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Experian,一家倫交所上市公司,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輸出風控能力

調研 | 青川

撰寫 | 青川

作為美國三大征信局之一的Experian(益博睿), 實則是一家總部在愛爾蘭、於2006年在倫交所上市的一家跨國公司。 (公司發展歷程和業務可參考愛分析《征信系列報告之二: Experian, 一群倫敦裁縫成就的征信巨頭》)

截止2017年3月底, Experian具有9.89億個人用戶和1.11億企業使用者的征信資料, 其業務遍佈全球37個國家, 尤其以北美地區為主。

其服務首先是標準化的個人、企業征信報告, 通過其全球17個個人征信局、11個企業征信局收集資料, 每天提供約550萬份征信報告。

其次是諮詢業務, 包括決策分析、市場行銷等, 基於資料、模型能力在機構貸款時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增強機構對用戶的理解, 提升銷售效率。

Experian客戶來自金融、健康、零售、汽車、電信、保險、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 主要收入來自信用報告服務, 包括2B和2C兩部分;其次是決策分析和市場行銷服務。 此外, Experian在2017財年有24.6億美元的收入來自北美地區, 占總收入的57%, 這也是其被視為美國三大征信局之一的原因。

國內業務最大區別是尚不提供個人征信服務

早在2005年, Experian便開始在中國展業, 服務物件包括銀聯、國內十大銀行、京東金融等頭部的金融機構, 與國外基本一致。

目前Experian在國內共有四大業務, 分別是信用服務、決策分析、反欺詐和身份認證、資料品質。

其中信用服務主要是企業征信領域, 為客戶風控提供資料支撐。

決策分析服務基於Experian資料、客戶自有資料和協力廠商資料, 為客戶提供風控解決方案和市場行銷解決方案。 其優勢是從事過多年的風控、市場行銷服務, 具有豐富的建模經驗和模型積累, 對業務理解能力更深刻。

反欺詐和身份認證包括數位身份認證技術、申請反欺詐、交易反欺詐等。 Experian與京東金融的合作便是線上反欺詐系統, 將其FraudNet反欺詐解決方案進行本土化適配, 通過設備識別、分析使用者線上消費行為進行欺詐識別與預防。

資料管理與分析包括為客戶檢查企業現有位址、聯繫方式, 對資料進行即時管理、遷移、評估、修正、監測等, 做資料加工、分析。

近日, Experian聯合IDC發佈了《2017年欺詐管理洞見》, 洞見中提出了Super-ID解決方案,

即在傳統手機號、身份證號等資訊的基礎上, 增加社交網路資訊, 生物識別資訊, 比如聲音、指紋、人臉, 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整合各類資訊, 精准定位身份。

愛分析對Experian大中華區總裁黃堅、分析與諮詢策略總經理黃健銘進行了訪談, 二位主要就反欺詐問題發表了見解, 現摘取部分內容如下。

提供申請反欺詐與交易反欺詐服務

愛分析:申請反欺詐主要流程是怎樣的?

黃健銘:第一, 我們需要有一些黑名單資料, 確定申請者是不是在黑名單中, 所以資料是很重要的。

第二, 我們會做一些模糊匹配。 欺詐要麼是第一方欺詐、要麼是協力廠商欺詐, 以填寫的地址為例, 可能是原來就有問題的地址, 也可能是把順序調了, 我們將位址與黑名單裡的位址模糊匹配,

可以發現裡面存在的問題。

第三, 還有一個環節是關聯分析。 欺詐分子都會有一些同夥, 通過關聯分析可以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在關聯網裡面。

這些都通過後, 基本上發生欺詐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風險和業務之間要有一定權衡, 不能因為降低風險就不做業務了, 所以對欺詐還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

愛分析:第一方主動欺詐的如何識別?

黃健銘:基本上黑名單可以找得出來, 因為都是慣犯了。

愛分析:信用卡交易反欺詐方面, Experian有何解決方案?

黃健銘:我們這塊做的是偏諮詢類的服務, 通過瞭解過去發生的欺詐事件, 從裡面剝離出一些規則, 防範類似的欺詐事件, 以及前瞻性的發現未來可能的欺詐場景。

比如說一台設備9點鐘還在上海, 10點鐘就在廣西買了東西, 從時間上看就存在欺詐的可能性。

愛分析:交易反欺詐和申請反欺詐, 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還是說是兩套服務?

