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別再看網上的“假雞湯”了,莫言這回真的發話啦!

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網上關於某某名人說的

一些無中生有的“話”

什麼魯迅說過 什麼拿破崙說過

現在網上有一群人開始:“莫言說過”

連發3個“打臉”闢謠貼

親手砸了這些“假雞湯”

第一波闢謠

第二波闢謠

第三波闢謠

這回莫言真的來黃浦了!

我們來看看他到底說了什麼?

12月10日, 莫言終於來到他親筆題名的“思南文學之家”。 他回“家”了, 還收到了剪紙大師李守白為他畫的特別畫像。

莫言, 走進諾貝爾文學獎殿堂的中國作家, 是第四位走進“思南文學之家”的諾貝爾文學獎大師, 讓思南讀書會頓然蓬蓽生輝,

給上海全民閱讀地標帶來了的巨大轟動。

今年正好是莫言為“思南文學之家”題名4周年;2017年12月10日也是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5周年;更巧的是, 第216期思南讀書會的主持人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兼上海分社社長曹元勇與嘉賓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思和5年前與莫言一同出席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 今天在“思南文學之家”又會師了。

文學對談開始前播放了一個短片, 重播了2012年12月10日莫言獲獎的這一幕, 瑞典文學院宣佈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說

我用我的方式講故事, 講給天下人聽, 該說的話寫進文字。

那麼, 中國文學傳統是什麼?

莫言說

一方面是文學遺產, 有四史五經、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印在紙上的書, 以及刻在石碑上的文學作品;一方面是沒有印成書, 而在民間一代又一代口口相傳, 是更多創作作品的資源, 相對而言, 更有豐富性與多樣性。 中國文學傳統又源自講故事人的代代相傳。

莫言曾在瑞典發表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講故事的人》時表示:

莫言說

兩百多年前, 我的故鄉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 我們村裡的許多人, 包括我, 都是他的傳人。

莫言的成功, 在於他植根在文學傳統的土地。

莫言說

從小愛好蒲松齡《聊齋志異》, 對齊魯文化印象深刻, 更愛民間故事。

嘉賓陳思和斷言, 千方不要以為能背唐詩宋詞就能著作,

就有好作品出來, 莫言根在民間, 與民間文化息息相傳。

莫言說

民間文化故事層出不窮, 素材到處到有, 十分鮮活, 可變成現代文學。 民間文化不是不變的概念, 上海的高樓大廈也有民間文化, 每個作家瞭解生活圈, 熟悉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 善於發現語言新元素, 熟悉老百姓的語言, 就一定有能講的故事。

說到“當代繼承與轉化”話題, 莫言更是紮根于本土文化和文學藝術的大地, 實現了文學從“現代主義在中國”到“現代主義中國化”的飛躍。 時代在變, 農民也在變, 農民不再逆來順受, 也有抗爭, 莫言把農民遇上的很多苦難, 變成了藝術品的正能量;歷史的傳統故事也可以故事新編, 用反思的精神, 追求人的最高境界。

莫言說

歷史故事作為戲劇的改變, 司馬遷寫的史實不能改, 司馬遷沒寫可以創意發揮。

莫言多才多藝, 他成功地將小說改編成戲劇。

莫言說

戲劇對百姓影響更大, 民間戲劇是老百姓的教材, 舞臺就是老百姓的教室。 面對網路對戲劇的挑戰, 藝術要多樣化, 戲劇改革要與網路、電視融合, 不要對抗。

當一枚枚“講故事的人”的莫言像印章蓋在一本本莫言小說時, 從思南閱讀世界走出來的讀者, 也將成為學習講好中國故事的人。

(文:楊濟詩 孫霞琴 圖:陳剛毅 郭長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