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刷爆B站,這節目值得硬碟收藏!

央視出了一檔重量級文博節目

[國家寶藏]

一推出便高開高走

秒殺了各衛視台娛樂綜藝

▲已播兩期, 口碑爆棚, 豆瓣2萬餘人標記, 評分高達9.3

不僅口碑不俗

它還刷爆了B站

▲感受下這滿屏的彈幕~

如此高評價和高人氣

可以說是是毫不誇張

因為[國家寶藏]

絕對值得永遠存在你的硬碟裡

反復觀看

顧名思義, [國家寶藏]的主角, 就是“國寶”。

別誤會, 央視可沒有把一群靠賣萌“騙吃騙喝”的熊貓弄進演播廳, 而是請來了國內九家博物館, 以及館內珍藏的27件鎮館之寶。

▲九大博物館分別是: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節目一共十期, 每期聚焦一家博物館, 館長推選出三件寶物, 再由明星擔任的“國寶守護人”以表演的形式依次介紹, 之後再由相關人員進行解讀, 讓我們瞭解這些寶物的前生今世。

最後, 再由網友投票, 從每間博物館的三件國寶中選出一件, 參加故宮博物院的“國家寶藏特展”。

▲真萬里挑一

看到這樣的節目設定, 不免會擔心會否因為節目太“正”了, 而讓人覺得無聊?

其實, 不同於一板一眼的科教, [國家寶藏]將嚴肅科普與輕鬆娛樂的度把握得非常精准, 無論是文物本身、故事演繹還是節目編排都十分震撼人心。

有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明明是沖著演員來看的,

卻被節目圈了粉;明明以為是檔說教節目, 卻不知不覺看濕了眼眶。

▲“多次和彈幕觀眾一樣熱淚盈眶…被震撼、被感動”

寓教於樂, 讓人意趣滿滿地跟隨節目去探索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 就是這檔節目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而要往細了看, 這檔節目一共有四大優點:製作精、選人棒、形式好、內容佳。

首先, 製作精。

有人說, 在文化傳承這一塊, 央視是無敵的。 不僅如此, 在出精品這條路上, 央視也是首屈一指的, 而這個“精”首先就體現在了製作上。

不說別的, 就拿[國家寶藏]的舞美和文案來說。

▲網友紛紛蓋章打call!

施工現場即視感的舞臺搭建, 是我見過最‘簡潔直接原生態’的沒有之一, 這就是說好的年末巨獻嗎?

▲好幾位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博主轉發群嘲, 還有人喊話故宮博物院, 問它想不想退出

一開始, [國家寶藏]官方並未回應, 直到幾天後, 才淡定直面非議, 約定“週一見”。 終於, 到了約定日期, 央視甩出“打臉實錘”——節目開場的視覺設計。

先來感受一下設計圖與實拍圖~

▲舞臺設計圖

▲現場實拍圖

設計中使用了LED開合車台、天軌吊裝及移動設備、全息影像技術, 冰屏柱等, 整體恢弘大氣, 絢爛至極。

而帶有金屬質感的中國風設計凸顯出歷史與現代之間的變化融合, 通過燈光變幻營造出五千年時空重疊, 古今碰撞的文化磁場。

▲酷炫!

第一期節目中, 李晨飾演的宋徽宗觀賞《千里江山圖》, 隨著畫卷緩緩展開, 壯麗山河仿佛也顯現在眼前,

那種氣勢磅礴的震撼, 讓人產生了一種“穿越千年”的奇妙錯覺。

▲歷史和現代的融合, 也是很酷了~

再說說文案, 總體上文本考究, 臺詞嚴謹深刻, 再加上實力演員的演繹, 可以說是感染力十足。

就拿段奕宏主演的小劇場來說, 他飾演的是越王勾踐劍的“劍靈”, 正如他所說, 以劍本身發聲, 這也許是最真實也是最不真實的前世傳奇。

▲越王勾踐劍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與它隔空相對的是吳王夫差矛, 節目中“劍靈”的設定也不禁令人遐想萬千, 畢生宿敵歷經千年重聚, 時過境遷白雲蒼狗, 最後陪在自己身邊的竟然是它!如果真的有“博物館奇妙夜”的話, 相信這一劍一矛應該很熱鬧吧~

而當越王為了家國大業贈劍于楚時, 這把“寶劍”眼裡噙著淚水呐喊道:

願千年輪轉, 越地長歌不散, 我翹首以盼, 重逢!

