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河曲範建軍散文:我的飯碗夢

癸巳春分之晨, 我邊給兒子做他愛吃的酸粥, 邊洗昨晚兒子下晚自習回來吃過的泡在水裡的印有青花的瓷碗, 心裡忽然一動:哦,

這是媽媽早年買的碗, 已用20多年了, 依舊如新, 無殘缺, 無開裂, 拿來順手, 清洗方便, 看著熟悉, 想來有些懷舊的況味。

在那物質極為匱乏須憑票購買商品的年代, 能吃飽成為一種渴望, 能吃上一頓席(宴席)更是一件開心的事。 而宴席不常有, 紅面(高粱面)、黃面(玉米麵)能常吃飽已是“有本事的人家”。 爸媽都熱情好客, 記得小時候常有陌生的叔叔阿姨來家做客, 吃得如何, 我已不記得, 但碗筷盤碟不夠, 讓愛面子的媽媽常顯尷尬則略有印象。 記得, 媽媽常在家裡略有結餘時, 到街上的土產日雜店買幾個青碗、瓷盤以備不時之用。 這, 此後漸成了媽媽的一種購物習慣之一 。 邊買, 嘴裡邊念叨著:等建華(我的小名)長大結婚了, 家裡來人,

擺個十桌八桌不用向別人借傢俱就好了。 果然, 在我結婚時, 媽媽平時積攢買的碗碟盤匙湯勺竟全部用上排場, 被鄰家認為“家裡厚成”。 那時, 在飯店裡訂飯尚不普遍, 記憶中, 只兩家縣團級幹部家庭的高中同學結婚時如此氣派, 大部分高中同學結婚時還在自家小院裡舉行, 因在結婚典禮時有眾多同學、親友捧場嬉鬧, 竟都不覺得寒酸, 反而覺得喜氣洋洋、熱熱鬧鬧。

當我在母親病逝後, 告別讓我時喜時悲、戀戀不捨的小院, 住進單位的集資樓後, 我在閒暇時整理母親遺留下的家產什物, 那暗紅色的大木箱裡, 整整齊齊, 乾乾淨淨放的一整箱碗盤碟勺, 讓我心動, 這是媽媽一輩子的心血和寄託!我於是把這個沉甸甸的紅木箱隨我搬進了新樓。

這些年, 碗見過不少, 除了在博物館見到的那些稀奇的古董碗外, 日常生活中又有了塑膠碗、搪瓷碗、不銹鋼碗等等。 小時候的女兒、兒子以及現在2歲的小外甥多用塑膠碗, 輕便耐用、不易破碎, 不易割傷小孩子。 平常晚間吃小米稀飯、豆麵拌湯時, 喝上一大搪瓷碗, 不僅“一碗飽腹”, 而且清淡爽口, 減肥助消化, 何樂而不為?而雙層的不銹鋼碗拿在手裡不燙手也是一大好處, 因此日常也多用。

柳煙輕籠黃河岸, 布穀亦憐農家汗。 春天是播種的日子, 也是令人充滿希望的日子。 從年輕時立志考學謀“飯碗”, 這是奶奶臨終前對我的期盼;到工作後潛心研技“保飯碗”, 這是已故河曲縣中醫院院長、河曲縣名中醫張繼雄叔叔對我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山西省中醫院已故名老中醫朱進忠老師對我的殷切期望, 1991年朱老在我大學畢業前曾親筆給我題詞:“力爭做到術妙青囊”。 老師的這一期望, 至今讓我汗顏難及!到如今, 飯碗於我, 則是飯多飯少, 合口即好;碗大飯小, 稱手即好。 不再羡慕公務員的“金飯碗”, 不再輕視農家的“土飯碗”。 各有使命, 隨緣而作, 量力而行, 自合天道。 能於有生之年, 把自己多年臨證之一得, 以適當的時機, 傳給適宜的“謀飯碗”的後人, 此生幸甚;若能讓更多“謀飯碗”的人從此受益, 能讓更多“有飯碗”的人從中受益, 則是我終生的“中國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