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青衣舉人陳京本

陳京本, 字子穗, 清舉人, 峨蔓鎮福花村人。 出身貧苦而穎悟過人, 勤奮好學且自強不息, 從而半耕半讀, 不畏艱苦, 努力奮進。 少年時曾在儋州王五一帶躬耕, 其才學被進士黃河清賞識,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中了舉人, 馳譽文壇。 晚年設教鄉里, 為儋州文教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遺作有《勸學文》一篇, 影響了儋州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京本的“舉人”坊。

貧苦出身

儋州山歌唱道:

苦海無邊著耐忍, 京本小就失雙親。

自古英才先受厄, 京本先苦後成人。

相傳陳京本從小孤苦伶仃, 還不成年就寄人簷下, 到鄰村一個靠近私塾的家庭當保姆。

他看到有錢子弟都到私塾讀書, 心裡很羡慕。 於是就經常帶著孩子到私塾窗外專心聽先生教書, 經年累月也學到了不少文化知識。

三年後回到福花村, 為求生計, 就在峨蔓筆架嶺附近墾荒, 種用來制靛青的蓼藍。 因年成不好, 不得不賒借度日, 但不忘記自學和向人請教。 當春節快到時, 他知道債主定要登門討債, 便以吩咐門神的口氣寫了一副對聯張貼于門邊:

知己人來, 拱手代傳吾往矣;

問債者至, 鞠躬善為我辭焉。

債主們看到對聯後, 知道他年少才大, 用心良苦, 惻隱之情頓生, 便不再追逼他了。

不久, 陳京本離開北岸

相傳乾隆皇帝賜給陳京本的“才”字碑。

陳京本的陵園。

陳京本用過的學習用具。

陳京本的旗杆石。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陳鐘鵬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