不得不承認, 這段詞寫得好, 訴盡衷腸, 配樂也用得好, 悲壯哀婉, 而老段的演繹也好, 極富感染力, 仿佛真的賦予了劍以靈魂。

▲關於老段演劍靈還有個段子:以為你要演勾踐, 沒想到你演的是劍!

既然已經提到了演技, 也該進入到節目的下一個優點了——

其次, 選人棒。

由於每期推介的三件寶物都將有明星演繹前世、講述今生, 所以節目中請到了不少如段奕宏這樣的實力派演員, 例如梁家輝、王剛、秦海璐、雷佳音、劉濤、劉奕君、郭濤等等。

同時,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真正讓節目起到點燃延續中華文明的燦爛星火的意義, 節目組也邀請了一些如王凱、李晨、易烊千璽、關曉彤這樣的“流量擔當”。

▲王凱和李晨

此外,還有撐得起檯面也攪得動歡樂的兩位首屈一指的主持人,何炅與撒貝南。總的來說就是不失品質,又利於傳播。

而以上這麼多位“國寶守護人”,他們將與哪件寶物結緣,也並非看檔期隨便安排,反而是用心滿滿。

就拿影帝梁家輝來說,他擔任的是第一期故宮博物院選出的“石鼓”的守護人。

要知道,作為我國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石鼓共十隻,每只約重一噸,每個鼓面上都鐫刻著“石鼓文”(大篆),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前一段為後人所不知的歷史。

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自明清以來,一字抵萬金,創下中國文物史上的奇跡。

而選梁家輝作為守護人,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雖然梁家輝在香港出生長大,但他對故宮的感情可不比任何人少,1984年,他在故宮拍攝李翰祥導演的[垂簾聽政],每天早晨都會現在金水橋邊上看完升旗再從正門進去拍戲。

他見過太陽剛升起時的故宮,也看過日落後黃昏裡的故宮,他走遍了故宮的每一個角落。而電影上映後,他憑藉咸豐帝一角,拿下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香港金像獎影帝。

▲歲月沉澱之後,再看到梁家輝出現在故宮,又有了別樣的感覺

時隔33年,他再次踏足故宮深處,在對國寶的演繹過程中,他始終飽含深情,有些吃力地用普通話將每個字都標準地念出來,也讓我們能感受到這個以“半個故宮人”自居的人的真情。

而由於梁家輝的女兒都在國外,這也讓她們說英文的時候比說中文的時候還多。他守護石鼓,也是守護石鼓文,他希望女兒通過他瞭解到中華文字之美,不忘國粹。

▲早年為了避免家人受到狗仔打擾,梁家輝就將她們送去了加拿大

還有被迫保送北大的段子手撒貝南,作為北大法學院的高材生,作為[今日說法]的主持人,作為地地道道的湖北武漢人。

由他擔任第二期湖北省博物館選出的,記載了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等內容的“雲夢睡虎地秦簡”的守護人,真心合適!

▲你撒這段演繹前面笑哭,後面正經,講真,他的臺詞還真比不少演員棒

不過,要說節目組選得最棒的,還是主持人——

[國家寶藏]請到了張國立老師擔任001號講解,其實就是主持,早在[演員的誕生]裡國立老師就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高情商,面對一群動輒爭鋒相對的“戲精”,他打圓場功力一流。

到了更有文化沉澱的[國家寶藏],他更是化身謙謙君子,將厚重的歷史娓娓道來,無論與明星還是嘉賓對談都非常得體,再加上深厚的臺詞功底,聽他說話簡直是一種享受。

▲他與小撒“商業互吹”,一個是“被主持耽誤了的演員”,另一個是“被演戲耽誤了的主持人”

第二期節目裡,我們還迎來了“紀曉嵐X和珅”CP的世紀同框,沒錯,張國立和王剛兩位老師同台了!

