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蒲松齡筆下的妖怪肆虐之城,圍棋頂尖高手也前來朝拜

衢州, 一直是浙、閩、贛、皖四省邊界的交通樞紐。 今年5月, 衢州曾開展“全球免費遊衢州”活動, 每週一, 免門票。 12月, 衢州的所有景點再次整一個月面向全球遊客免費開放。 參與“免費遊”活動的, 包括江郎山、龍遊石窟、爛柯山、天脊龍門、廿八都、錢江源、根宮佛國等13個景區, 涵蓋衢州境內所有核心景點, 算下來, 遊覽完全部免費景區可節省門票支出近千元。

從上海開往衢州的高鐵不過兩小時。 眼下, 也許正是去這座1800年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旅行的最好時候。

衢州, 廿八都古民居雕飾精緻的門楣 本文除署名外均為 翁欣 圖

“衢州三怪”與鐘樓

對衢州的最初印象來自於《聊齋志異》中“衢州三怪”的故事。

衢州作為交通要道, 歷來多戰事災荒, 當地人又比較崇神信鬼, 因此多神怪故事。 其中一些, 就被神怪收集者蒲松齡聽到後寫入書中, 後廣泛流傳。

鐘樓是位於衢州城中心的標誌性建築, 在蒲松齡的“衢州三怪”故事裡, 那個有著碩大腦袋的“獨角怪”, 就棲居在鐘樓上:“傳聞衢州夜靜時, 人莫敢獨行。 鐘樓上有鬼, 頭上長角, 象貌獰惡, 聞人行聲即下, 人駭而奔, 鬼亦遂去……”所以那時的人們, 夜裡絕不敢走在鐘樓底下。

衢州古城牆之大南門(禮賢門)

而今, 衢州鐘樓是“北門歷史街區”的核心。 石板鋪設的鐘樓巷人來人往, 早已沒有“獨角怪”蹤影。 鐘樓共三層,

基座下開有四個洞門, 代表“四省通衢”之意。

上到二樓, 登高眺望, 周邊古跡趙抃祠、四角門廳、孔氏民居等盡收眼底。 三層樓閣上懸有大鐘, 在過去報的是晨昏時辰, 街巷平安。

衢州學院藝術系的教師徐明所繪“衢州三怪”:獨角怪、鴨怪和白布怪

除了鐘樓上的“獨角怪”, 蒲松齡書中的另外兩怪, 則是縣學塘(地名)會把人捲入水中的“白布怪”, 和蛟池塘發出恐怖叫聲的“鴨怪”。 此三個妖怪過去曾鬧得衢州城人心惶惶, 不得安寧。 後來, 他們被衢州府城隍尉遲恭(敬德)收服。

因為鎮妖有功, 衢州的百姓將尉遲恭的畫像貼在了門上。 久而久之, 尉遲恭就變成了傳統文化中可以驅鬼避邪的中華門神。 衢州境內至今仍流傳著《尉遲門神收三怪》的故事。

唐初著名武將尉遲恭, 不但是傳統文化中“門神”的原型, 他與衢州的淵源很深。 歷史上他曾經做過衢州的縣令, 不但降服了城裡的妖怪, 他也是衢州城牆最早的建造者之一, 衢州城門的城磚上, 還刻有尉遲恭的名字。

後世所繪尉遲敬德形象, 以及他在門神中的形象 資料 圖

衢州的城牆:水亭門, 及“南孔聖地”由來

衢州是有城牆的, 來之前我並不知道。

僅在主城區漫不經心的信步閒逛中, 便路過了四個城門, 這時, 才意識到衢州的城牆在即便全國範圍來說, 都是保存較好的。

古時, 衢州城牆長6500米, 現在斷斷續續還剩一千多米。 衢州城牆原有六座城門, 除了北門現已經不存, 東、西和南面的五個城門都還有遺址留存。 和城牆一起保存下來的,

