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本片是《槍火》的第三集,不過公映後杜琪峰的影迷們似乎並不買帳

杜琪峰電影的一大突破之處, 就是改變了港產槍戰電影傳統的敘事格局。 在他的鏡頭中, 槍械不再是火爆激烈的殺人武器, 更像是俠客們手中的寶刀利劍, 也是男人之間交流和對話的密碼。 當年為走向國際市場, 杜琪峰拍攝了“槍火”系列第三部——《復仇》。 也許與《槍火》和《放·逐》相較, 本片並沒有什麼突破和創新之處, 但當時的形勢, 也不允許杜琪峰這樣做。 但影迷們仍然可以通過電影感受到男人們拔刀相助、捨身取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復仇》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也無需多麼複雜)。 一個沉默冷峻的法國男人費蘭斯(約翰尼·哈裡戴飾)為了替女兒復仇,

便孤身一人來到了澳門。 他擁有迷離而堅定的眼神, 少言寡語、目光深沉地遊走在這個光怪陸地的陌生城市。

雖然影片風格簡約, 但卻絕不簡單, 隨著阿鬼(黃秋生)、肥樂(林雪)和阿柱(林家棟)的出現, 緊接著便是一場賞心悅目的賓館獵殺。 杜琪峰用行雲流水的剪接技巧和動作設計, 讓銀河映射的影迷們大飽了眼福, 同時一個法國男人和三個中國男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之情, 也由此鋪展開來。

在賓館這場戲裡, 杜琪峰通過緩慢的平移鏡頭再次展現了四個男人靜止般的群像。 在逼仄的空間裡, 平靜的對峙中卻暗藏著淩厲的眼神交流, 冰冷孤傲的墨鏡卻壓抑不住內心的暗潮湧動,

不期而遇帶來的種種可能性縈繞在幾乎快要令人窒息的空氣中, 四個男人僅用沉默就完成了第一次交流。 按照銀河慣例, 接下來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得很酷。

四個人的第二次相遇, 由費蘭斯跟蹤阿柱前往地下通道而引發。 這一次的會面, 每個人都有了明確的目的性。 這場戲可以視作《槍火》中荃灣商場大戰的濃縮版本——杜琪峰再一次運用了經典的景深和運動鏡頭, 而人物、空間和攝影機的調度也在這裡做了更抽絲剝繭般的展示, 加上忽明忽暗的光線營造, 讓緊張的對峙氣氛噴薄而出, 也有了極強的形式感和觀賞性。

當然, 本片杜琪峰一次集大成般的自我展示, 它又怎麼能繞得開“槍”呢?四人在第一次共進午餐時,

“槍”的話題貫穿始終, 一場組槍大戰, 雖然沒有對白, 只有清脆的金屬撞擊聲, 但此時此刻的阿柱和費蘭斯卻完成了最平靜但卻最入心的交流。 其實男人之間的情誼從不需要過多的話語來詮釋, 幾聲會心的微笑、幾句簡潔的對白, 哪怕是一槍被擊碎的飛盤, 也可作為他們結盟的訊號。

而真正“以槍會友”的場面出現在黃昏的郊外, 在阿鬼表哥的幫助下, 費蘭斯找到了一支“雙鷹”。 四個人站在秋風搖曳的荒草中, 他們用子彈讓前方的一輛自行車保持前進, 這裡和《槍火》中經典的“踢紙團”一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人物內心的試探和角力。 雖與《放·逐》有著近乎相同的人物站位、鏡頭角度、飄逸的槍火和瀟灑的舉槍動作,

但此刻卻多了一個屬於男人的鄉村吉他旋律, 使影片第一次有了浪漫而悲壯的意境。

隨著劇情的發展, 一切真相昭然若揭。 原來三個兇手是阿鬼、阿肥和阿柱的老闆派來的手下, 這場謀殺也是由他親手策劃, 此時電影的命題終於浮現——忠誠還是背叛?忠誠誰?又背叛誰?影片最後, 這個法國男人已被同化, 只是為了三個他忘卻的最好的朋友, 像個男人一樣去追討血債血償。 承載著死亡命題, 《復仇》安排了全片最為賞心悅目的終極槍戰。 三兄弟在垃圾場一起抽煙、開槍、報一死戰的場景, 頗有著喬峰三兄弟在少林寺喝酒, 對打丁春秋等武林高手的意境, 場面震撼人心, 熱血沸騰。 儘管收場有些瑕疵, 但空曠的垃圾場和眾多的敵方人馬形成強烈的比對,

很有古裝武俠片的味道, 足見杜琪峰對大場面掌控的深厚功底。 紛飛的紙屑、穿梭的子彈、噴薄的鮮血, 宛若一場華麗的死亡之舞, 原來絕路也可以是鮮花怒放, 原來面對死亡時竟也可以滄海一笑。

也許本片和杜琪峰其他作品相比, 知名度並不算太高, 甚至上映之後被影迷認為是一部“滑鐵盧之作”。 但筆者認為它仍然沒有失去銀河映射電影一貫的高水準。 本片究竟是經典, 還是一部平庸之作?不知道各位看官又是作何評價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