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2017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電視劇”評選出爐,好作品天不負!

文| 周燚

2017年就要過去, 2018年就要到來。

時間不知不覺在忙碌的影視人中間穿梭和流逝。 回望, 2017年的中國電視劇市場, 有喜有悲。

悲在這一年的產量超過300部, 集數超過1.5萬集, 但是能播出的不超過8000集, 產量過剩和劇集積壓依然十分嚴重;悲在資本泡沫還在加劇, 不專業的團隊還在不斷湧入, 電視劇的製作門檻還在降低, 導致市面上的爛片一部接一部;悲在電視劇的集數還在不斷被拉長, 好像70集起步成為了新的標準, 觀眾遭到了越來越多“注水劇”的折磨;悲在題材跟風的現象依然一波接一波, 很多信誓旦旦的野心之作最終變為笑柄和炮灰,

一點浪會都沒有激起, 電視劇的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喜在之前瘋搶的大IP失靈了, 電視劇沒有了投機取巧走捷徑的路子;喜在“天價片酬”“流量演員”不再是一部電視劇的終極砝碼了, 飽受演技詬病的“小鮮肉小鮮花”面臨的觀眾檢驗標準會越來越嚴苛;喜在觀眾變聰明了, 品質不好的劇觀眾一定不會看了, 爛劇無處容身;喜在那些有誠意的電視劇人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市場給予的尊重, 那些不混圈子、不混論壇、而默默耕耘作品的電視人, 通過匠心和才華給國產劇帶了驚喜!

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評選出了2017年十大最有價值的電視劇, 這些電視劇無論是在商業上還是市場上, 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有些劇本身不是“沖著流量”去的, 新劇觀察覺得它們有種!為它們敢於“破舊立新”的勇氣打call。 有些劇可能還存在某些或多或少的瑕疵, 但它們依然為整個市場提供了新的啟示, 這些劇也應該被褒揚。

1

《人民的名義》

編劇:周梅森

導演:李路

出品:最高檢影視中心等

《人民的名義》最高收視率破8%, 平均收視率3.7%, 在沒有“刷量”的情況下, 網路點擊量破260億, “十年劇王”實至名歸。 同時它豆瓣參評人數接近18萬人, 評分8.3分, 是近些年少有的現象級之作。

《人民的名義》人物關係網非常複雜, 良好的基石為劇情的精彩度打好了基礎, 懸念迭起的劇情中混入了“美劇風格”的劇情和臺詞設置。 整部劇圍繞一場工廠拆遷案展開, 聚焦利益之下各種人性百態。

“空降”的反貪局局長侯亮平正在陷入一場網系龐大的貪腐案中, 在團團迷局裡, 檢察官們層層剝筍, 懸念環環相扣。 而整部劇中不僅有匪夷所思的迷案, 也有明槍暗箭, 以及難以捉摸的人心。 檢察官和偵查處撥開迷霧, 與一切非正義的勢力鬥智燒腦。

一部劇功底如何最終看人物塑造的水準。 《人民的名義》最厲害的地方不在劇情而在人物刻畫, 沙瑞金、李達康、祁同偉、高育良、高小琴、趙瑞龍、丁義珍隨便一個拉出來, 都是國產劇中的經典人物。 該劇在人物塑造上達到了反腐劇的一個高度, 它不再採用清官、貪官的二元劃分方法, 而是將濃重的筆墨用在了對人性灰色地帶的白描中, 讓更多角色性格立體豐滿起來。

刻畫正派角色的負面緯度與反派角色的內在掙扎相映成趣, 成為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所推崇的“圓形人物”, 而非“扁平人物”。 通過出色的反派刻畫出包括“官商勾結”、“權色交易”、“懶政不為”等敏感內容。