還有南門外的南湖、北門外的鬥潭, 在過去, 它們曾是護城河。

衢州城牆保存最好的一段, 位於古城正南面的大南門, 官名“禮賢門”, 沿著坊門步行街走到底就是。 如今, 這裡也是免費的城牆遺址公園。

衢江邊的小西門遺址

大南門的城牆可以登臨參觀, 從兩邊寬敞的馬道走上去即可。 平常來城牆上漫步的人不少, 在此可以一覽城內城外的風景。

衢州的城牆, 西面臨江, 三面設護城河。 最重要的城門, 當屬位於正西面的水亭門。 它還有一個官名叫“航遠門”。 因為過去城門外是著名的港口碼頭, 來自四省的貨物皆集散於此。 進城後的水亭街, 便是南來北往商賈雲集之地, 三教九流, 熱鬧非凡。

衢州城沿衢江而建,

水亭門是由水路進出衢州城的必經之地。 過去的人們若走水路, 通過衢江順水而下, 可以來到杭州, 再通過京杭大運河, 就能直抵京城。

水亭門邊的天妃宮, 戲曲演員正在排練越劇。

水亭門還是衢州地域歷史文脈的象徵。 現存的三街七巷, 以水亭街為核心, 周圍散佈著周宣靈王廟、天妃宮、神農殿、天王塔, 進士第等歷史古跡, 是衢州城保留最完整, 最能體現古城風貌的歷史街區。

水亭門外佇立著一組名為“迎聖入衢”的銅鑄雕像, 表現的是當年衢州官員在碼頭迎接曲阜孔氏族人的場面。 衢州被稱作“南孔聖地”, 是因為衢州有一座孔廟, 屬於家廟, 其重要性不亞於曲阜孔廟。

衢州孔廟號稱“南宗”。 北宋末年, 金兵南侵, 宋高宗趙構舉朝南遷, 建都于臨安。當時,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孫孔端友率領著部分族人,一起攜帶著家傳寶物——孔子夫婦楷木像,隨高宗南下。後來,在他們在衢州定居,並按曲阜孔廟的形制,在這裡創建了家廟。

當年,另有部分孔氏族人沒有南遷的,仍留在山東曲阜。於是,孔氏後裔從此就分為南北兩宗。如今,提起“北宗”的曲阜孔廟,世人皆曉,但位於衢州的“南宗”孔氏家廟,卻鮮為人知。

衢州孔氏家廟

爛柯山,圍棋仙地

位於古城東南面的小南門遺址,如今隱藏在一座街心公園裡。過去衢州城裡的人,要去圍棋仙地爛柯山,就從小南門出城。因為爛柯山是仙人居住之處,所以小南門也叫“通仙門”。

圍棋源於中國。相傳衢州城外的爛柯山是圍棋的發祥地,其中隱含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王質遇仙”的故事。

“王質遇仙”的傳說,最早始見於南北朝時期的《述異記》。後《水經注》亦有記載。晉時,有一叫王質的樵夫到衢州郊外的石室山砍柴,見二童子下圍棋,便坐於一旁觀看。一局終了,童子對他說,你的斧柄爛了。樵夫大驚,回到村裡才知已過了數十年,村裡同輩的人都已不在人間,原來他看的是仙人下棋。

爛柯山青霞洞內安放著巨大圍棋盤

正所謂,“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因為這個神話故事,後人把石室山稱為爛柯山,“爛柯”兩字也就成為了圍棋的別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句話用在爛柯山是極好的。爛柯山確實不高,主峰海拔164米,只能算一個小丘。人們來到爛柯山,主要是去看山頂上那座“天生石樑”的。

