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今年最少一周 證監會核發IPO批文再減

本周證監會核發IPO批文縮減至3家 籌資總額不超過37億元

本周證監會核發的IPO批文再次縮減:3家, 籌資總額不超過37億元。

這是今年以來, 證監會核發批文最少的一周。 由此, 今年以來, 證監會已經下發了394家企業的IPO批文, 籌資總額為2118億元。

昨日拿到批文的3家企業, 分別是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的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珠海潤都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鵬鷂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證監會要求上述3家企業及其承銷商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 並陸續刊登招股檔。

排隊企業方面, 根據證監會12月15日公佈的資料, 截至12月14日, 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511家, 其中, 已過會27家, 未過會484家。 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419家, 中止審查企業65家。

新股審核方面, 根據證監會12月15日發佈的公告, 發審委將於12月19日審核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安寧鐵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廣聯環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萬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此外, 昨日還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進行預披露。 根據招股說明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擬在創業板上市, 發行數量為24000萬股;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擬在深交所上市,

發行數量不超過3210萬股。 (證券日報)

“雙常態”肅清承攬端 投行悄啟IPO專案體檢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 截至12月15日, 新一屆發審委在近兩個月共審核首發企業77家, 其中25家被否、6家暫緩表決、46家通過, 審核通過率為59.74%。

否決率遠超今年前三季度。

最為典型的11月29日, 3家公司上會, 但無一通過。

12月15日, 有受訪券商人士表示, IPO嚴審可能將這一輪新股發行常態化畫上一個分號, 即之前快速審核、高效審核、高通過率的情況告一段落。

另一份資料顯示, 進入12月以來, 除了三隻松鼠臨時取消上會外, 仍有16家企業完成審核, 節奏依然保持原有水準, 甚至略有加快。

但也有一種意見認為, 這是IPO發行與新股發審從嚴“雙常態化”趨勢確立的標誌。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 投行和投資機構不同的應對方案已經悄然啟動。

投行積極應對

將市場推向爭論高潮的無疑是三隻松鼠中止審查的案例。

12月7日, 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佈了《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預先披露等問題(2017年12月6日修訂)》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審核過程中有關中止審查等事項的要求》兩則IPO發行監管問答, 其中後者做出修訂:發行人更換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無需中止審查;發行人更換簽字保薦代表人、簽字律師、簽字會計師、簽字資產評估師無需中止審查。 此外, 發行人中止審查事項消失後, 發行人及仲介機構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提交恢復審查申請。 也就是說, 根據新規,

三隻松鼠中止審查的理由已經失效。

統計資料顯示, 今年以來已有65家擬IPO企業中止審查, 其中50多家屬于“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情形。

“先緩一下, 看看新發審委的審核思路, 再完善一下材料”, 日前, 一位上市券商的投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相當於對手頭專案重新再做一次體檢。

他說, 新一屆發審委不僅否決力度加大, 在審核標準上也有變化, 相較於換屆前“業績為王”的審查標準, 新的審核標準更注重企業是否規範經營, 風險是否充分揭示, 企業預披露材料是否詳細, 盈利能力是否真實。

此前, 曾有接近監管層的一位券商副總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發審委現在更加關注發行人的經營規範問題,

如補繳稅款、行政處罰、訴訟或者仲裁問題等都非常敏感和關注, 不再是僅以業績規模來衡量公司品質, 他們會從毛利率的變化上來“追究”公司的可持續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 內部控制和財務真實性、關聯方的處理、募投項目、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也成為重要考量依據。

“說實話, 近段時間發審委的否決力度還是比較出乎我們意料的, 有企業方面負責人就抱憾說, 只是晚了幾個月, 收到的結果可能大不相同。 我們現在重點放在企業合規材料的補充完善上, 當然也不否認, 有些企業是想等待審核可能放鬆的時機”,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IPO慎重並購或更火

