋅平均品位8.18%,鉛鋅資源量達到40.4萬噸;大坦博中型VMS礦床,地處皮烏拉省,屬於塊狀硫化物型礦床,伴生鋅品位1.4%;瑪麗婭特雷莎中型礦床,鉛平均品位1.04%,鋅平均品位4.11%,鉛鋅資源量為10.3萬噸。

4)美國。鉛礦與鋅礦生產量分別排世界第三位與第四位。位於阿拉斯加西北部鉛鋅礦化集中區的紅狗(Red Dog) 鉛鋅礦,為典型的SEDEX礦床,賦存於石炭紀庫納組中。具有全球最豐富的鋅資源,礦石儲量為5610萬噸,Zn平均品位16.6%,Pb平均品位4.6%, Ag平均品位8g/t。另外,還有北美西部的貝爾特—普塞爾盆地克爾達蘭銀鉛鋅礦帶、密西西比河谷礦集區等。

5)哈薩克。中亞最大的鉛鋅礦資源國家,境內鉛鋅成礦帶主要有3條,多形成大型、超大型礦床,其中,阿勒泰成礦帶以火山—沉積型多金屬塊狀硫化物礦床為主,典型礦床有列寧諾戈爾斯克、奧爾洛夫、尼古拉耶夫、濟良諾夫、阿克巴斯套、普裡奧爾洛夫等。准格爾阿拉套成礦帶發現層控碳酸鹽型鉛、鋅礦床,其中,捷克利礦床鉛鋅儲量550萬噸,鉛鋅平均品位合計高達11%,屬於哈薩克富礦和重點勘探地區。北巴爾喀什和北天山礦區的層控型鉛鋅礦以卡拉套礦群為代表,也是中亞重要的鉛鋅原料基地。

03

世界鉛鋅資源貿易

1)世界貿易。從全球鉛鋅資源貿易流向來看,傳統鉛鋅資源出口國資源主體流向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東亞國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鉛鋅資源消費國。發達國家考慮到鉛鋅生產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已經逐步縮減鉛鋅資源產能,歐美國家鉛鋅產品進口量進一步增強。根據國際鉛鋅研究小組(International Lead and Zinc Study Group)最新公佈的資料,自2017年以來,全球鉛鋅精礦產量因國際鉛價走低、需求暫難明顯改善而出現明顯下降(圖2)。目前市場整體鉛鋅精礦供大於求格局明顯,隨著供給加大需求不振,礦山方面難以抵制進口礦的衝擊。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統計,近20年來,世界新增鋅儲量9000萬噸,總儲量達2億多噸,按目前開採量計算,僅夠開採18年。近10年來,世界鋅礦山產量增加了41.7%,中國、印度、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產量增加較大。但隨著澳大利亞Century,加拿大Magellan、Brunswick、Perseverance, 愛爾蘭Lisheen,伊朗Mehdiabad等鉛鋅礦山資源的枯竭和嘉能可的大幅減產,全球鋅礦供應缺口將出現短缺態勢。

2015年11月,托克公司根據協定將向新星公司提供鋅精礦,用來彌補Century礦關閉帶來的供應損失,這意味著原本流向中國的鋅精礦將轉向歐洲。但從未來鉛鋅資源流向來看,中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世界鉛鋅資源消費主體,此外,新興市場國家如巴西、印度、俄羅斯,也將逐步擴大鉛鋅消費需求,部分國家工業化過程中還將帶動鉛鋅冶煉產能的提升,從而影響未來鉛鋅資源流向。

2)中國鉛鋅進口貿易。中國鉛鋅礦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利用程度高,已利用的儲量比例很大。整體來看,中國鉛鋅行業規模有所擴大,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受行業整體經營水準較低的影響,規模擴張速度相對較慢。隨著鉛鋅行業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及行業兼併重組,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不斷減少。大型企業對國外鉛精礦和鋅精礦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資源保障程度低將成為制約未來幾年中國鉛鋅行業發展的瓶頸。

隨著城市化進程所需鉛鋅礦潛力的加大,與世界鉛鋅資源大國相比,中國鉛鋅礦儲量仍具有相當大的差距。從國內鉛精礦發展趨勢上看,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中國鉛礦原料對外依存度上升,國內鉛礦資源價格與國際並軌。由於缺乏大型礦山和富礦,平均生產規模和行業集中度難以提高,加之,我國礦山開採安全、環保以及獲得資源的費用提高,使得礦山開採、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因此,轉化為現實生產能力尚需過程。從長遠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淘汰落後行業產能等行業結構整合,注重環境保護,轉向國際化經營,是中國鉛鋅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中國是鉛礦砂及其精礦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鉛礦進口國。從進口國別來看,秘魯是中國最大的鉛礦進口國,其次是美國與俄羅斯。中國鉛進出口基本處於平衡狀態。從出口區域來看,主要輸往亞洲的中國香港和越南等。但隨著加工費的逐漸上漲,國內礦山的利潤趨於下降,且中小礦山大多都已處於停產狀態,礦山的開工率明顯低於全球市場。鉛精礦產量同比降幅較大。

