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細讀《資治通鑒》:周王朝的結束與純粹七國局面的真正形成

我們開篇讀《資治通鑒》時就說, 進入戰國時代是從三國分晉開始的, 這是《資治通鑒》這部大書的開端, 緊接下來的200來年, 雖說是七國爭雄, 但我們說, 戰國時代最初的200年, 並不是純粹的七國年代, 有兩個現狀一直存在:1、當時周王朝一直沒有結束, 周王朝是個神奇的存在, 誰也不敢去惹這個名義上的王國擁有者, 雖然沒有發言權, 但卻是名義上的統治者;2、還有一些各式各樣的小國家, 魯國、宋國、衛國這樣的小國, 生存在七國的縫隙裡, 給戰國的局勢增加了一些細微的變數, 哪個大國不小心, 就有可能被小國搗亂一下。

但這兩個現狀在戰國時代延續了200多年之後, 很快結束了。

先說周王朝。 長平之戰之後, 秦國國力大增, 大概四年之後, 就是西元前256年, 秦國又攻打近鄰韓國和趙國, 這一次從周王國境內通過, 其實這時的周王國已經只有洛陽附近的極小的一片領土, 秦國早已不把周王國當一回事, 因此路過時, 根本不打招呼, 如入無人之境, 這本是常態, 多年以來都是這樣, 周秦相安無事, 偏偏這一次, 周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姬延怒了, 向各國派出使者, 召集大家再一次組成合縱抗秦盟約, 周王姬延是這次國際聯軍的召集人。

(週五朝最後一位國王周赧王)

這顯然是不自量力的, 此時的周王朝早已不是強大的國家主人, 他們已經窮到連象徵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立國之寶九鼎,

都熔化掉賣了換錢過日子(也有一說是初秦奪了去。 )。 可是偏偏不服氣, 一方面向各國派出使者, 一方面在全國召集壯士組成隊伍, 召集過程中沒有軍餉, 於是向當地的地主和富商們借錢, 雙方約定, 打完秦軍, 以戰利品奉還, 癡人說夢一樣的承諾竟然還有人相信, 好壞還是召集了五六千人。

(象徵神州王權的九鼎)

其他國家呢?只有遠一點的楚國和燕國象徵性地派出了部隊, 但是見其他幾個國家根本沒有軍隊派來, 於是很驚惶的撤走了。

聯軍沒有組成, 只有沒有訓練的五六千人烏合之眾, 這仗沒法打, 於是, 隊伍很快解散了, 既然沒有戰鬥, 更談不上勝利, 於是債主們天天來找周國王要債,

逼得姬延躲到一個高臺之上, 不跟債主見面。 (這是成語“債臺高築”的出處。 )

(債臺高築成語的來歷)

姬延組隊攻秦的事兒雖然沒有達成, 但是秦軍聽到之後, 顯然不能忍, 於是派出一支軍隊到洛陽城裡, 把姬捉住, 直接廢為平民, 沒有強大軍隊保證的姬延徹底解脫了。 立國八百七十九年的周王朝正統, 統於滅亡掉了。

以上史料大多來自《漢書》和《史記》, 《資治通鑒》沒有這樣記載, 周王朝畢竟是儒家公認的正統王朝, 司馬光選擇了與《史記》、《漢書》和其他史料不同的記載, 他不會這樣寫周王。 他說:

秦將軍伐韓, 取陽城、負黍, 斬首四萬。 伐趙, 取二十餘縣, 斬首虜九萬。 赧王恐, 背秦, 與諸侯約從, 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

令無得通陽城。 秦王使將軍攻西周, 赧王入秦, 頓首受罪。 盡獻其邑三十六, 口三萬。 秦受其獻, 歸赧王于周。 是歲, 赧王崩。

秦國進攻韓國, 奪取陽城、負黍, 殺死四萬人。 再進攻趙國, 奪取二十幾個縣, 殺死、俘虜九萬人。 周赧王十分恐懼, 便背棄秦國, 與各國聯合抗秦, 派各國精銳部隊出伊闕進攻秦國, 使秦國不能通行到陽城。 秦王派將軍進攻西周, 周赧王來到秦國, 叩頭領罪, 獻出全部三十六個城市, 三萬人口。 秦王接受了他的進獻, 放周赧王回到東周。 當年, 周赧王駕崩。

這樣, 周王朝的滅亡體面多了。 但顯然, 以相距時代長短的原則, 周王朝的滅亡, 《史記》和《漢書》等資料中記載的周赧王姬延的故事的該當更準確些吧, 不管怎樣, 周滅了,

打從這一年開始, 以秦國的國君年號紀年了。

(秦王朝加快了統一六國的進程)

周王朝滅亡的第二年, 楚國的軍隊進入曲阜, 把當時最後一個小國魯國的國君姬讎放逐了, 過了六年, 又接著把他廢為平民, 魯國滅亡了。 到這一年為止, 秦昭襄王的初年, 戰國的後期, 天下才真正成了七大強國並立的時期。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