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16歲輟學、沒上過一天大學的女魔頭,一句話卻能撼動整個時尚界!

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 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全球時尚教母:2006年6月30日, 由同名書改編的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 在全球上映, 引起了巨大轟動。 儘管此前同名小說已經《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 一連高懸了15個星期。 但人們對影片仍然熱情不減, 這部影片不僅創下奇高票房, 更為女主角梅麗爾·斯特裡普, 贏得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和第14次奧斯卡提名。

而劇中梅姨扮演的這位女王, 在現實中真有其人, 她就是被譽為“全球時尚教母”的安娜·溫圖爾。

她是時尚的金手指, 卻不幸成為自己離職助理筆下的“女魔頭”,

以折磨、侮辱、踐踏別人為樂, 對身邊人極盡諷刺挖苦。

有傳言稱, 在電影拍攝期間, 安娜曾警告時尚界知名人士最好不要參與。

但實際上, 許多時尚設計師都十分期待自己設計的服裝、飾品、鞋子和包出現在電影中。

甚至安娜本人也受邀參加電影首映式, 她穿著整套的普拉達裙裝前去觀影, 驚豔全場。

顯然, 電影的火爆與這位原型人物有著密切的關係。

作為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掌門人, 安娜·溫圖爾被《衛報》稱為“紐約市非官方市長”, 被《紐約時報》稱為“最後的女皇”。

她主編的《VOGUE》堪稱時尚聖經, 而她本人也成為時尚界的一面旗幟, 引領著世界時尚風潮。

安娜出生在倫敦的一個高知家庭, 父母都是劍橋畢業的高材生。 她的家境條件十分優渥,

父親又是一家報社的主編, 因此, 她從小就飽受文藝的浸潤, 有機會接觸到時尚圈人士, 再加之父母的放養政策, 安娜一直洗禮驕陽, 自然野蠻生長。

早在安娜的少年時代, 她就表現出異於同齡人的叛逆與新潮。 1960年9月, 安娜進入倫敦的一所貴族中學, 她的同學都是來自富庶家庭的女孩, 每天乘坐高級的私家車來上學, 但安娜卻對這個“培養未來好太太的地方”嗤之以鼻。

安娜對學校嚴格的紀律向來不以為然, 尤其對學校的校服深惡痛絕。 她認為白色襯衣和無袖連衣裙的搭配, 無異是醜陋與過時的同義詞。 她似乎是天生的時尚女王, 對於安娜來說, 只有身穿香奈兒, 腳踏細高跟鞋, 才是屬於自己的衣裝。

而學校統一定制的毛衣外套和貝雷帽, 讓她覺得愚蠢得毫無個性。 多年後, 當她成為了《VOGUE》主編, 貝雷帽還在她的封殺名單內。 安娜說, 正是因為學校千篇一律的約束, 讓她從小就對時尚充滿了狂熱的嚮往。

安娜在少女時代就擁有十分敏銳的時尚嗅覺, 在迷你裙剛開始流行並風靡倫敦之前, 她就屬於第一批秀出自己大腿的女孩, 當時設計的校服裙擺能夠遮到膝蓋, 而安娜卻總是用一根繩子將裙邊綁起來。 她私自將裙擺提高了八英寸, 因此違反校規, 受到了警告懲罰。 顯然, 中規中矩的學校生活並不適合安娜, 她受夠了難看的校服, 受夠了各種規章制度。 16歲那年, 她便輟學了。

對於安娜自己的決定, 家裡人並沒有干涉, 他們尊重安娜的自由選擇,

同時也給出了建議的方向。 祖母給她寄來時尚雜誌, 鼓勵她進入一直心向神往的時尚界。 父親也在她填職業規劃表的時候, 建議她去選報《VOGUE》的編輯。 但這時的安娜既沒有從中學畢業, 也沒有接受過任何高等教育, 她必須一步一步地從頭做起。

