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坤鵬論:和這兩位2000多年前的牛人相比 當今所有富豪算得了啥

每到周日晚上都是懶癌氾濫的時候, 休息了兩天, 再坐在電腦前敲字, 百般的天人交戰。

上周坤鵬論在《2018年金融危機必來?經濟週期到底是不是大忽悠嗎?》中介紹了世界著名的幾大經濟週期論, 有老鐵留言說:

“戰國時代的範蠡是週期論的鼻祖!以十二地支為一個中週期, 其中三年微循環、六年小迴圈、十二年中迴圈, 六十年一個大循環。 然後又回到起點。 范蠡憑此週期經商富可敵國, 後世稱其為財神菩薩。 ”

這是什麼概念?

範蠡, 西元前400多年的人, 這可是2000多年前!

簡直讓當今所有經濟學家們都汗顏到無地自容了!

而且, 經濟週期屬於宏觀經濟學, 這麼看來, 範蠡都算得上是宏觀經濟學的鼻祖了。

坤鵬論經過充分地查閱資料, 發現這位元老鐵所說的並不全對, 同時, 網上也有不少謬誤的說法, 下面坤鵬論就來把調研的結果展示一下。

一、師出名門的範蠡是個人生大贏家

首先, 春秋時期的經濟週期論, 確切說應該是農業週期論, 是通過司馬遷的《史記》流傳下來的, 而司馬遷是借計然和白圭兩人之口說出來的。

計然是誰?

計然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 計然並不是真實姓名, 而是取善於計算運籌的意思。

據說他是老子的弟子, 博學多才, 無所不通, 尤長計算。

《史記·貨殖列傳》說范蠡曾拜計然為師。

據司馬遷記載,

範蠡的週期論其實是他老師計然的研究成果:

第一個週期:歲在金, 穰水, 毀;木, 饑;火旱, 是三年一個小迴圈;

第二個週期:六歲穰, 六歲旱, 是六年一個中迴圈;

第三個週期:十二歲一大饑, 是十二年一個大循環。

歲星就是木星, 繞日一周實際需要11.86年, 歲星在某個方位差不多是三年, 金為西方, 水為北方, 木為東方, 火為南方, 十二年一個週期。

歲在金的三年豐收, 歲在水的三年歉收, 歲在木的三年饑荒, 歲在火的三年旱災。

十二年再細分, 其中六年會好一點, 六年會差一點, 每十二年一個週期, 到一個周期末會有比較大的災荒。

而範蠡的經商策略據說也是計然給制訂的, 也就是“旱則資舟, 水則資車”, 翻譯過來是, 天旱時地勢較高的地區農業收成受損失較大,

而低窪多水的地區收穫較好, 所以要利用舟船到後者那裡去採購比較豐富低廉的商品;相反, 水澇之年低窪地區受災嚴重, 而地勢較高的地區狀況較好, 所以要利用車輛去地勢高的地區販運商品。

同時, 計然還教導範蠡:“貴上極則反賤, 賤下極則反貴”, 也就是從市場中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來判斷商品價格的變化, 商品供過於求, 價格就會跌落, 供不應求則會上漲。

掌握了這個規律, 計然的致富法則是“貴出如糞土, 賤取如珠玉, 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

這個法則其實和巴菲特的投資名言是一模一樣的:“對於一個人來說, 應該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 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

就是當貨物貴到極點時,

要視糞土般趕緊賣出, 當貨物賤到極點時, 則要像對待珠寶般, 及時購進。

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就像流水一般轉動起來, 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率。

水納百川, 奔流不息, 方能匯成大江大河, 貨幣也是一樣, 如果讓資金積滯不用, 就會成為一堆死錢。

只有使它周轉不息, 才能變成與日俱增的利潤。

凡世間大財富者, 基本都是反週期的操作高手。

在計然老師的教誨下, 范蠡成為了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道家學者。

而且範蠡絕對是人類史上成功人士的最佳典範, 屌絲逆襲的絕佳偶像。

最厲害的是, 範蠡有始又有終, 跑贏了人生與宿命。

用後人的評價是:春秋戰國近五百年, 以功名始終者惟範蠡一人。

不管你有多麼牛,

一直到閉眼那一刻還牛, 那才叫有始有終, 才是真牛。

其實縱觀上下五千年, 能達到範蠡這種程度的, 少之又少, 屈指可數。

讓坤鵬論簡要敘述一下範蠡逆天的人生簡歷與輝煌:

