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大墓出土彩繪陶龍盤

中型墓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墓主為男性, 使用木棺, 有的棺內鋪硃砂。 隨葬有成組陶器(包括少量彩繪陶器), 少量彩繪木器, 玉石器鉞、琮、瑗等, 以及豬下頜骨數副或數十副。 二是墓主為女性, 用彩繪木棺, 或有殮(liǎn)衾(qīn), 施殊砂。 對稱地分葬在大型墓左右兩側, 隨葬彩繪陶瓶、玉石鑲嵌的頭飾和臂飾。 豬下頜骨半至一副。

小型墓, 多無木質葬具, 有的用簾箔卷屍。 大多數無任何隨葬物。 有的只隨葬骨笄(jī)一二件。

陶寺遺址第二階段發掘, 先後發現了面積約280萬平方米的陶寺文化中期城址, 以及面積約56萬平方米的陶寺文化早期城址,

初步探索了陶寺城址佈局概況。 證實陶寺不僅有城牆, 而且存在著宮殿以及宮殿區、大型窖藏區、“王”級大墓、大型宗教禮制建築(包括觀象授時建築)等。

“宮殿區”面積約1萬平方米, 屬陶寺文化中期。 發現了面積約286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建築基址。 並在夯土建築基址上發現了柱網結構明確的殿堂建築遺跡, 有三排殘存18個柱子洞。 在夯土中還出土了銅器殘片及兩處奠基的人骨架。 2002年發現了陶寺文化中期的兩大塊的裝飾綯邊篦點戳印紋白灰牆皮和一大塊帶藍彩的灰白牆皮。

大型窖藏區, 面積約1 000平方米, 是陶寺城址中相對獨立的一個區域。 其內窖穴密集, 以豎穴圓角方形或長方形為主, 大者邊長10米左右,

小者邊長約5米, 深4~5米, 多有螺旋坡道至坑底, 屬陶寺文化早期。

2002年發現1座陶寺文化中期的大型墓葬。 墓長5米, 寬3.65米, 墓深約7米, 葬具為獨木船形棺, 長約2.7米、寬1.2米, 棺內外皆施紅彩。 棺室已被擾亂, 殘餘綠松石嵌片與珠、玉鉞碎塊、木柄、貨貝等46件。 棺外及壁龕中出土隨葬品72件, 其中彩繪陶器8件, 鉞、戚、大廚刀等玉石器18件套, 骨鏃8組, 木弓等漆木器25件, 紅彩草編物2件, 另有劈成兩半的豬10頭, 公豬下頜1件。

重要的設施遺跡, 目前發現的主要是陶寺文化中期的可能兼觀天象授時與祭禮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 還發現了含砷的齒輪形銅器、紅銅環、銅容器殘片等。

陶寺遺址的這些重要發現, 證明了陶寺遺址具有“王室文化”的都邑性質, 並且從許多方面體現出國家社會所特有的性質。

陶寺文化是研究中國早期國家誕生與中華文明形成的極為重要的物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