18歲時, 安娜作為培訓生, 進入哈樂德公司, 學習珠寶交易知識, 同時她還在騎士橋商場推銷圍巾和首飾, 在這些類似于打工妹的零碎活兒裡, 安娜積累到了不少有關首飾單品的經驗, 她去瞭解消費者的愛好, 琢磨大眾的審美。 另一方面, 她沒有放棄對高雅藝術的追求, 她努力地學習歌劇和芭蕾舞, 提升自己的品味與眼光。

1970年, 在父親的幫助下, 21歲的安娜來到倫敦《Harpers&Queen》雜誌社,

擔任時尚編輯助理, 正式開始了她的時尚生涯。 她的薪水在所有人中是最低的, 卻仍然孜孜不倦, 樂在其中。

這是安娜的第一份工作, 她必須從最基礎的小事做起, 選衣服、拍照、寫服裝說明、查詢價格等等, 總之, 一切分內分外的事都要做, 這是新人成長必修的第一課。

安妮·海瑟薇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扮演的助理書中, 安娜的助理瘋狂吐槽的那些工作, 多年前, 安娜也都一樣不落的全部做過。 正如跌倒之地, 是每個奔跑者必經的場所。

安娜認為, 1970年代中期是她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那時, 在時尚圈摸爬滾打多年的她, 來到紐約, 擔任《Harper's Bazaar》雜誌編輯。 由於不懂美國時尚, 即使這時她已經從事了六年的時尚類工作, 仍然可以因為沒有經驗被解雇。那年她27歲。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至少被解雇一次,這會迫使你重新審視自己。”安娜事後反思這份僅僅只做了9個月的工作如是說。

看似不公平的挫折和批評,仍然是個好機會,因為它會迫使你重新評估自己,並思考如何變得更強大。

沈從文曾給過侄子黃永玉幾條人生忠告,第一條就是:摔倒了趕快爬起來,不要欣賞你砸的那個坑。

安娜深諳此道,她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很快,她憑藉自己的實力找到了另一份工作,成為了《紐約》雜誌的高級編輯,負責時尚與生活方式版面。

這一次,安娜緊緊地抓住了機會,開始嶄露頭角。她一個人可以同時完成多項工作。

接洽廣告商、和設計師打交道、安排攝影、寫稿子和編輯、她都處理地井井有條,深得老闆信任。她開始在時尚界做出了成績。

1982年,33歲的安娜來到美國《VOGUE》雜誌面試。

第一次見面,主編問她:“你來到《VOGUE》最想做什麼工作?”安娜回答道:“你的工作。”

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會對時尚充滿幻想的十幾歲小姑娘了。如今的安娜,說得出,也做得到。

一年後,她成為了創意總監。

三年後,她成為了新創立的英國版《Vogue》主編。

從此,她成為了時尚界備受矚目的那一個。

但在實際上,在最初成為焦點的日子裡,安娜並不好過。初來乍到的英國之行,註定是一次崎嶇之旅。

倫敦時尚圈對於這位新主編的到來,充滿了明顯的排斥與嫉怨的情緒。這不僅是因為她來自美國,更重要的是安娜卓越的才幹,和身旁越來越多的追隨者,讓她的競爭對手感到了壓力。

面對倫敦方面的不友善,安娜選擇了沉默。在刁難和碰壁中,她練就了獨立思考,透徹分析問題的本事。安娜說:“我們從來不會做事後剖析。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這是否是個好主意;我們只管繼續前進。”

當人們紛紛驚歎于安娜瞬間抓住事物核心本質的天賦時,只有她自己知道,為了不事後懊悔,事前需要做多少努力。為了頭戴皇冠,優雅行走,就要承受重量,絕不低頭。

1987年,在安娜的策劃下,由大衛·貝利拍攝的克莉絲蒂·杜靈頓出現在《Vogue》的封面上。這是令人難忘的一幕,憑藉著這張傳世之作,不僅克莉絲蒂從此一舉成名,安娜離她的夢想也更近了一步。