按照發審委的工作會議公告, 12月13日本來應該有3家企業首發上會,然而,除了三隻松鼠因有相關事項需要核查,另一家恒強科技也因被實名舉報財務造假而暫緩審核。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有近30家上會企業被暫緩表決,其中約半數以上二次上會,雖然最終的結果是絕大多數能成功過會,但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已相繼出現博拉網路和海寧家紡城被否,從這一點也可看出審核從嚴的趨向。

“審慎選擇好專案,不貿然推進IPO,是目前投行業內的共識”,一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日前她已轉做上市公司並購業務。

其坦言,雖然做並購項目的收益遠不及IPO,但現在看難度比以前更小,監管層對IPO的嚴審會擠掉一些項目走向並購管道。

“以後投行承攬IPO項目會更加謹慎,儘量不接難以核查、容易出事的專案,包括容易出現財務造假的行業企業。現在發審委已經終身問責,未來投行、仲介機構等相關方也會逐漸落實終身追責,源頭上的嚴要求是對後面工作的負責”,她說。

不過,12月15日,上海一家股權私募負責人靳海(化名)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IPO的退出優勢仍不可撼動。

他說,IPO和並購是進入資本市場別無他選的兩大管道,作為股權投資方,必然傾向於標的項目優先選擇IPO,IPO審核嚴格對優質企業更為有利,上市進程會更快,市場給的估值會更高。不太確定的項目,可能比現在更多的選擇通過上市公司並購,事實上,目前一些擬IPO企業已在悄然尋找匹配資源,包括殼資源,而從目前並購重組審核情況看,也是逐漸呈現常態化發展。(21世紀經濟報導)

IPO“中止”漸成風尚?排隊董秘坦言“暫停”動因

這廂是是監管層對發行主體的資質要求進一步從嚴,那廂是發行審核的節奏仍在提速。

在這兩個背景下,擬上市企業主動或被動“中止”審查的案例突然增加。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截至12月15日,中止審查的擬上市企業共有65家。

其中上交所有32家,深交所中小板有8家、創業板有25家。這個數量比3個月前9月7日的37家增長了近一倍。

10月17日“大發審委”亮相以來,這種新的資本現象,似乎正在A股市場逐漸流行。

IPO“中止”大資料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目前中止審查的65家擬上市企業中,有55家擬上市企業的中止審查情形都屬於情形四,即“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占比達到84.62%。

如果定義為擬上市企業的“中止術”,既包括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或相關簽字人;也有保薦機構相關人士離職;還有存在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等。

此外,還有7家擬上市企業因為情形一,“申請檔不齊備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而中止審查;2家擬上市企業因為情形二,“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仲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而中止審查;1家企業因為情形三,“對發行人披露的資訊存在質疑需要進一步核查”而中止審查。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公開中止審查具體原因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因為仲介機構出現相關人事變動而需要更換相關簽字人。

譬如湘佳牧業(831102.OC)、美瑞新材(834779.OC)、江蘇新能(833368.OC)、確成矽化(833656.OC)等企業都是因為需要變更簽字律師;通領科技(834081.OC)、睿思凱(832389.OC)、瑞聯新材(835406.OC)等企業是因為需要變更簽字會計師。

湘佳牧業於9月26日發佈中止審查公告,稱其簽字律師之一陳孝輝以及簽字會計師李永利雙雙發生工作變動,不再擔任此前職務。

事實上,這是湘佳牧業的IPO第二次按下暫停鍵,此前一次是在今年2月中止審查,原因是申請文件不齊備。從2015年8月5日,湘佳牧業的IPO被受理,至今已經超過兩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排隊的這兩年間,湘佳牧業的業績出現了較大波動。2016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0.97億元,同比增長7.86%;實現淨利潤5193.08萬元,同比減少38.47%。但今年上半年,湘佳牧業的淨利潤已經由盈轉虧,大幅虧損了5056.13萬元。

同樣因為需要更換簽字律師而申請中止審查的還有確成矽化,12月1日,確成矽化公佈了因江蘇世紀同仁律師事務所許成寶律師工作變動而需要變更簽字律師。

董秘談暫停動因

12月15日,一位確成矽化證券部人士表示,“我們在公告明確說了,中止審查確實是因為更換簽字律師這樣一個客觀原因,沒有其他原因。公司後續會繼續照計畫推進IPO,不會受影響。”

