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應海珍:一流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

中國的經濟保持快速穩定發展需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 經濟轉型高度依賴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 需要適應時代的企業家群體。

作者 | 應海珍 盛屯礦業總裁

來源 | 董事會雜誌(dshweixin)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們的“必須課”

2017年9月, 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佈《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適時推出鼓勵企業家精神的意見, 我理解有以下幾方面的背景:

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

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切換動力、軌道和空間;原來依賴的生產力要素如土地、勞動力、資本等構成生產成本的優勢逐漸喪失了競爭力。

隨著人民的需求逐漸轉化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供給側改革提上議事日程。 中國的經濟保持快速穩定發展需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 經濟轉型高度依賴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 需要適應時代的企業家群體。

二是厘清企業家所處的角色。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呢?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我理解為:勇氣、胸懷、誠信、韌性、專注和堅持;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戰略能力(市場洞察能力);學習能力等。 最近浙商群體中的“教父級”人物魯冠球先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悼念文章出自很多新一代企業家領袖,

集中概括了這一代企業家的精神特質。 馬雲對魯老的概括:“勇氣、視野、格局”, 魯老有著那代企業家的“執著和專注”“敬業和實幹精神”“誠信與品質精神”以及“創新精神”。

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家群體無不書寫這樣的企業家精神和特質。 20世紀80年代的企業家, 以個體企業為主。 他們多數出身草根階層, 有的是堅韌而勇於拼搏的精神, “膽識”是他們留給時代的印記。 21世紀初期,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 “資源與關係”成為這一時期的關鍵字。 聯想集團初期發展就是柳傳志非常好地整合了聯想中科院的資源, 以及海外關係運作的結果, 也是中國特色的第二代企業家典型代表。 21世紀10年代,

中國市場開放力度加大, 隨著市場的日趨規範、產品極度豐富, 網路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 中國企業進入了以市場中心,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完善行銷體系的時代。 “市場能力”成為這個時代企業家參與競爭的基本要求, 華為的任正非、百度的李彥宏等企業家的崛起就是得益於對市場的良好把握。 優秀的企業是因為企業家不是被動地應對時代的基本能力需求, 而是超前於所處時代的能力需求, 如海爾的張瑞敏、萬科的王石、阿裡巴巴的馬雲等。 企業家的能力與精神不斷地推動著產業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 走向世界並引領世界。

“企業家精神“是一流企業的“精神支柱”

企業家、企業家精神生根于企業,

而什麼是好的企業?企業成長發展路線清晰: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簡單明瞭, 一目了然, 非常有競爭力;未來前景相對可預期;企業文化、願景清晰, 有吸引力;團隊組織強大, 構建共用制度。 一流企業的靈魂是優秀的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 背後是靠文化制度、組織和團隊支撐, 公司董事會和公司治理結構就是公司制度的有力保障, 我理解的好的董事會和公司治理, 是企業家精神的放大器、篩檢程式, 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保障體系。 一個好的公司必須有嚮導, 牽引、引導公司的戰略方向。 該踩油門時, 油得跟上, 快速運轉;該踩刹車時, 手動還是制動必須強制踩停。 正是基於企業早中期非常依賴企業家個人特質, 公司治理應該以企業家為中心,
逐步過渡到代理人或代理人群體。

隨著企業反覆運算, 如何由董事會選出好的企業家, 並讓他們安心幹事業, 是現在很多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方面是外部環境。 社會、法治對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保護和肯定, 容忍創新失敗以及法制保證, 破產制度, 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分配體系, 融資環境的改善, 稅收調節等。 另一方面是公司內部治理和分配體系, 如何讓具備企業家精神特質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擁有足夠遠大的願景, 能讓一代人前赴後繼去追逐奮鬥。 一個企業有願景、有文化、有激勵、有良好的誠信, 團隊坦誠、互補、互相支撐, 公平的激勵體系, 這樣才能夠吸引人才, 推動創新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