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首播拿下豆瓣9.5分!這檔“紀錄式綜藝”有啥秘密武器?

博物館和文物仿佛離我們日常的生活很遠, 作為綜藝節目也似乎娛樂性稍顯不足。 然而這幾天熱度居高不下的《國家寶藏》卻打破了這個固有認知。 這檔以“國寶”為主題的綜藝節目不僅第一期就拿下了9.5分的豆瓣超高評分, 更是在網上掀起一股歷史文物熱, 連續霸佔熱搜榜單。

究竟《國家寶藏》用了什麼秘密武器打敗了受眾廣泛的“娛樂”綜藝呢?讓小編來帶你看看吧。

“司馬光”“宋徽宗”“乾隆”穿越而來

說起博物館, 總讓人想起深宮大院;說起文物, 也總讓人想到歷史的冰冷, 仿佛離我們日常的生活很遠。

而央視綜藝頻道的《國家寶藏》卻一改人們的這一刻板映射, 節目把平日裡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 再搭配王凱、李晨、梁家輝三位“國寶守護人”使那些被束之高閣的文物仿佛活了過來。

《國家寶藏》首期節目聚焦的是故宮博物院, 亮相的三件國寶將由“國寶守護人”王凱、李晨、梁家輝分別扮演“宋徽宗”、“乾隆”、“司馬光”, 用戲劇的方式演繹國寶的前世傳奇。 曾經“深藏不露”的《千里江山圖》由李晨“宋徽宗”演繹畫卷曾經的歷史, 其背後是在歷史中失蹤的少年天才——王希孟以及蔡京矜名嫉能的橋段。 不少網友感歎:“長知識了, 第一次看到這樣講文物故事的, 各種彩蛋太有意思了”。

而釉彩大瓷瓶的“國寶守護人”由王凱“乾隆”擔任,

王凱版的“乾隆”風度翩翩, 一心想要打造出集中國瓷器之大成的瓷瓶, 卻被黃公望、王羲之等不同歷史朝代的文化名人不理解, 甚至連乾隆之父雍正皇帝也現身表達不認同。 對於先賢們的質疑, 乾隆以“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觀念堅持自己, 最終用17種燒制工藝製成了釉彩大瓷瓶, 代表了一個包容的盛世。

至於壓軸的“中華第一古物”石鼓, 則由梁家輝扮演的司馬光講述歷史, 石鼓歷經2300多年的歷史變遷, 曾遭逢多次戰亂, 幾度失蹤又被找回, 還與不少歷史名人結緣。 這次在節目中, 梁家輝扮演的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 為觀眾帶來一個有關石鼓不同尋常的故事。 其中, 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

還牽扯到了司馬光父親司馬池的死因, 用一個另類的角度為觀眾展現石鼓對於中華文明的重要影響力。

首播獲贊 引爆歷史文物熱

珍貴的文物加上表演功底深厚的“國寶守護人”, 讓節目第一期就獲得了大量好評, 豆瓣評分也得到了9.5的超高評分。

除了收穫超高好評外, 節目也在網路上引發熱議, “感動”成為不少觀眾的第一印象。 有網友認為, “節目太棒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需要繼承, 更需要傳播, 讓更多孩子們, 更多中國人知道曾經燦爛, 至今依舊輝煌的華夏文明!”也有網友表示, 節目真正做到了通俗易懂, “我想這樣講述古往今來, 講述國寶前世今生的故事, 才能讓我們領略國寶的魅力。 ”

而作為節目總導演的于蕾也第一時間參與了討論“大家都特別開心,

我覺得可能做‘春晚’的時候, 也沒有感覺到這麼大的一種價值實現的感覺。 ”而關於為何要選擇歷史這麼一個沉悶的題材, 她也回答到“其實在我心裡, 博物館和博物館裡的文物從來不是沉悶的, 如果人們覺得它無趣, 那一定是我們做得不夠, 沒有一個與之匹配的表達。 ”在於蕾看來, 製作《國家寶藏》的初衷就是希望啟動博物館的資源, 讓更多人走進, 能夠讓大家看見我們民族最可寶貴、最燦爛、最偉大的東西。 “從觀眾的反應來說, 我們傳達得很成功, 所以很有滿足感。 ”

“紀錄式綜藝”是文化節目新轉型?

今年上半年, 以《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為代表, 各大文化綜藝節目遍地開花, 成為文化綜藝新的標杆。

但由於“詩詞”和“朗讀”的過度紮堆, 漸漸使同質化嚴重的文化綜藝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而這次《國家寶藏》的出現, 不得不說是文化節目轉型的一個好方向, 歷史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 創造了一種集演播室綜藝、紀錄片、舞臺戲劇、真人秀等多種藝術形態于一體的全新模式, 讓觀眾不由的眼前一亮。

這款節目也讓小編想起了去年風靡一時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博物院文化的流行似乎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近年來, 故宮周邊手辦、禮品也在引領新的潮流:用故宮國風膠帶裝飾國際大牌彩妝的風潮乍起, 妹子們連贊“中國風美哭了”!

曾經的“冷門”文物仿佛有一躍成為“潮牌”的趨勢。 《國家寶藏》的播出時機無疑是抓住了這個機會, 那麼它能憑藉這個風口成為現象綜藝,引領新的文化熱嗎?我們不妨再等等,給它一些時間沉澱後再拭目以待。

那麼它能憑藉這個風口成為現象綜藝,引領新的文化熱嗎?我們不妨再等等,給它一些時間沉澱後再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