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如果你在廣州,卻沒有去吃過一次早茶的話?

廣州, 這個人們匆忙, 車馬喧囂的城市, 卻充斥著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

“尋春飲案何處去, 食在廣州第一家。 ”三兩好友相聚在茶樓, 在休息日一坐可能就是一天, 沒有職位的高低, 沒有職業的拘謹, 隨意而坐, 隨性而談, 點上幾盤廣式小吃糕點, 配以淡素的白粥, 一天之計可謂圓圓滿滿。

咸豐同治年間, 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 門口掛著木牌上寫著“茶話”二字, 店內幾把木桌木凳, 供應茶水糕點, 路人歇腳談話, 後來慢慢便出現了茶居、茶樓。 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副對聯:“為名忙, 為利忙, 忙裡偷閒,

飲杯茶去;勞心苦, 勞力苦, 苦中作樂, 拿壺酒來。 ”可見廣州人對早茶的重視和熱愛了。 魯迅先生當年客居廣州, 在陶陶居、陸園、北園等茶居都是常客, 他稱讚道:“廣州的茶清香可口, 一杯在手, 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談。 ”

廣州人是“歎”早茶, 而不是喝早茶, “歎”字是廣州方言, 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 但是廣州人喝早茶, 重點不是茶, 而是各式各樣的點心:油炸類, 糕點類, 湯粥類, 甜品類, 粉面類, 雜食類......應有盡有。 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 茶樓點心就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的叫法。 “四大天王”指的是蝦餃、叉燒包、蛋撻和幹蒸燒賣, “八大金剛”則指腸粉、糯米雞、沙琪瑪、蛋散、煎堆仔、咸水角、牛肉燒賣和排骨燒賣。

週末的清晨, 出來的人還不算太多, 在茶香氤氳中信步,

周遭隨便一家可能都是幾十年的老店。 邁進街邊的一個茶樓, 牆上掛著精緻的畫卷, 燃著檀香, 一縷縷清香彌漫室間, 頗有一種小資情調。 暖色調的燈光下, 把食物抹上一層油黃般的光澤, 挑逗著食客的味蕾。

燒麥

燒麥:

小巧玲瓏, 皮薄餡足, 不像北方的燒麥體大肥圓, 形若杯, 底為圓, 腰收細, 燒麥的花邊精緻優雅。 餡料多為蘿蔔、白菜、瘦肉等, 但我吃的這家, 加入了馬蹄粒、筍粒, 口感爽脆, 有煥然一新之感。

百褶湯包

百褶湯包:

我好奇的數了數包子的褶子, 二十三褶, 果然有誇大之嫌。 不過這如燈籠罩似的包子, 皮薄餡嫩, 一口咬下去, 口中湯汁流淌, 濃郁鮮美。

油炸春捲

油炸春捲:

端上來的時候, 就能聞到那種煎炸的清香,

整齊地碼在盤中, 裡面的蝦仁若隱若現, 澆上蒜泥醬醋, 色鮮味美, 實在回味無窮。

咸水棕

咸水棕:

把青竹葉包裹著粽子打開, 一個橙黃透亮的粽子寶寶躺在其中, 不需要過多的配料, 蘸白糖蜂蜜, 清涼味美。

奶黃包

奶黃包:

濃郁的奶香氣息在端上來的那一刻, 便洋溢在雅間之中。 包子的面柔軟至極, 牛奶和雞蛋的味道相得益彰。

發糕

發糕:

點這道點心, 完全是看到菜單的時候想起了外婆, 小時候去外婆家, 每次她都會給我做發糕, 知道我愛吃甜, 就在裡面放很多的糖, 軟軟甜蜜的口感至今都沒有忘記。 這家茶樓的發糕, 沒有我想要的那種甜, 不過口感綿密, 中規中矩。

小餛飩

小餛飩:

這碗小餛飩果真名副其實, 不僅餛飩個頭不大,

碗也是小碗。 濃白的湯頭上沉浮著餛飩, 一根白菜橫亙其中, 宛如過江青龍, 不過這碗餛飩實在偏小, 所以沒有那種磅礴的氣場。 雖然個頭小, 但爽口彈牙, 味道鮮美。

皮蛋瘦肉粥

皮蛋瘦肉粥:

皮蛋瘦肉粥很多地方都有, 但唯有廣州的皮蛋瘦肉粥才最正宗, 質地黏稠、口感順滑、瘦肉與皮蛋則賦予粥濃郁的口感。

臘味煲仔飯

臘味煲仔飯:

把鋪滿了臘味的米飯拌上鹹鮮味十足的豉汁醬油, 拌勻, 一大勺子熱熱燙燙的吃下去, 齜牙咧嘴的忙著喊燙, 邊吹著氣散熱, 邊又忍不住大口咀嚼, 往肚子裡咽那團臘味香, 口中充斥著冬天陽光的味道實在令人神魂顛倒。

鳳梨油

鳳梨油:

將新鮮出爐的鳳梨包夾上冰冷的牛油, 牛油受熱而融化在中間位置,

鳳梨特有的甜香加上濃厚的牛油香, 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每一道菜都是一份情書。 —— 鐘小廚La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