1988年,39歲的安娜·溫圖爾正式被任命為美國《VOGUE》雜誌的主編,她兌現了六年前的口出狂言。

從此,美國《Vogue》被打造成了時尚界頭號平面媒體,無論發行量、廣告額還是聲譽都穩坐雜誌出版界第一寶座,成為指點時尚的金手指。

這是安娜第一次執掌雜誌時的封面,同樣也是她最喜歡的《Vogue》封面。以色列模特身著高級定制時裝,卻搭配一條Guess牛仔褲。這種類似玩笑的搭配極大的打破了常規,甚至負責印刷的人都懷疑拿錯了封面。但安娜卻堅持將高級定制的莊嚴扔進現實的日常生活中。她解釋道:怎麼搭配不是重點。事實上,我想看看這種搭配,會引發社會的什麼想法。

不久之後,她再次打破常規。如果說讓模特穿牛仔褲只是小試牛刀的話,那麼這次便是安娜大刀破斧地改革。1989年,美國當紅明星麥當娜登上了《Vogue》雜誌封面。此舉創造性地顛覆了10年以來,模特佔據雜誌封面的時代,結果當期雜誌大賣。

可以說,安娜使得時尚雜誌走下神壇,送到大眾身邊,造成了每十個美國婦女都會有一本《Vogue》雜誌的熱銷局面。

她懂得如何將秀臺上光彩奪目的時裝,轉變成真實的鈔票。她為雜誌帶來的不僅僅是顯著的名聲,更是實際的雜誌發行量與廣告額飆升的數字。

如今的安娜又將目光投向政壇,她認為時尚與政治息息相關,她說:在任何一期《Vogue》的封面上,你都可以嗅到當今經濟政治的發展方向。時尚不是衣服、鞋子、口紅品牌的總和,而是經濟政治的折射和文化的濃縮,其中蘊含著一種高級智慧的美。

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奧巴馬,曾三次登上《Vogue》封面。現任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曾於2005年上《Vogue》封面。安娜表示:讓美國第一夫人登上雜誌封面,是《Vogue》一直保持的傳統。

2014年,時尚界最崇高的榮譽落到了安娜的頭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服飾研究院。

在開幕式上,當時的第一夫人蜜雪兒·奧巴馬致辭道:“我在這裡是因為我如此尊重、欽佩這個女人,我很榮幸可以成為她的朋友。”

然而,關於安娜·溫圖爾,更多的是負面的傳聞。在《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一書中,那位離職助理用“來自地獄的惡魔”來形容,安娜化身的米拉達。

米蘭達一句"我需要一條短裙。",僅僅幾分鐘之內,PRADA、GUCCI、Chanel、Armani、FENDI等令人目眩的品牌公關部經理就會把米蘭達有可能感興趣的每一條裙子的相關資訊傳過來,供她挑選。

米蘭達那些含混不清的指令,常常把下屬搞得昏頭轉向。而她卻習慣於所有人圍著她轉,並理所應當地認為自己是中心。

2010年,正在米蘭時裝周如火如荼地籌備之際,安娜突然通過媒體表示,她只會在米蘭時裝周停留三天。消息傳出,頓時之間,參與米蘭時裝周的各大品牌日程陷入了一片混亂。他們擔心自己品牌的服裝秀不能被安娜看到,紛紛趕來確認安娜的行程。

但可惜的是,由於趕往巴黎時裝周的開幕,安娜最終缺席了義大利時裝品牌阿瑪尼的壓軸時裝展。這引起了該品牌創始人喬治·阿瑪尼的不滿,他憤懣地表示:缺席是對阿瑪尼品牌和義大利時尚的不尊重。這種指責的背後,是對安娜出場的高度重視。當吸引安娜的注意,成為外界的關注方式時,安娜的私人時間就變得異常寶貴。