黃健銘:完全兩套不同的服務, 兩套解決方法。

黃堅:底層統計會有一些複用, 比如人口統計資訊是一樣的, 其他就完全不一樣了。 交易反欺詐還是看你的記錄, 比如在電商買過什麼東西;申請反欺詐更多關注你在那個節點的狀況。

愛分析:標準化產品服務和偏諮詢的模型服務, 效果上會有明顯的不同?

黃健銘:這個肯定是有不同的。 比如現在已經有央行征信分數, 銀行還要自己開發一個申請評分卡, 主要原因是每個銀行經營的人群是不一樣的, 需要根據自身客群去開發模型,這樣更精准。

不同機構需求點存在差異

愛分析:金融、電信、電商對風控、反欺詐的需求有何差別?

黃健銘:金融業對風控是非常願意投入的,風控是核心,風控不好貸款是要賠掉的,所以金融非常願意投入且是畢業的。電信相對沒那麼關注,目前還不太需要反欺詐。電商對反欺詐也很關注,因為如果商品被欺詐的話,也會產生很大的損失,所以對反欺詐也很重視。

愛分析: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中,主要是業務流程的哪個環節?

黃健銘:我們説明金融機構客戶做生命週期的風險管理,從獲客到存量客戶的管理,再到最後發生逾期。

我們有A/B/C評分卡,A卡是申請評分卡,在獲客時將有違約可能性的用戶排除在外;B卡是行為評分卡,對存量用戶進行管理,好的可以提升額度,差的降額;C卡是催收評分卡,對有違約可能的用戶感覺催收。

此外,我們也會幫企業獲客,比如生態圈的打造,白名單的輸出等。

愛分析:Experian與京東金融的合作形式是怎樣的?

黃健銘:我們和京東金融的合作是希望能夠共同面向金融業,他們有資料、做Fintech輸出,我們做AI支持。

業務環節中,我們幫他們做線上開戶反欺詐,這其實是銀行最頭疼的;線上開戶之後,在交易環節進行監控、防範欺詐。

愛分析:Experian會為銀行做模型優化?

黃健銘:對,我們會根據銀行的資料來開發模型。我們跟其他公司不一樣的一點是,我們很多成員來自銀行,對銀行業務更瞭解,可以從銀行的角度出發建模。如果不瞭解銀行的業務,做出來的模型會非常不符合業務,我們做定制化模型會跟客戶進行很多討論。

愛分析:Experian在國外合作的都是比較大的機構,國內有一些新興金融機構雖然現在還不大,但是成長性非常強,會與他們建立合作麼?

黃堅:互聯網金融方向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領域,我們不排除任何方式的合作,但是合作夥伴我們還是有選擇性的,不會選擇只做一單或者兩單的機構,一定是戰略合作夥伴。

愛分析:Experian在中國缺乏資料,未來發展路徑是深入內部做一些諮詢服務?

黃健銘:現在監管不允許我們擁有個人資料的,所以我們在國內是運用資料。我們也在思考,現在跟一些比較大的資料提供商都有合作。我們通過它們的資料建模,來提升自己的風控能力,或者提高對方的風控能力。

現在央行針對每個人有征信報告,但是通過征信資料可以打造不同的征信分,比如根據一個人住在哪裡、收入情況都可以評分。收入是金融機構比較頭疼的問題,一旦知道收入,可以預測授信額度。在美國、英國我們有一系列這種基於征信資料的模型,很希望推廣到中國來。所以我們雖然沒有資料,但我們有技術和能力,知道怎麼把資料轉化成有價值的風控輸出。

愛分析:國內很多在做征信、反欺詐相關的協力廠商服務,而美國最後只有幾家在做,國內最後也會成為寡頭市場?

黃堅:大家現在覺得征信很簡單,很多創新公司在做,但其實美國是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最後形成這三家寡頭。征信很多技術和模型是經歷很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現在三個巨頭資料是互通的,競爭的是科技、服務和品質。

國內做征信創新,如果沒有傳統銀行資料作為根基,是很難做的。如果是用電商或者電信替代資料,只能是做一個輔助工具。資料之外,模型的設計也需要很長時間做積累。

黃健銘:在美國我們反欺詐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兩家征信局,而是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大家鎖定的反欺詐內容不同,比如Master card或者Visa通過不同的手法做反欺詐。Experian在美國依託征信局資料和黑名單資料,反欺詐效果會比較全面。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征信資料,希望未來可以涉足。

國內很多公司資料獲取還處於一個灰色地帶,比如你點同意之後,他就可能通過爬蟲獲取很多你的資料,一旦未來這部分形成監管以後,形勢會更明朗。

需要根據自身客群去開發模型,這樣更精准。

不同機構需求點存在差異

愛分析:金融、電信、電商對風控、反欺詐的需求有何差別?