走進爛柯山,遠遠就可望見一座雄偉壯觀的石橋橫臥於山頂,鬼斧神工。石橋長30多米,寬20多米,是世界上丹霞地貌中最大的“天生石樑”之一。

從下仰望,見巨大的石橋,置身其中,橋下則是一個天然巨洞。因為這裡是仙人對弈之處,所以被道教列為“三十六洞天”之一——“青霞第八洞天”。

洞口南面有一石亭,叫“日遲亭”,就是當年王質看棋看得斧柄都爛掉的地方。

石樑下的地面上,近些年刻出一個大棋盤,強化了遊人們對於傳說的想像。棋盤上放著用漢白玉與大理石製作的黑白棋子,每個淨重兩百多斤,要幾個人才能搬動。

聽到本地人自豪地說,中日圍棋的九段高手們,無人沒來過爛柯山。國內那些專業棋手,在快要升段的時候也會來這圍棋祖地朝拜一下,以讓自己沾點仙氣。

作為古代“文人四藝”之一的圍棋,在衢州頗受歡迎。衢州舉辦高水準的“爛柯杯”圍棋比賽至今已經有十多年歷史。城裡的棋院和圍棋培訓班很多,就連幼稚園的孩子都會下幾手棋,圍棋文化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烤餅,烤餅

因為在杭州吃過餘記烤餅,從此記住了“一座衢州城,半城烤餅香”這句廣告詞。

來到衢州,果然這裡烤餅店遍佈大街小巷,雖然不至於“五步一攤,十步一鋪”,不過衢州城內,百米之內必有一個烤餅爐在冒著香氣。

衢州烤餅在當地流傳歷史悠久,已難追溯其根源。據說當年南遷的孔氏族人,就是因為在衢州吃了香噴噴的烤餅,捨不得走,於是從此在衢州安了家。當然,這種說法是較不得真的。

現在衢州街頭的烤餅店,大多是由過去的路邊攤升級而來,不過十幾二十平米的鋪子。烤餅店裡的功能表一般很簡單,通常只有“大”或“小”,“辣”或是“不辣”的選擇。烤餅一般是五花肉和香蔥餡兒的,大的足夠一頓飯量,所以還是小烤餅的點單率高。

食客點單完成後,只見烤餅師傅麻利地將揉好的麵團,揪下一塊,包入調製好的豬肉餡和蔥花,封口後沾水按平。接著,會依據烤餅的辣與不辣撒上黑,白芝麻,然後迅速的將餅一個個貼入特製的炭爐壁上,烘上幾分鐘。待炭火將餅烤到吱吱流油,烤餅師傅便用鉗子將餅夾出,裝盤上桌。

衢州小烤餅配水晶糕

一個個鼓著熱氣、透體金黃的烤餅端上桌,一口下去,撲鼻的肉香與蔥香,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咬下一口。好吃的烤餅講究的是皮薄料足,肉餡肥瘦相間,吃起來外脆裡嫩,香而不膩。

衢州街面上的烤餅店有數百家,除了對於遊客來說比較知名的“餘記烤餅”,那些藏在街巷裡的烤餅店也都非常不錯。比如楊家巷“全旺烤餅”、蛟池街的“水仙烤餅”、鬥潭的“徐記烤餅”、新河沿“大叔烤餅”、獅橋路的“詹記烤餅”等,每家各有特色。

我觀察了下本地人,大多10個、20個一買,有人帶走,也有人坐下來堂吃。堂吃會搭配一碗水晶糕。排在我前面的一個本地人,買了30個,說是帶給家人,結果拿到手後自己先迫不及待吃起來,說烤餅還是得趁熱吃,等拿回家,味道要打折扣的。

龍遊石窟: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

龍遊石窟位於衢州市龍遊縣,是一處在地下沉睡了千年之久的大型地下建築群。上世紀九十年代,幾個當地農民為了捕魚,抽幹村中一個無底池的水,意外發現了這個地下石窟群。於是,龍遊石窟開始為世人知曉。

