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華銀行比賽金獎得主陳國士個展 堅守作畫的純淨心態

(此文為新加坡新聞)

辭掉半導體工程師工作, 全職作畫的陳國士(42歲)去年獲頒大華銀行全國繪畫比賽資深畫家組金獎, 一舉成名, 將舉行生平第一個個展——“沉(陳)與靜”。

一路走來不易。 出生馬來西亞柔佛柔佛巴魯, 汶萊長大, 11歲隨父母來新定居的陳國士, 16歲起對純美術感興趣, 課餘愛到南洋藝術學院感受美術氛圍, 但那年代大眾認定搞純美術難以求存, 父親也質疑畫家成功的可能, 身為獨生子, 養家責任使他退卻。

陳國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 他到23歲為止都還將繪畫當嗜好, 直到職場耗掉所有時間精力,

不得不放掉。 同時他開始接觸儒家佛教思想, 領悟人生在世, 為人處世做個好人最為關鍵, 覺得過去所畫都是虛假的妄想, 面對畫布無法再畫下去, 將畫具打包托南藝院長送給有需要的學生。 潛意識中的他, 對繪畫態度認真, 帶純潔清高的理念。

將五房式組屋換成三房式

可能前世是個畫家?34歲某天, 陳國士在街上碰到已有成就的畫家鄭木彰與黃運南, 不由自問:自己過去十幾年在幹嗎, 大部分時間消耗在不是內心喜歡的工作上, 而人生短短幾十年, 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是更快樂?已錯過年輕時光, 不想再錯過最後黃金時期, 時間催促著他, 在獲太太同意後, 38歲毅然辭工, 將五房式組屋換成三房式, 靠點積蓄大膽往前走。

夫妻倆沒生養兒女, 又吃素, 生活簡單。

陳國士全心作畫, 天天八到十小時, 不斷自問:什麼是畫畫?偉大的藝術境界怎樣達到?當他靜下來不說話作畫, 這才慢慢聽到內在的聲音, 覺得這是繪畫的真理, 真正的畫在內心。

當畫家前要學做人

最初兩年, 畫廊對他的作品不感興趣, 到第三年運氣來了, 有畫廊“興藝”和“白色空間”代理作品, 第四年獲大華銀行比賽金獎, 在“藝術登陸新加坡”售出作品。 陳國士形容:“這道門是起點, 打開了, 我進入, 得自愛, 堅守作畫的純淨心態, 將會走到明亮之地。 ”

空白期對陳國士助益很大, 重新執起畫筆時, 觀念上出現轉變。 他認為, 人的心念好比無形的波, 人心善則對外散發善的波,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畫作傳播純淨純善。

一次在廟彎小販中心聽到口琴聲, 留意周圍食客都被感動了, 一看原來是一個阿婆在吹奏口琴, 牌子寫上“真正的愛心是藝術, 真正的愛心能發光發亮”。 陳國士天天在聽日本盲人鋼琴師辻井伸行的鋼琴曲, 百聽不厭, 覺得用心從事藝術會比眼睛、頭腦走得更遠更深更真。 還有這些年受儒佛思想聖賢之說的薰陶, 認定當畫家前要學做人。 他說, 阿婆的話說的是藝術的根, 鋼琴師講藝術的靈魂, 聖賢講藝術在世上的使命, 總結出作畫的初心——心裡的話才是最真實的, 畫出最內在的聲音。

所有形象藝術來自內心

展出中有五張水彩畫, 水彩是陳國士早年接觸、感情很深的媒介, 他與一些水彩畫家有往來。

陳國士的建築系列借朦朦朧朧的水彩筆觸傳達一些意境與內心嚮往的世界。 其中一幅水彩畫《塗鴉》描繪小女孩屋前蕩秋千, 房屋牆面塗鴉, 屋頂有小白船, 父母守望著她, 反映出畫家性格與內心世界。 他在水彩畫裡構想的城市街道河流村莊世界, 一切都和諧平穩。

畫展最大看點是陳國士去年得獎作《香象渡河》與相關石山系列15張, 通過鉛筆、炭筆、水彩、水墨、膠彩等混合媒介傳達心識世界。 陳國士一次跑步時, 突然在草坪間發現周圍環境其實都是三角形、四方形、圓形等組合塊構成。 他畫畫不設條框, 一切隨緣, 一面白紙上開始浮現山林、樹木、船隻、人影、動物(如大象、奔馬、獅子)、天地, 畫面眼睛與七彩水滴顯示萬物重生皆有靈魂。

“所有形象藝術來自內心。 ”他說。

混合媒介《同心》反映畫家心識與嚮往的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