中國作為鋅消費大國,據USGS統計,2013年消費量達599.48萬噸,遠超於位於第二的美國(93.4萬噸,2013年)和第三的韓國(72.76萬噸,2013年)。中國因本國產量遠高於其他國家,鋅進口數量位居世界第二(62.4萬噸)。

中國鋅礦砂進口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秘魯,總量占進口的近60%。2008年金融危機前,國際國內鉛鋅價格一路上揚,而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鉛鋅價格快速下跌,跌幅均超過50%。2009年經濟形勢好轉,鉛鋅價格震盪回升,而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市場需求疲軟,2011年下半年開始,鉛鋅價格再次步入下行通道,相對而言,此次價格波動相對平穩。

04

中資企業在境外勘查開發鉛鋅礦資源的建議

1)選擇具體合作國別時,找礦潛力是首選條件。影響礦產勘查投資決策的因素主要有找礦潛力、勘查開發條件、專案運營條件、相關法律法規、政治環境等。表2列出了鉛鋅礦資源比較有前景的國家。找礦區位於重要成礦區帶,目標礦床為重要工業類型,富礦的開採是可行性研究重要的正面因素,使投資專案具有強勢的成本競爭地位。主要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礦業投資,充分利用中國的政治、地緣優勢,優先選擇周邊國家和地區,如哈薩克、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等。重點關注非洲礦產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積極投資澳大利亞和拉丁美洲國家。兼顧礦產資源豐富且有出口潛力的發達國家,但對美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因為環保和資源門檻等因素,基本謹慎進入。

2)重點考慮擬投資國的專案運營條件和投資環境。海外礦產勘查投資的投資者必須擁有探礦權的權益。在海外,選擇合適的礦產勘查運作模式,有助於專案平穩運行,提高成功率。投資應向具有目標國或目標地區工作經驗的公司或單位傾斜。與投資地區有類似的地質條件、礦床類型,可以利用已有的勘查技術和經驗,有利於做出勘查投資決策。

駐外使館商務處對礦產勘查投資項目提出的意見,以及在所在國投資礦產勘查的注意事項,是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礦業法規、財稅制度的穩定性比提供的優惠更為重要。投資者需要提前具體清楚地瞭解自己應負的環境保護責任。政治環境引發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資源民族主義上升為第一風險。政府的廉潔與效率成了繞不開的問題。學會與原住民和社區打交道也很重要。

3)利用國外礦產資源的途徑。目前中國仍將處於加速實現工業化階段,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資源供需矛盾將日益加劇。目前中國進口礦產品主要採取現貨和期貨貿易進口的方式。在供應不足的市場條件下,極易形成賣方價格壟斷,造成買方經濟損失。

4)建設海外鉛鋅基地是國內企業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國鉛鋅行業已經進入調整期。扶植企業海外戰略,設立海外資源基地,可預見未來冶煉行業的前景。在國家需要時,能保證這些資源安全地供應國內,為國家長期、穩定、經濟合理地利用國外礦產資源提供保障。鉛鋅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保持鉛鋅供需基本平衡,限制冶煉能力盲目增長。

加強國內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原料保障程度。控制以精煉產品為典型的“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鼓勵開發利用海外資源,取消產品出口退稅,提高鉛鋅資源稅率等政策。這些政策都是為了保證合理利用資源,保證鉛鋅產業結構合理,保證行業有序發展,提高中國鉛鋅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5)推動礦山企業改革,加大新興戰略性礦產轉型升級。當前礦山企業面臨著政策趨嚴、市場不確定、成本難降等挑戰。對於礦山企業來講,環保、安全成本也面臨增加的局面。伴隨鉛鋅價格的持續下行、鉛精礦加工費上漲等,國內礦企去產能,應該抓住轉型升級契機,完善企業所有制制度,走混合所有制道路,實行現代化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加注重效益與品質。制定前瞻性、全域性戰略發展目標,改變傳統的礦業發展理念。