至今沒有一處古文獻提到過這座地下城市,更別說它建造的方式。有關其開鑿年代、開採人、用途等疑團眾說紛紜,成為難以破解之謎。

根據今日探測技術,衢江北岸兩公里處的地下,分佈著至少三十多個洞窟,目前,政府只開放其中五個供遊人參觀。石窟的入口都在高處,遊覽路線是,先從五號洞窟開始沿階而下,直達各個石窟深處,最後從一號洞口出來。

龍遊石窟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參觀過程還是比較震撼的。每個石窟都有數十米深,大小不一,洞廳面積從幾百到幾千平米不等。各個洞窟呈倒鬥矩形狀,一面陡峭,一面按約45度角傾斜,巨大的空間裡只有幾根粗大的石柱支撐著洞頂。洞壁以及石柱上有整齊的鑿痕,如魚脊般排列。

在古代並不發達的科技水準下,能夠完成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確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而石窟本身的觀賞性倒在其次。

一號洞窟,洞內上方有馬、鳥、魚三種動物組成的摩崖壁刻。這是已發現的幾個石窟中唯一的窟內岩畫,專家指出,三種圖案分別代表海、陸、空,可能源於先民的圖騰崇拜。

龍遊石窟無文字記載,分析起來比較困難,於是就有了現在的諸家之說。

關於石窟的來歷,有說是古代採石場,有說是被廢棄的皇家陵寢工程,有說是越王勾踐地下練兵處,還有說與先秦時期的姑篾王國有關,甚至還有觀點認為石窟為外星人所建……每種說法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質疑,所以至今仍無定論。

廿八都古鎮:遺落山中的秘境

作為中國丹霞地貌的代表,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2010年入選)江郎山,是衢州知名度最高、遊客也最多的景區。

江郎山主體為三個高聳入雲的巨石,傳說是古時候三個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頂後化為巨石而成,因此得名,和那個“江郎才盡”的故事沒什麼關係。

若不攀登難度較高的“郎峰”峰頂,游完江郎山“三爿石”,“一線天”,半天時間足夠。剩下時間,還可以去廿八都古鎮一逛,江郎山景區門口有去廿八都的旅遊接駁車。

廿八都的前身是一處軍事古驛站,深藏在衢州仙霞嶺的高山深谷之中。由於位置特殊,處於浙閔贛交界處,有“雞鳴三省”之說。這裡和江南其他著名的水鄉古鎮有著不同的風格,秀麗中帶了幾分神秘。

丹霞地貌的江郎山

關於廿(nian)八都,這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名字,有必要解釋下。北宋期間,朝廷將浙南的這片區域劃分為44個“都”,此地排行第二十八,所以叫廿八都。當地人叫“念八都”。現在衢州境內還能找到“四都”、“八都”、“卅二都”這樣的地名。

來到廿八都,就需要介紹下仙霞古道。仙霞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長120公里。

這條最初具有軍事功能的古道,明清時期逐漸成為往來閔浙的商旅要道。廿八都作為由閔入浙的第一站,彼時每天都有南來北往商隊,廿八都迅速成為仙霞古道上最繁華的古商埠。

頻繁的商貿往來,同時伴隨著大量移民人口的遷入,使這裡逐漸發展為一處充滿移民文化的古鎮。

廿八都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個擁有百家姓氏的古鎮,和名副其實的“方言王國”。這個三千多人口的小鎮上,有著130多個不同的姓氏,9種主要方言被廣泛使用。

廿八都的土地公和土地婆

探訪廿八都,首先不能錯過的就是當地的傳統民居。36幢保存完整的的古民居,11幢公共建築,錯落有致保存在長條形佈局的小鎮中,沿著山谷間的楓溪鋪展,形成了一條近兩公里長的潯裡老街。街上佈滿了商行店鋪、飯館客棧。

鎮上建築風格的多樣性讓人印象深刻。行走在古鎮的青石板路上,徽式馬頭牆、浙式屋脊、贛式的簷櫞、閩式土牆,多省的建築風格交織在一起。甚至還有一些巴羅克風格的西式建築,而細節處的裝飾圖案卻是麒麟、蝙蝠等傳統紋樣。

