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再讀紅樓:黛玉“胸中有何丘壑”?

周瑞家的為了向王夫人回話, 找到了薛姨媽家。 薛姨媽當著王夫人的面, 要周瑞家的把十二支紗花送給姑娘們和鳳姐去戴。 這宮花是“宮裡頭的新鮮樣法, 拿紗堆的花兒”, 應該是為寶釵進宮選“才人、贊善”所用, 宮中選“才人、贊善”結束, 寶釵“落選”, 因此留下來的, 而不是買來供寶釵平時戴的。 因為據薛姨媽說, 寶釵“古怪著呢, 他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 所以, 這些宮花“白放著可惜了兒的”, 薛姨媽想把它送人。

周瑞家的依次將花送給迎、探、惜三位姑娘各兩朵、熙鳳四朵(熙鳳又轉送秦可卿兩朵), 最後送到黛玉處。

周瑞家的告訴黛玉:“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帶。 ”誰知黛玉見到這“宮制堆紗新巧的假花兒”, 得知“各位都有了, 這兩枝是姑娘的了”, 就冷笑道:“我就知道, 別人不挑剩下的不給我。 ”

脂硯齋對此評道:“吾實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 不僅脂硯齋搞不清楚黛玉“胸中有何丘壑”, 後來的讀者和評論者們對黛玉這一突兀的言行也是眾說紛紜, 但大多是責怪黛玉心眼小, 心胸狹隘, 小姐脾氣爆發, 認為黛玉不該如此責怪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並非輕視了她, 而是“順路”捎帶恰好最後把宮花送給了黛玉, 因而黛玉的“冷笑”和責怪完全莫名其妙。 初讀紅樓時, 我曾做這樣的評語:“無端說出這樣的話來, 是黛玉自卑的反映, 與寶釵禮貌對待周瑞家的形成鮮明對比。

”現在看來, 相當唐突。

我想, 黛玉之所以“冷笑”和說出那樣的話來, 應該出自兩個原因:一是此宮花是薛家所送;一是周瑞家的確有不周到之處。

任何行為都是受一定意識和情緒支配的, 黛玉的這種行為也絕非無緣無故, 空穴來風, 而是面對此情此景, 黛玉對薛姨媽和寶釵的一種情緒表現, 並非完全針對周瑞家的, 更非針對其他姑娘們。 周瑞家的一見到黛玉, “進來笑道:‘林姑娘, 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帶。 ’”黛玉就知道宮花來自薛姨媽家;當又得知宮花並非只送給黛玉個人, 而是“各位都有了”時, 黛玉馬上想到的應該是, 宮花最後送給自己, 應是薛姨媽安排所致;在黛玉不知情的情況下, “各位都有了”應該包括薛寶釵也有了,

或寶釵不戴才送與他人的, 這樣, 送給自己的宮花, 顯然是寶釵“挑剩下的”。 這樣, 使得本來就對薛家的到來, 尤其是寶釵的出現而“憂悒不忿”的黛玉, 產生了一種抵觸情緒。

我們知道, 正在寶玉、黛玉處在“日則同行同坐, 夜則同息同止”, “言和意順, 略無參商”的“親密友愛”狀態時, 賈府“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 這在賈府眾人的眼中必然會出現釵、黛之間的比較。 果然, 這寶釵“品格端方, 容貌豐美, 人多謂黛玉所不及”, “而且寶釵行為豁達, 隨分從時, 不比黛玉孤高自許, 目無下塵, 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因此出現了“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 亦多喜與寶釵去頑”的現象, 自然而言地, “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 在這種 “悒鬱不忿之意”的作用下,

黛玉對薛家的行為必然會產生警惕, 而把宮花送給姑娘們戴, 在黛玉心中無疑又是薛家籠絡人心的一種行為。 在這種背景下, 看到宮花的黛玉, 難免油然而生一種敵意。 正是在這種敵意之下, 黛玉因此“冷笑”, 才有了“我就知道, 別人不挑剩下的不給我”這句話。

其次, 作為賈府下人的周瑞家的拿到宮花後, 按照賈府這樣的豪門貴族中嚴格的禮制, 先送後送是有嚴格規矩的。 按照規矩, 黛玉絕不應是最後一個接到宮花的, 所以才有黛玉的 “還是單送我一人的, 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的詢問, 而周瑞家的一句“各位都有了, 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這略顯隨意的話, 也顯示了周瑞家的依仗自己是王夫人陪房的地位而辦事傲慢、隨意的心理狀態,

正是這種狀態, 才使得周瑞家的沒有考慮禮數而“順路”隨意送花的行為。 所以, 面對黛玉的冷笑和責怪的話, 也只能是無話可說, “一聲兒不言語”。

我想, 在這件事情上, 主要是黛玉對薛家的警惕而產生的抵觸, 並對周瑞家的送花態度略有不滿, 以及出身書香之家的她對宮花這種世俗之物的不屑一顧, 應該就是黛玉的胸中“丘壑”吧。 而正是這種“丘壑”, 恰恰反映了黛玉高潔孤傲、敏感憂鬱而又心直口快的性格, 與包括熙鳳(把紗花當做稀罕禮物轉送可卿)在內的其他女性人物形成鮮明的對比。

聊城 趙國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