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重磅利好——廣聯達:大資料業務是公司業績高增長的助力(附股)

軟體及大資料概念早盤漲停潮, 截止發稿, 包括銀信科技、榮科科技、拓爾思、久其軟體等12只個股漲停。 消息面上, 中央政治局要求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加快建設數位中國, 無疑是最強風口, 但市場總有會遺忘一些個股, 廣聯達 002410 市場遺漏的正宗大資料。

業績延續良好增長勢頭,堅定看好公司未來發展

公司上半年業績高速增長:根據公司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公司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10億元,同比增長15.65%;實現歸母淨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32.66%。 公司上半年業績實現高速增長,增速相比一季度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延續了一季度以來良好的業績增長勢頭。

營業收入增速相比一季度有所下降,我們判斷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受益於建築業去年5月起推行“營改增”,公司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高速增長,形成了較高的基數;(二)隨著公司計價軟體“亐+端”轉型的深入,公司取得的年服務費逐月確認收入,在年中部分年服務費暫時計入預收賬款,也影響了公司上半年的營收。 我們認為,隨著全年基數效應的下降以及年服務費的確認,公司全年營收增速將有所提高。

造價業務“亐+端”轉型推廣順利,未來將穩步增長:公司造價系列產品主要分為計價產品和計量產品。 截至2016年底,公司亐計價產品已實現11個省份的推廣。 我們預計公司亐計價產品的推廣將在2018-2019年基本完成。

在計量產品方面,公司亐計量產品的研發工作已經進入研發後期,我們預計亐計量產品將在2017年四季度開始推廣,並將在未來3-5年推廣完成。 我們認為,未來隨著造價業務“亐+端”轉型的完成,造價業務與建築業增量市場的相關性將進一步減弱,未來公司造價業務將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

施工階段資訊化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BIM技術和產品是未來未來發展方向:公司面向建築工程專案“決策、設計、採購、施工、運維”全生命週期,2015年堅定執行戰略轉型。 從百億市場空間的採購階段資訊化業務向千億市場空間的施工階段資訊化業務拓展。 其中,BIM技術和產品是公司工程施工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

面向當前建築業的存量市場,BIM產品的市場空間巨大。 BIM技術的核心是底層圖形平臺,公司從事底層圖形平臺技術研發十餘年,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自主底層圖形平臺技術的建築資訊化企業。 公司的BIM技術因而擁有很高的技術壁壘。 在BIM產品方面,公司BIM技術的代表性產品BIM5D從2015年上市以來,發展勢頭迅猛。 當前,我國在建的建築項目大約40-50萬個,以一套BIM5D產品15萬計算,假設目前在建的40-50萬個專案中有十分之一的專案需要用到BIM5D產品,則僅一款BIM5D產品,面向當前建築業巨大的存量市場,就有60-75億的市場空間。

大資料業務是公司業績高增長的另一強大助力:公司積極擁抱大資料技術,依賴自身在建築資訊化行業近二十年的積累,開發建築行業大資料應用。

公司現已開發出以材價資料包為核心的大資料應用,可與公司的造價系列軟體無縫結合使用。 2016年,公司工程資訊業務高速增長,實現收入2.22億元,同比增長57.44%。 其中,除了材價資料包產品貢獻了絕大多數的收入外,指標資訊產品也已開始貢獻收入,未來指標資訊產品將成為公司大資料業務的新的增長點, 目前,公司的材價資料包已經覆蓋我國20多個省的建築材料價格資料,未來將實現全國30多個省的全覆蓋。 根據公司的測算,未來公司材價資料包資料服務費用的收入將有望達到8億,再考慮衍生的廣告服務費用,未來公司大資料業務的想像空間很大。

看了很多媒體的新聞, 沒有一家提到廣聯達,

這就是機會。

未來什麼公司最值錢, 雲服務 和大資料 服務公司。 因為雲服務的粘性最強, 類似消費 品, 同時雲服務的升級速度很快, 競爭對手更加難以匹敵。

美股 已經誕生了世界最多的雲服務巨頭, 但是中國A股目前一個都沒有。 廣聯達很可能是A股裡真正的雲服務和大資料服務巨頭。

1.建築是中國的比較優勢行業, 即使中國建築未來市場空間下滑, 發展中國家大量基建依然需要建築。 而建築資訊化 目前很落後,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2.BIM不僅僅是設計, 還需要專案管理, 造價管理等過程軟體。 目前上述大部分軟體都是設計相關的, 中國公司機會不大, 但是後續環節, 更依賴國情, 中國公司優勢巨大。