這裡還有一處重要的建築特色,就是大多數古民居都有雕飾精緻的門楣。門楣多為樓閣式,上面雕有福祿壽,八仙各種吉祥圖案。這裡的各家各戶,似乎都喜歡在門面上刻意講究,以顯示自家的地位和富有。

廿八都鎮上的西式建築,裝飾圖案則是傳統式樣

來到廿八都,可以走一走楓溪橋,參觀鎮上最精美的建築“文昌閣”。這裡還有一座過去的軍營——“浙閩楓嶺營總府”。老街上的錢莊、藥鋪、洋貨店鱗次櫛比,走累了,就臨街找家茶社坐下,泡一杯“江山綠牡丹”,搭配一碟當地的“銅鑼糕”。

比起去過的其他江南古鎮,廿八都慢腔慢調的生活,還有某種“文化邊城”的氛圍,讓人久久惦念。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建都于臨安。當時,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孫孔端友率領著部分族人,一起攜帶著家傳寶物——孔子夫婦楷木像,隨高宗南下。後來,在他們在衢州定居,並按曲阜孔廟的形制,在這裡創建了家廟。

當年,另有部分孔氏族人沒有南遷的,仍留在山東曲阜。於是,孔氏後裔從此就分為南北兩宗。如今,提起“北宗”的曲阜孔廟,世人皆曉,但位於衢州的“南宗”孔氏家廟,卻鮮為人知。

衢州孔氏家廟

爛柯山,圍棋仙地

位於古城東南面的小南門遺址,如今隱藏在一座街心公園裡。過去衢州城裡的人,要去圍棋仙地爛柯山,就從小南門出城。因為爛柯山是仙人居住之處,所以小南門也叫“通仙門”。

圍棋源於中國。相傳衢州城外的爛柯山是圍棋的發祥地,其中隱含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王質遇仙”的故事。

“王質遇仙”的傳說,最早始見於南北朝時期的《述異記》。後《水經注》亦有記載。晉時,有一叫王質的樵夫到衢州郊外的石室山砍柴,見二童子下圍棋,便坐於一旁觀看。一局終了,童子對他說,你的斧柄爛了。樵夫大驚,回到村裡才知已過了數十年,村裡同輩的人都已不在人間,原來他看的是仙人下棋。

爛柯山青霞洞內安放著巨大圍棋盤

正所謂,“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因為這個神話故事,後人把石室山稱為爛柯山,“爛柯”兩字也就成為了圍棋的別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句話用在爛柯山是極好的。爛柯山確實不高,主峰海拔164米,只能算一個小丘。人們來到爛柯山,主要是去看山頂上那座“天生石樑”的。

走進爛柯山,遠遠就可望見一座雄偉壯觀的石橋橫臥於山頂,鬼斧神工。石橋長30多米,寬20多米,是世界上丹霞地貌中最大的“天生石樑”之一。

從下仰望,見巨大的石橋,置身其中,橋下則是一個天然巨洞。因為這裡是仙人對弈之處,所以被道教列為“三十六洞天”之一——“青霞第八洞天”。

洞口南面有一石亭,叫“日遲亭”,就是當年王質看棋看得斧柄都爛掉的地方。

石樑下的地面上,近些年刻出一個大棋盤,強化了遊人們對於傳說的想像。棋盤上放著用漢白玉與大理石製作的黑白棋子,每個淨重兩百多斤,要幾個人才能搬動。

聽到本地人自豪地說,中日圍棋的九段高手們,無人沒來過爛柯山。國內那些專業棋手,在快要升段的時候也會來這圍棋祖地朝拜一下,以讓自己沾點仙氣。

作為古代“文人四藝”之一的圍棋,在衢州頗受歡迎。衢州舉辦高水準的“爛柯杯”圍棋比賽至今已經有十多年歷史。城裡的棋院和圍棋培訓班很多,就連幼稚園的孩子都會下幾手棋,圍棋文化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烤餅,烤餅

