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經典的胡斐,比李連傑更早的方世玉,不輸劉德華的楊過

說起金庸的《雪山飛狐》, 可謂是武俠作品中的一個經典。 無論是電影銀幕還是電視螢幕, 《雪山飛狐》都曾經歷好幾個版本的演繹、翻拍。 而在眾多的版本之中, 孟飛的版本無疑是最經典的一個。 這位經典的“遼東大俠”, 不僅在電視螢幕上備受關注, 在曾經的香港影壇也是名噪一時。

孟飛原名楊安東, 1952年出生于山東。 幼年時的孟飛在上海長大, 還和叔父學習了蔡李佛一門的功夫。 在孟飛15歲時, 他獨自一人來到廣州尋求生計, 之後又輾轉來到香港。 70年代初, 功夫片在香港影壇風靡一時, 有一些武術功底的孟飛也進入了影壇,

尋求發展。

1971年, 邵氏片場招收演員, 孟飛也參與了選拔, 並脫穎而出。 因為形象和武術功底都不錯, 孟飛在1972年獲得了一次擔任主角的機會, 這一年他與倉田保昭合作了經典的功夫片《方世玉》, 並因“方世玉”的形象名噪一時。 在九十年代, 李連傑憑藉“方世玉”的形象被冠以“功夫皇帝”的稱號。 而在70年代的香港影壇, 提起“方世玉”的名字, 人們想到的卻都是孟飛。

在1972年的《方世玉》之後, 1974年孟飛又與姜大衛、狄龍、傅聲、戚冠軍合演了電影《少林五祖》, 並飾演了方世玉的衍生人物“方大洪”。 1976年, 孟飛與譚道良合作《傳奇方世玉》, 並再次出演“方世玉”的角色。 1977年的《方世玉大破梅花樁》中, 孟飛又以“方世玉”的形象出現。 1978年的電影《洪熙官·方世玉·陸阿采》中,

“方世玉”的角色還是由孟飛出演。

雖然孟飛的“方世玉”形象深入人心, 但當時的邵氏片場可謂是人多戲少, 而80年代中後期傳統功夫片開始衰落, 孟飛也逐漸的開始在電影銀幕上黯淡、消失。 告別了影壇之後的孟飛, 開始選擇向電視螢幕發展。 1983年, 劉德華的港版《神雕俠侶》備受好評, 於是臺灣也在次年投拍了台版的《神雕俠侶》, 並由孟飛、潘迎紫連袂出演。

1984年的《神雕俠侶》可謂是臺灣武俠劇的一個經典, 孟飛版的“楊過”無論是演技還是顏值, 都不比劉德華版的“楊過”差, 孟飛更是因該劇與潘迎紫成為了備受觀眾喜愛的“螢幕情侶”, 之後兩人還合作了《神州俠侶》、《靈山神箭》等多部經典的武俠劇。

1991年, 臺灣與內地合作拍攝《雪山飛狐》,

並在長白山實地取景拍攝。 91版的《雪山飛狐》可謂是中國影視劇史上的一部經典, 它不僅是兩岸三地演員第一次合作的電視劇, 還是首部採取實景拍攝的武俠劇。 孟非也因為在劇中出演“胡斐/胡一刀”而備受內地觀眾的喜愛與好評。

1998年之後, 孟飛開始在電視螢幕之上黯淡, 從此消失在了觀眾的眼前。 在今年的9月份, 闊別影壇多年的孟飛再次出現在大銀幕之上, 主演了電影《俠在江湖漂》。 雖然如今的“胡大俠”已不復當年風采, 但每當聽到《追夢人》的旋律還是不禁會想起長白山那壯麗的雪景和“遼東大俠”矯健的身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