出身貧賤, 不是官二代, 也不是富二代, 絕對的屌絲一枚, 幸運的是生在了一個燦爛的時代, 並且還找到了一位牛逼的好老師——計然。

當時, 範蠡所在的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 但那時候移民太簡單了, 只要有腿就可以隨便出入各個國家, 於是有抱負的範蠡約上好友文種跑到了越國, 從政輔佐勾踐二十多年, 並在計然的幫助下提出了復興越國的四大策略, 與現代的宏觀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的理論都有著極高的契合度。

首先, 使用專業分工的方式重構國民經濟。 第二,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第三,發現並遵循經濟週期。最後,能夠利用供求規律。

據說,計然教給了範蠡“貴流通”、“尚平均”、“戒滯停”等七策,範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國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成功後,范蠡簡直對老師計然五體投地了,他感歎道:“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

七個計策只用了五個就讓越國稱霸,既然用在治國上很靈,我準備在自己身上試試。

在謀略方面,範蠡也是相當厲害,比如:指使勾踐嘗夫差之糞便,迷惑夫差;送上西施施展史上最有名的美人計等。

當越國滅吳後,範蠡堅決地急流勇退,即使勾踐當年曾許諾要和他平分天下,也絲毫不抱幻想,他從齊國寫信給好兄弟文種,其中就有著那句對功臣的千古名言:

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沒想到文種不聽勸,還抱著可以與君王分享勞動成果的幻想,結果勾踐賜文種一劍:“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據說,“如意”就是范蠡發明,把它的頭部設計成彎曲回頭之狀,意思是回頭即如意,“久受尊名不祥”。

範蠡在走的時候,居然還有美人西施相伴,當初讓西施去美人計夫差,成功後,美人還能跟在一起浪跡天涯,言聽計從,不離不棄,簡直沒天理了!

所有男人的偶像沒有別人,只有範蠡!

範蠡自此結束了政治生涯,開始了他的第二人生——商業生涯。

他輾轉來到齊國,更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從事農耕養殖和土產貿易,另外主要經營季節性特產的長途販運。

沒幾年下來,他就積累了數千萬的家產,“致產數十萬”。

這再次證明了計然的策絕對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僅上能定國安邦,下能修身治家。

馬雲曾說過:

我自己覺得,中國的企業家確實沒有好的下場。

事實也是。

歷史也是。

歷史不會因為今天而改變。

但,坤鵬論認為他是沒好好研究範蠡,而範蠡能夠獨善其身,善始善終的最大原因就在於,他一生秉承著見好就收,“富好行其德”。

範蠡認為,物聚必散,天道使然,久受尊名,不是吉祥的徵兆,所以他仗義疏財,接濟鄉鄰。

後來齊王聽說了範蠡的事蹟,於是把他請到國都,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

但已經厭倦政治,並且對政治有恐懼的範蠡,三年後,再次激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範蠡第三次遷徙到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用老師計然的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主要從事五個行業:水產養殖、五畜飼養、皮毛加工、邊境商貿、房地產開發,此外,還經營中草藥。

沒出幾年,範蠡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如今我們稱儒商為“陶朱公”也是源於此。

最重要的是,楚惠王四十一年(西元前448年),範蠡卒,時年88歲!

絕對100%的人生大贏家呀!

二、商界陰陽師——白圭

範蠡之後,中國歷史上又誕生了一位商界鉅子,他叫白圭,是名垂千古的商業經營思想家、經濟謀略家、理財家,宋真宗封他為“商聖”,司馬遷評他為“商祖”,民間稱白圭為“人間財神”,並設神牌供奉。

白圭,名丹,生於西元前463年,卒於西元前385年,是戰國時東周洛陽人,掐指一算,也是一位高夀的人生贏家。

和范蠡一樣,白圭也有一個牛逼得不行的老師——鬼穀子,相傳鬼穀子得一“金書”,鬼穀子將裡面的致富之計(“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傳于白圭。

白圭曾在魏國做官,史書記載他曾官至國相,建立了相當的政治成就,他主持了許多水利設施的修建,成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是白圭提出來的。

從白圭治理黃河水患的套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有多麼牛,並且處理問題從本質出發。

1.黃河氾濫,天災不可逆----承認客觀事實

2.歷年水患,主因在堤潰水泄----找到問題癥結

3.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追溯問題根源

4.檢查各處堤壩,發現蟻穴立即封堵-----給出解決辦法

5.黃河水患得以消除-----問題解決

這就是坤鵬論一直宣導的本質論和總分總解題思維。

與范蠡一樣,白圭也做過官,同樣精通中國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都重視經濟週期的運用,但同時白圭對於商道的興趣與專研更加深透。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白圭的農業週期:

太陰在卯,穰;明歲衰惡。至午,旱;明歲美。至酉,穰;明歲衰惡。至子,大旱;明歲美;有水。

太陰就是太歲,是古人虛擬出來的天體,軌道與木星重疊,方向與木星相反。

上面這段難懂的文言文就是白圭的週期論:

十二年為一個週期,每三年又為一個小週期,太歲在卯位時,五穀當年便會豐收,接著兩年歉收;太歲在午宮時,當年會發生旱災,接下來兩年小豐收;太歲在酉位時,當年會五穀豐登,後兩年歉收;太歲在子位時,當年天下大旱,後兩年小豐收,雨量充沛。

這十二年週期過後,又會開始新的大週期和小週期,所以當太歲又複至卯位,白圭囤積的貨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準備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趁年景不好的時候大賺一筆。

就像今天有人用周易的原理來炒股一樣,幾千年前的白圭已經用天文學規律成功預測農業收成,且收穫頗豐。

而他致富的基本原則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和範蠡的混業經營不同的是,白圭更專注農業,在豐年糧價低廉時收購糧食,到歉年糧價上漲時出售,從豐年和歉年的價格差中可以獲得成倍的利潤。

其實也是逆週期反向操作策略。

白圭還很清楚政治對於經濟的影響,明白這是一對分不開打不散的兄弟,所以他樂觀時變,富貴變中求。

他邊游離各國,邊分析時局,準確預測了各國政治走向,最後選擇自己的安身立命方式。

白圭在遊歷各國時,看出當時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由此意識到農副產品經營將會成為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

因為農副產品是生活必需品,雖利潤較低,但是複合消費次數多,而且成交量大,積少成多一樣可以獲利,不求賺大,只求賺多。

最後,他選擇了農產品的大宗貿易為主營方向,開闢了農副產品貿易這一新行業。

白圭晚年受陶朱公範蠡影響,開辦了中國最早的商學院,親任院長並講授經商之術、理財之法、為人之道。

到此, 我們發現,白圭認識的經濟週期和計然的經濟週期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個人都發現了十二年迴圈的大週期,但具體細分迴圈不同,目前,還不知道這是兩位古人各自觀測的結果,還是後人逐漸把兩位古人的成果混為一談的結果。

三、藝不壓身

從計然、范蠡、白圭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是多學科的專家。

計然:戰略家、思想家、經濟學家、天文學家

範蠡: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道家

白圭:商業經營思想家、經濟謀略家、理財家、天文學家

當我們回顧歷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者,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專精一科,通常他們都會是幾個學科齊頭並進,比如:達芬奇是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還有牛頓,號稱百科全書式的“全才”,物理學、數學、經濟學都很牛。

坤鵬論認為,工業革命將人變成了螺絲釘,人們越來越推崇分工合作,只要在自己分工領域鑽研到精即可。但是,世界上的事都是有著內在聯繫的,如果只在某個領域專精,最後不可避免地陷入盲人摸象困境,摸到大象腿,就認為大象是一根肉樁,摸到大象鼻子,就認為大象是細細、長長的。

所以,如果你想自己的思維更加開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一定要盡可能地多多涉獵,這樣成功的機率會成幾何倍數增加。

為什麼,企業總是很青睞有過創業經歷的人,即使他失敗過,原因就在於他們在創業過程中什麼都要親歷親為,創業把他們鍛造成了全才,全才看待問題,角度會更多,更善於融會貫通,最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更豐富,更有效。

同時,針對孩子的教育,坤鵬論也建議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專精某一兩個愛好外,再多學多接觸些其他興趣愛好,藝不壓身絕對不是空話、虛話。

四、久受尊名不祥,回頭即如意

在寫這篇文章時,坤鵬論不禁想到了最近“很受傷”馬雲,范蠡得以成為人生贏家,最大的原因之一是知進退,“久受尊名不祥”,回頭即如意。

據說馬雲也信些道家,不知他有沒有參透《道德經》中指導強者的哲學——上善若水。

強者不是水,但要學習水。

學水學什麼?

“水利萬物而不爭”,要害就是“不爭”。你爭強好勝,你就不“若水”,你不“若水”,你就不是真正的強者。

有媒體人稱,從《功守道》傳遞出的“爭強好勝”那股勁,讓人為馬雲擔憂,因為你爭強,人家就給你設置更多的強,讓你爭;你好勝,人家就設計更多的局,讓你勝。

局,是容易出錯的地方,是不小心就被騙的機關,是無法舒展拳腳的舞臺。

吃飯一旦和重要的事情聯繫起來時,卻最容易引發關注、製造傳播。

飯局也是局!

