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訊化慢慢“滲”透課堂 師生皆受益

“沒想到你們一個理工科為主的大學資訊化教學搞得這麼好, 沒想到很多師範類高校還在摸索中的時候, 你們已經有了很多特點鮮明的教學案例……”, 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優秀試點核查專家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教授在實地核查教育資訊化優秀試點工作時, 聽完山東理工大學的彙報後, 接連用了幾個“沒想到”給予肯定。

誰先轉變理念誰受益

筆者瞭解到, 山東理工大學從2003年開始網路輔助教學, 2012年獲批教育部教育資訊化試點單位, 2016年以山東省第一名的優秀成績通過資訊化試點驗收答辯……這些亮點的背後是撲下身子扎實幹的結果:學校專門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教育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

負責指導和協調全校資訊化工作;學校將“教學資訊化建設工程”列入《山東理工大學“十三五”規劃綱要》重點建設十大工程, 制定了《資訊化建設管理辦法》《課程資訊化教學實施意見》等檔, 加強措施大力推進資訊化教學工作。

資訊化不是可有可無, 而是誰先轉變觀念誰就先受益。 學校把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放在重要位置, 通過鼓勵和資助教師參加國內外資訊化相關會議和培訓、送服務到學院、優秀教師示範、精彩一課和教學設計主題沙龍等活動, 提高教師資訊化素養和能力, 培養教師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

實現了教師“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理念轉變。

為了推進課程資訊化分類發展, 學校構建三個層次, 制定了《課程資訊化教學實施意見》, 按“初、中、高”三個應用層次整體推進資訊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創新, 要求全部課程3年內達到初級應用要求, 實現課程資源的數位化和網路化;30%達到中級應用要求, 實現課程的網路輔助教學;20%達到高級應用要求, 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面對“資訊土著”既要學又要問

“學問、學問, 就是既要學又要問。 ”新學期第一節“遺傳學”的課堂上, 生命科學學院劉文教授這樣說道。 劉老師將她的教學模式形象地稱之為“教問”。 課堂上, 她通過問題教學由單純講授式變成講授式、對話式和討論式的有機結合。

課堂外, 同學們充分利用學習活動區參與答疑討論, 利用線上測試查缺補漏。 問問題易, 問好問題難, 通過全程參與的資訊化教學, 劉老師調動起學生們思考好問題的能力, 她笑著說:“好多同學的問題都把我問住了, 他們用全新的視角看問題, 我也需要去查閱資料才能回答。 ”

隨著手機進入生活, 劉老師很明顯地感到近幾年學生與之前的不同, 她將現在的學生形象比喻為“資訊土著”。 傳統教學對應的應是傳統學生, 而現在的“資訊土著”對應的應是資訊化教學。 功能多樣的網路學習空間的建成, 恰好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網路學習空間集成了資源分享、師生互動、學生評價等功能, 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提高了學習成績, 同時提升了綜合能力和素質。 課程資訊化教學模式通過學生課下查閱資料、撰寫報告、網路討論, 課上任務展示、問題質疑、線上測驗等環節, 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李震梅教授在課上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 根據小組作業隨機點組內的某個同學代表小組回答問題。 李老師說:“有的學生一開始不習慣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 即使他們回答錯了, 也是有價值的。 有過幾次經歷後, 這些同學大都放開了, 資訊化教學使他們的自信心隨之提升。 ”通過對7個學期的資訊化改革課程成績分析顯示, 學生成績不及格率總體下降4.6%, 優良率整體上升18%。 學生的自主學習、口頭表達、邏輯思維、責任意識等綜合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隨著資訊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每位老師都針對各自特點探索了不同的資訊化教學方式, 學校由此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如“四點五步”過程式教學模式、精准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基於“教問”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等, 教學資訊化改革成效顯著。

教學資訊化需要慢慢滲透, 有條不紊地進行

教學資訊化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滲透的, 正如李震梅教授的課堂上, 從2003年的校園網覆蓋開始使用多媒體課件, 到2007年的網路精品課程線上投放, 再到現在的混合式教學的開展;由最開始長達50分鐘的錄課, 到10分鐘的微課, 再到正著手改編的課本內容與相應微課和動畫的二維碼對應起來的教材, 一步步都在有條不紊中前進。

