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那些引領行業的龍頭都厲害在哪裡呢?|發現中國“義利99”

作者:王國平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關於這個問題, 教科書、網上、培訓材料中到處都是, 都對那些“牛牛”的企業進行了總結, 企業領袖們、學校的教授們也天天在講, 我們大家天天在聽, 每個人也都天天在總結, 對於什麼是龍頭企業在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標準。 個人覺得, 如果一個企業可以引領一個行業的發展, 應該算是一個偉大的企業了, 或者是被我們稱之為離偉大企業很近的企業。

一個偉大的企業是什麼樣的企業呢?見仁見智、標準很多, 但又無法通過完全具體的量化標準來衡量。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的美譽度,

在一個行業中哪些企業值得我們尊敬, 我們每一個人都耳熟能詳, 比如互聯網領域的騰訊、阿裡;通信設備領域的華為、中興;家電行業的格力、美的;食品領域的伊利、蒙牛等等, 這些企業就值得我們尊敬。 在心目中, 某個行業中這樣的企業就應該算作偉大的企業, 或者離偉大企業很近的企業, 也即是我們提到的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企業。

作為一個值得大家尊敬的企業, 一個高“美譽度”的企業, 至少應該包含這幾個特點:

第一, 它要有足夠的規模, 規模就是影響力。 這個規模不僅僅是營收規模, 聲譽上應該包括社會認同與品牌影響力, 產品上應該包含市場滲透率、產品線的完備情況等諸多方面, 說白點就是在行業裡頭要處於領導位置,

要有足夠的行業帶動力。 這種帶動力不僅表現在行業內部, 更重要的是在行業與行業之間比較時, 起到整個行業的“定海神針”作用。

第二, 它要能夠引領行業的發展與變革, 在行業創新方面獨樹一幟。 如果是創新型公司, 其報表中表現出來的至少應該是研發投入占比很高, 結果就是專利很多, 特別是引領行業變革的技術發明專利很多;如果是市場型公司, 就是能夠不斷創新與實踐新的盈利模式, 在新的盈利模式下如果想走的更遠, 還是要加大研發投入, 這是根本。

第三, 它要建立起非常負責任的社會地位, 塑造起非常負責任的社會形象, 這是其美譽度最為重要的方面。 這種負責任的社會地位,

不僅僅是要有很好的收入、很好的利潤、很好的稅收, 更為重要的是它要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它要在環境保護、社會服務、公司治理等方面走在行業的前列, 起到引領作用, 應該把經濟、社會、環境、治理等事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讓我們一提起它就肅然起敬, 值得每一個人嚮往之。 從大的方面說, 這種龍頭企業能夠引領行業在踐行社會價值與實現社會責任方面起到“帶頭大哥”的作用, 就是有正的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受人尊敬、獲得高美譽度的基礎。

第四, 就是它應該有一個很好的團隊。 其實前面幾項都是需要這個團隊來實現的。 這個特點聽起來大家都在提, 沒有啥新意, 但是很關鍵, 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想想那些做股權投資的人,

團隊可能是排在第一位需要考慮的問題。

怎麼才算一個很好的團隊呢?首先, 要有一個靈魂人物。 他不一定在具體的管理水準與業務水準方面有多強, 但是他有創新思想、有變革能力, 能夠帶領整個企業披荊斬棘;其次, 團隊內部各司其職、分工合作, 並且要有一個很好的激勵機制把大家籠在一起。 一個很好的團隊短期是靠激情來戰鬥的, 中長期來看, 更多的應該是要通過共同的利益把大家綁在一起, 既要有精神上的鼓勵, 更要有物質上的刺激。 一定要把大家綁在一起, 這一點很重要。

是不是一個好的領導加上一個過硬的團隊就行了?當然還需要在其領導下持續不斷的努力, 做出可接受的決策並具有很好的執行力。

這裡, 並沒有提決策的正確性, 期許永遠正確的決策是一種奢望並不現實, 其實決策只要持續、可接受就行。

企業領導者的決策可以分成三種, 一種事後證明是基本正確的, 一種是錯誤的, 一種既非正確又不錯誤, 就是企業做了無用功, 這個無用功可能是決策本身導致的, 也可能是領導者及時糾偏的結果。 無用功對企業的發展沒啥促進作用, 但是也沒啥損傷, 如果說有啥不好的地方就是浪費了時間。 當然, 有時候浪費時間, 也是一種福氣, 沒準兒還躲過了什麼呢。

我們可以定義一個“70%原則”, 就是在企業的發展中, 其領導者所做的所有重要決策中有70%都不是錯誤的, 就是大部分決策要不就事後證明是正確的, 要不就事後證明僅僅是無用功,並沒有很明顯的錯誤,如果企業在這樣的領導帶領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一定會越來越來好,這樣的企業這樣的領導是極有可能脫穎而出、走向偉大的。這裡並沒有用“二八原則”的80%,因為能夠做到70%就已經很好了。

