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價值高於《清明上河圖》作畫者惜年壽不永,20餘歲即去世

◆◆◆千里江山圖◆◆◆

《國家寶藏》

央視新開檔大型綜藝

簡單說, 就是給國寶選秀

小編已經深陷其中“種草”的不行

央視大大做綜藝

其他衛視都得跪!

這話一點兒也不假

這是一種新的創新和探索, 不同於以往一本正經講文物的文博節目, 明星在節目中擔當寶藏的"國寶守護人"以小劇場的形式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

《國家寶藏》是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 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博物館, 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 交予民眾甄選。

首期節目中, 故宮博物院選出了三件國寶: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 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 今天小編帶您領略這幅絕世其作的魅力~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18歲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唯一傳世之作, 12米巨幅長卷, 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 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傑構。

<北宋 藏於故宮博物院 >

完成整幅畫作共需要5個層次關係;當中第五層青綠山水的”青“為藍銅礦, 最重要/絢麗的”藍“為青金石;石綠的原材料孔雀石, 其他顏色選取的來源為朱砂、赭石、雌黃, 硨磲(漁夫身上的衣服及捕魚的網皆是, 之所以選取硨磲是因為這一深海寶物“千年泛白”的特性);可見當時所有青綠山水的畫作皆為誠心之作!

作品以長卷形式, 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 于山嶺、坡岸、水際中佈置、點綴亭臺樓閣、茅居村舍, 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 描繪精細, 意態生動。

最奪目的藍色部分所取顏料正是通過青金石中取其精華, 舍其糟粕, 經過160小時的沉澱, 過濾一切雜質/油性珍貴得來,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列入非遺保護選列中。 畫家當時採取以“寶石研磨成粉取彩”的方法, 還因此遭到部分人的詬病, 直至作品問世方才得到贊許、認可及理解!

畫中遠近山水, 氣勢開闊, 村舍集市、漁船客舟、橋樑水車和林木飛禽, 筆墨工致, 位置得宜;全卷青綠重設色, 表現了山河秀麗。

山石皴法以披麻與斧劈相結合, 綜合了南、北兩派的特長。

設色繼承了唐以來的青綠畫法, 於單純統一的藍綠色調中求變化。 用赭色為襯托, 使石青, 石綠顏色在對比中更加鮮亮奪目。 整個畫面雄渾壯闊, 氣勢磅礴, 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將自然山水, 描繪得如錦似繡, 分外秀麗壯美, 是一幅既寫實又富理想的山水畫作品。

景物繁多, 氣象萬千, 構圖於疏密之中講求變化, 氣勢連貫, 以披麻與斧劈皴相合, 表現山石的肌理脈絡和明暗變化;設色勻淨清麗, 於青綠中間以赭色, 富有變化和裝飾性。 作品意境雄渾壯闊, 氣勢恢宏, 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 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千里江山圖》

輾轉流傳至今已有八九百年,

畫作雖歷經滄桑, 卻保存有大量的珍貴印跡。

看完給人的感覺就是

大氣!敬佩!民族自豪!眼中帶淚!

小編被這些國寶驚豔到了, 感歎古人的智慧,

中國古代文化源遠流長, 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

瞭解, 愛惜、傳承。

守護歷史 守護國之瑰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