黃健銘:金融業對風控是非常願意投入的,風控是核心,風控不好貸款是要賠掉的,所以金融非常願意投入且是畢業的。電信相對沒那麼關注,目前還不太需要反欺詐。電商對反欺詐也很關注,因為如果商品被欺詐的話,也會產生很大的損失,所以對反欺詐也很重視。

愛分析: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中,主要是業務流程的哪個環節?

黃健銘:我們説明金融機構客戶做生命週期的風險管理,從獲客到存量客戶的管理,再到最後發生逾期。

我們有A/B/C評分卡,A卡是申請評分卡,在獲客時將有違約可能性的用戶排除在外;B卡是行為評分卡,對存量用戶進行管理,好的可以提升額度,差的降額;C卡是催收評分卡,對有違約可能的用戶感覺催收。

此外,我們也會幫企業獲客,比如生態圈的打造,白名單的輸出等。

愛分析:Experian與京東金融的合作形式是怎樣的?

黃健銘:我們和京東金融的合作是希望能夠共同面向金融業,他們有資料、做Fintech輸出,我們做AI支持。

業務環節中,我們幫他們做線上開戶反欺詐,這其實是銀行最頭疼的;線上開戶之後,在交易環節進行監控、防範欺詐。

愛分析:Experian會為銀行做模型優化?

黃健銘:對,我們會根據銀行的資料來開發模型。我們跟其他公司不一樣的一點是,我們很多成員來自銀行,對銀行業務更瞭解,可以從銀行的角度出發建模。如果不瞭解銀行的業務,做出來的模型會非常不符合業務,我們做定制化模型會跟客戶進行很多討論。

愛分析:Experian在國外合作的都是比較大的機構,國內有一些新興金融機構雖然現在還不大,但是成長性非常強,會與他們建立合作麼?

黃堅:互聯網金融方向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領域,我們不排除任何方式的合作,但是合作夥伴我們還是有選擇性的,不會選擇只做一單或者兩單的機構,一定是戰略合作夥伴。

愛分析:Experian在中國缺乏資料,未來發展路徑是深入內部做一些諮詢服務?

黃健銘:現在監管不允許我們擁有個人資料的,所以我們在國內是運用資料。我們也在思考,現在跟一些比較大的資料提供商都有合作。我們通過它們的資料建模,來提升自己的風控能力,或者提高對方的風控能力。

現在央行針對每個人有征信報告,但是通過征信資料可以打造不同的征信分,比如根據一個人住在哪裡、收入情況都可以評分。收入是金融機構比較頭疼的問題,一旦知道收入,可以預測授信額度。在美國、英國我們有一系列這種基於征信資料的模型,很希望推廣到中國來。所以我們雖然沒有資料,但我們有技術和能力,知道怎麼把資料轉化成有價值的風控輸出。

愛分析:國內很多在做征信、反欺詐相關的協力廠商服務,而美國最後只有幾家在做,國內最後也會成為寡頭市場?

黃堅:大家現在覺得征信很簡單,很多創新公司在做,但其實美國是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最後形成這三家寡頭。征信很多技術和模型是經歷很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現在三個巨頭資料是互通的,競爭的是科技、服務和品質。

國內做征信創新,如果沒有傳統銀行資料作為根基,是很難做的。如果是用電商或者電信替代資料,只能是做一個輔助工具。資料之外,模型的設計也需要很長時間做積累。

黃健銘:在美國我們反欺詐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兩家征信局,而是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大家鎖定的反欺詐內容不同,比如Master card或者Visa通過不同的手法做反欺詐。Experian在美國依託征信局資料和黑名單資料,反欺詐效果會比較全面。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征信資料,希望未來可以涉足。

國內很多公司資料獲取還處於一個灰色地帶,比如你點同意之後,他就可能通過爬蟲獲取很多你的資料,一旦未來這部分形成監管以後,形勢會更明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