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導完《媽媽咪呀!》後,她要用一碗小面high爆山城

“重慶小面金字招牌“小面之家”生意興隆, 年過半百的老闆卻突然決定提早退休, 誰有資格當他的繼承者?是大師兄“男徒”, 二師姐“女徒”還是小師弟“棒棒”?”

排練廳裡, 《小面》的演員們正商量著現場的走位, 胡曉慶導演在一旁靜默不動, 腦袋裡捲動著劇情的各種可能性, 也許在這台劇走上舞臺之前, 她也預料不到各個角色將要如何綻放。

只有莎士比亞才有資格登上舞臺?才不是!

路攤邊的小面, 敲一碗到臺上來, 怎樣?

胡導是上海人, 北大英語專業畢業後進了美國的劇場工作, 幾年的海外編導經歷讓她更想給中國觀眾做戲。 2009年她回國考取了中戲的研究生, 還未畢業就已當上了《媽媽咪呀!》的中方導演。

五年前, 她正忙著“漢化”國外經典劇碼, 作為《媽媽咪呀!》中方導演, 她第一次來到重慶。 那日陰雨連連, 山城的姿態被藏進了濃霧之中, 她瞧得不真切。

《媽媽咪呀!》劇照

時光荏苒, 去年胡導受市歌舞團邀請前來編排新劇, 她再次跨進山城, 只覺得這座山城多了些大都市的氣質。

來山城之前,

胡導已為美國編導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寶蓮燈》, 為阿肯色編導《龍的土地》並副導音樂劇《悲慘世界》, 在北京導演過《熊》、《求婚》、《吸煙的危害》和《盲人》等劇。

看著這座建在高山大河中的城市, 要排一部怎樣的劇, 才能像外界展示一個地道的山城?胡導卻犯起了難。

這時, 路邊攤上的小面味道, 就像一匹踏燕的馬, 用尾巴輕輕勾住了胡導的舌頭和心尖。

《舌尖》導演陳曉卿說過:“重慶人甚至可以忍辱負重地接受發端於此的火鍋‘成渝各有特色’, 但絕不能忍受別人對重慶地區風味麵條品頭論足。 ”重慶人之於小面的情感, 粗暴得可愛。

一碗二兩小面,只要“麻辣鮮香,要得!”就算開賓士的人,也會蹲在路邊,面紅耳赤地吃上一碗。

那碗面裡,盛的是重慶人舉重若輕、看淡一切的豁達,盛的是重慶的列性子。但這真正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市井文化,好似正被大眾漸漸忽略。

“這次的舞臺劇就做「小面」!”

小面裡的秘訣,在師傅手裡

市井裡的大藝術,最有滋味

劇本創作一次次推翻,一次次重來,去年2月左右,胡導拿出了第一稿。在開始緊鑼密鼓的排練之前,胡導沒把演員們帶到排練廳,而是帶著這一大號人來到了黃桷樹下的小面攤。

小面本身是一個很簡單很樸素的東西,胡導想讓演員們通過小面見事見人見真情,去親眼看看一家普通的小面店的店員們都是怎麼生活。

致的美味,是山城人對待生活從不裝腔作勢的態度。就技術而言,堿是和麵的關鍵,它能使面中的谷膠蛋白結成緻密的網路,讓面變得更有嚼頭,也更能吸收作料的滋味,只有滿足口齒之歡,才能引得山城好漢。

和這些相比,更讓人拍案驚奇的是師傅的煮面過程,每個顧客對口味都有自己的喜好,佐料上的失之毫釐,味道便會謬以千里,一碗小面,蔥、薑、蒜、辣椒、花椒油、香菜、花生、芝麻醬等作料相互搭配,多一味少一味很有講究,師傅的匠心就是其中的秘訣。

每天,不管名家還是素人,無論土豪還是屌絲,都要搬張小板凳來小攤上,埋頭吃個歡快。小面下肚,嘴巴一抹,坦然離席,只剩小面師傅深藏功與名。

關於美食,每座城市,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選擇。只是對於每一個重慶人而言,喜歡小面不需要太多理由,它是對簡單生活的熱愛。

美食與舞臺的有趣碰撞

這位外地導演想來開開先河

小面文化是重慶文化的根,是一種情懷,一種鄉愁、一種思念。這次的舞臺劇《小面》,將第一次把重慶小面搬上藝術舞臺,並獲得了2016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

《小面》被大家稱為跨界融合劇,但胡導覺得,更準確的說,它應該是一部帶“秀”成分的爆笑音樂劇。魔術、雜技、武術、打擊樂、街舞到時都會通通上陣。

要是看劇看餓了?悶墩還能在舞臺上煮碗面端給你。

吃飽喝足的觀眾且小心,演員們可能玩高興了還要下臺來“捉弄”你一番。

現場各方位互動,讓大家邊看、邊笑、邊參與,與臺上演員一起完成整場演出,創造出一個充滿想像力和樂趣的麻辣世界。

胡導希望,當觀眾走出劇場,都能放下平日裡的矜持,肆意大笑。《小面》的作用是“連結”,説明人們重新連接快樂,重新連接生活。

4月28日,洪崖洞駐場開演

山城,用《小面》表達自我

昨日,胡導帶著這部原創跨界融合舞臺劇《小面》,已在國泰藝術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及開票儀式。