兩位老師也是默契不減當年,一見面就開始互懟,張國立介紹王剛是收藏界的表演藝術家,王剛老師立刻發出一聲“和珅嘖”,國立老師還一時口誤直接喊了“和大人”,讓我們仿佛回到了守著電視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那段日子。

▲紀大人您好~

節目裡精彩和驚喜實在太多,就不劇透了,我們接著說下一個優點。

再者,形式好。

上文就已經說過了,[國家寶藏]作為一股“綜藝清流”,在“寓教於樂”上很是成功,而對科普和娛樂之間的平衡,它掌握得更好。

這一點,在第一期就有所體現。

首期節目裡,故宮博物院“看(院)門(長)人”單霽翔選出了清代乾隆年間燒制的“各種釉彩大瓶”。這國寶,是不是聽名字就覺得不一般?

▲不僅名字不一般,連風格都和別人的不太一樣

要知道,乾隆迷之自信的審美一直備受詬病,對比他爹雍正的清雅,坊間甚至有人戲稱他是“農家樂”范兒。

無圖無真相,各位自己來感受下這個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7層之多的大瓶子吧......

▲大瓶子:腫麼了,我不美麼?

也許是知道大傢伙兒會有“故宮藏品千千萬,為啥要選這麼個瓶子”的想法,央視率先進行了一番diss。

王凱扮演的乾隆,先遭到了當朝督陶官唐英弱弱地鄙視:您要燒這麼個花裡胡哨的大瓶子,有點過了吧?

任性boy乾隆:就是要過!

▲乾隆認為,皇阿瑪和偶像們一定會支持,然而......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乾隆靠著軟塌小憩時,他爹雍正以及他的“愛豆”王羲之和黃公望竟然真的入夢了。

王羲之:你自己看看把我的《快雪時晴帖》折騰成啥樣了?我就寫了28個字,你哐哐給蓋了幾十個章。蓋章都算了,還題字!寫得比我還多!

▲《快雪時晴帖》局部,嗯就是被乾隆蓋過章的那份......

▲《富春山居圖》局部,幾乎空白處都被乾隆題上了字

黃公望:你在我的《富春山居圖》上題了五十五處字又是啥意思?還真是麻煩您了!還好你拿到的是贗品呀~

雍正:盡搞些大俗之風,我大清顏面何存?!

▲這官方吐槽表情包都出來了,真心牛~

這一波“三維立體環繞群diss”實在厲害,央視發起官方吐槽技能,讓觀眾無槽可吐,光顧著哈哈大笑或心疼乾隆去了,不得不服。

再加上央視再次把線上播放平臺選在了B站,整出戲配上彈幕“食用”,更是笑果十足。

▲這波“三維立體環繞群diss”直接讓彈幕炸了,哈哈党再現江湖

而除了能笑得人前翻後仰的官方吐槽,也有正兒八經的編排,例如上文提到的梁家輝和段奕宏主演的小劇場,以及王剛老師守護曾侯乙編鐘時的那出戲。

“曾侯乙編鐘”作為戰國早期文物,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它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因為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而震驚世界考古學,更被稱為“稀世珍寶”。

▲王剛老師對曾侯乙編鐘這一鞠躬也令人動容

曾侯乙在面對楚惠王的忌憚,他巧妙地用“一鐘雙音”暗喻“和諧共存”,而王剛老師的演繹將雙關劇本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每句臺詞、每個眼神都迅速將觀眾帶入情境之中。

就連助演的演員們,雖然毫無名氣,卻能用真情實感的舞臺表演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窺探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情感,難怪會被觀眾稱讚:“這才是真正的演員的誕生啊!”

