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實體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老闆們不務正業,帶著員工助紂為虐

作者難以抑制內心的無奈與悲傷, 文章寫的略微有些長, 請先關注或收藏, 細細品讀

我們整天在抱怨房地產發展太快, 租金太高, 掙的錢不夠交房租, 我們看著馬雲掙了那麼多錢, 阿裡巴巴市值趕超幾個省, 心裡不平衡, 認為是阿裡巴巴的低價讓實體店難以生存, 其實這都是我們實體經濟老闆們帶領員工們一起種下的苦果, 我們含著淚也得咽下去。

原本我們的實體經濟非常強大, 地產在實體經濟體量面前不值一提, 電商平臺就更不用提了, 實體經濟敗給房地產和電商平臺可以用明朝兩億人敗給幾十萬女真人,

幾百萬明軍和農民軍敗給數萬八旗兵來形容。

一 實體企業投身地產, 是推高房價的中堅力量

單純的房地產企業並沒有那麼多的資金, Wind資料則顯示, 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 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有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規模合計達到5951億元, 占兩市2947家公司的44%。 其中, 投資性房地產超過1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12家。 多少以企業命名的地產, 有實力的搞房地產開房, 中小老闆買房置業, 掙的錢遠比經營企業多, 不僅做實業企業在炒房, 金融業也涉入其中。 2015年至今, 24家保險公司總共在A股買入了54只地產股, 市值近1400億元。 上市銀行也毫不示弱, 其中交通銀行[-1.09% 資金 研報]、招商銀行[0.96% 資金 研報]二季度末投資性房地產分別達60.21億元和16.86億元。

二 上市公司套現理財, 沉迷金融不務正業

與此同時, 廣大中小企業主和中產階級看到上市公司股東和高管們在股市套現獲利, 遠比經營企業和上班掙錢來得快, 奮不顧身地把富餘的資金投入到股市中, 希望能夠迅速積累財富, 最後賠的血本無歸, 回過頭來做實業的時候發現資金匱乏, 逐步陷入經營困境。

三 實體企業盲目投資電商管道, 擊垮自身的實體零售體系

為了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很多實體企業電商管道的價格遠低於實體店價格, 就拿李寧, 匹克, 奧康為例子線上鞋子低至一百多元, 是線下價格的一半左右, 嚴重衝擊了自身實體零售體系, 同時拉低了自己的品牌定位。

電商平臺是稀缺資源, 不同於商業中心,

這個商場租金太高, 附近就可以找到替代的, 電商平臺越來越集中, 規則由平臺制定, 保證金, 服務費, 廣告費的上漲一點不輸給房價, 而且你還得心甘情願的雙手奉上, 因為你已經產生了依賴, 大型企業已經利用自己的電商管道摧垮了自己的線下實體店, 中小型企業把未來壓在電商平臺上根本無暇發展線下實體店, 所以只能唯電商平臺馬首是瞻, 還要學著羅馬鬥獸場裡的奴隸互相廝殺拼個你死我活, 以博取平臺的喝彩, 給到更多的展示機會。

接下來講講電商運營團隊, 相信所有的老闆都有印象, 第一個印象當然是工資待遇要高, 新興行業都是人才嘛, 這些人才都有一個絕招, 就是低價競爭, 狂打廣告,

先賣出去再說, 你虧這本賺吆喝, 他們提成獎金還要照拿, 最後你的品牌做爛了, 他們也有了經驗, 另謀高就了。

很多中小企業老闆做幾年電商以後漸漸發現, 自己雖然虧得體無完膚, 但是真正賺錢的是平臺, 物流公司, 運營管理人員, 當然還有那些課程昂貴的培訓老師, 人家越來越好, 搞集團公司, 投資房產, 尤其是在深圳這樣的老師比較多, 不管電商多麼難做他們依然收入頗豐, 還有一位在網上曬房產的最近特別火, 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小編可能由於沒有長期沒有參加學習微信已被他刪除。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亡秦者,亦秦也,非天下也! 實體經濟輸給了電商其實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兩大電商平臺2016年成交額4萬億左右,

已經超過了中國臺灣省的16年的GDP, 而且還在不斷刷新記錄,

四 假貨偽劣產品是這樣來的

假冒名牌產品就更好解釋了, 上班族對名牌尤其是國外牌子有著無法改變的嚮往, 又不願支付相應得價格, 鑒於這麼大的市場需求, 仿冒品就應運而生了, 畢竟比起低價產品有一些利潤優勢。 這也是很多國產產品掛一個外國名稱, 講一個來自巴黎或者義大利尤其是日本、韓國故事的原因。

五 實體經濟的未來掌握在電商平臺手中

說起來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 幾百萬家企業, 數千萬的個體戶, 卻無法挽回局面, 指望房東降租無異於與虎謀皮, 電商平臺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只不過我們需要付出一些代價。 有實力的出售給電商平臺, 沒實力的白送給電商平臺,蘇寧、銀泰、魅族、新華都、大潤發、永輝超市已經走在前面,提前出售股份或者整體出售給電商平臺,依託電商平臺的雄厚資本,獲取線上線下零售終端的流量支援,擊垮同樣面臨困境仍在浴血堅持的競爭對手,學著吳三桂在電商平臺的線下擴張中分一杯羹。

沒實力的白送給電商平臺,蘇寧、銀泰、魅族、新華都、大潤發、永輝超市已經走在前面,提前出售股份或者整體出售給電商平臺,依託電商平臺的雄厚資本,獲取線上線下零售終端的流量支援,擊垮同樣面臨困境仍在浴血堅持的競爭對手,學著吳三桂在電商平臺的線下擴張中分一杯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