“一碗小面,二兩剛好,三種味道,四方來要,五張凳子,六個人吃,七種調料,八勺辣椒……”同名歌曲《小面》輕聲彌漫在發佈會現場的空氣裡。

儀式開始不久,“悶墩”張璽的評書和“棒棒”邱嘉誠的雜技便將氣氛點燃,他們表演的正是《小面》的部分片段。

之後《小面》主演悉數亮相,演員除了重慶觀眾熟悉的“悶墩”,還有歌舞團顏值擔當宗楠,“寵物公雞”徐立……“胖妞”杜鑫豔現場高歌一首,全場都忍不住跟著搖擺。

值得一提的是,《小面》的主創團隊多數演員均來自重慶歌舞團,因此本劇是一部本土元素極高的作品,全劇將用很有韻律的重慶方言進行對白。

4月28日,“《小面》將在洪崖洞劇場正式開業,希望你屆時能去品嘗一下他們家的小面味道,看看這碗準備了兩年之久的小面是不是你記憶中的山城滋味。

今日福利:

《小面》舞臺劇門票六張

參與方式:

留言獲點贊最多的前3位小夥伴

活動截止時間:

2017年4月11日(下週二)16:00

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專案

跨界融合舞臺劇《小面》

現已正式開票!

粗暴得可愛。

一碗二兩小面,只要“麻辣鮮香,要得!”就算開賓士的人,也會蹲在路邊,面紅耳赤地吃上一碗。

那碗面裡,盛的是重慶人舉重若輕、看淡一切的豁達,盛的是重慶的列性子。但這真正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市井文化,好似正被大眾漸漸忽略。

“這次的舞臺劇就做「小面」!”

小面裡的秘訣,在師傅手裡

市井裡的大藝術,最有滋味

劇本創作一次次推翻,一次次重來,去年2月左右,胡導拿出了第一稿。在開始緊鑼密鼓的排練之前,胡導沒把演員們帶到排練廳,而是帶著這一大號人來到了黃桷樹下的小面攤。

小面本身是一個很簡單很樸素的東西,胡導想讓演員們通過小面見事見人見真情,去親眼看看一家普通的小面店的店員們都是怎麼生活。

致的美味,是山城人對待生活從不裝腔作勢的態度。就技術而言,堿是和麵的關鍵,它能使面中的谷膠蛋白結成緻密的網路,讓面變得更有嚼頭,也更能吸收作料的滋味,只有滿足口齒之歡,才能引得山城好漢。

和這些相比,更讓人拍案驚奇的是師傅的煮面過程,每個顧客對口味都有自己的喜好,佐料上的失之毫釐,味道便會謬以千里,一碗小面,蔥、薑、蒜、辣椒、花椒油、香菜、花生、芝麻醬等作料相互搭配,多一味少一味很有講究,師傅的匠心就是其中的秘訣。

每天,不管名家還是素人,無論土豪還是屌絲,都要搬張小板凳來小攤上,埋頭吃個歡快。小面下肚,嘴巴一抹,坦然離席,只剩小面師傅深藏功與名。

關於美食,每座城市,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選擇。只是對於每一個重慶人而言,喜歡小面不需要太多理由,它是對簡單生活的熱愛。

美食與舞臺的有趣碰撞

這位外地導演想來開開先河

小面文化是重慶文化的根,是一種情懷,一種鄉愁、一種思念。這次的舞臺劇《小面》,將第一次把重慶小面搬上藝術舞臺,並獲得了2016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

《小面》被大家稱為跨界融合劇,但胡導覺得,更準確的說,它應該是一部帶“秀”成分的爆笑音樂劇。魔術、雜技、武術、打擊樂、街舞到時都會通通上陣。

要是看劇看餓了?悶墩還能在舞臺上煮碗面端給你。

吃飽喝足的觀眾且小心,演員們可能玩高興了還要下臺來“捉弄”你一番。

現場各方位互動,讓大家邊看、邊笑、邊參與,與臺上演員一起完成整場演出,創造出一個充滿想像力和樂趣的麻辣世界。

胡導希望,當觀眾走出劇場,都能放下平日裡的矜持,肆意大笑。《小面》的作用是“連結”,説明人們重新連接快樂,重新連接生活。

4月28日,洪崖洞駐場開演

山城,用《小面》表達自我

昨日,胡導帶著這部原創跨界融合舞臺劇《小面》,已在國泰藝術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及開票儀式。

“一碗小面,二兩剛好,三種味道,四方來要,五張凳子,六個人吃,七種調料,八勺辣椒……”同名歌曲《小面》輕聲彌漫在發佈會現場的空氣裡。

儀式開始不久,“悶墩”張璽的評書和“棒棒”邱嘉誠的雜技便將氣氛點燃,他們表演的正是《小面》的部分片段。

之後《小面》主演悉數亮相,演員除了重慶觀眾熟悉的“悶墩”,還有歌舞團顏值擔當宗楠,“寵物公雞”徐立……“胖妞”杜鑫豔現場高歌一首,全場都忍不住跟著搖擺。

值得一提的是,《小面》的主創團隊多數演員均來自重慶歌舞團,因此本劇是一部本土元素極高的作品,全劇將用很有韻律的重慶方言進行對白。

4月28日,“《小面》將在洪崖洞劇場正式開業,希望你屆時能去品嘗一下他們家的小面味道,看看這碗準備了兩年之久的小面是不是你記憶中的山城滋味。

今日福利:

《小面》舞臺劇門票六張

參與方式:

留言獲點贊最多的前3位小夥伴

活動截止時間:

2017年4月11日(下週二)16:00

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專案

跨界融合舞臺劇《小面》

現已正式開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