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眼望千年,棲霞“藏”著竹雕版清明上河圖

世界再嘈雜

匠人的內心

絕對是安靜的

棲霞, 臥虎藏龍

有許多隱匿在民間的

出色手工藝人、文化傳承人等等

用他們的方式

在創作, 在傳承……

人物記

“人生不過三萬天, 我要把竹雕手藝傳下去, 讓每個人瞭解它, 懂得它…… ”

竹刻藝人韓鳳穎秉承金陵竹刻遺韻,

從事金陵竹刻藝術四十餘年,

創作數百件展現金陵派風格的竹刻藝術品,

成為當今金陵竹刻的重要代表人物。

被南京市棲霞區列為

非物質文化遺產“金陵竹雕”的傳承人。

以刀代筆 以竹為紙

飛雪有聲, 惟在竹間最雅。

今年65歲的韓鳳穎,

自小喜歡繪畫,

無師自通,

15歲開始進行竹雕,

第一個作品是為鄰居做了一個筆筒,

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能刻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作品。

然而, 第一次失敗也隨之而來。

韓鳳穎非常得意的作品《龍鳳呈祥》,

一年之後, 發生了蛀蟲侵蝕,

心愛的作品完全毀壞,

這次“事故”讓他心灰意冷, 暫時停止了創作。

直到一次,

他遇到中國竹業協會秘書長、南林大教授,

教授對其進行點撥,

告訴他選材十分重要。

從那時開始, 韓鳳穎深入圖書館,

自學竹雕知識、文化等等,

竹雕技藝提高很快。

一件件精緻的作品

在他細膩的刻刀下應運而生。

韓鳳穎介紹,

竹雕最重要的是能坐下來, 要靜心。

為了擠時間搞創作,

常常等到小孩睡覺之後開始創作,

過程雖然艱辛, 也常常累得腰酸背疼,

但更多的卻是內心的滿足感。

一竹一世界 小器大世界

《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

《水滸108將》、最薄的筆筒……

韓鳳穎的每個作品都讓人驚豔。

清明上河圖

首先, 光是對竹材處理就花了3年時間。

對照著列印出來的《清明上河圖》圖片,

韓鳳穎描摹了一年多,

才將成百上千的人物、房屋與樹木等

一一畫在竹子上。

淺刻完成之後, 接下來要精雕細琢,

一筆一筆刻出

每一座橋、每一艘船、每一個人的神態。

整幅作品中,

他一共刻有人物2854人,

動物207只, 船32艘, 房屋526間, 車42輛,

轎子27頂, 橋樑21座, 樹木1117棵,

整個竹雕拼起來長7.2米。

九龍壁

目前還沒有完工

每條龍形態各異, 惟妙惟肖。

水滸一百零八將

他雕刻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

先將每個水滸人物雕在竹片上,

然後選用長1.5米、直徑15釐米的竹子,

將雕好的竹片再鑲嵌在竹子上。

“這樣有類似浮雕的立體效果,

也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 ”

一百零八將神態各異,

每個人的臉還沒有小指甲蓋大,

眉眼五官卻很分明。

最薄筆筒

筆筒高11.4釐米, 直徑7釐米左右,

最薄的地方還不到1毫米,

上面還雕刻著圖案。

金陵竹刻現為棲霞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金陵竹刻是我國竹雕藝術的重要藝術流派, 與嘉定派並駕齊驅, 成為中國竹雕藝術的雙璧。

圖片:陳潔(實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