▲“[國家寶藏]才應該是演員的誕生吧

▲[國家寶藏]的表演環節比[演員的誕生]好多了,尤其是編劇

最後,內容佳。

即便王凱和撒貝南主演的兩出戲笑果十足,但在展現風趣幽默的同時,劇本也沒有失去該有的厚度與深刻。正所謂收放自如,大概便是如此。

先說被吐槽的乾隆,這齣戲的最後,不僅為乾隆的“農家樂審美”正名,也解釋了故宮選送這尊“各種釉彩大瓶”的原因——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其標誌著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頂峰,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而撒貝南那出戲,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最早的秦律裡就有了“百步之內見死不救該重罰”這種約束道德的法制概念,聯想到最近的“江歌案”,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也許有人認為,光靠幾個明星名人,能講哪門子的歷史?最後文物怕是要被流量搶了風頭。

其實,還真沒有,[國家寶藏]裡專家和懂行的素人,多著呐。

▲豆瓣網友@阿不才 :明星就只是引子,沒有喧賓奪主

就說故宮“看門人”單霽翔吧,這是絕對的專家,也是貨真價實的網紅,經他之手,沉睡了近600年的故宮煥發了新生命。故宮淘寶店、故宮表情包、故宮禦貓都火得一塌糊塗。

而以他為首組成的院長聯盟,當然也是又專業又與時俱進。

▲圈粉無數的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的宣傳圖,無數妹子等著你們出故宮彩妝呢!

▲院長聯盟的圓桌會議,很是帥氣了~

除了他們,還有一些偉大卻不為人知的平民英雄。

[國家寶藏]在明星劇場結束後,會請來一些素人作為文物的今生講述人,而梁金生在講述石鼓的故事時,揭開了“故宮南遷”的那段歷史。

他一家五代都是“故宮人”,1930年,他的爺爺帶著全家在戰亂中護送石鼓南下,1950年後,石鼓又由他父親護送回京。

▲全家福裡沒有他哥哥,原來他爺爺帶著哥哥等家人運送文物去臺灣,本以為是普通轉移,沒想到竟回不來了,等到80年代再見面,爺爺已經過世,而哥哥也老了

他的父親膝下有5位兒女,名字就是文物南遷的路線圖,生他時正走到“金陵”南京,所以就給他取名為金生。

而他,如今也是故宮“大總管”——文物管理處處長,故宮收藏的186萬件文物,就是他一件一件數出來的。

▲不僅要清點,還要一件件核對,前後耗時7年

還有知名考古學家陳振裕,老爺子今年已經78歲,但精神十足,風度非凡,眼神犀利仿佛能看透世間萬物。

現存於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和“睡虎地秦簡”都是他親自帶領著考古隊挖出來的,所謂國士無雙,我想應該就是他這樣的。

▲老鷹一般的利眼

有網友說,日本做個壽司都要大談特談“工匠精神”,而要論這精神,我們又怎會落於人後?

兢兢業業的故宮志願者,漫山遍地採礦的顏料傳承人,戰火中輾轉護送文物的家族,將一生奉獻給國家的無雙國士,他們的故事不是更值得被傳頌嗎?

▲豆瓣網友@九七年 這條短評獲贊最多

在文化和歷史面前,我們要存有謙卑之心,而在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守護者面前,我們要報以尊重和掌聲。因為,無數小人物的勤勉敬業,才造就時代的偉大。

說起來,央視總能為現代社會與傳統文化創造一次次美麗的“邂逅”,就像之前的[中國詩詞大會],他們在人們對於傳統文化學習和書寫的淡漠危機中找到一絲微熹。

▲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同樣口碑不俗

同樣,[國家寶藏]也是這樣,正因為有了如此動人的故事,冰冷的文物才真正活了過來。

而更重要的是,它還提供了一個平臺,讓身處浮躁年代的我們這些青年人知道,這些珍貴文物的“前世今生”,其中所蘊藏的匠心精神。

有人說,這個節目的重點其實並非文物本身,而是通過這些文物打開了歷史的大門。此話的確不假。

▲張國立老師親自去了湖北省博物館,文物背後的工匠精神讓他為之震撼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這也許不是一個需要你馬上就看,它不能製造出很多熱點,就算少看一期也能跟得上熱議話題。但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收藏起來,得空之時細細品味的節目。

