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鴻章與近代上海城市經濟的崛起

李鴻章生平創設的軍用、民用企業為數不少, 其中規模影響較大的有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機器織布局和電報局, 這幾項事業的基地都在上海, 客觀上引發並促進了晚清上海城市經濟的發生和發展, 為上海打下了長期領先於全國的扎實基礎, 同時也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重要作用。

江南製造總局開近代工業風氣之先

李鴻章就任蘇撫駐節上海後, 極為贊同容閎關於中國必須首先建立能夠造機器的“機器母廠”的建議, 容閎赴美國購辦的100余台機器於1865年運抵上海, 李鴻章將其全部奏留, 劃入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所有,

成為其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生產設備。 李鴻章這樣描述開工廠目的, “查此項鐵廠所有, 系制器之器, 無論何種機器逐漸依法仿製, 即用以製造何種之物, 生生不窮, 事事可通。 目前未能兼及, 仍以鑄造槍炮借充軍用為主。 ……洋機器於耕織、刷印、陶埴諸器皆能製造, 有裨民生日用, 原不專為軍火而設。 ” 江南製造總局是中國最早使用大規模機器生產的近代軍事工業, 也是舊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

從1842年至1865年間, 外國資本主義已在中國沿海通商口岸, 陸續興辦了一批近代工業企業。 在這段時期內, 外國資本主要是英國資本, 在上海、廣州、福州、廈門等口岸, 設立的較有規模的近代工業企業, 共達32家。 其中,

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設立的即達18家;設在上海的居多數, 達2l家;經營造修船舶業務的即達22家。 曾、李創辦的製造局, 無疑是近代中國第一家能稍與外國抗衡的工業企業。 它用蒸汽機作動力, 以機器為勞動手段, 雇傭了一批殘存著工役制度遺痕、以商品形式出賣勞動力的產業工人。 這表明舊中國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生產力。

江南製造局在開展軍工生產的同時, 培養出我國近代第一批產業工人和技術人才。 許多工人為許多其他後起的近代企業所用。 在江南製造局初步組成時, 原有的本國工人在兩三百人。 這些工人是江南製造局最早的基本工人, 大部分應是具有一定的機器製造技術的。 虹口時期, 中國工人人數陸續增加,

在600人左右。 遷移至高昌廟後, 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工人人數也隨之不斷增加。 1869年, 根據《教會新報》的記載, 當時製造局的工人數位是:“外國人十三位, 共有中國做工者一千三百名。 ”英國領事1872年度的商務報告中也說:“江南製造局雇傭著不少的外國技師, 約有一千三百名中國工人。 ”1876年, 根據當年成書的葛元煦《滬遊雜記》, 裡面提到說製造局有“工匠二千余人”。

不過, 在早期的這些工人中沒多少上海本地人, 因為當時有謠傳:“進局的人要被丟到大煙囪裡去”, “要被機器軋死”。 製造局招不到學徒, 只得去孤兒院挑了一批太平天國戰爭中的難童。 一線工人則主要來自福建、廣東、寧波等開放之地。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 江南製造局的工人,

主要來源於本地和外地的破產農民。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江南製造總局創辦時, 上海人口不過五十余萬, 到二十世紀初, 即激增至八十萬人。 這種變化的證明, 充塞上海街頭的破產農民和失業的手工業工人, 不斷補充著上海的工人隊伍, 也不斷補充著江南製造總局的工人隊伍。

直到開辦近二十年, 上海本地人看到, 在製造局工作並沒有什麼危險, 才慢慢地願意進製造局做工。 其間十幾年工人人數的資料, 目前缺乏史料支援, 但有一些技術骨幹和熟練工人被李鴻章調往天津, 是可以確定的。 到了1890年, 上海的外國報紙稱“江南製造局一共雇傭了約二千工人”。 此後, 由於煉鋼廠、無煙火藥廠等的建立, 工人數字又有新的增加,

發展至近3000人。 據統計, 1894年江南製造局的工人數量為2800人, 約占當時上海近代工業工人總數的8%, 占全國近代工業工人總數的3.81%。 據估計, 1894年時清政府經營的軍工企業中雇傭工人多達10810人, 則江南製造局的工人數差不多能占到四分之一。

製造局遷移到高昌廟陳家港後, 隨著碼頭、倉棧的建立和道路的修建, 它在上海城南的建設和發展, 直接影響著當地的社會, 首當其衝的是高昌廟周邊地區。 大量物資的彙集和工人及職員的聚居, 各種日常生活用品需求的客觀增長, 有力地推動著上海城南一帶城市化的進程。 到1900年左右, 局附近的職工家屬已有2000餘戶, 在江邊空地上, 逐漸形成了兩條狹窄的街道, 一條是高昌廟街, 又稱老街,一條是廣東街,因廣東人多而得名,原來農村面貌的高昌廟,已成為早期江南工人集中居住的“棚戶區”了。江南製造局與高昌廟鎮的形成和擴展有著無法分割的緊密關係。

江南製造局在業務經營上的發展壯大是有目共睹的。如1890年籌設的煉鋼廠,是舊中國近代煉鋼工業的首創。到1890年代後期,江南製造總局已成為中國乃至東亞最先進最齊全的機器工廠,在1911年清廷解體之前,已經具有軋鋼生產能力,能將鋼坯加工成鋼板、方鋼、圓鋼、扁鋼等等不同鋼材。江南機器製造局開創了我國近代化鋼鐵生產之先河。

江南製造局生產的鋼材除了本地自用以外,一部分還運往福州等地,它所建造的輪船、挖泥船、測量船,廣泛使用于長江航運、沿海航運以及航道保障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江南製造局還曾經清政府批准,一度獲得了修造招商局輪船的專利權,招商局成了江南製造局業務上的主要對象。它開展的船舶修造業務直接服務於上海港的航運,促成上海這座城市向近代的轉型。凡此種種,可以看出,江南製造局對於上海經濟乃至中國社會經濟的近代化進程都產生過一定的促進作用。正因為此,在上海城市經濟史上,洋務工業之創建可以被認為是近代化大工業在上海之異軍突起。

又稱老街,一條是廣東街,因廣東人多而得名,原來農村面貌的高昌廟,已成為早期江南工人集中居住的“棚戶區”了。江南製造局與高昌廟鎮的形成和擴展有著無法分割的緊密關係。

江南製造局在業務經營上的發展壯大是有目共睹的。如1890年籌設的煉鋼廠,是舊中國近代煉鋼工業的首創。到1890年代後期,江南製造總局已成為中國乃至東亞最先進最齊全的機器工廠,在1911年清廷解體之前,已經具有軋鋼生產能力,能將鋼坯加工成鋼板、方鋼、圓鋼、扁鋼等等不同鋼材。江南機器製造局開創了我國近代化鋼鐵生產之先河。

江南製造局生產的鋼材除了本地自用以外,一部分還運往福州等地,它所建造的輪船、挖泥船、測量船,廣泛使用于長江航運、沿海航運以及航道保障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江南製造局還曾經清政府批准,一度獲得了修造招商局輪船的專利權,招商局成了江南製造局業務上的主要對象。它開展的船舶修造業務直接服務於上海港的航運,促成上海這座城市向近代的轉型。凡此種種,可以看出,江南製造局對於上海經濟乃至中國社會經濟的近代化進程都產生過一定的促進作用。正因為此,在上海城市經濟史上,洋務工業之創建可以被認為是近代化大工業在上海之異軍突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