事實上,同樣因為許成寶律師的變更而在11月8日中止審查的江蘇新能(833368.OC),已經在12月15日宣佈獲得許可恢復審查。

在通領科技和瑞聯新材兩家公司的案例中,中止審查則是因為同一位會計師的離職。

隨後,11月24日,瑞聯新材收到了證監會許可申請中止審查的通知,同樣提到是因為幹瑾的離職。

12月15日,通領科技董秘辦一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止IPO是領導綜合考慮的一個決定,對於後續的計畫,會嚴格按照證監會的規則執行。”

“企業中止審查或者終止審查,一般都不僅有企業說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券商查出新問題,或者報材料的時候隱瞞了老問題而且上會之前沒能解決。”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對於“因為發審委太嚴格企業主動求拖延”的說法,睿思凱董秘吳駿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否認,並表示,“中止審查並不是因為發審委太嚴格,公司是很健康的公司,只是公司計畫有些改變,後續會有公告。”

“公司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履行相關程式,中止事項與發審委審核環境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天元集團(836099.OC)董秘鄒晶晶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多企業臨考驗節點

擬上市企業中止審查的數量越來越多也吸引了監管層的注意。

12月7日,證監會就中止審查等事項作出的最新發行監管問答要求指出,企業申請中止審查時只有發行人、仲介機構及相關人員被立案或行政處罰時才可申請,但原則上不應超過三個月;而對於律所、審計機構等其他仲介的更換,則不需要中止審查。

“預計以後的大趨勢就是審核加速,不需要長時間排隊。企業也不需要帶病申報,可以老老實實把企業徹底規範好了再申報。”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新規能否完全堵住了企業通過各種手段,一次甚至數次拖延上會的情況,成為後市發審生態的一個重要議題。

事實上,目前處於中止審查狀態的擬上市企業中,存在多次中止審查情況的企業並不罕見。

除了前文提到的湘佳牧業,氣派科技也曾兩度中止。氣派科技的IPO申請最早於2014年12月4日獲得受理,但隨即在2015年1月8日中止審查,此後,2015年4月2日,氣派科技IPO申請再次獲得受理,但從2016年11月17日再度中止至今。

而最近火爆網路的三隻松鼠,已經於10月20日因為簽字律師辭職導致過一次中止。

這一度讓三隻松鼠陷入“請人自黑”的懷疑中。

事實上,按照12月7日證監會提出的不超過三個月的規定,已經有欣賀股份、氣派科技、泰林生物、藍怡科技等12家擬上市企業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

此外,根據證監會規定的恢復審查時間,若在新規出臺之前發生簽字人變更的,應在新規出臺後10個工作日內提交完成更換的相關文件;若是之前發生仲介機構更換的,應在隨後的30個工作日內提交完成更換的相關文件。

因此,留給天元集團們的時間顯然已經不多了。

“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律師的更換工作,根據監管層最新的相關政策要求,將儘快完成,將在完成相關程式後,及時向證監會提交相關資料。”鄒晶晶表示。 (21世紀經濟報導)

“三類股東”擬IPO上會進行時 穿透核查成發審會重要敲門磚

儘管市場傳聞針對“三類股東”(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畫、信託計畫)的政策遲遲未能落地。但擬IPO企業“三類股東”問題的解決之道正在逐漸清晰。

證監會最新公佈的IPO企業審核表顯示,多家含有“三類股東”擬IPO企業的排隊順位元發生了變化,部分企業甚至完成了預披露更新。

12月15日,記者獨家瞭解到重要進展,部分完成預披露更新的企業被證監會要求儘快完成材料準備上會,其中完成對“三類股東”穿透核查是重要的上會前提。

初審會前需要穿透核查

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公佈了最新一期IPO排隊企業的審核進度表,多家含有“三類股東”的擬IPO企業順位前移。

