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司母戊鼎那些不應是迷團的謎團,專家什麼時候能給出答案?

司母戊鼎, 無疑是目前青銅器中的王者, 因其器型之大, 銘文之豐富, 作為祀器的重要地位, 被列為國之重寶。 自出土以來, 有關於司母戊鼎的研究就不曾中斷, 但是至今為止, 還有很多的謎團沒有揭開。

最重要的就是命名的問題, 學術界存在好多的說法, 郭沫若考證鼎內壁三個文字為“司母戊”, 原本“司”字是最容易辨認的一個文字, 如果說有異議的話, 後兩個字的解讀因該更為複雜, 但是由於商周時期文字書寫方向的隨意性, 反倒是“司”“後”兩字產生了爭論, “司”有“祀”之意, 而“後”則代表君王, 均有可令人信服的解釋,

以小諞的觀點, 在沒有旁證佐釋的情況下, 不妨採取最直觀的解釋, “司”便是"司"何必要給它翻個個?!

再有就是關於大鼎尺寸和重量的記載, 本來這一點不應該有什麼異議, 但是, 在查閱不同的資料當中, 發現關於大鼎的尺寸竟然有不同的版本, 在各個版本當中, 高(通耳計), 最大資料137釐米, 最小資料113釐米;長, 最大資料166釐米, 最小資料106釐米;寬, 最大資料79.4釐米, 最小資料71釐米。 問題是, 哪一個資料更符合實際呢?

重量也是如此, 最大資料約兩千餘斤, 最小資料七百公斤。 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什麼?20世紀90年代測定的832.84公斤較先前的875公斤因何減重42.16公斤?832.84公斤是否就是比較符合實際的資料?

關於銅鼎的澆注方法也是學術界很感興趣的話題,

從安陽出土了一種類似坩堝的器皿, 應該是當時鑄銅所用的器具, 但是這種坩堝每只可以溶銅大約12.5公斤, 要製造一個800公斤的大鼎依靠這種坩堝明顯是不行的, 那麼是不是當時就有更為先進的鑄造工藝?大鼎到底是靠什麼方法才鑄成的?

並且, 在安陽殷墟的挖掘當中還發現了超出司母戊鼎長寬尺寸的範座, 是不是能夠證明司母戊鼎並不是當時最大的鼎?那麼這個比司母戊鼎還大的青銅器又在哪裡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