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開始進行網球晨練,再接受私人造型師的專業打點,然後驅車前往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在紐約這個每天都會上演,無數聚會的時尚都市,安娜在任何一個聚會裡,待的時間都很少超過10分鐘,她要保持每晚10點入睡的作息,還要在此之前,留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

因為惜時如金,安娜一向守時,每次看秀她總是第一個到現場,坐在第一排等待秀場的開始。

帶著墨鏡的安娜永遠一副撲克臉,不苟言笑,讓人猜不透她的心思。她說:“我不想讓人通過我的表情,來猜測我對某個設計師或是某場秀的看法”。

因為時尚圈中傳言:安娜的一句話,可以讓默默無聞的設計師走上時尚巔峰。她曾將約翰·加利亞諾送上Dior的首席設計師寶座,也能說服特朗普讓資金短缺的馬克·雅可布,在Plaza Hotel的宴會廳裡辦秀場。

在紐約一路走紅的華裔王大仁,也深得安娜青睞,在王大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後,安娜親自到訪給他指導與關照。

為安娜工作,意味著很強的個性,她說:我不喜歡對我提出的每件事情,都只會說yes的人。我希望大家可以討論,可以反對,可以對雜誌有自己的觀點。

安娜·溫圖爾的三位助理Rey Hanna Vakili、Lily Stav Gildor以及Lili Goksenin她經歷過基層的工作,深知時尚界向來不缺附和,她需要的就是創新和另闢蹊徑。對於未能達到她要求的人,她向來不熱衷於表示友好,更沒多餘的精力敷衍和客氣。這就是安娜·溫圖爾的特立獨行。

安娜一直是時尚界關注的焦點,圍繞著她的話題從來沒有降溫過。“冰女王”“時尚女魔頭”“溫圖爾原子彈”……

當人們把一個又一個地標籤貼在她身上時,有記者採訪她:有哪些關於她的謠言是比較可信的?她反問道:有可信的謠言嗎?

村上春樹曾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如今,安娜已經在美國《Vogue》主編的位置上坐了二十九年。68歲的她仍然是時尚界的標杆,在業界享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她還留著十四歲起,就保持著波波頭,酷愛皮草和墨鏡,即使被動物保護主義者攻擊,她也一貫我行我素。

即使是去巴黎街邊的咖啡館裡赴約,她也依舊會身著普拉達裙裝、外披光彩照人的鼠皮大衣。成為別人眼中的驚豔,對她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歲月從不敗美人,永遠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不會盲目調整自己的步伐。與新潮保持一致,是追隨者的姿態。

而引導者要做的是點亮自己,成為風潮的指向標。

不想附和,就要成為強者。

不想改變,就讓自己發光。

仍然可以因為沒有經驗被解雇。那年她27歲。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至少被解雇一次,這會迫使你重新審視自己。”安娜事後反思這份僅僅只做了9個月的工作如是說。

看似不公平的挫折和批評,仍然是個好機會,因為它會迫使你重新評估自己,並思考如何變得更強大。

沈從文曾給過侄子黃永玉幾條人生忠告,第一條就是:摔倒了趕快爬起來,不要欣賞你砸的那個坑。

安娜深諳此道,她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很快,她憑藉自己的實力找到了另一份工作,成為了《紐約》雜誌的高級編輯,負責時尚與生活方式版面。

這一次,安娜緊緊地抓住了機會,開始嶄露頭角。她一個人可以同時完成多項工作。

接洽廣告商、和設計師打交道、安排攝影、寫稿子和編輯、她都處理地井井有條,深得老闆信任。她開始在時尚界做出了成績。

1982年,33歲的安娜來到美國《VOGUE》雜誌面試。

第一次見面,主編問她:“你來到《VOGUE》最想做什麼工作?”安娜回答道:“你的工作。”

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會對時尚充滿幻想的十幾歲小姑娘了。如今的安娜,說得出,也做得到。