當然《人民的名義》不是沒有缺點。 有觀眾認為, 從第11集開始, 無關緊要的“水戲”比重大了。 第15集裡, 與主線無關的鄭乾和女友吃飯的戲份長達半集, 這讓一位觀眾吐槽這是《人民的日常生活》。 而從15、16集開始, 該劇的剪輯也越來越讓人看不懂, 三條主線平行混剪, 總是上一秒還是緊張的查貪官戲份, 下一秒就是鬆弛的生活戲, 緊張感被沖淡了不少。 於是一到鄭乾的“注水”戲份出來, 不少看視頻的觀眾就採用“快進”的方式跳過不看。

劇情注水是電視臺的to B的廣告模式所決定的。

但總而言之, 瑕不掩瑜, 《人民的名義》的“不好”因為它的“好”可以得到寬容, 它毫無懸念地是2017年國產劇最大的驕傲。

2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編劇:弘夥、唐七

導演:林玉芬、余翠華、任海濤

出品:華策、嘉行、三味火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是華策斥劇資打造的現象級年度超級大劇, 帶來的社會觀劇效應堪比當年的《花千骨》。 也一定程度上糾正了一個概念:不要對仙俠劇有偏見, 仙俠劇也能出好劇。

首先, 它是國產劇電視工業的一次勝利, 它真正地跳脫了“五毛特效”。 該劇主要在象山影視城的水簾洞、宋城街道、攝影棚等地取景拍攝, 拍攝週期為四個月。 為真實還原《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各大場景, 劇中僅僅“蓮池”就分天宮、昆侖虛、妖界、凡間、青丘,甚至水晶宮都有蓮池。

在象山期間,桃花劇組花重金共搭建了70個場景,置景面積高達90000平米,拍攝1500多場戲,徵用將近40000平米的攝影棚,參與拍攝的演職人員數千人,其中僅特效團隊近400人,全劇共需7000多個特效鏡頭,單是特效分鏡繪製已超400頁,特效背景綠(藍)幕使用過55000平方米,海量道具總製作時長達2000個小時,道具陳設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

電視劇在敘事結構上又不拘泥於小說。該劇在吃透小說的故事情節後,以時間為先後順序,把原著倒敘的前傳、楔子與後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重新梳理後進行構思,在劇本打磨重構上確實下了功夫。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不僅代表了無數觀眾對於美好愛情的憧憬期待,也表達出社會大眾對悠然生活的心馳神往,這也是該劇取得成功的一大深層次原因。

3

《那年花開月正圓》

編劇:蘇曉婉

導演:丁黑

出品:華視娛樂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人物塑造是經得起推敲的。周瑩是久違了的“小燕子”形象,吳聘是清代“超級大暖男”,沈星移衝動卻又深情。

一開始前十幾集,為了照顧女性觀眾,編劇借鑒了一些韓劇愛情劇的寫法,塑造了人見人愛的吳聘。儘管中間部分段落劇情被稀釋,但結尾的商戰和歷史格局是值得稱讚的。

《那年花開月正圓》作為一部立足於女性視角的影視作品,不再是大女主戲中單純的瑪麗蘇人設,該劇摒棄勾心鬥角的套路設定,作品圍繞周瑩一生所鋪開的故事層次及關係構築。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情主線明晰,沒有注水的旁線——比如丫鬟之間的勾心鬥角、路人甲的惹是生非。感情戲,看周瑩嫁進吳家的戲碼,已跟憑藉姿色或個性就獨得萬千寵愛的路數劃清了界限。劇中的商戰戲,也是純粹的利益、權勢博弈——不被感情戲牽著走。

另外從視覺效果上講,一般宅門類的古裝戲在基調上偏凝重、老成,主打黑灰色調,而該劇作為宅門戲,基調卻偏輕快,色彩明亮,傳遞給觀眾輕鬆、愉悅的感覺。

4

《白鹿原》

編劇:申捷

導演:劉進

出品:光中、新麗、佳和暉映、曲江、知金資產、東陽三尚

《白鹿原》是一部偉大的小說,但平心而論,電視劇《白鹿原》並沒有帶來所預期的收視效果是有原因的,時代的審美在變化,觀眾在升級,幾十年前的東西無論如何都會打上陳舊的烙印。