充分研究本公司經營業務的發展趨勢,科學評估本公司所有資產的潛在價值及盈利前景,強化公司核心業務。儘量降低開發規模,保障現金流,全方位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實施精細化管理,推廣自動化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研究新的技術、管理方式和產業模式,抓住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綠色礦山等發展機遇,打造新型礦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6)緊緊抓住“礦業+”發展模式,打開鉛鋅礦山企業困局。礦業公司應該積極與金融財團合作,儘快使國內瀕危的礦山起死回生。在全球礦業低迷時期,可以開展全球佈局,並購海外優良資產。在國內籌資、融資的同時,有步驟、有重點地在國際礦業資本市場上籌資、融資,該模式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普遍存在,如力拓、必和必拓等全球性跨國礦業公司的股東多數是滙豐、花旗銀行等美歐金融財團。與互聯網產業合作,促進礦業行業資金、技術、人才、專案、產品在國內外的有效流通,使供應和需求完美對接,有效降低中間成本。加強科學技術水準,是有效降低礦山開發成本、全面提高礦業開發效率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最有效的途徑。

注重礦業產業上下游一體化,有效提高礦山企業和下游企業抗風險能力,保障企業穩定發展,有效降低成本。與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合作,大幅增強企業綜合實力,有效降低礦業開發成本,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投資回報。與國外相關企業合作,實現風險共擔,資訊、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共用,大幅度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通過政策扶持和重點支持,形成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跨國礦企,培養一批既懂專業又熟悉跨國企業經營、國際資本運營和礦產品貿易的企業管理人才隊伍,使國外資源勘查開發成為中國礦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全球跨國礦業公司多採用該模式:由金融財團出資,互聯網為紐帶,礦業公司提供技術,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組建綜合類礦企。

——劉永團,許磊,杜青松,《鉛鋅礦資源分佈現狀及中資企業開發建議》

世紀礦床由康辛裡奧廷托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勘探,估計其資源量為118Mt,Pb品位為1.05%,Zn品位為10.2%,Ag品位為10.2g/t。

2)俄羅斯。鉛鋅礦探明和預測資源量均豐富,鉛資源主要分佈于濱海區、阿勒泰和外貝加爾邊疆地區,鋅資源主要分佈于南烏拉爾、新地和濱海邊疆區。外貝加爾金、鉛、鋅、鐵成礦遠景帶在構造上位於蒙古—鄂霍茨克帶上,呈北東向展布,長約1200km,寬約150~250km,呈不規則狀產出。中色控股的奧傑羅鉛鋅礦是世界級鉛鋅礦,地處俄聯邦布裡亞特境內,具有符合礦石儲量聯合委員會標準(Joint Ore Reserves Committee, JORC) 的1.57億噸資源量,鉛品位1.02%,鋅品位5.23%,銀平均品位約37g/t,含鉛鋅金屬量約980萬噸。

3)秘魯。南美最大的鉛鋅生產國,屬於世界主要的鉛鋅精礦出口國。秘魯中北部多金屬礦帶,是鉛鋅資源集中分佈的地區(約10條),典型礦床有:聖維森特大型MVT礦床,鉛平均品位0.53%,鋅平均品位8.18%,鉛鋅資源量達到40.4萬噸;大坦博中型VMS礦床,地處皮烏拉省,屬於塊狀硫化物型礦床,伴生鋅品位1.4%;瑪麗婭特雷莎中型礦床,鉛平均品位1.04%,鋅平均品位4.11%,鉛鋅資源量為10.3萬噸。

4)美國。鉛礦與鋅礦生產量分別排世界第三位與第四位。位於阿拉斯加西北部鉛鋅礦化集中區的紅狗(Red Dog) 鉛鋅礦,為典型的SEDEX礦床,賦存於石炭紀庫納組中。具有全球最豐富的鋅資源,礦石儲量為5610萬噸,Zn平均品位16.6%,Pb平均品位4.6%, Ag平均品位8g/t。另外,還有北美西部的貝爾特—普塞爾盆地克爾達蘭銀鉛鋅礦帶、密西西比河谷礦集區等。

5)哈薩克。中亞最大的鉛鋅礦資源國家,境內鉛鋅成礦帶主要有3條,多形成大型、超大型礦床,其中,阿勒泰成礦帶以火山—沉積型多金屬塊狀硫化物礦床為主,典型礦床有列寧諾戈爾斯克、奧爾洛夫、尼古拉耶夫、濟良諾夫、阿克巴斯套、普裡奧爾洛夫等。准格爾阿拉套成礦帶發現層控碳酸鹽型鉛、鋅礦床,其中,捷克利礦床鉛鋅儲量550萬噸,鉛鋅平均品位合計高達11%,屬於哈薩克富礦和重點勘探地區。北巴爾喀什和北天山礦區的層控型鉛鋅礦以卡拉套礦群為代表,也是中亞重要的鉛鋅原料基地。

