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泰山入選雙遺迎來30周年,讓我們為泰山喝彩!

泰山是全人類共同保護的具有突出和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1987年12月, 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費德里科•馬約爾(Federico Mayor),在世界遺產證書簽署了這一意見, 標誌著泰山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綿延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 泰山文化始終在維繫著一個古老民族國泰民安的信念和期冀。 星轉鬥移, 歲月滄桑, 無論歷史怎樣變遷, 山河或缺或圓, 泰山的品質和風骨從未有過任何改變, 人們對泰山的敬仰和崇拜也從未有過任何改變。

2017年12月11日, 泰山即將迎來入選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三十周年紀念。

這三十年來, 泰山變得越來越好, 越來越美。 值此之際, 我們謹以圖片掠影泰山, 觸摸泰山的脈搏, 以輝映偉大祖國的發展與進步, 人類的文明和繁盛, 並以此銘記歷史, 面向未來。

自然的泰山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 重疊的山勢, 厚重的形體, 蒼松巨石的烘托, 雲煙的變化, 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 靜穆中透著神奇。

泰山屬暖溫帶季風區, 日照充足, 雨量豐富, 植物生長繁茂, 泰山植被履蓋率90%以上, 現有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2萬株, 在華夏名山峻嶽中是絕無僅有的。

泰山四季有美景。 春, 遍山吐翠, 百花爛漫;夏, 雲煙燎繞, 氣象萬千;秋, 山蒼水湲;紅葉映天;冬, 山舞銀蛇, 松柏雪簾傲雪。

泰山相對高差大, 氣候垂直變化明顯,

隨季節天氣變化, 自然景觀千姿百態, 特別是夏季, 由於降雨豐沛, 泰山頂經常籠罩在雲霧之中, 五光十色, 變幻無窮的泰山雲霧, 給泰山的壯麗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人文的泰山

泰山歷史久遠, 文物古跡眾多, 有著無與倫比的文化積澱。

泰山安則天下安。 泰山自古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 故歷代帝王爭相尊崇。 相傳遠古72位帝王來泰山巡狩祭祀, 自秦、漢、唐、宋至明、清, 先後有12位皇帝, 親臨泰山封禪祭祀。

泰山是中華獨一無二的文化大山。 兩千五百多年前,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的雄渾與博大, 吸引了歷代文人名士紛至遝來, 觀光攬勝, 吟詩作賦, 留下大量傳世佳作, 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泰山是一座石刻藝術寶庫。 1800多處石刻, 小可盈寸, 大可廣畝, 成為登山途中的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泰山石刻集歷代書法精品之大成, 兩千餘年延續不斷, 為天下名山所僅見。

遍佈泰山的古代建築, 成為重要的歷史人文景觀。 山下的岱廟, 山頂的碧霞祠等祠廟, 一線通天的盤道及沿途的石坊橋涵等等, 其完美的建築理念、精湛的建築藝術、靈動的建築技巧, 凸顯了古人的卓越智慧與燦爛文化。 同時作為宗教信仰的載體, 成為人們心靈的聖殿。

地質的泰山

泰山古稱“岱宗”, 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境內, 面積426平方公里, 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泰山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地質演變過程, 形成了泰山獨特的地質景觀。

泰山是古老的,

從二十八億年前的萌生, 經過滄海桑田、海陸沉浮, 到三千萬年前的突起, 經歷了極其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 泰山地勢差異顯著, 地形起伏大, 地貌分界明顯, 造就了泰山拔地通天的雄偉山姿, 形成了多種多樣的侵蝕地貌和眾多奇特的自然景觀, 被譽為“五嶽獨尊, 雄鎮天下”。

攝影:范志祥、泰山祥雲、深藍色的溫度

2017年12月11日

2017年中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與發展大會暨中國首批申遺成功30周年研討會

——我們不見不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