除卻市場層面的東西,單論該劇的品質,絕對是年度好久。從《紅樓夢》到《大宅門》,家族戲一直都是國產劇的強項,《白鹿原》也是預料之中的值得稱讚。

《白鹿原》主要集中在白鹿兩家老輩人的族鬥糾葛之中,但劇中故事長卷一角中漫溢的氣息和人性激變卻難以掩藏,白鹿兩家世代相依的家族親情,白嘉軒與鹿子霖這對鄉黨親鄰的“相愛相殺”被展現得妙趣橫生。原著中鹿子霖被革命黨剪辮子的劇情,白嘉軒苦命的前六房媳婦則都淡化成了平原上的六座墓碑等。這麼一變,其節奏簡明亦符合邏輯。

《白鹿原》裡都是男性觀眾感興趣的點:史詩、家族史、歷史、政治,還有田小娥,該劇算是一部男人戲。

《白鹿原》在特定方面契合著受眾普遍的審美情趣,並引發心靈共鳴,由此產生了觀眾與螢屏更進一步的精神互動。

5

《歡樂頌2》

編劇:袁子彈

導演:簡川訸、張開宙

出品:正午陽光

《歡樂頌》整個系列,儘管算不上老道嫺熟,儘管在故事結構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完美,但它在同時間段內的價值和影響,有目共睹。

有的觀眾反應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好看了,第二季的人物塑造不如第一季那麼立體鮮明有衝擊力了。《歡樂頌2》的前期被指存在節奏有些拖遝、鬆散,故事發展有些慢而溫吞,演員表演有些浮誇,人物性格發展及挖掘均無大驚喜等問題。但從生活氣息上來說,該劇是部很接地氣的劇,它通過作品將當下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群分成了“五類”,這樣的“階層話題”在社會上是敏感而現實的,因此它造成強烈的熱議和關注度依然非常巨大。

經過了第一季對人物性格和特點的鋪陳,第二季展示更多的是成長和蛻變。期間,女孩們經歷了叛逆、分手、複合各個階段,遇到了“處女情結”、“買房”等諸多現實問題,她們也常不知所措,甚至“一根筋”到不明事理,讓螢幕前的觀眾急得跳腳。

《歡樂頌2》裡的人物,都無法非黑即白地去評價,誰都有犯傻的時候,也都有明白過來的時候,主創們將這個變化的過程一點點在觀眾面前鋪展開來,讓人看到結尾不由會心一笑,而這也正是該劇創作的初衷:希望通過影視化的改編,為大家呈現更多的陽光和溫暖。

6

《我的前半生》

編劇:秦雯

導演:沈嚴

出品:新麗

《我的前半生》是年度最大黑馬,很多人都沒預料到,《我的前半生》會火得一塌糊塗。

但是細細想來,《我的前半生》確實有爆款的基因在裡面:“小三”、“渣男”、“閨蜜”、“離婚女人”、“職場”。

《我的前半生》裡,沒有被完全美化的人物,沒有刻意地扮嫩裝酷。原本,劇情拖遝是很多都市情感劇的缺陷。但在該劇這裡是沒有臉譜化的、好壞分明的人物。

劇情細節處理也很生活化。比如羅子君的妹夫多次投資失敗,妹妹上門借錢,姐妹倆發生了口角,妹妹生氣奪門而出,這一段處理就點出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的複雜性。

《我的前半生》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都市劇爆款的必須元素:擊中女性的熱門話題。