如首家完成預披露更新的“三類股東”企業文燦股份排名由此前的57位上升到25位。

另外,本周預披露更新的多家企業如淩志軟體、金丹科技等公司的排位也大幅提前。

如市場所熟知的是,企業完成預披露更新是重要的一步,根據目前IPO審核節奏來看,完成預披露的企業距離正式參加發審會或僅有一周到半個月的等待週期。

而記者瞭解到,證監會已經通知部分完成預披露的企業準備材料儘快上會。一位瞭解情況的機構人士講道:“預披露完成後沒多久就同預審員在溝通,證監會要求企業儘快上報上會稿。”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準備上會稿的過程中,證監會要求要先完成對“三類股東”的核查穿透工作,也就是說穿透核查是企業上會的前置條件。

實際上,在目前證監會大力提倡“看穿式監管”的背景下,對提出“三類股東”穿透的並不意外。

具體而言,證監會要求擬IPO公司進行逐層穿透核查直至國有投資主體、上市公司或者自然人的主體並且完成披露。

但證監會也提出了更為細緻的要求,如要求核查“三類股東”各層的權益人,與擬IPO企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及相關人員的近親屬、仲介機構及專案組人員等,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關聯關係或收益關係。

“‘三類股東’此前一項重要的問題便是可以隱藏一些代持或利益輸送的關係,穿透過程中對此提出明確要求符合證監會的監管思路。”華泰證券一位資深保代12月15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的記者表示。

不過,針對“三類股東”的核查並非易事。以文燦股份為例,公司的股東結構中有10家“三類股東”,合計持股比例為3.63%,而完成這些股東的穿透要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新三板掛牌企業的‘三類股東’通常都比較多,有些企業甚至超過30家,而一些‘三類股東’的結構複雜,這對企業來講或是上會影響IPO進度的重要阻礙,以目前的要求來看,相關企業應該在預披露之前未雨綢繆,早點完成穿透核查。”前述華泰證券人士認為。

另外根據記者瞭解的情況,此次證監會的要求中並未有包含對“三類股東”持股比例的要求。

“三類股東”持股比例問題是此前市場聚焦的話題,監管層在一些培訓會或交流中也透露出會根據持股比例進行劃斷。如可能會將累計持股不超過5%或單一主體持股不超過5%都可能作為分化的判斷標準。具體要求或仍需等待政策發佈。

需滿足合規要求

除了核查穿透的要求外,“三類股東”自身的合規性也是重要要求。

記者從機構處瞭解到,證監會要求仲介機構要核查“三類股東”是否依法設立並有效存續,是否納入金融監管部門的有效監管,是否已履行審批、備案或者報告程式,其管理人是否依法註冊登記。

“這項要求也在此前的預期中,如資管計畫和契約型基金都應該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登記,這也是監管層對於‘三類股東’可控的重要保證,另一方面通過備案或者審批,監管層也對該類產品完成了監管背書。”滬上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還瞭解到,證監會也要求仲介機構核查企業的“三類股東”是否符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監管要求。

“這一點肯定是新要求,資管業務指導意見發佈沒有多久,證監會就將這一內容作為要求,可見該檔影響深遠。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三類股東’的產品成立已有數年,是否能夠滿足資管業務指導意見的要求不好說。”前述華泰證券人士分析稱。

從此次證監會的要求來看,證監會對於什麼樣的“三類股東”符合要求基本給出了雛形,正如上述數項內容所體現出的便是“可以完成穿透”且“符合監管層的諸多合規要求”。

“目前看來,證監會的監管思路非常明確,已經形成了對‘三類股東’監管的認知。”前述滬上券商人士表示。

不過,由此也帶來了“三類股東”問題發展的進一步思考,證監會並非放行全部“三類股東”,如果擬IPO所含“三類股東”出現問題,企業IPO進度或仍將遭遇巨大的不確定性,屆時清理“三類股東”會再次成為企業折中的選擇。(21世紀經濟報導)

