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戰場上居然還有化學武器?腦洞大開的奇葩冷兵器

《尋秦記》中黃易絮叨了半天項少龍的飛虎爪,不斷誇大這是“21世紀精銳特種部隊”的驕人裝備,我玩《尋秦記》的時候沒有看出來這東西有什麼用處,只是一直占了一個物品欄。 實在中國古代類似的刀兵良多的。 例如飛抓,它由爪和繩兩部門組成。 爪的大小猶如人手掌,鐵制。 形狀很像人的手掌,手指中各小關節都有小機括製成,用繩子控制。 飛爪用途良多,例如如項少龍般捉住城牆的突出部門登城,也可以用爪拋出傷人,一旦擊中後猛力拉動繩子,小機括會讓爪尖深陷肉體,敵人就不能逃脫。 與之類似的還有明代的鐵鴟(讀音“CHI,吃”,鷂鷹的意思)腳,形狀象一個船錨,多用於水戰。

使用者力氣一定要大,猛力擲出攻擊對方,或者是用來勾住大船船舷,攀援而長進行貼身肉搏。

鐵蒺藜, 鐵鑄成的四根尖刺,尖刺頂點正好是一個正四面體。 它最大的特色是不管如何撒出去,總有一根尖刺朝正上方,今天的防坦克三角錐,其基本原理仍舊類似鐵蒺藜。 它的尖端大約長4寸左右,足以紮穿腳掌,傷害馬蹄。 《孫子兵法》提到它的三大作用是阻擋敵人騎步兵衝鋒、關閉被包抄的敵軍、為己方撤退拖延時間。 有點類似《星際爭霸》中Terran族禿鷲戰車埋設地雷的作用。 宋朝大將韓世忠在剿滅張師正的時候,卻用它來堵住了自己戎行的所有退路,士兵們知道如不拼命,則後無退路,無不拼死作戰,結果大勝,這也算是人為的破釜沉舟了。

陷阱《三國》遊戲中陷阱是守城戰必備一招,不外我玩的時候常常不設陷阱,感覺作用不大。 古代陷阱的埋設是三四五之法:寬三尺、長四尺、深五尺,坑地埋設火烤硬的粗大竹簽,上邊用草蓋好。 陷阱總體上應該是呈C狀排列,這樣當敵人中埋伏後,練習不是很好的士兵會驚慌四錯,四面逃亡,踩中其他陷阱。 陷阱最主要的目標是敵軍的騎兵,對於步兵作用不是很大,所以陷阱又經常被叫做陷馬坑。

沖車, 典型沖車實在就是一個中空的堅固木屋,下邊安裝有四個輪子,屋頂是人字形的尖頂結構(這是為了防止城上的滾木擂石對砸壞沖車)。

木屋“大樑”上吊掛著極粗的木柱,靠近城門後,屋裡邊的士兵反復推動木柱,撞擊城門。 對付沖車的辦法是塞刀車,就是一面充滿尖刀的沉重木車,一旦城門被衝開,當即填上塞刀車。 三國遊戲中的”加固城防”計謀想來就是如斯,填入一個塞刀車,就看城門上飄起一個綠色的 5:“洛陽的城防暫時加固了”。

滾木擂石, 守城戰中“落石”之計的威力是很大的,常看到一排爬上雲梯的小人被一個落石砸掉數百兵力。 古代的落石主要靠滾木和擂石。 滾木是用粗大的木材, 修理成圓柱體後上邊釘上帶倒鉤的利刃,碰到冒死登城的敵軍,從上邊砸下,威力很大。 古代經常發生圍城數月甚至數年的可怕戰爭(張巡守睢陽城,人相食物,吃到最後,只剩下四百來人。

蒙古人攻打襄陽,竟然打了十幾年),木材石料都會短缺,所以擂石多半用隨處挖掘的土壤製造,混合豬鬃或者人發30斤,用類似燒磚的辦法燒成。 後期又泛起了可反復使用的回收形擂木,是靠在擂木兩端卷上繩子,放下傷敵後再拉回,重新卷好,再次使用。 片子《聖女貞德》中英軍守城的器械還包括以下兩種較為有特色的:一是在城牆和城頭上有一個1/4圓周的洞連接,敵軍攻城時候放入巨大的石球,讓其沿著軌道滾落,看起來就像是城牆溘然吐出一個大石球將雲梯砸斷。 另一種器械就是城牆上安放了良多類似螺旋槳的鐵器,城內士兵搖動曲柄軸,“螺旋槳”高速旋轉,飛旋的鋒利槳葉會削斷任何靠近的人體或者雲梯。
這在中國古代戰役史上我尚未見過。

最後再講講幾種看來有點現代戰役味道的獨特武器。

折疊式雲梯。 最早的雲梯就是簡樸的梯子,井字形綁縛,更粗拙的還有“豐”字型的獨腳雲梯。 宋朝時期泛起了折疊式雲梯。 主要結構:下邊是用類似沖車的厚重木車,內藏士兵,上部是平時橫向折疊的兩段雲梯。 攻城時將車推到城下,士兵站在雲梯上,由車內的士兵搖動曲軸,將雲梯慢慢展開,升到與城牆等高。 非常類似今天救火隊使用的雲梯。

雀杏:捕獲來自城內的鳥類,綁上挖空的杏子,裡邊有暗燃的艾草,黃昏時算準時間,放飛鳥兒。 利用鳥兒歸巢的特性,給城內帶來大批火種,只要有一兩隻能夠點燃民宅甚至是敵軍糧倉,就是大成功了。

揚塵車:用人力扇動大風,最好能再借助天然風向,將石灰吹向敵人陣地,有時候揚塵車也用來吹動刺激口鼻的毒煙。趁著敵人眼迷咳嗽之時,一鼓作氣殺過去。這恐怕是最早的化學武器了。

揚塵車:用人力扇動大風,最好能再借助天然風向,將石灰吹向敵人陣地,有時候揚塵車也用來吹動刺激口鼻的毒煙。趁著敵人眼迷咳嗽之時,一鼓作氣殺過去。這恐怕是最早的化學武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