03

世界鉛鋅資源貿易

1)世界貿易。從全球鉛鋅資源貿易流向來看,傳統鉛鋅資源出口國資源主體流向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東亞國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鉛鋅資源消費國。發達國家考慮到鉛鋅生產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已經逐步縮減鉛鋅資源產能,歐美國家鉛鋅產品進口量進一步增強。根據國際鉛鋅研究小組(International Lead and Zinc Study Group)最新公佈的資料,自2017年以來,全球鉛鋅精礦產量因國際鉛價走低、需求暫難明顯改善而出現明顯下降(圖2)。目前市場整體鉛鋅精礦供大於求格局明顯,隨著供給加大需求不振,礦山方面難以抵制進口礦的衝擊。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統計,近20年來,世界新增鋅儲量9000萬噸,總儲量達2億多噸,按目前開採量計算,僅夠開採18年。近10年來,世界鋅礦山產量增加了41.7%,中國、印度、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產量增加較大。但隨著澳大利亞Century,加拿大Magellan、Brunswick、Perseverance, 愛爾蘭Lisheen,伊朗Mehdiabad等鉛鋅礦山資源的枯竭和嘉能可的大幅減產,全球鋅礦供應缺口將出現短缺態勢。

2015年11月,托克公司根據協定將向新星公司提供鋅精礦,用來彌補Century礦關閉帶來的供應損失,這意味著原本流向中國的鋅精礦將轉向歐洲。但從未來鉛鋅資源流向來看,中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世界鉛鋅資源消費主體,此外,新興市場國家如巴西、印度、俄羅斯,也將逐步擴大鉛鋅消費需求,部分國家工業化過程中還將帶動鉛鋅冶煉產能的提升,從而影響未來鉛鋅資源流向。

2)中國鉛鋅進口貿易。中國鉛鋅礦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利用程度高,已利用的儲量比例很大。整體來看,中國鉛鋅行業規模有所擴大,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受行業整體經營水準較低的影響,規模擴張速度相對較慢。隨著鉛鋅行業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及行業兼併重組,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不斷減少。大型企業對國外鉛精礦和鋅精礦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資源保障程度低將成為制約未來幾年中國鉛鋅行業發展的瓶頸。

隨著城市化進程所需鉛鋅礦潛力的加大,與世界鉛鋅資源大國相比,中國鉛鋅礦儲量仍具有相當大的差距。從國內鉛精礦發展趨勢上看,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中國鉛礦原料對外依存度上升,國內鉛礦資源價格與國際並軌。由於缺乏大型礦山和富礦,平均生產規模和行業集中度難以提高,加之,我國礦山開採安全、環保以及獲得資源的費用提高,使得礦山開採、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因此,轉化為現實生產能力尚需過程。從長遠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淘汰落後行業產能等行業結構整合,注重環境保護,轉向國際化經營,是中國鉛鋅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中國是鉛礦砂及其精礦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鉛礦進口國。從進口國別來看,秘魯是中國最大的鉛礦進口國,其次是美國與俄羅斯。中國鉛進出口基本處於平衡狀態。從出口區域來看,主要輸往亞洲的中國香港和越南等。但隨著加工費的逐漸上漲,國內礦山的利潤趨於下降,且中小礦山大多都已處於停產狀態,礦山的開工率明顯低於全球市場。鉛精礦產量同比降幅較大。

中國作為鋅消費大國,據USGS統計,2013年消費量達599.48萬噸,遠超於位於第二的美國(93.4萬噸,2013年)和第三的韓國(72.76萬噸,2013年)。中國因本國產量遠高於其他國家,鋅進口數量位居世界第二(62.4萬噸)。

中國鋅礦砂進口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秘魯,總量占進口的近60%。2008年金融危機前,國際國內鉛鋅價格一路上揚,而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鉛鋅價格快速下跌,跌幅均超過50%。2009年經濟形勢好轉,鉛鋅價格震盪回升,而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市場需求疲軟,2011年下半年開始,鉛鋅價格再次步入下行通道,相對而言,此次價格波動相對平穩。

04

中資企業在境外勘查開發鉛鋅礦資源的建議

1)選擇具體合作國別時,找礦潛力是首選條件。影響礦產勘查投資決策的因素主要有找礦潛力、勘查開發條件、專案運營條件、相關法律法規、政治環境等。表2列出了鉛鋅礦資源比較有前景的國家。找礦區位於重要成礦區帶,目標礦床為重要工業類型,富礦的開採是可行性研究重要的正面因素,使投資專案具有強勢的成本競爭地位。主要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礦業投資,充分利用中國的政治、地緣優勢,優先選擇周邊國家和地區,如哈薩克、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等。重點關注非洲礦產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積極投資澳大利亞和拉丁美洲國家。兼顧礦產資源豐富且有出口潛力的發達國家,但對美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因為環保和資源門檻等因素,基本謹慎進入。