12月13日本來應該有3家企業首發上會,然而,除了三隻松鼠因有相關事項需要核查,另一家恒強科技也因被實名舉報財務造假而暫緩審核。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有近30家上會企業被暫緩表決,其中約半數以上二次上會,雖然最終的結果是絕大多數能成功過會,但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已相繼出現博拉網路和海寧家紡城被否,從這一點也可看出審核從嚴的趨向。

“審慎選擇好專案,不貿然推進IPO,是目前投行業內的共識”,一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日前她已轉做上市公司並購業務。

其坦言,雖然做並購項目的收益遠不及IPO,但現在看難度比以前更小,監管層對IPO的嚴審會擠掉一些項目走向並購管道。

“以後投行承攬IPO項目會更加謹慎,儘量不接難以核查、容易出事的專案,包括容易出現財務造假的行業企業。現在發審委已經終身問責,未來投行、仲介機構等相關方也會逐漸落實終身追責,源頭上的嚴要求是對後面工作的負責”,她說。

不過,12月15日,上海一家股權私募負責人靳海(化名)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IPO的退出優勢仍不可撼動。

他說,IPO和並購是進入資本市場別無他選的兩大管道,作為股權投資方,必然傾向於標的項目優先選擇IPO,IPO審核嚴格對優質企業更為有利,上市進程會更快,市場給的估值會更高。不太確定的項目,可能比現在更多的選擇通過上市公司並購,事實上,目前一些擬IPO企業已在悄然尋找匹配資源,包括殼資源,而從目前並購重組審核情況看,也是逐漸呈現常態化發展。(21世紀經濟報導)

IPO“中止”漸成風尚?排隊董秘坦言“暫停”動因

這廂是是監管層對發行主體的資質要求進一步從嚴,那廂是發行審核的節奏仍在提速。

在這兩個背景下,擬上市企業主動或被動“中止”審查的案例突然增加。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截至12月15日,中止審查的擬上市企業共有65家。

其中上交所有32家,深交所中小板有8家、創業板有25家。這個數量比3個月前9月7日的37家增長了近一倍。

10月17日“大發審委”亮相以來,這種新的資本現象,似乎正在A股市場逐漸流行。

IPO“中止”大資料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目前中止審查的65家擬上市企業中,有55家擬上市企業的中止審查情形都屬於情形四,即“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占比達到84.62%。

如果定義為擬上市企業的“中止術”,既包括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或相關簽字人;也有保薦機構相關人士離職;還有存在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等。

此外,還有7家擬上市企業因為情形一,“申請檔不齊備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而中止審查;2家擬上市企業因為情形二,“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仲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而中止審查;1家企業因為情形三,“對發行人披露的資訊存在質疑需要進一步核查”而中止審查。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公開中止審查具體原因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因為仲介機構出現相關人事變動而需要更換相關簽字人。

譬如湘佳牧業(831102.OC)、美瑞新材(834779.OC)、江蘇新能(833368.OC)、確成矽化(833656.OC)等企業都是因為需要變更簽字律師;通領科技(834081.OC)、睿思凱(832389.OC)、瑞聯新材(835406.OC)等企業是因為需要變更簽字會計師。

湘佳牧業於9月26日發佈中止審查公告,稱其簽字律師之一陳孝輝以及簽字會計師李永利雙雙發生工作變動,不再擔任此前職務。

事實上,這是湘佳牧業的IPO第二次按下暫停鍵,此前一次是在今年2月中止審查,原因是申請文件不齊備。從2015年8月5日,湘佳牧業的IPO被受理,至今已經超過兩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排隊的這兩年間,湘佳牧業的業績出現了較大波動。2016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0.97億元,同比增長7.86%;實現淨利潤5193.08萬元,同比減少38.47%。但今年上半年,湘佳牧業的淨利潤已經由盈轉虧,大幅虧損了5056.13萬元。