它的存在,像武器。也許是越王勾踐劍那樣的寶劍,也許是吳王夫差矛那樣的長矛。它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一脈相承,也會成為我們日常的談資。

▲這不,和大人立刻就不服了,馬上出題考紀大人~

[國家寶藏]的節目宣傳片裡有句臺詞說道:“守護歷史,選擇未來”,這正是中華文明稱得上“源遠流長”的原因。

而正如張國立老師所說,我們還很年輕,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P.S.[國家寶藏]每週日晚19:30於CCTV3播出!

▲王凱和李晨

此外,還有撐得起檯面也攪得動歡樂的兩位首屈一指的主持人,何炅與撒貝南。總的來說就是不失品質,又利於傳播。

而以上這麼多位“國寶守護人”,他們將與哪件寶物結緣,也並非看檔期隨便安排,反而是用心滿滿。

就拿影帝梁家輝來說,他擔任的是第一期故宮博物院選出的“石鼓”的守護人。

要知道,作為我國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石鼓共十隻,每只約重一噸,每個鼓面上都鐫刻著“石鼓文”(大篆),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前一段為後人所不知的歷史。

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自明清以來,一字抵萬金,創下中國文物史上的奇跡。

而選梁家輝作為守護人,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雖然梁家輝在香港出生長大,但他對故宮的感情可不比任何人少,1984年,他在故宮拍攝李翰祥導演的[垂簾聽政],每天早晨都會現在金水橋邊上看完升旗再從正門進去拍戲。

他見過太陽剛升起時的故宮,也看過日落後黃昏裡的故宮,他走遍了故宮的每一個角落。而電影上映後,他憑藉咸豐帝一角,拿下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香港金像獎影帝。

▲歲月沉澱之後,再看到梁家輝出現在故宮,又有了別樣的感覺

時隔33年,他再次踏足故宮深處,在對國寶的演繹過程中,他始終飽含深情,有些吃力地用普通話將每個字都標準地念出來,也讓我們能感受到這個以“半個故宮人”自居的人的真情。

而由於梁家輝的女兒都在國外,這也讓她們說英文的時候比說中文的時候還多。他守護石鼓,也是守護石鼓文,他希望女兒通過他瞭解到中華文字之美,不忘國粹。

▲早年為了避免家人受到狗仔打擾,梁家輝就將她們送去了加拿大

還有被迫保送北大的段子手撒貝南,作為北大法學院的高材生,作為[今日說法]的主持人,作為地地道道的湖北武漢人。

由他擔任第二期湖北省博物館選出的,記載了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等內容的“雲夢睡虎地秦簡”的守護人,真心合適!

▲你撒這段演繹前面笑哭,後面正經,講真,他的臺詞還真比不少演員棒

不過,要說節目組選得最棒的,還是主持人——

[國家寶藏]請到了張國立老師擔任001號講解,其實就是主持,早在[演員的誕生]裡國立老師就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高情商,面對一群動輒爭鋒相對的“戲精”,他打圓場功力一流。

到了更有文化沉澱的[國家寶藏],他更是化身謙謙君子,將厚重的歷史娓娓道來,無論與明星還是嘉賓對談都非常得體,再加上深厚的臺詞功底,聽他說話簡直是一種享受。

▲他與小撒“商業互吹”,一個是“被主持耽誤了的演員”,另一個是“被演戲耽誤了的主持人”

第二期節目裡,我們還迎來了“紀曉嵐X和珅”CP的世紀同框,沒錯,張國立和王剛兩位老師同台了!

兩位老師也是默契不減當年,一見面就開始互懟,張國立介紹王剛是收藏界的表演藝術家,王剛老師立刻發出一聲“和珅嘖”,國立老師還一時口誤直接喊了“和大人”,讓我們仿佛回到了守著電視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那段日子。

▲紀大人您好~

節目裡精彩和驚喜實在太多,就不劇透了,我們接著說下一個優點。

再者,形式好。

上文就已經說過了,[國家寶藏]作為一股“綜藝清流”,在“寓教於樂”上很是成功,而對科普和娛樂之間的平衡,它掌握得更好。

這一點,在第一期就有所體現。

首期節目裡,故宮博物院“看(院)門(長)人”單霽翔選出了清代乾隆年間燒制的“各種釉彩大瓶”。這國寶,是不是聽名字就覺得不一般?