7

《楚喬傳》

編劇:嘉紋、楊濤、陳嵐

導演:吳錦源

出品:慈文、蜜淘、克頓

《楚喬傳》播放量破400億,引發業內人的質疑,馬中駿出來解釋了:播放量是指正片、預告、花絮等物料的點擊綜合,點開一次就算一個播放量。

基於我身邊的人都看過《楚喬傳》,我覺得它是真的火爆,我把它列為2017年度最有影響力的十大電視劇之一。

原作格局恢弘佈局精巧,將開篇背景巧妙的進行合理改編(將女主角楚喬的來歷由原作的“現代魂穿”變成“意外失憶”),極具想像力地將諜戰元素與古代權謀相滲透,將虐戀情深和古代純愛相融合。《楚喬傳》劇本則承襲了原著諸多精華,以一個內心獨立、有堅強信念的少女的成長軌跡與女權視角展開情節,從而實現精准定位。

《楚喬傳》展現出奮鬥拼搏的寶貴精神,楚喬嬌小的身軀裡迸發出的鬥志與頑強,以及楚喬麵對特權階層不卑不亢、面對艱難險阻不屈不撓,被網友們稱為“楚喬精神”。除了自強不息、永不言敗,“楚喬精神”也內在地包含著追求平等的現代意識,這使得《楚喬傳》與其他女性成長題材古裝劇呈現出不同的氣質和風貌。

8

《獵場》

編劇:姜偉

導演:薑偉

出品:青雨傳媒

《獵場》無疑是年度最具爭議的電視劇,從開播到收官,從開播前的高期待到開播後的爭議,它一直不缺少話題。

《獵場》是好劇,即便算不上一部好劇,也算大半部好劇。《獵場》的口碑兩極分化,在豆瓣上呈現出u形打分,打五分的不少。

我個人覺得《獵場》沒有達到先前大劇所預料到的高度主要還不是出在劇本身,而是時代變了觀眾變了,觀眾想看“前三集就是快節奏強情節”的那種戲,而薑偉卻是要用“慢熱的感情戲”來“立人物”。這也是為什麼胡歌覺得《獵場》是他見過的最好的劇本,《獵場》的好是人物好,不是劇情好。

《獵場》與其它劇集不同之處在於,沒有性格自始至終不變的人物,劇情過半,無論主角、配角都已經展現了各自的發展,性格多彩而豐富。

《獵場》從類型上講是闔家歡的傳統電視劇類型,而不是走“強情節商戰”的路子,要是放在5年前,《獵場》可能會成為日播劇中的“爆款”。

9

《軍師聯盟》

編劇:常江

導演:張永新

出品:盟將威、華利文化、不二文化、印紀

正片從整體到細節,《軍師聯盟》無處不彰顯著它“慢工出細活”的匠心精神。

該劇在處理三國題材上找到了一個新的視角。劇中的曹操擺脫了傳統故事中的反派人物臉譜化定位,是一個嶄新的形象。這是一部在三國題材電視劇創作當中獨特的作品。

面對歷史,該劇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虛實結合、以虛求實。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大膽“揣測”歷史人物的心理、心態,注重揭示傳統文化底蘊、追尋歷史軌跡。該劇表現歷史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的現實處境和價值取捨,弘揚生逢亂世時的歷史擔當精神,揭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剛勁有為、大道無痕,從而在歷史座標中爬梳歷史的精氣神與主旋律。

《軍師聯盟》的拍攝,不論格局或視覺(構圖、攝影、美術等美學基調),盡皆電影感十足,人物雕琢飽滿而立體,歷史的“時空感“與”戲劇感“通篇籠罩。劇中塑造的三國是大氣,雄渾,而冷冽的,這樣的定調,不偏離歷史正劇的高度,卻在必要的效果呈現上展示了原創的能量與新意。

10

《雞毛飛上天》

編劇:申捷

導演:余丁

出品:杭州佳平影業

《雞毛飛上天》獲得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項提名,張譯、殷桃分別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沒有炫目的畫面,沒有華麗的特效,沒有過多戲劇化的色彩,也沒有生死絕戀。該劇用小人物陳江河的視角來講述義烏的這段發展史,劇中用陳金水學“雞毛換糖”裡的經商經驗,真實再現了“小人物”的大智慧,人物的魅力就是通過陳江河的奮鬥史而展現出來。