因為在杭州吃過餘記烤餅,從此記住了“一座衢州城,半城烤餅香”這句廣告詞。

來到衢州,果然這裡烤餅店遍佈大街小巷,雖然不至於“五步一攤,十步一鋪”,不過衢州城內,百米之內必有一個烤餅爐在冒著香氣。

衢州烤餅在當地流傳歷史悠久,已難追溯其根源。據說當年南遷的孔氏族人,就是因為在衢州吃了香噴噴的烤餅,捨不得走,於是從此在衢州安了家。當然,這種說法是較不得真的。

現在衢州街頭的烤餅店,大多是由過去的路邊攤升級而來,不過十幾二十平米的鋪子。烤餅店裡的功能表一般很簡單,通常只有“大”或“小”,“辣”或是“不辣”的選擇。烤餅一般是五花肉和香蔥餡兒的,大的足夠一頓飯量,所以還是小烤餅的點單率高。

食客點單完成後,只見烤餅師傅麻利地將揉好的麵團,揪下一塊,包入調製好的豬肉餡和蔥花,封口後沾水按平。接著,會依據烤餅的辣與不辣撒上黑,白芝麻,然後迅速的將餅一個個貼入特製的炭爐壁上,烘上幾分鐘。待炭火將餅烤到吱吱流油,烤餅師傅便用鉗子將餅夾出,裝盤上桌。

衢州小烤餅配水晶糕

一個個鼓著熱氣、透體金黃的烤餅端上桌,一口下去,撲鼻的肉香與蔥香,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咬下一口。好吃的烤餅講究的是皮薄料足,肉餡肥瘦相間,吃起來外脆裡嫩,香而不膩。

衢州街面上的烤餅店有數百家,除了對於遊客來說比較知名的“餘記烤餅”,那些藏在街巷裡的烤餅店也都非常不錯。比如楊家巷“全旺烤餅”、蛟池街的“水仙烤餅”、鬥潭的“徐記烤餅”、新河沿“大叔烤餅”、獅橋路的“詹記烤餅”等,每家各有特色。

我觀察了下本地人,大多10個、20個一買,有人帶走,也有人坐下來堂吃。堂吃會搭配一碗水晶糕。排在我前面的一個本地人,買了30個,說是帶給家人,結果拿到手後自己先迫不及待吃起來,說烤餅還是得趁熱吃,等拿回家,味道要打折扣的。

龍遊石窟: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

龍遊石窟位於衢州市龍遊縣,是一處在地下沉睡了千年之久的大型地下建築群。上世紀九十年代,幾個當地農民為了捕魚,抽幹村中一個無底池的水,意外發現了這個地下石窟群。於是,龍遊石窟開始為世人知曉。

至今沒有一處古文獻提到過這座地下城市,更別說它建造的方式。有關其開鑿年代、開採人、用途等疑團眾說紛紜,成為難以破解之謎。

根據今日探測技術,衢江北岸兩公里處的地下,分佈著至少三十多個洞窟,目前,政府只開放其中五個供遊人參觀。石窟的入口都在高處,遊覽路線是,先從五號洞窟開始沿階而下,直達各個石窟深處,最後從一號洞口出來。

龍遊石窟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參觀過程還是比較震撼的。每個石窟都有數十米深,大小不一,洞廳面積從幾百到幾千平米不等。各個洞窟呈倒鬥矩形狀,一面陡峭,一面按約45度角傾斜,巨大的空間裡只有幾根粗大的石柱支撐著洞頂。洞壁以及石柱上有整齊的鑿痕,如魚脊般排列。

在古代並不發達的科技水準下,能夠完成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確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而石窟本身的觀賞性倒在其次。