▲不僅名字不一般,連風格都和別人的不太一樣

要知道,乾隆迷之自信的審美一直備受詬病,對比他爹雍正的清雅,坊間甚至有人戲稱他是“農家樂”范兒。

無圖無真相,各位自己來感受下這個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7層之多的大瓶子吧......

▲大瓶子:腫麼了,我不美麼?

也許是知道大傢伙兒會有“故宮藏品千千萬,為啥要選這麼個瓶子”的想法,央視率先進行了一番diss。

王凱扮演的乾隆,先遭到了當朝督陶官唐英弱弱地鄙視:您要燒這麼個花裡胡哨的大瓶子,有點過了吧?

任性boy乾隆:就是要過!

▲乾隆認為,皇阿瑪和偶像們一定會支持,然而......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乾隆靠著軟塌小憩時,他爹雍正以及他的“愛豆”王羲之和黃公望竟然真的入夢了。

王羲之:你自己看看把我的《快雪時晴帖》折騰成啥樣了?我就寫了28個字,你哐哐給蓋了幾十個章。蓋章都算了,還題字!寫得比我還多!

▲《快雪時晴帖》局部,嗯就是被乾隆蓋過章的那份......

▲《富春山居圖》局部,幾乎空白處都被乾隆題上了字

黃公望:你在我的《富春山居圖》上題了五十五處字又是啥意思?還真是麻煩您了!還好你拿到的是贗品呀~

雍正:盡搞些大俗之風,我大清顏面何存?!

▲這官方吐槽表情包都出來了,真心牛~

這一波“三維立體環繞群diss”實在厲害,央視發起官方吐槽技能,讓觀眾無槽可吐,光顧著哈哈大笑或心疼乾隆去了,不得不服。

再加上央視再次把線上播放平臺選在了B站,整出戲配上彈幕“食用”,更是笑果十足。

▲這波“三維立體環繞群diss”直接讓彈幕炸了,哈哈党再現江湖

而除了能笑得人前翻後仰的官方吐槽,也有正兒八經的編排,例如上文提到的梁家輝和段奕宏主演的小劇場,以及王剛老師守護曾侯乙編鐘時的那出戲。

“曾侯乙編鐘”作為戰國早期文物,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它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因為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而震驚世界考古學,更被稱為“稀世珍寶”。

▲王剛老師對曾侯乙編鐘這一鞠躬也令人動容

曾侯乙在面對楚惠王的忌憚,他巧妙地用“一鐘雙音”暗喻“和諧共存”,而王剛老師的演繹將雙關劇本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每句臺詞、每個眼神都迅速將觀眾帶入情境之中。

就連助演的演員們,雖然毫無名氣,卻能用真情實感的舞臺表演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窺探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情感,難怪會被觀眾稱讚:“這才是真正的演員的誕生啊!”

▲“[國家寶藏]才應該是演員的誕生吧

▲[國家寶藏]的表演環節比[演員的誕生]好多了,尤其是編劇

最後,內容佳。

即便王凱和撒貝南主演的兩出戲笑果十足,但在展現風趣幽默的同時,劇本也沒有失去該有的厚度與深刻。正所謂收放自如,大概便是如此。

先說被吐槽的乾隆,這齣戲的最後,不僅為乾隆的“農家樂審美”正名,也解釋了故宮選送這尊“各種釉彩大瓶”的原因——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其標誌著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頂峰,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而撒貝南那出戲,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最早的秦律裡就有了“百步之內見死不救該重罰”這種約束道德的法制概念,聯想到最近的“江歌案”,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也許有人認為,光靠幾個明星名人,能講哪門子的歷史?最後文物怕是要被流量搶了風頭。