結合網路教學平臺的應用效果也顯而易見,“就比如在實驗課上,過去每個同學手裡的模具是什麼都需要挨個登記,而現在他們只需從網路平臺上登錄,我就能根據他們手裡的設備出不同的例題,”李震梅說,“節省了雙方時間,就是提高了效率。”

一位上“材料力學”課的同學真情流露:“這是我上大學以來第一次翻轉課堂,因此印象尤為深刻。我感覺與普遍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差別最大的一點是——學生是主角。通過這次翻轉課堂,我對大學的學習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初入大學的時候,便有學長叮囑我,大學鍛煉的就是你的自學能力,老師不會像高中的時候趕著你去學。而翻轉課堂則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道理。”隨著老師們的努力推動,學生們也逐漸適應了資訊化教學。“材料力學”課的調查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78.7%的學生“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目前的多元混合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聽說”課的調查結果顯示,77.0%的學生“認真對待課下網路學習平臺上的作業,每一次都獨立認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77.9%的學生對“目前學校的英語學習氛圍”表示“滿意”。來自機械與工程學院的王同學說:“線上作業與微課使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間學習,我在高中都沒有像這樣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過,最後成績也很讓自己滿足。”

“學校的資訊化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充分肯定。”學校黨委書記呂傳毅不久前在參加完新學期資訊化教學設計沙龍時興奮地說,教師運用資訊化手段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準,值得鼓勵。目前,學校已經有1222門課程進行了教學資訊化改革,其中261門課程達到了資訊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網路學習空間總訪問量達到5600多萬人次,日均訪問量達5萬人次;學校先後應邀在第二屆國際教育資訊化大會等重要會議上展示改革成果和作主題報告,被“地平線報告中國專案組”遴選為2017新媒體聯盟中國高等教育技術展望代表案例。

校長張鐵柱在參加2017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時說,教育對人的塑造是“靜悄悄的革命”,資訊化對教育教學的影響也是如此。資訊化為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持續深化教育資訊化改革是建設一流本科、提高教育品質的必經之路。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將持續深入推進教育資訊化改革,將資訊技術深刻融入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努力實現學校教育教學的結構性變革。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09日第3版

一步步都在有條不紊中前進。

結合網路教學平臺的應用效果也顯而易見,“就比如在實驗課上,過去每個同學手裡的模具是什麼都需要挨個登記,而現在他們只需從網路平臺上登錄,我就能根據他們手裡的設備出不同的例題,”李震梅說,“節省了雙方時間,就是提高了效率。”

一位上“材料力學”課的同學真情流露:“這是我上大學以來第一次翻轉課堂,因此印象尤為深刻。我感覺與普遍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差別最大的一點是——學生是主角。通過這次翻轉課堂,我對大學的學習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初入大學的時候,便有學長叮囑我,大學鍛煉的就是你的自學能力,老師不會像高中的時候趕著你去學。而翻轉課堂則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道理。”隨著老師們的努力推動,學生們也逐漸適應了資訊化教學。“材料力學”課的調查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78.7%的學生“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目前的多元混合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聽說”課的調查結果顯示,77.0%的學生“認真對待課下網路學習平臺上的作業,每一次都獨立認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77.9%的學生對“目前學校的英語學習氛圍”表示“滿意”。來自機械與工程學院的王同學說:“線上作業與微課使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間學習,我在高中都沒有像這樣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過,最後成績也很讓自己滿足。”

“學校的資訊化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充分肯定。”學校黨委書記呂傳毅不久前在參加完新學期資訊化教學設計沙龍時興奮地說,教師運用資訊化手段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準,值得鼓勵。目前,學校已經有1222門課程進行了教學資訊化改革,其中261門課程達到了資訊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網路學習空間總訪問量達到5600多萬人次,日均訪問量達5萬人次;學校先後應邀在第二屆國際教育資訊化大會等重要會議上展示改革成果和作主題報告,被“地平線報告中國專案組”遴選為2017新媒體聯盟中國高等教育技術展望代表案例。

校長張鐵柱在參加2017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時說,教育對人的塑造是“靜悄悄的革命”,資訊化對教育教學的影響也是如此。資訊化為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持續深化教育資訊化改革是建設一流本科、提高教育品質的必經之路。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將持續深入推進教育資訊化改革,將資訊技術深刻融入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努力實現學校教育教學的結構性變革。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09日第3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