一年後,她成為了創意總監。

三年後,她成為了新創立的英國版《Vogue》主編。

從此,她成為了時尚界備受矚目的那一個。

但在實際上,在最初成為焦點的日子裡,安娜並不好過。初來乍到的英國之行,註定是一次崎嶇之旅。

倫敦時尚圈對於這位新主編的到來,充滿了明顯的排斥與嫉怨的情緒。這不僅是因為她來自美國,更重要的是安娜卓越的才幹,和身旁越來越多的追隨者,讓她的競爭對手感到了壓力。

面對倫敦方面的不友善,安娜選擇了沉默。在刁難和碰壁中,她練就了獨立思考,透徹分析問題的本事。安娜說:“我們從來不會做事後剖析。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這是否是個好主意;我們只管繼續前進。”

當人們紛紛驚歎于安娜瞬間抓住事物核心本質的天賦時,只有她自己知道,為了不事後懊悔,事前需要做多少努力。為了頭戴皇冠,優雅行走,就要承受重量,絕不低頭。

1987年,在安娜的策劃下,由大衛·貝利拍攝的克莉絲蒂·杜靈頓出現在《Vogue》的封面上。這是令人難忘的一幕,憑藉著這張傳世之作,不僅克莉絲蒂從此一舉成名,安娜離她的夢想也更近了一步。

1988年,39歲的安娜·溫圖爾正式被任命為美國《VOGUE》雜誌的主編,她兌現了六年前的口出狂言。

從此,美國《Vogue》被打造成了時尚界頭號平面媒體,無論發行量、廣告額還是聲譽都穩坐雜誌出版界第一寶座,成為指點時尚的金手指。

這是安娜第一次執掌雜誌時的封面,同樣也是她最喜歡的《Vogue》封面。以色列模特身著高級定制時裝,卻搭配一條Guess牛仔褲。這種類似玩笑的搭配極大的打破了常規,甚至負責印刷的人都懷疑拿錯了封面。但安娜卻堅持將高級定制的莊嚴扔進現實的日常生活中。她解釋道:怎麼搭配不是重點。事實上,我想看看這種搭配,會引發社會的什麼想法。

不久之後,她再次打破常規。如果說讓模特穿牛仔褲只是小試牛刀的話,那麼這次便是安娜大刀破斧地改革。1989年,美國當紅明星麥當娜登上了《Vogue》雜誌封面。此舉創造性地顛覆了10年以來,模特佔據雜誌封面的時代,結果當期雜誌大賣。

可以說,安娜使得時尚雜誌走下神壇,送到大眾身邊,造成了每十個美國婦女都會有一本《Vogue》雜誌的熱銷局面。

她懂得如何將秀臺上光彩奪目的時裝,轉變成真實的鈔票。她為雜誌帶來的不僅僅是顯著的名聲,更是實際的雜誌發行量與廣告額飆升的數字。

如今的安娜又將目光投向政壇,她認為時尚與政治息息相關,她說:在任何一期《Vogue》的封面上,你都可以嗅到當今經濟政治的發展方向。時尚不是衣服、鞋子、口紅品牌的總和,而是經濟政治的折射和文化的濃縮,其中蘊含著一種高級智慧的美。

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奧巴馬,曾三次登上《Vogue》封面。現任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曾於2005年上《Vogue》封面。安娜表示:讓美國第一夫人登上雜誌封面,是《Vogue》一直保持的傳統。

2014年,時尚界最崇高的榮譽落到了安娜的頭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服飾研究院。

在開幕式上,當時的第一夫人蜜雪兒·奧巴馬致辭道:“我在這裡是因為我如此尊重、欽佩這個女人,我很榮幸可以成為她的朋友。”

然而,關於安娜·溫圖爾,更多的是負面的傳聞。在《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一書中,那位離職助理用“來自地獄的惡魔”來形容,安娜化身的米拉達。