一號洞窟,洞內上方有馬、鳥、魚三種動物組成的摩崖壁刻。這是已發現的幾個石窟中唯一的窟內岩畫,專家指出,三種圖案分別代表海、陸、空,可能源於先民的圖騰崇拜。

龍遊石窟無文字記載,分析起來比較困難,於是就有了現在的諸家之說。

關於石窟的來歷,有說是古代採石場,有說是被廢棄的皇家陵寢工程,有說是越王勾踐地下練兵處,還有說與先秦時期的姑篾王國有關,甚至還有觀點認為石窟為外星人所建……每種說法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質疑,所以至今仍無定論。

廿八都古鎮:遺落山中的秘境

作為中國丹霞地貌的代表,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2010年入選)江郎山,是衢州知名度最高、遊客也最多的景區。

江郎山主體為三個高聳入雲的巨石,傳說是古時候三個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頂後化為巨石而成,因此得名,和那個“江郎才盡”的故事沒什麼關係。

若不攀登難度較高的“郎峰”峰頂,游完江郎山“三爿石”,“一線天”,半天時間足夠。剩下時間,還可以去廿八都古鎮一逛,江郎山景區門口有去廿八都的旅遊接駁車。

廿八都的前身是一處軍事古驛站,深藏在衢州仙霞嶺的高山深谷之中。由於位置特殊,處於浙閔贛交界處,有“雞鳴三省”之說。這裡和江南其他著名的水鄉古鎮有著不同的風格,秀麗中帶了幾分神秘。

丹霞地貌的江郎山

關於廿(nian)八都,這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名字,有必要解釋下。北宋期間,朝廷將浙南的這片區域劃分為44個“都”,此地排行第二十八,所以叫廿八都。當地人叫“念八都”。現在衢州境內還能找到“四都”、“八都”、“卅二都”這樣的地名。

來到廿八都,就需要介紹下仙霞古道。仙霞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長120公里。

這條最初具有軍事功能的古道,明清時期逐漸成為往來閔浙的商旅要道。廿八都作為由閔入浙的第一站,彼時每天都有南來北往商隊,廿八都迅速成為仙霞古道上最繁華的古商埠。

頻繁的商貿往來,同時伴隨著大量移民人口的遷入,使這裡逐漸發展為一處充滿移民文化的古鎮。

廿八都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個擁有百家姓氏的古鎮,和名副其實的“方言王國”。這個三千多人口的小鎮上,有著130多個不同的姓氏,9種主要方言被廣泛使用。

廿八都的土地公和土地婆

探訪廿八都,首先不能錯過的就是當地的傳統民居。36幢保存完整的的古民居,11幢公共建築,錯落有致保存在長條形佈局的小鎮中,沿著山谷間的楓溪鋪展,形成了一條近兩公里長的潯裡老街。街上佈滿了商行店鋪、飯館客棧。

鎮上建築風格的多樣性讓人印象深刻。行走在古鎮的青石板路上,徽式馬頭牆、浙式屋脊、贛式的簷櫞、閩式土牆,多省的建築風格交織在一起。甚至還有一些巴羅克風格的西式建築,而細節處的裝飾圖案卻是麒麟、蝙蝠等傳統紋樣。

這裡還有一處重要的建築特色,就是大多數古民居都有雕飾精緻的門楣。門楣多為樓閣式,上面雕有福祿壽,八仙各種吉祥圖案。這裡的各家各戶,似乎都喜歡在門面上刻意講究,以顯示自家的地位和富有。

廿八都鎮上的西式建築,裝飾圖案則是傳統式樣

來到廿八都,可以走一走楓溪橋,參觀鎮上最精美的建築“文昌閣”。這裡還有一座過去的軍營——“浙閩楓嶺營總府”。老街上的錢莊、藥鋪、洋貨店鱗次櫛比,走累了,就臨街找家茶社坐下,泡一杯“江山綠牡丹”,搭配一碟當地的“銅鑼糕”。

比起去過的其他江南古鎮,廿八都慢腔慢調的生活,還有某種“文化邊城”的氛圍,讓人久久惦念。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