3.建築資訊化雖然聽起來行業不性感, 比不上醫療資訊化 ,但是其實,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和產業集中度有很大關係,行業很性感但是市場格局很分散,那麼公司估值可能還不如一個不性感行業但是市場格局高度集中的公司。看看美股200億市值的三大行業軟體巨頭,cerner,workday,autodesk,後兩者的行業都不性感,但是PS是cerner的好幾倍。

也就是說不要和天才比天才,不引人注目有時才是最好的市場。建築資訊化恰好是比較low的行業,BAT肯定沒有興趣,廣聯達面臨的相對都是low的對手。所以集中度有可能會很高。看看他的造價軟體,這麼小的一個環節,就可以產生那麼多利潤。

4.廣的造價,算量軟體,如果算上國際化的市場空間,我認為就可以支撐現有估值

5.廣的BIM 5D,協助雲,理論上有幾十億到上百億的市場空間,目前這些軟體都已經得到萬達這個龍頭企業的認可,那麼理論上國內其他公司很難匹敵,而這些軟體,國外企業由於不懂中國國情,不一定具有優勢。同時,考慮到其中有雲服務,國外企業更加沒有優勢。

這個5D,協助雲,其實就是項目管理,但是也有技術壁壘,例如那麼大資料量的三維模型,如何壓縮,如果用Web端顯示。廣聯達已經掌握這個核心技術,同時入股了以色列那傢俱 有web顯示三維模型核心技術的牛逼公司。

“廣聯達利用自主研發技術,在雲端對模型進行輕量化處理,把萬達廣場接近8G大小的全專業模型輕量化為80M(壓縮比100:1)。”

泛微網路的企業協作雲,其實也算是項目管理和通信雲,但是那個技術含量太低,創造價值不高,但是廣聯達這個項目管理和企業通信雲,技術含量相對就很高。

如果不上雲,可能還簡單,同行也容易開發,上雲之後,要求移動端顯示這麼複雜的三維模型,這個技術壁壘應該是不小的。

另外,專案管理等軟體涉及中國政府和企業的國情,中國人開發更有優勢,廣的這套軟體既然已經作為萬達的官方軟體,那麼可以相信,他也會很容易應用於其他建築公司。

6.建築資訊化環節太多了,目前國外巨頭也只是佔領設計這個上游,中下游還有大量的空白,這些中下游更需要掌握國情,中國公司有優勢。舉個例子,廣開發的安全帽管理軟體,可能就是一個很小的環節,但是做好了潛力照樣很大。

“這個行業從業的人員一線的產業工人差不多有4500萬人,所以過去我們一個安全帽,現在如果是傳統的也就是30塊錢左右,只是加上一個智慧的晶片 之後,也就是在50塊錢左右,增加的成本應該還是不高,都能夠接受,有了這個應用的話,其實讓我們的人員管理就大大的進了一步”

4000萬人,這是巨大的一個硬體市場,加上後臺的雲服務,如果壟斷,光這麼一個痛點應用產生的軟硬體價值巨大。

還有鋼筋管理軟體,也是一樣。

我之前說過,只要集中度能上去,一個小環節軟體照樣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比如造價這個小環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而廣的看圖軟體目前月活,日活量巨大,已經可以反映,他未來壟斷這個環節的概率已經很高。這又是另外一個例子,證明廣的綜合運營能力。

7.建築資訊化的未來在大資料。即使以後所有環節都雲化,理論上廣都可以免費,依靠後端的資料增值服務賺錢。

例如目前造價材料價格就是很好的大資料應用。

這個應用門檻並不低,可以算是一個行業版本的縮微穀歌。

“我們的建築材料 設備垂直搜索和應用服務已經有136萬會員,4萬家設備材料合作商、4000+萬條資料;而建築成本資訊服務已經收集6000多個已完工程的資料,存入資料庫進行建築成本資訊的分析”