陳江河身上映射著中國千千萬萬商人的創業故事,包含著善學習、勇創新、守誠信、重擔當的浙商精神,也激發了更多普通人的創業和創新的精神。

陳江河和駱玉珠二人的情感虐心鏡頭處處顯露著苦情元素,從偶遇到錯過,真情演繹讓觀眾在觀劇中笑中帶淚,雖苦情卻不悲情,劇中男女主人公“打不倒的小強”精神相當勵志。一個中西碰撞、逆流而上的創業,一場純真如畫、失而復得的愛戀,一段熱血奮鬥、鐵骨錚錚的歲月。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劇中僅僅“蓮池”就分天宮、昆侖虛、妖界、凡間、青丘,甚至水晶宮都有蓮池。

在象山期間,桃花劇組花重金共搭建了70個場景,置景面積高達90000平米,拍攝1500多場戲,徵用將近40000平米的攝影棚,參與拍攝的演職人員數千人,其中僅特效團隊近400人,全劇共需7000多個特效鏡頭,單是特效分鏡繪製已超400頁,特效背景綠(藍)幕使用過55000平方米,海量道具總製作時長達2000個小時,道具陳設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

電視劇在敘事結構上又不拘泥於小說。該劇在吃透小說的故事情節後,以時間為先後順序,把原著倒敘的前傳、楔子與後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重新梳理後進行構思,在劇本打磨重構上確實下了功夫。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不僅代表了無數觀眾對於美好愛情的憧憬期待,也表達出社會大眾對悠然生活的心馳神往,這也是該劇取得成功的一大深層次原因。

3

《那年花開月正圓》

編劇:蘇曉婉

導演:丁黑

出品:華視娛樂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人物塑造是經得起推敲的。周瑩是久違了的“小燕子”形象,吳聘是清代“超級大暖男”,沈星移衝動卻又深情。

一開始前十幾集,為了照顧女性觀眾,編劇借鑒了一些韓劇愛情劇的寫法,塑造了人見人愛的吳聘。儘管中間部分段落劇情被稀釋,但結尾的商戰和歷史格局是值得稱讚的。

《那年花開月正圓》作為一部立足於女性視角的影視作品,不再是大女主戲中單純的瑪麗蘇人設,該劇摒棄勾心鬥角的套路設定,作品圍繞周瑩一生所鋪開的故事層次及關係構築。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情主線明晰,沒有注水的旁線——比如丫鬟之間的勾心鬥角、路人甲的惹是生非。感情戲,看周瑩嫁進吳家的戲碼,已跟憑藉姿色或個性就獨得萬千寵愛的路數劃清了界限。劇中的商戰戲,也是純粹的利益、權勢博弈——不被感情戲牽著走。

另外從視覺效果上講,一般宅門類的古裝戲在基調上偏凝重、老成,主打黑灰色調,而該劇作為宅門戲,基調卻偏輕快,色彩明亮,傳遞給觀眾輕鬆、愉悅的感覺。

4

《白鹿原》

編劇:申捷

導演:劉進

出品:光中、新麗、佳和暉映、曲江、知金資產、東陽三尚

《白鹿原》是一部偉大的小說,但平心而論,電視劇《白鹿原》並沒有帶來所預期的收視效果是有原因的,時代的審美在變化,觀眾在升級,幾十年前的東西無論如何都會打上陳舊的烙印。

除卻市場層面的東西,單論該劇的品質,絕對是年度好久。從《紅樓夢》到《大宅門》,家族戲一直都是國產劇的強項,《白鹿原》也是預料之中的值得稱讚。

《白鹿原》主要集中在白鹿兩家老輩人的族鬥糾葛之中,但劇中故事長卷一角中漫溢的氣息和人性激變卻難以掩藏,白鹿兩家世代相依的家族親情,白嘉軒與鹿子霖這對鄉黨親鄰的“相愛相殺”被展現得妙趣橫生。原著中鹿子霖被革命黨剪辮子的劇情,白嘉軒苦命的前六房媳婦則都淡化成了平原上的六座墓碑等。這麼一變,其節奏簡明亦符合邏輯。