同樣因為需要更換簽字律師而申請中止審查的還有確成矽化,12月1日,確成矽化公佈了因江蘇世紀同仁律師事務所許成寶律師工作變動而需要變更簽字律師。

董秘談暫停動因

12月15日,一位確成矽化證券部人士表示,“我們在公告明確說了,中止審查確實是因為更換簽字律師這樣一個客觀原因,沒有其他原因。公司後續會繼續照計畫推進IPO,不會受影響。”

事實上,同樣因為許成寶律師的變更而在11月8日中止審查的江蘇新能(833368.OC),已經在12月15日宣佈獲得許可恢復審查。

在通領科技和瑞聯新材兩家公司的案例中,中止審查則是因為同一位會計師的離職。

隨後,11月24日,瑞聯新材收到了證監會許可申請中止審查的通知,同樣提到是因為幹瑾的離職。

12月15日,通領科技董秘辦一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止IPO是領導綜合考慮的一個決定,對於後續的計畫,會嚴格按照證監會的規則執行。”

“企業中止審查或者終止審查,一般都不僅有企業說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券商查出新問題,或者報材料的時候隱瞞了老問題而且上會之前沒能解決。”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對於“因為發審委太嚴格企業主動求拖延”的說法,睿思凱董秘吳駿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否認,並表示,“中止審查並不是因為發審委太嚴格,公司是很健康的公司,只是公司計畫有些改變,後續會有公告。”

“公司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履行相關程式,中止事項與發審委審核環境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天元集團(836099.OC)董秘鄒晶晶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多企業臨考驗節點

擬上市企業中止審查的數量越來越多也吸引了監管層的注意。

12月7日,證監會就中止審查等事項作出的最新發行監管問答要求指出,企業申請中止審查時只有發行人、仲介機構及相關人員被立案或行政處罰時才可申請,但原則上不應超過三個月;而對於律所、審計機構等其他仲介的更換,則不需要中止審查。

“預計以後的大趨勢就是審核加速,不需要長時間排隊。企業也不需要帶病申報,可以老老實實把企業徹底規範好了再申報。”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新規能否完全堵住了企業通過各種手段,一次甚至數次拖延上會的情況,成為後市發審生態的一個重要議題。

事實上,目前處於中止審查狀態的擬上市企業中,存在多次中止審查情況的企業並不罕見。

除了前文提到的湘佳牧業,氣派科技也曾兩度中止。氣派科技的IPO申請最早於2014年12月4日獲得受理,但隨即在2015年1月8日中止審查,此後,2015年4月2日,氣派科技IPO申請再次獲得受理,但從2016年11月17日再度中止至今。

而最近火爆網路的三隻松鼠,已經於10月20日因為簽字律師辭職導致過一次中止。

這一度讓三隻松鼠陷入“請人自黑”的懷疑中。

事實上,按照12月7日證監會提出的不超過三個月的規定,已經有欣賀股份、氣派科技、泰林生物、藍怡科技等12家擬上市企業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

此外,根據證監會規定的恢復審查時間,若在新規出臺之前發生簽字人變更的,應在新規出臺後10個工作日內提交完成更換的相關文件;若是之前發生仲介機構更換的,應在隨後的30個工作日內提交完成更換的相關文件。

因此,留給天元集團們的時間顯然已經不多了。

“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律師的更換工作,根據監管層最新的相關政策要求,將儘快完成,將在完成相關程式後,及時向證監會提交相關資料。”鄒晶晶表示。 (21世紀經濟報導)

“三類股東”擬IPO上會進行時 穿透核查成發審會重要敲門磚

儘管市場傳聞針對“三類股東”(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畫、信託計畫)的政策遲遲未能落地。但擬IPO企業“三類股東”問題的解決之道正在逐漸清晰。

證監會最新公佈的IPO企業審核表顯示,多家含有“三類股東”擬IPO企業的排隊順位元發生了變化,部分企業甚至完成了預披露更新。

12月15日,記者獨家瞭解到重要進展,部分完成預披露更新的企業被證監會要求儘快完成材料準備上會,其中完成對“三類股東”穿透核查是重要的上會前提。

初審會前需要穿透核查

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公佈了最新一期IPO排隊企業的審核進度表,多家含有“三類股東”的擬IPO企業順位前移。

