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第三年了,又有新劇種來參與實驗探索

已經舉辦至第三屆的“戲曲·呼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將於2017年12月10日至23日在周信芳戲劇空間舉行。

推介青年戲曲人才, 搭建新生代戲曲人碰撞的平臺、為當代戲曲注入“新鮮空氣”……這些都是定位于探索與創新的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的舉辦初衷。

據主辦方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介紹, 本屆戲曲節共收到申報劇碼39個, 來自9個省及直轄市的17個城市, 涵蓋了15個劇種, 包括山東梆子、彩調、海歌採茶劇、啀戲等上海比較少見的劇種。 從地域上看, 申報作品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北京、河南、山東、安徽、廣西、福建等。

最終共有9部作品參加展演,

其中正式入圍劇碼6部, 特邀劇碼2部, 祝賀演出劇碼1部, 涵蓋了7個劇種。 其中, 淮劇、豫劇、彩調等劇種都是第一次亮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

《孔乙己》劇照

上海淮劇團出品的《孔乙己》是一出有著江南韻味的人文新淮劇, 此前已經參加了香港首屆小劇場戲曲展演和第四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該劇編劇管燕草介紹說, “全劇設計的時長是70分鐘, 臺詞更為簡單易懂, 節奏也更快, 可能很多傳統的淮劇觀眾不能接受這麼短的時長。 但嘗試這樣的人文題材, 就是想用文學性和當代性圈粉年輕觀眾。 ”管燕草說。

《草芥》宣傳照

上海京劇院出品的《草芥》改編自歐·亨利短篇小說《員警與讚美詩》, 該劇對傳統戲曲舞臺上最常見的道具進行了符號性開掘,

意象化地使用戲曲服裝代替角色, 在舞臺處理上頗具新意。 主演王盾、郭威都是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

戲妝版《椅子》劇照

上海昆劇團的實驗昆劇《椅子》改編自荒誕派戲劇之父、法國劇作家尤金·尤內斯庫的同名代表作, 在保留原著關於人類存在意義和命運叩問的現代精神基礎上, 進行了中國化與昆劇化的全新創作。 2016年9月在日本利賀鈴木忠志主推的“第五屆亞洲導演節”首演。 此後有在俄羅斯金蘿蔔戲劇節、阿爾巴尼亞斯坎帕國際當代戲劇節等國外舞臺上演。 昆曲如何演繹荒誕派戲劇, 是一大看點。 正如該劇主演沈昳麗說言, 嘗試小劇場戲曲, 就是想探索戲曲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洞君娶妻》劇照

上海越劇院《洞君娶妻》曾入選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 但因故未能如期演出, 此次一開票就基本售罄。 本劇以中國神話傳說 “洞君娶妻”為基礎, 重新虛構, 講述一個頗具“東方神話”色彩的故事。 全劇集中了上海越劇院王柔桑、盛舒揚、蔡燕等年輕一代演員。 尤其是小生演員王柔桑需要用范派與尹派兩種唱腔表演, 展現一個人的“兩種形象”。

《呂蒙正》劇照

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是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的老友。 此次帶來的《呂蒙正》是梨園戲小梨園流派傳統“十八棚頭”之一, 該劇在弦管中有大量唱段, 可謂“承宋元餘韻, 傳古樂遺風”。 這一次是極為難得的恢復傳統劇碼演出。

《瀟瀟春雨》劇照

另一部福建省的小劇場戲曲作品是芳華越劇團出品的《瀟瀟春雨》。

這部戲改編自電影《小城之春》, 講述了四位主人公之間的情感糾葛, 值得一提的是, 這出劇的導演是將主演《呂蒙正》的梨園戲表演藝術家曾靜萍。

《誰共白頭吟》劇照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的小劇場京劇《誰共白頭吟》關於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編劇是該院院長劉侗。 青年導演郭蔡雪在舞臺呈現方面進行了實驗性的嘗試, 將京劇和現代戲劇元素有機結合。 主演方開柳作為著名京劇荀派傳人孫毓敏的入室弟子、作品承襲了傳統荀派京劇在表演藝術上的精髓, 以現代視角對愛情、婚姻、名利乃至人性進行了反思。

《傷逝》宣傳照

河南豫劇院三團與河南省沼君藝術發展中心聯合出品的豫劇《傷逝》可以算是首開了河南小劇場戲曲之先河。

雖然是小劇場, 但該劇的主創陣容卻都是當地重量級編導。

《空村》劇照

同樣是第一次嘗試小劇場戲曲的還有柳州市藝術劇院出品的彩調《空村》。 作為廣西特有的地方劇種, 彩調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被譽為“充滿泥土芬芳的快樂劇種”。 《空村》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將劇種特色融入劇碼創作, 展現了鄉音、鄉情、鄉貌。

演出劇碼時間表

【1】 12月10日19:15 淮劇《孔乙己》

【2】 12月11日19:15 越劇《瀟瀟春雨》

【3】 12月12日19:15 彩調《空村》(祝賀演出)

【4】 12月14日19:15 京劇《誰共白頭吟》(特邀)

【5】 12月16日19:15 越劇《洞君娶妻》(特邀)

【6】 12月17日19:15 京劇《草芥》

【7】 12月19日19:15 豫劇《傷逝》

【8】 12月22日19:15 昆曲《椅子》

【9】 12月23日19:15 梨園戲傳統劇碼《呂蒙正》折子戲專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