《白鹿原》裡都是男性觀眾感興趣的點:史詩、家族史、歷史、政治,還有田小娥,該劇算是一部男人戲。

《白鹿原》在特定方面契合著受眾普遍的審美情趣,並引發心靈共鳴,由此產生了觀眾與螢屏更進一步的精神互動。

5

《歡樂頌2》

編劇:袁子彈

導演:簡川訸、張開宙

出品:正午陽光

《歡樂頌》整個系列,儘管算不上老道嫺熟,儘管在故事結構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完美,但它在同時間段內的價值和影響,有目共睹。

有的觀眾反應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好看了,第二季的人物塑造不如第一季那麼立體鮮明有衝擊力了。《歡樂頌2》的前期被指存在節奏有些拖遝、鬆散,故事發展有些慢而溫吞,演員表演有些浮誇,人物性格發展及挖掘均無大驚喜等問題。但從生活氣息上來說,該劇是部很接地氣的劇,它通過作品將當下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群分成了“五類”,這樣的“階層話題”在社會上是敏感而現實的,因此它造成強烈的熱議和關注度依然非常巨大。

經過了第一季對人物性格和特點的鋪陳,第二季展示更多的是成長和蛻變。期間,女孩們經歷了叛逆、分手、複合各個階段,遇到了“處女情結”、“買房”等諸多現實問題,她們也常不知所措,甚至“一根筋”到不明事理,讓螢幕前的觀眾急得跳腳。

《歡樂頌2》裡的人物,都無法非黑即白地去評價,誰都有犯傻的時候,也都有明白過來的時候,主創們將這個變化的過程一點點在觀眾面前鋪展開來,讓人看到結尾不由會心一笑,而這也正是該劇創作的初衷:希望通過影視化的改編,為大家呈現更多的陽光和溫暖。

6

《我的前半生》

編劇:秦雯

導演:沈嚴

出品:新麗

《我的前半生》是年度最大黑馬,很多人都沒預料到,《我的前半生》會火得一塌糊塗。

但是細細想來,《我的前半生》確實有爆款的基因在裡面:“小三”、“渣男”、“閨蜜”、“離婚女人”、“職場”。

《我的前半生》裡,沒有被完全美化的人物,沒有刻意地扮嫩裝酷。原本,劇情拖遝是很多都市情感劇的缺陷。但在該劇這裡是沒有臉譜化的、好壞分明的人物。

劇情細節處理也很生活化。比如羅子君的妹夫多次投資失敗,妹妹上門借錢,姐妹倆發生了口角,妹妹生氣奪門而出,這一段處理就點出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的複雜性。

《我的前半生》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都市劇爆款的必須元素:擊中女性的熱門話題。

7

《楚喬傳》

編劇:嘉紋、楊濤、陳嵐

導演:吳錦源

出品:慈文、蜜淘、克頓

《楚喬傳》播放量破400億,引發業內人的質疑,馬中駿出來解釋了:播放量是指正片、預告、花絮等物料的點擊綜合,點開一次就算一個播放量。

基於我身邊的人都看過《楚喬傳》,我覺得它是真的火爆,我把它列為2017年度最有影響力的十大電視劇之一。

原作格局恢弘佈局精巧,將開篇背景巧妙的進行合理改編(將女主角楚喬的來歷由原作的“現代魂穿”變成“意外失憶”),極具想像力地將諜戰元素與古代權謀相滲透,將虐戀情深和古代純愛相融合。《楚喬傳》劇本則承襲了原著諸多精華,以一個內心獨立、有堅強信念的少女的成長軌跡與女權視角展開情節,從而實現精准定位。