2)重點考慮擬投資國的專案運營條件和投資環境。海外礦產勘查投資的投資者必須擁有探礦權的權益。在海外,選擇合適的礦產勘查運作模式,有助於專案平穩運行,提高成功率。投資應向具有目標國或目標地區工作經驗的公司或單位傾斜。與投資地區有類似的地質條件、礦床類型,可以利用已有的勘查技術和經驗,有利於做出勘查投資決策。

駐外使館商務處對礦產勘查投資項目提出的意見,以及在所在國投資礦產勘查的注意事項,是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礦業法規、財稅制度的穩定性比提供的優惠更為重要。投資者需要提前具體清楚地瞭解自己應負的環境保護責任。政治環境引發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資源民族主義上升為第一風險。政府的廉潔與效率成了繞不開的問題。學會與原住民和社區打交道也很重要。

3)利用國外礦產資源的途徑。目前中國仍將處於加速實現工業化階段,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資源供需矛盾將日益加劇。目前中國進口礦產品主要採取現貨和期貨貿易進口的方式。在供應不足的市場條件下,極易形成賣方價格壟斷,造成買方經濟損失。

4)建設海外鉛鋅基地是國內企業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國鉛鋅行業已經進入調整期。扶植企業海外戰略,設立海外資源基地,可預見未來冶煉行業的前景。在國家需要時,能保證這些資源安全地供應國內,為國家長期、穩定、經濟合理地利用國外礦產資源提供保障。鉛鋅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保持鉛鋅供需基本平衡,限制冶煉能力盲目增長。

加強國內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原料保障程度。控制以精煉產品為典型的“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鼓勵開發利用海外資源,取消產品出口退稅,提高鉛鋅資源稅率等政策。這些政策都是為了保證合理利用資源,保證鉛鋅產業結構合理,保證行業有序發展,提高中國鉛鋅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5)推動礦山企業改革,加大新興戰略性礦產轉型升級。當前礦山企業面臨著政策趨嚴、市場不確定、成本難降等挑戰。對於礦山企業來講,環保、安全成本也面臨增加的局面。伴隨鉛鋅價格的持續下行、鉛精礦加工費上漲等,國內礦企去產能,應該抓住轉型升級契機,完善企業所有制制度,走混合所有制道路,實行現代化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加注重效益與品質。制定前瞻性、全域性戰略發展目標,改變傳統的礦業發展理念。

充分研究本公司經營業務的發展趨勢,科學評估本公司所有資產的潛在價值及盈利前景,強化公司核心業務。儘量降低開發規模,保障現金流,全方位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實施精細化管理,推廣自動化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研究新的技術、管理方式和產業模式,抓住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綠色礦山等發展機遇,打造新型礦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6)緊緊抓住“礦業+”發展模式,打開鉛鋅礦山企業困局。礦業公司應該積極與金融財團合作,儘快使國內瀕危的礦山起死回生。在全球礦業低迷時期,可以開展全球佈局,並購海外優良資產。在國內籌資、融資的同時,有步驟、有重點地在國際礦業資本市場上籌資、融資,該模式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普遍存在,如力拓、必和必拓等全球性跨國礦業公司的股東多數是滙豐、花旗銀行等美歐金融財團。與互聯網產業合作,促進礦業行業資金、技術、人才、專案、產品在國內外的有效流通,使供應和需求完美對接,有效降低中間成本。加強科學技術水準,是有效降低礦山開發成本、全面提高礦業開發效率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最有效的途徑。

注重礦業產業上下游一體化,有效提高礦山企業和下游企業抗風險能力,保障企業穩定發展,有效降低成本。與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合作,大幅增強企業綜合實力,有效降低礦業開發成本,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投資回報。與國外相關企業合作,實現風險共擔,資訊、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共用,大幅度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通過政策扶持和重點支持,形成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跨國礦企,培養一批既懂專業又熟悉跨國企業經營、國際資本運營和礦產品貿易的企業管理人才隊伍,使國外資源勘查開發成為中國礦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全球跨國礦業公司多採用該模式:由金融財團出資,互聯網為紐帶,礦業公司提供技術,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組建綜合類礦企。

——劉永團,許磊,杜青松,《鉛鋅礦資源分佈現狀及中資企業開發建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