如首家完成預披露更新的“三類股東”企業文燦股份排名由此前的57位上升到25位。

另外,本周預披露更新的多家企業如淩志軟體、金丹科技等公司的排位也大幅提前。

如市場所熟知的是,企業完成預披露更新是重要的一步,根據目前IPO審核節奏來看,完成預披露的企業距離正式參加發審會或僅有一周到半個月的等待週期。

而記者瞭解到,證監會已經通知部分完成預披露的企業準備材料儘快上會。一位瞭解情況的機構人士講道:“預披露完成後沒多久就同預審員在溝通,證監會要求企業儘快上報上會稿。”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準備上會稿的過程中,證監會要求要先完成對“三類股東”的核查穿透工作,也就是說穿透核查是企業上會的前置條件。

實際上,在目前證監會大力提倡“看穿式監管”的背景下,對提出“三類股東”穿透的並不意外。

具體而言,證監會要求擬IPO公司進行逐層穿透核查直至國有投資主體、上市公司或者自然人的主體並且完成披露。

但證監會也提出了更為細緻的要求,如要求核查“三類股東”各層的權益人,與擬IPO企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及相關人員的近親屬、仲介機構及專案組人員等,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關聯關係或收益關係。

“‘三類股東’此前一項重要的問題便是可以隱藏一些代持或利益輸送的關係,穿透過程中對此提出明確要求符合證監會的監管思路。”華泰證券一位資深保代12月15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的記者表示。

不過,針對“三類股東”的核查並非易事。以文燦股份為例,公司的股東結構中有10家“三類股東”,合計持股比例為3.63%,而完成這些股東的穿透要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新三板掛牌企業的‘三類股東’通常都比較多,有些企業甚至超過30家,而一些‘三類股東’的結構複雜,這對企業來講或是上會影響IPO進度的重要阻礙,以目前的要求來看,相關企業應該在預披露之前未雨綢繆,早點完成穿透核查。”前述華泰證券人士認為。

另外根據記者瞭解的情況,此次證監會的要求中並未有包含對“三類股東”持股比例的要求。

“三類股東”持股比例問題是此前市場聚焦的話題,監管層在一些培訓會或交流中也透露出會根據持股比例進行劃斷。如可能會將累計持股不超過5%或單一主體持股不超過5%都可能作為分化的判斷標準。具體要求或仍需等待政策發佈。

需滿足合規要求

除了核查穿透的要求外,“三類股東”自身的合規性也是重要要求。

記者從機構處瞭解到,證監會要求仲介機構要核查“三類股東”是否依法設立並有效存續,是否納入金融監管部門的有效監管,是否已履行審批、備案或者報告程式,其管理人是否依法註冊登記。

“這項要求也在此前的預期中,如資管計畫和契約型基金都應該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登記,這也是監管層對於‘三類股東’可控的重要保證,另一方面通過備案或者審批,監管層也對該類產品完成了監管背書。”滬上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還瞭解到,證監會也要求仲介機構核查企業的“三類股東”是否符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監管要求。

“這一點肯定是新要求,資管業務指導意見發佈沒有多久,證監會就將這一內容作為要求,可見該檔影響深遠。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三類股東’的產品成立已有數年,是否能夠滿足資管業務指導意見的要求不好說。”前述華泰證券人士分析稱。

從此次證監會的要求來看,證監會對於什麼樣的“三類股東”符合要求基本給出了雛形,正如上述數項內容所體現出的便是“可以完成穿透”且“符合監管層的諸多合規要求”。

“目前看來,證監會的監管思路非常明確,已經形成了對‘三類股東’監管的認知。”前述滬上券商人士表示。

不過,由此也帶來了“三類股東”問題發展的進一步思考,證監會並非放行全部“三類股東”,如果擬IPO所含“三類股東”出現問題,企業IPO進度或仍將遭遇巨大的不確定性,屆時清理“三類股東”會再次成為企業折中的選擇。(21世紀經濟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