《楚喬傳》展現出奮鬥拼搏的寶貴精神,楚喬嬌小的身軀裡迸發出的鬥志與頑強,以及楚喬麵對特權階層不卑不亢、面對艱難險阻不屈不撓,被網友們稱為“楚喬精神”。除了自強不息、永不言敗,“楚喬精神”也內在地包含著追求平等的現代意識,這使得《楚喬傳》與其他女性成長題材古裝劇呈現出不同的氣質和風貌。

8

《獵場》

編劇:姜偉

導演:薑偉

出品:青雨傳媒

《獵場》無疑是年度最具爭議的電視劇,從開播到收官,從開播前的高期待到開播後的爭議,它一直不缺少話題。

《獵場》是好劇,即便算不上一部好劇,也算大半部好劇。《獵場》的口碑兩極分化,在豆瓣上呈現出u形打分,打五分的不少。

我個人覺得《獵場》沒有達到先前大劇所預料到的高度主要還不是出在劇本身,而是時代變了觀眾變了,觀眾想看“前三集就是快節奏強情節”的那種戲,而薑偉卻是要用“慢熱的感情戲”來“立人物”。這也是為什麼胡歌覺得《獵場》是他見過的最好的劇本,《獵場》的好是人物好,不是劇情好。

《獵場》與其它劇集不同之處在於,沒有性格自始至終不變的人物,劇情過半,無論主角、配角都已經展現了各自的發展,性格多彩而豐富。

《獵場》從類型上講是闔家歡的傳統電視劇類型,而不是走“強情節商戰”的路子,要是放在5年前,《獵場》可能會成為日播劇中的“爆款”。

9

《軍師聯盟》

編劇:常江

導演:張永新

出品:盟將威、華利文化、不二文化、印紀

正片從整體到細節,《軍師聯盟》無處不彰顯著它“慢工出細活”的匠心精神。

該劇在處理三國題材上找到了一個新的視角。劇中的曹操擺脫了傳統故事中的反派人物臉譜化定位,是一個嶄新的形象。這是一部在三國題材電視劇創作當中獨特的作品。

面對歷史,該劇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虛實結合、以虛求實。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大膽“揣測”歷史人物的心理、心態,注重揭示傳統文化底蘊、追尋歷史軌跡。該劇表現歷史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的現實處境和價值取捨,弘揚生逢亂世時的歷史擔當精神,揭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剛勁有為、大道無痕,從而在歷史座標中爬梳歷史的精氣神與主旋律。

《軍師聯盟》的拍攝,不論格局或視覺(構圖、攝影、美術等美學基調),盡皆電影感十足,人物雕琢飽滿而立體,歷史的“時空感“與”戲劇感“通篇籠罩。劇中塑造的三國是大氣,雄渾,而冷冽的,這樣的定調,不偏離歷史正劇的高度,卻在必要的效果呈現上展示了原創的能量與新意。

10

《雞毛飛上天》

編劇:申捷

導演:余丁

出品:杭州佳平影業

《雞毛飛上天》獲得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項提名,張譯、殷桃分別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沒有炫目的畫面,沒有華麗的特效,沒有過多戲劇化的色彩,也沒有生死絕戀。該劇用小人物陳江河的視角來講述義烏的這段發展史,劇中用陳金水學“雞毛換糖”裡的經商經驗,真實再現了“小人物”的大智慧,人物的魅力就是通過陳江河的奮鬥史而展現出來。

陳江河身上映射著中國千千萬萬商人的創業故事,包含著善學習、勇創新、守誠信、重擔當的浙商精神,也激發了更多普通人的創業和創新的精神。

陳江河和駱玉珠二人的情感虐心鏡頭處處顯露著苦情元素,從偶遇到錯過,真情演繹讓觀眾在觀劇中笑中帶淚,雖苦情卻不悲情,劇中男女主人公“打不倒的小強”精神相當勵志。一個中西碰撞、逆流而上的創業,一場純真如畫、失而復得的愛戀,一段熱血奮鬥、鐵骨錚錚的歲月。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