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醫藥行業迎來變革:人回來了,錢也多了

封面新聞記者 崔江

10月8日, 中國監管部門發佈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 這被視為中國醫藥行業最大的一次改革, 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國內有三分之一的藥廠將被這輪改革大潮沖掉, 同時中國醫藥也將走上創新的道路。

那麼未來中國醫藥行業會怎麼走?12月9日, 封面新聞記者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採訪了眾多醫藥行業的投資人, 暢談中國醫藥的未來。

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這兩年由於很多的政策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使政策環境有了很新的變化。 ”政策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蔡大慶說,

但還是要清醒的認識到, 創新基礎還是比較低。 國內的創新藥都是國外有對標的, 創新藥還比較少。 “要想趕超歐美現在是有難度的, 可能要一定的年份。 ”

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穎認為, 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的創新政策, 但是中國醫藥行業科研成果向產業轉化的機制相較于國際的水準還有很大的空間。 “我們在科技園也是力批這樣的項目, 但從科學家的實驗室裡的科研, 最後能夠走到產業化需要漫長的道路。 ”

王穎認為中國新藥的評審的政策和效率還需要優化, “前段時間國家藥監局也在招兵買馬, 通過擴大人才隊伍來提高效率。 ”同時, 王穎還指出, 許多醫藥企業在早期沒有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樣就容易導在未來的發展有一些障礙, 還有效率上的一些降低。

人回來了, 錢也多了

問題雖然不少, 但是中國醫藥行業的前景可期。 “如果你相信中國的GDP有一天能夠達到美國的GDP, 如果你相信中國的醫療支出比例和美國差不多的話, 那未來的中國的醫療市場肯定會超過美國的醫療市場。 ”通和毓承資本合夥人朱忠遠說。

王穎說, 創新藥需要國際化人才或者國際化園區的支撐。 “可喜的是越來越的國際團隊願意回國來發展, 但是還是需要國際化的元素和理念來配套。 ”

越來越多的資本也開始願意關注醫藥行業。 蔡大慶說:“現在有一個好處是很多的錢都非常關注新藥研發的領域。

”現在一個好的創新藥專案可以輕易的融到一億美元, 蔡大慶說:“都是非常簡單的, 其中大部分可能會花在創新的知識上。 ”

“仿製藥的發展空間越來越窄, 而且在未來幾年我們和國際巨頭的距離應該會快速拉近。 ”華潤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董事總經理倪冰說。

朱忠遠認為, 目前中國的醫藥市場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減少重複建設, 把低端的重複的藥給去掉。 ”他介紹, 10%—20%的中國藥廠產能就足夠滿足整個亞洲醫藥的需求, 而30%—40%的中國藥廠就可以足夠全球的產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