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知道了族譜家譜 還有一種叫做年譜

學術界通常認為年譜始于宋代, 或者說, 現存最早的年譜存在于宋代.

以譜主為中心, 以年月為經緯, 比較全面細緻地敘述譜主一生事蹟。 所謂“敘一人之道德、學問、事業, 纖悉無遺而系以年月者, 謂之年譜”

近代以來, 譜主範圍比以前更為擴大, 已超出過去以達官貴人、文人學者為主要譜主的局限, 把社會各色人等都列為譜主, 如被誣為盜匪的鐘相、洪秀全、秋瑾;

不受重視的科技人物梅文鼎、李善蘭;戲劇小說家蒲松齡、曹雪芹、湯顯祖、孔尚任;

書畫家陳洪綬、石濤、鄭燮;弈者範世勳(又名範西屏)、施定庵以及僧道、婦女等都有專譜行世。

清代大批漢學家的生平、學行也有專譜行世, 這對學術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年譜

年譜自興起後, 一直得到順利發展而至今不衰的主要原因, 大致有如下四點:

年譜可以補充國史、家傳的不足, 並能訂正紀事的錯誤。 國史、家傳對於一個人的生平事蹟只能擇要敘述, 其次要的或者有當時被認為無足輕重的行事往往缺略。

年譜如果出於自編, 一種是成功者為表現其“功業”, 以求傳之後世教育子孫。 清周盛傳就在其自譜中明確表示:“追念生平所曆之境, 粗舉大綱, 按年敘述, 非敢以自表揚, 聊以示子孫, 俾知起家之不易耳!”(《磨盾紀實》自序)當然, 周氏本人的主要目的仍在於炫功傳世, “以示子孫”只是一種飾詞;

另一種是失敗者鳴其不平, 以博取同情。 有的則是因為譜主遭受非議較多, 子孫為洗刷先人而撰譜, 不論屬於何種情況, 其為求得表現的目的則是完全一致的。

後人為了研究前代文人學者的作品和學說, 便按年月排列譜主事蹟以尋求作品與學說形成的時代背景、發展痕跡和師承學友等。

由於年譜比一般傳記搜羅資料豐富些, 編纂形式也比較靈活, 又以年為序便於檢用, 所以這一體裁一直沿用不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