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歌手》執意請大牌並不明智,冠軍提前預定無疑自斷後路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 距離新一季《我是歌手》開錄越來越近, 各種傳聞和猜測撲面而來, 大多數都是混淆視聽無中生有。 不到正式錄製的那一天, 永遠不知道會有何種驚喜和意外。

沒有抓馬套路的“我歌”, 反而讓我們不適應。

至於網傳的名單, 大家一笑而過就好沒必要在意。 回顧過往的五季, 一線幾乎傳了個遍, 最終登上歌手舞臺的只有區區幾人, 命中率低得可憐。

從汪峰到那英, 從林俊傑到林宥嘉, 從王力宏到華晨宇, 從張韶涵到陳粒, 大餅一個接一個往外扔, 吊足了粉絲和路人的胃口。 至於人家吃不吃,

我想作為總導演的洪濤心知肚明。

《歌手》的影響力毋庸置疑, 只是每個歌手都有自己的考量, 值不值得去是一個大問題。

花幾個月的時間選歌排練錄影, 必然要推掉很多商演和其他邀約;再者五百個聽審的口味捉摸不透, 萬一到時成績不佳沒准會毀了一世英名。

沒做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準備, 還是不要來趟這趟渾水。

昔日的華納唱片有天后宮的美譽, 其實《我是歌手》也不遑多讓。

除了第一季咖位稍小, 之後的四季無不有老牌歌後坐鎮。 第二季的韋唯, 第三季的韓紅, 第四季的李玟, 去年則請來了林憶蓮。 單拿出任何一位, 在華語樂壇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代表作不勝枚舉。

韋唯因為嗓音退化被無情淘汰, 另外三個人都毫無懸念地登上冠軍寶座。

《歌手2》開沒開戰, 有幾位天后就已經成為熱門人選。 繼那英之後, 張惠妹的名字也頻頻被提及。

如果她能來那是極好的, 無論是阿妹或阿密特, 舞臺女王的魅力征服了多少歌迷。 老實說這個舞臺挺適合妹神, 要高音有高音, 要名氣有名氣, 要代表作有代表作, 只要選歌合適排名一定不會差。

只不過要是阿妹真的參加, 這一季的其他人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爭第二了。

很多人都在疑問:為什麼《我是歌手》對請天后執念這麼深?

原因顯而易見, 這些人在歌壇風光多年屹立不倒, 知名度和地位擺在那裡。 請到她們一方面給節目鍍金彰顯高逼格, 另一方面也會帶來額外的關注和話題。

只要酬勞給到位,

加上三顧茅廬的誠意, 總能讓某個人鬆口進而欣然應允。

節目組的小算盤打得挺響, 有大牌撐場倍有面子, 冠名費和收視率都不用愁了。

此舉看似是高招, 其實是一招險棋, 一個不小心就會自斷後路。 人家賞面子來了, 這歌王你給還是不給?

發揮好給她無可厚非, 表現有失水準硬給, 廣大吃瓜群眾第一個不答應, 要明白輿論的作用不可小覷。 不給同樣得罪人, 以後再請巨星可就難上加難了。

這裡外不是人費力不討好的事, 節目組有的頭疼了。

和那些老面孔相比, 觀眾更想看到驚豔的新人, 一開嗓就技驚四座, 比如第二季的鄧紫棋, 還有上一季的迪瑪希。

他們憑藉《歌手》的平臺一夜爆紅, 而《歌手》也賺了發掘人才的好名聲,

絕對是雙贏的結果。 不知道明年又會挖出哪一顆滄海遺珠。

任何一檔節目, 不管你做得多成功, 五年過去都進入審美疲勞期了。

第一季經歷最初的試水後, 收視率水漲船高, 總決賽破四創下記錄。 第二季基本持平, 保持在二點幾的高點。 第三季堪稱最巔峰的一季, 收視率和口碑都爆了, 在十點檔的非黃金時段實屬難得。

這兩年卻有點尷尬, 歌王之戰都沒破二, 用滑鐵盧形容並不為過。

如若再不求新求變, 《歌手》只會在退步的路上越走越遠。

畢竟如今綜藝那麼多, 大眾沒必要盯著湖南衛視一家, 等到收視和風評跌到穀底, 這檔節目也就沒有辦下去的必要了。

與其挖空心思求大腕來, 甚至拋出國際明星的炸彈, 不如給歌壇有潛力的新人還有那些冷門小眾歌手一個機會。

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遛遛, 不給他們展現的舞臺怎麼知道不會有意外之喜呢。 英雄不問出處, 《歌手》應該有這樣的自信和胸懷。

名聲在外也好, 初出茅廬也罷, 歌聲能否打動人心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對於喜歡《歌手》的忠粉們來說, 最想看到的不是請來多少大牌, 而是能否找回昔日辦節目的初心。 少一些噱頭, 多一點誠意, 回歸音樂本真, 或許能重現前幾季的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