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傅抱石筆下的——不辨泉聲抑雨聲

傅抱石的泉瀑雨聲繪畫還包括以歷史故事、文學內容、詩詞為主題創作的繪畫作品, 還有則是作為構建繪畫空間的創作手法來加以運用。 傅抱石個性才華、精湛的文化素養、豐富淵博的美術史論知識和敏銳的藝術天賦相結合的結果, 深深打上了傅抱石自我才情和文化觀念的烙印。

強渡大渡河 1951年

傅抱石1951年創作的《強渡大渡河》, 是一件以紅軍強渡大渡河情景而創作的山水畫作品。 傅抱石截取江水泉瀑一角進行描繪, 不不時閃亮的天光彌漫整個畫面空間, 一頁小舟在飛瀉、奔湧的水面上艱難前行。

戰士正舉手射擊, 槍聲不斷, 與衝擊兩岸懸崖的濤聲、晃動的水影映和。

煙雨迷蒙

傅抱石1964年創作的《煙雨迷蒙》圖, 繪的是西湖煙雨迷蒙的秀麗情景。 將優美的西湖雨景描繪下來, 傅抱石的此幅作品顯然為描繪西湖雨景的上品之選, 大雨飛瀉而下, 天空、遠山都籠罩在濛濛水氣之中, 很有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情趣。

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圖 1958年

傅抱石是第一個以毛澤東詩意進行繪畫創作的畫家, 1958年創作的毛主席詩意畫《蝶戀花答李淑一》, 即是傅抱石最為重要的毛主席詩意畫作品之一。 傾盆大雨漫天飛瀉, 雲雨煙霧迷蒙中, 嫦娥翩翩起舞, 吳剛在其身後端酒而立, 綠色的柳葉在雨中不斷飄落。 近景部分則作無數紅旗飄拂萬千峰巒間,

象徵革命的勝利。

浪淘沙北戴河詞意圖 1960年

傅抱石非常喜歡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描繪的內容, 常常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此詞意畫的創作, 此次展出的幾幅依據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詞意而創作的詩意畫作品顯然是傅抱石非常成功的雨景題材繪畫作品。 如1960年所作《浪淘沙北戴河》, 幾株秋樹淩亂地散落畫面下方, 在風中搖曳, 遠方海面上漁船正在作業, 一片繁忙的景象。 大雨從天空飛瀉直下, 水天一色, 蒼蒼茫茫, 極見動人的氣勢。 顯然是根據“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意境而繪製的作品。

乾坤赤 1964年

南京博物院藏有3幅傅抱石根據毛主席《滿江紅和郭沫若》詞意創作的《乾坤赤》作品,

作霹靂閃電驚空、暴雨傾瀉的景象, 以浪漫主義筆法完整地再現出毛主席這一詞意的精神內涵。 以象徵手法很好地體現出“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急”豪邁壯闊的精神意象, 不愧為畫家具有浪漫主義精神氣息的得意之作。

傅抱石對於傳統繪畫題材的泉瀑雨聲繪畫創作一直情有獨鍾, 始終沒有中斷與傳統泉瀑雨聲繪畫主題的對話和新的演繹, 傳統泉瀑雨聲繪畫專題一直在他的筆下不斷出現, “高士”作為一種精神意象在泉瀑雨聲山水畫面中出現, 這都是傅抱石內在精神情感的外在傾述, 一腔深情都凝固在這淡淡的幽影之中。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1962年), 作一高士正臨流撫琴的情形。 兩條溪水從遠處流來,

撫琴高士心神專注, 靜拂弦絲, 悠揚舒緩的古琴聲在其指下淙淙流出。 一行大雁從遠處飛來, 棲落在沙岸上。 雁鳴聲與近處的琴聲、流水聲相互映和, 更增添了畫面黃昏時分雁落沙灘的幽邃寧靜氛圍。 此作通過畫面空間的如許處理非常形象地再現出古琴曲平沙落雁的優美意境。

不辨泉聲抑雨聲

此次展出的同年創作的《不辨泉聲抑雨聲》, 也是傅抱石最為愜意的描繪泉瀑景色的山水畫作品, 非常完美地表達出傅抱石的心聲和精神追求。 酷暑中寫此高士靜臥臨泉, 聽水聲泉瀑, 確乎是人生最為至美的享受了。

觀瀑 1962年

20世紀60年代創作的《二老觀瀑圖》, 是傅抱石泉瀑雨聲繪畫中最具特色的一件作品, 描繪高士觀賞流泉瀑布飛瀉而下的情形。

兩位身著白衣的高逸之士正在四面崖壁環抱的幽谷巨石之上靜靜觀賞泉瀑, 泉水從亂山、崖壁中回環、往復, 急速地向下麵傾瀉, 經過巨石彙聚成潺潺山澗飛泄而去, 洋溢著濃郁的詩意氛圍。

松崖對飲 1925年

傅抱石泉瀑雨聲繪畫從一個側面頗為鮮明地表現出傅抱石極為高超的山水畫創作水準以及高度駕馭筆墨語言的能力, 能將水勢、水情、水性表達得如此完美, 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深深拓展出現代中國山水畫的創作範疇和審美內涵。

山雨忽來

傅抱石開闢出來的泉瀑雨聲繪畫具有非常濃郁的寫生、寫實創作意趣和深邃壯美的審美基調, 不同於我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所創造出來的泉瀑山水畫作品。 此類作品或以氣勢磅礴壯觀取勝,或意境幽邃秀美而深得人們的青睞,集中體現出傅抱石豐富深邃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境界,在畫面上呈現出來的繪畫境界頗為洗練、深邃、沉雄、壯闊,基本上代表了傅抱石不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面貌。

原文作者:趙啟斌

《收藏家》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漢代海昏侯國考古出土——古玉

此類作品或以氣勢磅礴壯觀取勝,或意境幽邃秀美而深得人們的青睞,集中體現出傅抱石豐富深邃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境界,在畫面上呈現出來的繪畫境界頗為洗練、深邃、沉雄、壯闊,基本上代表了傅抱石不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面貌。

原文作者:趙啟斌

《收藏家》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漢代海昏侯國考古出土——古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