“70%原則”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這個企業大的方向沒有跑偏,都是按照相對正確,至少是不太錯誤、不太折騰的方式運行;第二層含義是這個企業的領導者與核心團隊,特別是領導者相對穩定,比如十年左右不變。一個相對固定的領導者任期,既給了企業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又給了其領導者糾偏的時間。一旦一家企業的一把手頻繁地變化,這個企業是不太可能走向成功的。看看自己周圍的企業,做的不錯的,特別是能夠走在行業前列的,其領導者都相對穩定,但是你要說他的每一次決策都十分正確,還真不見得。都是人嘛,決策都有局限性。

偉大的企業都是總結出來的。一個成功的企業,或者說一個引領行業變革的企業,在它成功之後,反推去看它走過的足跡,能在很多方面給我們很有價值的啟示。因為它成功了,所以我們學習它、分析它,總結出其共性特點,以便作為榜樣大家學習。成功的企業都有秘笈,但是共性還是很多的,前面提到的幾點應該算在裡面。

我們經常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頭腦。但是反過來成立麼?有準備的頭腦就有機會麼?只能說,如果沒有準備,有了機會也不見得能夠抓得住。再進一步,其實是如果你抓住機會了,證明你有“準備”了,如果你沒有抓住機會,你的準備也就不能稱之為“準備”。對於企業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企業成功了,說明該企業的領導者決策是正確的。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就能夠保證不犯錯麼?領導者也只能說,我努力了,我認真分析了,我通過嚴密的邏輯進行了論證,大概率應該不會錯吧,具體的結果如何,只能去拜拜佛了。

一個企業的成功,偶然中有必然,而必然中偶然更多一些。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跟人一樣,都有很多不確定性,都可能走彎路,關鍵是要控制走彎路的程度。比例,一個技術非常領先的企業,其領先的技術一方面可以引領該企業成為行業的龍頭,另一方面所謂的領先可能會束縛企業的發展,會使得企業在判斷未來的時候過多的強調並依賴自己所謂的技術領先,最後反而導致企業發展停滯甚至翻船。其實,技術是否真正的領先,是否有跨界的突襲存在,在當時的條線下企業的領導者是無法知曉的,邏輯再嚴密,分析再努力,也有百密一疏,關鍵時刻還要看其糾錯能力,而不是期初的分析能力。

設想一下,隨著企業的壯大,其面臨的問題也會越多,不確定性也越大,當它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任何一個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大廈傾覆,船大是不好掉頭的。當它經過各種風浪駛向彼岸的時候,其實路上已經經歷了不計其數的“偶然”。打個比方,就是一個企業在成為行業龍頭之前,面臨著很多生死一瞬間的十字路口。每在一個十字路口,向左向右,二分之一的概率,判斷對了,前行,錯了,回家。還真不是說企業領導者判斷的邏輯對了、熬夜了、努力了,就一定結果是是對的,只能說概率大很多罷了。結果就是,一個十字路口,50%對了就沖過去了,又一個十字路口,又50%,最後成功的企業真是鳳毛麟角。還是那句話,從某種程度上說,偉大的企業都是總結出來的,成功了,我們尊敬它、學習它、總結它;沒成功啥也不是,頂多又多了一個失敗的案例而已。任何的總結都是成為偉大企業之後的事情了,都是必要條件而已。如果“總結”是充分條件,做企業還變得簡單了,大家都照著“總結”做,都偉大了,可能麼?

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很多“雞湯”在講述成功者的一點一滴,很多人趨之若鶩,很多人頂禮膜拜,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雞湯”裡講的故事,很多老百姓每天都在“實踐”著,只不過不是所謂的“成功者”而無法進入“雞湯”領域而已。

有一個朋友,興致勃勃地給我講了一個杭州一位互聯網大佬的故事。他說,這個人非常不簡單,小時候就經常就在西湖邊上跟素不相識的老外學英語,這件小事反映出人家從小就具有超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從小就具有遠大的抱負,看看人家的成功是有天賦基礎的。我一聽就笑了,說道,你到西湖邊上去看一看,每一天在西湖邊上向老外學習英語的學生多了去,經過努力,外語水準比那位大佬高多了的人也多如牛毛,但是由於他們沒有做到我們認為的成功,因此沒有人去總結他們西湖邊學習英語的故事而已。

一句話,偉大的企業都是總結出來的,努力做到“70原則”,加點運氣,爭取被別人去總結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什麼是偉大的企業?

2017年12月15日9:00-12:00

我們將在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召開

發現中國“義利99”發佈會

點擊 閱讀原文 報名,

和馬蔚華、秦朔等各界大佬

一起見證吧!

