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影食志|冠縣新八景之二 冉子賢祠

【八景名稱由山東省書協會員, 冠縣書協副主席呂德書書寫】歷史上之冉子祠、墓, 坐落在今萬善鄉高王段村東頭, 規模宏大, 氣勢莊嚴, 蔚為大觀, 系宋代為紀念、祭祀著名先賢冉雍所建, 後歷代多次重修。

冉雍(前531-462年), 字仲弓, 春秋末年魯國人, 是孔門最優秀的弟子——“十二哲”之一, 其坐像自古配享孔廟大成殿, 受春秋祭祀。 冉雍為人敦厚、氣度寬宏, 以德行著稱。 孔子死後, 冉雍恐失聖道之傳, 遂與閔子騫等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共編《論語》20篇。 他晚年來冠講學, 傳德布教, 因勞累過度, 卒於冠縣, 遂葬於縣城北20裡的高王段村。

冉子墓祠坐北朝南, 占地十餘畝, 分冉公祠堂、冉子墓和東跨院三部分。 祠堂正門名曰“朝陽門”, 門上懸掛“冉公詞”巨匾。 正對大門是長3丈、高丈餘的影壁, 上鑲有一塊透龍碑。 大門內神道兩旁, 排列著歷代碑刻, 內容多為讚頌冉子德行學問, 記述歷代重修墓祠經過。 祠堂面廓3間, 堂內供奉冉子塑像, 上方懸掛著“垂訓千古”的巨幅橫匾。

由祠堂向北即是冉子陵墓。 墓高丈餘, 墓前聳立著“先賢薛公冉雍之墓”碑, 為明崇禎年冠縣令胡之彬重修刻石。

廟西、南是兩方池塘, 常年水質清澈、碧波瀅瀅, 立身塘邊, 遠眺冉廟, 似蓬萊仙閣之秀。

冠縣之“冉子墓祠”早有盛名, 明代曹學佺所著《天下名勝志》中已有記載, 該縣舊志也早列為“冠縣八景”之一。

民國年間出版的《山東古跡名勝大觀》就刊有冉子墓和冉子祠的照片。

然而, 歲月悠悠, 滄桑數變。 1939年, 冉子廟改建為“抗日民主小學”, 1950年改為“冠縣七高王段分校”, 1966年, 祠廟建築毀于“文革”初期, 。 現僅剩墓碑及其他5塊石碑, 陳列於祠廟舊址上建起的萬善鄉中學校園中。 除墓碑文字尚可辨認外, 其他碑刻已字跡斑駁, 漫漶難辨, 仿佛向世人訴說著歷史的變遷和昔日的輝煌。

冉子冠氏傳道授業, 開啟了我們家鄉崇儒重教的千古文脈, 芳澤餘韻, 影響不絕。 最近, 縣委、政府不僅把縣城北環路命名為“冉子”路, 把縣城北部南水北調水利工程冠縣配套項目命名為“冉海水庫”。 還把重修冉子墓祠列入了旅遊發展規劃, 不久的將來, “冉子賢祠”將以嶄新的面貌重現於冠縣,

讓我們游賞勝景、追思先賢。 (文 任金光 安文龍)

【1933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秘書處出版的《山東名勝古跡大觀》載冉子祠正面全景照片】【冉子祠屋頂局部】【冉子墓】【冉子廟現僅存的碑刻】【冉雍墓碑, 碑文“先賢薛公冉雍之墓”字跡清晰可辯。 為明崇禎年間重修冉子祠縣令胡之彬所立】【徐康為冉子賢祠作畫】【劉書君為冉子賢祠作畫】【高福林為冉子賢祠賦詩】【範秀岩為冉子賢祠賦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