米蘭達一句"我需要一條短裙。",僅僅幾分鐘之內,PRADA、GUCCI、Chanel、Armani、FENDI等令人目眩的品牌公關部經理就會把米蘭達有可能感興趣的每一條裙子的相關資訊傳過來,供她挑選。

米蘭達那些含混不清的指令,常常把下屬搞得昏頭轉向。而她卻習慣於所有人圍著她轉,並理所應當地認為自己是中心。

2010年,正在米蘭時裝周如火如荼地籌備之際,安娜突然通過媒體表示,她只會在米蘭時裝周停留三天。消息傳出,頓時之間,參與米蘭時裝周的各大品牌日程陷入了一片混亂。他們擔心自己品牌的服裝秀不能被安娜看到,紛紛趕來確認安娜的行程。

但可惜的是,由於趕往巴黎時裝周的開幕,安娜最終缺席了義大利時裝品牌阿瑪尼的壓軸時裝展。這引起了該品牌創始人喬治·阿瑪尼的不滿,他憤懣地表示:缺席是對阿瑪尼品牌和義大利時尚的不尊重。這種指責的背後,是對安娜出場的高度重視。當吸引安娜的注意,成為外界的關注方式時,安娜的私人時間就變得異常寶貴。

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開始進行網球晨練,再接受私人造型師的專業打點,然後驅車前往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在紐約這個每天都會上演,無數聚會的時尚都市,安娜在任何一個聚會裡,待的時間都很少超過10分鐘,她要保持每晚10點入睡的作息,還要在此之前,留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

因為惜時如金,安娜一向守時,每次看秀她總是第一個到現場,坐在第一排等待秀場的開始。

帶著墨鏡的安娜永遠一副撲克臉,不苟言笑,讓人猜不透她的心思。她說:“我不想讓人通過我的表情,來猜測我對某個設計師或是某場秀的看法”。

因為時尚圈中傳言:安娜的一句話,可以讓默默無聞的設計師走上時尚巔峰。她曾將約翰·加利亞諾送上Dior的首席設計師寶座,也能說服特朗普讓資金短缺的馬克·雅可布,在Plaza Hotel的宴會廳裡辦秀場。

在紐約一路走紅的華裔王大仁,也深得安娜青睞,在王大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後,安娜親自到訪給他指導與關照。

為安娜工作,意味著很強的個性,她說:我不喜歡對我提出的每件事情,都只會說yes的人。我希望大家可以討論,可以反對,可以對雜誌有自己的觀點。

安娜·溫圖爾的三位助理Rey Hanna Vakili、Lily Stav Gildor以及Lili Goksenin她經歷過基層的工作,深知時尚界向來不缺附和,她需要的就是創新和另闢蹊徑。對於未能達到她要求的人,她向來不熱衷於表示友好,更沒多餘的精力敷衍和客氣。這就是安娜·溫圖爾的特立獨行。

安娜一直是時尚界關注的焦點,圍繞著她的話題從來沒有降溫過。“冰女王”“時尚女魔頭”“溫圖爾原子彈”……

當人們把一個又一個地標籤貼在她身上時,有記者採訪她:有哪些關於她的謠言是比較可信的?她反問道:有可信的謠言嗎?

村上春樹曾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如今,安娜已經在美國《Vogue》主編的位置上坐了二十九年。68歲的她仍然是時尚界的標杆,在業界享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她還留著十四歲起,就保持著波波頭,酷愛皮草和墨鏡,即使被動物保護主義者攻擊,她也一貫我行我素。

即使是去巴黎街邊的咖啡館裡赴約,她也依舊會身著普拉達裙裝、外披光彩照人的鼠皮大衣。成為別人眼中的驚豔,對她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歲月從不敗美人,永遠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不會盲目調整自己的步伐。與新潮保持一致,是追隨者的姿態。

而引導者要做的是點亮自己,成為風潮的指向標。

不想附和,就要成為強者。

不想改變,就讓自己發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