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談個人品牌建設時,我們該談些什麼?

個人品牌建設與企業/產品的品牌建設一樣, 目的是要通過品牌的信用背書現實溢價, 讓品牌成為價值撬動的杠杆。

在競爭激烈、注意力極度稀缺的當下, 首先要做的是定位, 就是要在目標使用者心智中佔領一個有利位置。 找出一個差異化的山頭, 佔領她, 成為第一。

定位不是空中樓閣, 要從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用戶)出發, 比如從財務成功跨界成為律師, 那麼股權財稅成為了差異化的優勢, 而且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下, 股權財稅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且越來越有個性化。 其他業務就應該弱化,

為定位服務。

當然, 品牌需要一個響亮好記, 能體現定位的名字和slogan。

網路圖

一個新品牌的成長大致可以分為發現、認識、喜歡、記住、忘不了五個認知階段。 在發現階段首要解決的是, 流量, 就是要讓更多目標使用者看到你。

這就要準備內容, 兩個方向:可以對過往的經歷、案例進行梳理, 將自己對某個話題的看法、見解整理寫成一篇文章或可供線下分享的主題;對社會、行業等保持關注, 以專業的視角對熱點事件進行解讀。

認識指的是使用者通過內容發現你之後, 進一步瞭解你。 認識的關鍵是相關性, 不論是出於需求, 還是僅僅好奇, 用戶覺得你當下或未來與她有關, 有必要繼續瞭解, 有必要加下微信。

發現和認識不是割裂的,

所以在準備內容時, 就應該恰當的告訴用戶你的優勢, 通過什麼方式可以找到你。

找到可以為自己背書的事或人, 比如在職狀態, 一次性通過司法考試;曾與哪些知名企業有過業務合作, 處理過標的多少的股權轉讓事宜等等。 讓用戶迅速抓住具體閃光點, 這和定位道理是一樣的。

利用好線上線下平臺, 選擇的必要條件就是這個平臺有潛在用戶, 比如與孵化器, 創業、股權類協會合作, 法律類平臺如有法務。 要選擇一些還有紅利的平臺, 尤其是發展初期的平臺, 每個平臺發展初期都需要一些樣板、核心人物, 成為其典範案例, 互相成就, 實現雙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