“可以利用互聯網對海量資料進行智慧採集,然後運用數學模型,對可能出現的偏差進行自動的預警,最後實現一鍵排版。據廣聯達計算,利用該平臺,可節省7天時間、增效80%,節省90%人力成本,材料覆蓋更全、價格更客觀,費用節約70%左右,不但使價格資料更新更及時,而且會使造價站的公信力進一步提升。”

看到了嗎,廣本身已經積累巨大的行業資料,同時動態抓取網頁搜集互聯網上的海量資料,這兩個資料一疊加,規模效應,網路效應都是巨大。後來者根本無法匹敵。

再舉另外一個產品,歐洲最大的BIM構件庫MagiCloud包含MagiCAD中已有的完整產品資訊。基於雲的MagiCloud包括來自230家製造商的超過100萬個BIM型號和技術細節。

這些都是各種資料庫,廣的資料庫已經行業最大,同時不斷更新。

最大的資料庫+最先做的共有雲+佔領最多人的APP,這個三位一體的壁壘巨大。

8.BIM最大的價值未來在於物聯化。

廣聯達未來可能成為一個超級物聯網 公有雲 和大資料服務公司。

廣的董事長已經控股博銳尚格這個新三板 公司,而這公司未來可能成為建築節能 雲服務,商業物業管理雲服務的龍頭企業。

博銳尚格具備了感測器 網路、接入傳輸匯流排、能耗私有雲計算 平臺、BIM、3D模型庫、大資料智慧挖掘系統、遠端專家系統及節能決策中心這7個環節的全面能力。前面幾個是物聯網涉及到感測器,智慧電錶 ,物聯網資料閘道等硬體,後來涉及雲計算,BIM,大資料等軟體。

博銳尚格將物聯網動態收集的建築運維資料和BIM模型相結合,實現了建築運維資料的三維視覺化 。這個不得了。

博銳尚格能夠PK掉施耐德電氣這個國外巨頭,成為SOHO的核心供應商,已經證實了自己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術能力之後,在軟體和服務領域,中國公司更懂得國情,反而優勢巨大。

9.未來建築物業的運維領域,估計會是兩個分化,

巨頭萬達會有自己的一套系統,萬達慧雲,而其他Soho在內的規模更小的公司,則採用博銳尚格這種協力廠商公司的軟體或者雲服務。假設能夠做成公有雲,那麼這又是一個特定領域的雲服務。

比不上醫療資訊化 ,但是其實,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和產業集中度有很大關係,行業很性感但是市場格局很分散,那麼公司估值可能還不如一個不性感行業但是市場格局高度集中的公司。看看美股200億市值的三大行業軟體巨頭,cerner,workday,autodesk,後兩者的行業都不性感,但是PS是cerner的好幾倍。

也就是說不要和天才比天才,不引人注目有時才是最好的市場。建築資訊化恰好是比較low的行業,BAT肯定沒有興趣,廣聯達面臨的相對都是low的對手。所以集中度有可能會很高。看看他的造價軟體,這麼小的一個環節,就可以產生那麼多利潤。

4.廣的造價,算量軟體,如果算上國際化的市場空間,我認為就可以支撐現有估值

5.廣的BIM 5D,協助雲,理論上有幾十億到上百億的市場空間,目前這些軟體都已經得到萬達這個龍頭企業的認可,那麼理論上國內其他公司很難匹敵,而這些軟體,國外企業由於不懂中國國情,不一定具有優勢。同時,考慮到其中有雲服務,國外企業更加沒有優勢。

這個5D,協助雲,其實就是項目管理,但是也有技術壁壘,例如那麼大資料量的三維模型,如何壓縮,如果用Web端顯示。廣聯達已經掌握這個核心技術,同時入股了以色列那傢俱 有web顯示三維模型核心技術的牛逼公司。

“廣聯達利用自主研發技術,在雲端對模型進行輕量化處理,把萬達廣場接近8G大小的全專業模型輕量化為80M(壓縮比100:1)。”