坤鵬論

請您關注坤鵬論微信公眾號:kunpenglun。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2000余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30余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1.5億。

第二,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第三,發現並遵循經濟週期。最後,能夠利用供求規律。

據說,計然教給了範蠡“貴流通”、“尚平均”、“戒滯停”等七策,範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國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成功後,范蠡簡直對老師計然五體投地了,他感歎道:“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

七個計策只用了五個就讓越國稱霸,既然用在治國上很靈,我準備在自己身上試試。

在謀略方面,範蠡也是相當厲害,比如:指使勾踐嘗夫差之糞便,迷惑夫差;送上西施施展史上最有名的美人計等。

當越國滅吳後,範蠡堅決地急流勇退,即使勾踐當年曾許諾要和他平分天下,也絲毫不抱幻想,他從齊國寫信給好兄弟文種,其中就有著那句對功臣的千古名言:

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沒想到文種不聽勸,還抱著可以與君王分享勞動成果的幻想,結果勾踐賜文種一劍:“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據說,“如意”就是范蠡發明,把它的頭部設計成彎曲回頭之狀,意思是回頭即如意,“久受尊名不祥”。

範蠡在走的時候,居然還有美人西施相伴,當初讓西施去美人計夫差,成功後,美人還能跟在一起浪跡天涯,言聽計從,不離不棄,簡直沒天理了!

所有男人的偶像沒有別人,只有範蠡!

範蠡自此結束了政治生涯,開始了他的第二人生——商業生涯。

他輾轉來到齊國,更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從事農耕養殖和土產貿易,另外主要經營季節性特產的長途販運。

沒幾年下來,他就積累了數千萬的家產,“致產數十萬”。

這再次證明了計然的策絕對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僅上能定國安邦,下能修身治家。

馬雲曾說過:

我自己覺得,中國的企業家確實沒有好的下場。

事實也是。

歷史也是。

歷史不會因為今天而改變。

但,坤鵬論認為他是沒好好研究範蠡,而範蠡能夠獨善其身,善始善終的最大原因就在於,他一生秉承著見好就收,“富好行其德”。

範蠡認為,物聚必散,天道使然,久受尊名,不是吉祥的徵兆,所以他仗義疏財,接濟鄉鄰。

後來齊王聽說了範蠡的事蹟,於是把他請到國都,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

但已經厭倦政治,並且對政治有恐懼的範蠡,三年後,再次激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範蠡第三次遷徙到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用老師計然的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主要從事五個行業:水產養殖、五畜飼養、皮毛加工、邊境商貿、房地產開發,此外,還經營中草藥。

沒出幾年,範蠡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如今我們稱儒商為“陶朱公”也是源於此。

最重要的是,楚惠王四十一年(西元前448年),範蠡卒,時年88歲!

絕對100%的人生大贏家呀!

二、商界陰陽師——白圭

範蠡之後,中國歷史上又誕生了一位商界鉅子,他叫白圭,是名垂千古的商業經營思想家、經濟謀略家、理財家,宋真宗封他為“商聖”,司馬遷評他為“商祖”,民間稱白圭為“人間財神”,並設神牌供奉。

白圭,名丹,生於西元前463年,卒於西元前385年,是戰國時東周洛陽人,掐指一算,也是一位高夀的人生贏家。

和范蠡一樣,白圭也有一個牛逼得不行的老師——鬼穀子,相傳鬼穀子得一“金書”,鬼穀子將裡面的致富之計(“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傳于白圭。

白圭曾在魏國做官,史書記載他曾官至國相,建立了相當的政治成就,他主持了許多水利設施的修建,成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是白圭提出來的。

從白圭治理黃河水患的套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有多麼牛,並且處理問題從本質出發。

1.黃河氾濫,天災不可逆----承認客觀事實

2.歷年水患,主因在堤潰水泄----找到問題癥結

3.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追溯問題根源

4.檢查各處堤壩,發現蟻穴立即封堵-----給出解決辦法

5.黃河水患得以消除-----問題解決

這就是坤鵬論一直宣導的本質論和總分總解題思維。

與范蠡一樣,白圭也做過官,同樣精通中國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都重視經濟週期的運用,但同時白圭對於商道的興趣與專研更加深透。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白圭的農業週期:

太陰在卯,穰;明歲衰惡。至午,旱;明歲美。至酉,穰;明歲衰惡。至子,大旱;明歲美;有水。

太陰就是太歲,是古人虛擬出來的天體,軌道與木星重疊,方向與木星相反。

上面這段難懂的文言文就是白圭的週期論:

十二年為一個週期,每三年又為一個小週期,太歲在卯位時,五穀當年便會豐收,接著兩年歉收;太歲在午宮時,當年會發生旱災,接下來兩年小豐收;太歲在酉位時,當年會五穀豐登,後兩年歉收;太歲在子位時,當年天下大旱,後兩年小豐收,雨量充沛。

這十二年週期過後,又會開始新的大週期和小週期,所以當太歲又複至卯位,白圭囤積的貨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準備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趁年景不好的時候大賺一筆。

就像今天有人用周易的原理來炒股一樣,幾千年前的白圭已經用天文學規律成功預測農業收成,且收穫頗豐。

而他致富的基本原則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和範蠡的混業經營不同的是,白圭更專注農業,在豐年糧價低廉時收購糧食,到歉年糧價上漲時出售,從豐年和歉年的價格差中可以獲得成倍的利潤。

其實也是逆週期反向操作策略。

白圭還很清楚政治對於經濟的影響,明白這是一對分不開打不散的兄弟,所以他樂觀時變,富貴變中求。

他邊游離各國,邊分析時局,準確預測了各國政治走向,最後選擇自己的安身立命方式。

白圭在遊歷各國時,看出當時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由此意識到農副產品經營將會成為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

因為農副產品是生活必需品,雖利潤較低,但是複合消費次數多,而且成交量大,積少成多一樣可以獲利,不求賺大,只求賺多。

最後,他選擇了農產品的大宗貿易為主營方向,開闢了農副產品貿易這一新行業。

白圭晚年受陶朱公範蠡影響,開辦了中國最早的商學院,親任院長並講授經商之術、理財之法、為人之道。

到此, 我們發現,白圭認識的經濟週期和計然的經濟週期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個人都發現了十二年迴圈的大週期,但具體細分迴圈不同,目前,還不知道這是兩位古人各自觀測的結果,還是後人逐漸把兩位古人的成果混為一談的結果。

三、藝不壓身

從計然、范蠡、白圭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是多學科的專家。

計然:戰略家、思想家、經濟學家、天文學家

範蠡: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道家

白圭:商業經營思想家、經濟謀略家、理財家、天文學家

當我們回顧歷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者,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專精一科,通常他們都會是幾個學科齊頭並進,比如:達芬奇是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還有牛頓,號稱百科全書式的“全才”,物理學、數學、經濟學都很牛。

坤鵬論認為,工業革命將人變成了螺絲釘,人們越來越推崇分工合作,只要在自己分工領域鑽研到精即可。但是,世界上的事都是有著內在聯繫的,如果只在某個領域專精,最後不可避免地陷入盲人摸象困境,摸到大象腿,就認為大象是一根肉樁,摸到大象鼻子,就認為大象是細細、長長的。

所以,如果你想自己的思維更加開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一定要盡可能地多多涉獵,這樣成功的機率會成幾何倍數增加。

為什麼,企業總是很青睞有過創業經歷的人,即使他失敗過,原因就在於他們在創業過程中什麼都要親歷親為,創業把他們鍛造成了全才,全才看待問題,角度會更多,更善於融會貫通,最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更豐富,更有效。

同時,針對孩子的教育,坤鵬論也建議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專精某一兩個愛好外,再多學多接觸些其他興趣愛好,藝不壓身絕對不是空話、虛話。

四、久受尊名不祥,回頭即如意

在寫這篇文章時,坤鵬論不禁想到了最近“很受傷”馬雲,范蠡得以成為人生贏家,最大的原因之一是知進退,“久受尊名不祥”,回頭即如意。

據說馬雲也信些道家,不知他有沒有參透《道德經》中指導強者的哲學——上善若水。

強者不是水,但要學習水。

學水學什麼?

“水利萬物而不爭”,要害就是“不爭”。你爭強好勝,你就不“若水”,你不“若水”,你就不是真正的強者。

有媒體人稱,從《功守道》傳遞出的“爭強好勝”那股勁,讓人為馬雲擔憂,因為你爭強,人家就給你設置更多的強,讓你爭;你好勝,人家就設計更多的局,讓你勝。

局,是容易出錯的地方,是不小心就被騙的機關,是無法舒展拳腳的舞臺。

吃飯一旦和重要的事情聯繫起來時,卻最容易引發關注、製造傳播。

飯局也是局!

坤鵬論

請您關注坤鵬論微信公眾號:kunpenglun。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2000余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30余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1.5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