要不就事後證明僅僅是無用功,並沒有很明顯的錯誤,如果企業在這樣的領導帶領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一定會越來越來好,這樣的企業這樣的領導是極有可能脫穎而出、走向偉大的。這裡並沒有用“二八原則”的80%,因為能夠做到70%就已經很好了。

“70%原則”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這個企業大的方向沒有跑偏,都是按照相對正確,至少是不太錯誤、不太折騰的方式運行;第二層含義是這個企業的領導者與核心團隊,特別是領導者相對穩定,比如十年左右不變。一個相對固定的領導者任期,既給了企業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又給了其領導者糾偏的時間。一旦一家企業的一把手頻繁地變化,這個企業是不太可能走向成功的。看看自己周圍的企業,做的不錯的,特別是能夠走在行業前列的,其領導者都相對穩定,但是你要說他的每一次決策都十分正確,還真不見得。都是人嘛,決策都有局限性。

偉大的企業都是總結出來的。一個成功的企業,或者說一個引領行業變革的企業,在它成功之後,反推去看它走過的足跡,能在很多方面給我們很有價值的啟示。因為它成功了,所以我們學習它、分析它,總結出其共性特點,以便作為榜樣大家學習。成功的企業都有秘笈,但是共性還是很多的,前面提到的幾點應該算在裡面。

我們經常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頭腦。但是反過來成立麼?有準備的頭腦就有機會麼?只能說,如果沒有準備,有了機會也不見得能夠抓得住。再進一步,其實是如果你抓住機會了,證明你有“準備”了,如果你沒有抓住機會,你的準備也就不能稱之為“準備”。對於企業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企業成功了,說明該企業的領導者決策是正確的。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就能夠保證不犯錯麼?領導者也只能說,我努力了,我認真分析了,我通過嚴密的邏輯進行了論證,大概率應該不會錯吧,具體的結果如何,只能去拜拜佛了。

一個企業的成功,偶然中有必然,而必然中偶然更多一些。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跟人一樣,都有很多不確定性,都可能走彎路,關鍵是要控制走彎路的程度。比例,一個技術非常領先的企業,其領先的技術一方面可以引領該企業成為行業的龍頭,另一方面所謂的領先可能會束縛企業的發展,會使得企業在判斷未來的時候過多的強調並依賴自己所謂的技術領先,最後反而導致企業發展停滯甚至翻船。其實,技術是否真正的領先,是否有跨界的突襲存在,在當時的條線下企業的領導者是無法知曉的,邏輯再嚴密,分析再努力,也有百密一疏,關鍵時刻還要看其糾錯能力,而不是期初的分析能力。

設想一下,隨著企業的壯大,其面臨的問題也會越多,不確定性也越大,當它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任何一個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大廈傾覆,船大是不好掉頭的。當它經過各種風浪駛向彼岸的時候,其實路上已經經歷了不計其數的“偶然”。打個比方,就是一個企業在成為行業龍頭之前,面臨著很多生死一瞬間的十字路口。每在一個十字路口,向左向右,二分之一的概率,判斷對了,前行,錯了,回家。還真不是說企業領導者判斷的邏輯對了、熬夜了、努力了,就一定結果是是對的,只能說概率大很多罷了。結果就是,一個十字路口,50%對了就沖過去了,又一個十字路口,又50%,最後成功的企業真是鳳毛麟角。還是那句話,從某種程度上說,偉大的企業都是總結出來的,成功了,我們尊敬它、學習它、總結它;沒成功啥也不是,頂多又多了一個失敗的案例而已。任何的總結都是成為偉大企業之後的事情了,都是必要條件而已。如果“總結”是充分條件,做企業還變得簡單了,大家都照著“總結”做,都偉大了,可能麼?

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很多“雞湯”在講述成功者的一點一滴,很多人趨之若鶩,很多人頂禮膜拜,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雞湯”裡講的故事,很多老百姓每天都在“實踐”著,只不過不是所謂的“成功者”而無法進入“雞湯”領域而已。

有一個朋友,興致勃勃地給我講了一個杭州一位互聯網大佬的故事。他說,這個人非常不簡單,小時候就經常就在西湖邊上跟素不相識的老外學英語,這件小事反映出人家從小就具有超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從小就具有遠大的抱負,看看人家的成功是有天賦基礎的。我一聽就笑了,說道,你到西湖邊上去看一看,每一天在西湖邊上向老外學習英語的學生多了去,經過努力,外語水準比那位大佬高多了的人也多如牛毛,但是由於他們沒有做到我們認為的成功,因此沒有人去總結他們西湖邊學習英語的故事而已。

一句話,偉大的企業都是總結出來的,努力做到“70原則”,加點運氣,爭取被別人去總結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什麼是偉大的企業?

2017年12月15日9:00-12:00

我們將在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召開

發現中國“義利99”發佈會

點擊 閱讀原文 報名,

和馬蔚華、秦朔等各界大佬

一起見證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