泛微網路的企業協作雲,其實也算是項目管理和通信雲,但是那個技術含量太低,創造價值不高,但是廣聯達這個項目管理和企業通信雲,技術含量相對就很高。

如果不上雲,可能還簡單,同行也容易開發,上雲之後,要求移動端顯示這麼複雜的三維模型,這個技術壁壘應該是不小的。

另外,專案管理等軟體涉及中國政府和企業的國情,中國人開發更有優勢,廣的這套軟體既然已經作為萬達的官方軟體,那麼可以相信,他也會很容易應用於其他建築公司。

6.建築資訊化環節太多了,目前國外巨頭也只是佔領設計這個上游,中下游還有大量的空白,這些中下游更需要掌握國情,中國公司有優勢。舉個例子,廣開發的安全帽管理軟體,可能就是一個很小的環節,但是做好了潛力照樣很大。

“這個行業從業的人員一線的產業工人差不多有4500萬人,所以過去我們一個安全帽,現在如果是傳統的也就是30塊錢左右,只是加上一個智慧的晶片 之後,也就是在50塊錢左右,增加的成本應該還是不高,都能夠接受,有了這個應用的話,其實讓我們的人員管理就大大的進了一步”

4000萬人,這是巨大的一個硬體市場,加上後臺的雲服務,如果壟斷,光這麼一個痛點應用產生的軟硬體價值巨大。

還有鋼筋管理軟體,也是一樣。

我之前說過,只要集中度能上去,一個小環節軟體照樣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比如造價這個小環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而廣的看圖軟體目前月活,日活量巨大,已經可以反映,他未來壟斷這個環節的概率已經很高。這又是另外一個例子,證明廣的綜合運營能力。

7.建築資訊化的未來在大資料。即使以後所有環節都雲化,理論上廣都可以免費,依靠後端的資料增值服務賺錢。

例如目前造價材料價格就是很好的大資料應用。

這個應用門檻並不低,可以算是一個行業版本的縮微穀歌。

“我們的建築材料 設備垂直搜索和應用服務已經有136萬會員,4萬家設備材料合作商、4000+萬條資料;而建築成本資訊服務已經收集6000多個已完工程的資料,存入資料庫進行建築成本資訊的分析”

“可以利用互聯網對海量資料進行智慧採集,然後運用數學模型,對可能出現的偏差進行自動的預警,最後實現一鍵排版。據廣聯達計算,利用該平臺,可節省7天時間、增效80%,節省90%人力成本,材料覆蓋更全、價格更客觀,費用節約70%左右,不但使價格資料更新更及時,而且會使造價站的公信力進一步提升。”

看到了嗎,廣本身已經積累巨大的行業資料,同時動態抓取網頁搜集互聯網上的海量資料,這兩個資料一疊加,規模效應,網路效應都是巨大。後來者根本無法匹敵。

再舉另外一個產品,歐洲最大的BIM構件庫MagiCloud包含MagiCAD中已有的完整產品資訊。基於雲的MagiCloud包括來自230家製造商的超過100萬個BIM型號和技術細節。

這些都是各種資料庫,廣的資料庫已經行業最大,同時不斷更新。

最大的資料庫+最先做的共有雲+佔領最多人的APP,這個三位一體的壁壘巨大。

8.BIM最大的價值未來在於物聯化。

廣聯達未來可能成為一個超級物聯網 公有雲 和大資料服務公司。

廣的董事長已經控股博銳尚格這個新三板 公司,而這公司未來可能成為建築節能 雲服務,商業物業管理雲服務的龍頭企業。

博銳尚格具備了感測器 網路、接入傳輸匯流排、能耗私有雲計算 平臺、BIM、3D模型庫、大資料智慧挖掘系統、遠端專家系統及節能決策中心這7個環節的全面能力。前面幾個是物聯網涉及到感測器,智慧電錶 ,物聯網資料閘道等硬體,後來涉及雲計算,BIM,大資料等軟體。

博銳尚格將物聯網動態收集的建築運維資料和BIM模型相結合,實現了建築運維資料的三維視覺化 。這個不得了。

博銳尚格能夠PK掉施耐德電氣這個國外巨頭,成為SOHO的核心供應商,已經證實了自己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術能力之後,在軟體和服務領域,中國公司更懂得國情,反而優勢巨大。

9.未來建築物業的運維領域,估計會是兩個分化,

巨頭萬達會有自己的一套系統,萬達慧雲,而其他Soho在內的規模更小的公司,則採用博銳尚格這種協力廠商公司的軟體或者雲服務。假設能夠做成公有雲,那麼這又是一個特定領域的雲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