其實,還真沒有,[國家寶藏]裡專家和懂行的素人,多著呐。

▲豆瓣網友@阿不才 :明星就只是引子,沒有喧賓奪主

就說故宮“看門人”單霽翔吧,這是絕對的專家,也是貨真價實的網紅,經他之手,沉睡了近600年的故宮煥發了新生命。故宮淘寶店、故宮表情包、故宮禦貓都火得一塌糊塗。

而以他為首組成的院長聯盟,當然也是又專業又與時俱進。

▲圈粉無數的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的宣傳圖,無數妹子等著你們出故宮彩妝呢!

▲院長聯盟的圓桌會議,很是帥氣了~

除了他們,還有一些偉大卻不為人知的平民英雄。

[國家寶藏]在明星劇場結束後,會請來一些素人作為文物的今生講述人,而梁金生在講述石鼓的故事時,揭開了“故宮南遷”的那段歷史。

他一家五代都是“故宮人”,1930年,他的爺爺帶著全家在戰亂中護送石鼓南下,1950年後,石鼓又由他父親護送回京。

▲全家福裡沒有他哥哥,原來他爺爺帶著哥哥等家人運送文物去臺灣,本以為是普通轉移,沒想到竟回不來了,等到80年代再見面,爺爺已經過世,而哥哥也老了

他的父親膝下有5位兒女,名字就是文物南遷的路線圖,生他時正走到“金陵”南京,所以就給他取名為金生。

而他,如今也是故宮“大總管”——文物管理處處長,故宮收藏的186萬件文物,就是他一件一件數出來的。

▲不僅要清點,還要一件件核對,前後耗時7年

還有知名考古學家陳振裕,老爺子今年已經78歲,但精神十足,風度非凡,眼神犀利仿佛能看透世間萬物。

現存於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和“睡虎地秦簡”都是他親自帶領著考古隊挖出來的,所謂國士無雙,我想應該就是他這樣的。

▲老鷹一般的利眼

有網友說,日本做個壽司都要大談特談“工匠精神”,而要論這精神,我們又怎會落於人後?

兢兢業業的故宮志願者,漫山遍地採礦的顏料傳承人,戰火中輾轉護送文物的家族,將一生奉獻給國家的無雙國士,他們的故事不是更值得被傳頌嗎?

▲豆瓣網友@九七年 這條短評獲贊最多

在文化和歷史面前,我們要存有謙卑之心,而在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守護者面前,我們要報以尊重和掌聲。因為,無數小人物的勤勉敬業,才造就時代的偉大。

說起來,央視總能為現代社會與傳統文化創造一次次美麗的“邂逅”,就像之前的[中國詩詞大會],他們在人們對於傳統文化學習和書寫的淡漠危機中找到一絲微熹。

▲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同樣口碑不俗

同樣,[國家寶藏]也是這樣,正因為有了如此動人的故事,冰冷的文物才真正活了過來。

而更重要的是,它還提供了一個平臺,讓身處浮躁年代的我們這些青年人知道,這些珍貴文物的“前世今生”,其中所蘊藏的匠心精神。

有人說,這個節目的重點其實並非文物本身,而是通過這些文物打開了歷史的大門。此話的確不假。

▲張國立老師親自去了湖北省博物館,文物背後的工匠精神讓他為之震撼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這也許不是一個需要你馬上就看,它不能製造出很多熱點,就算少看一期也能跟得上熱議話題。但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收藏起來,得空之時細細品味的節目。

它的存在,像武器。也許是越王勾踐劍那樣的寶劍,也許是吳王夫差矛那樣的長矛。它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一脈相承,也會成為我們日常的談資。

▲這不,和大人立刻就不服了,馬上出題考紀大人~

[國家寶藏]的節目宣傳片裡有句臺詞說道:“守護歷史,選擇未來”,這正是中華文明稱得上“源遠流長”的原因。

而正如張國立老師所說,我們還很年輕,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P.S.[國家寶藏]每週日晚19:30於CCTV3播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