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苦等三年,神劇出軌指南再升級!

由於[晝顏]劇版的高口碑和高人氣

電影版從籌拍伊始

熱度就高居不下

一上映就躋居當周票房亞軍(日本)

並且在我國也有超多粉絲

▲劇版[晝顏]豆瓣評分8.6, 近8.5萬人標記

遙想今年上影節的“日本電影周”

[晝顏 電影版]

只能用“一票難求”來形容

近5000張票僅30秒就全部售罄

見面場更槍手

黃牛竟然把原價60元的票

最高炒到了2000+一張

▲喪心病狂!

▲據說當晚在美琪大戲院的隊伍, 從奉賢路排到了北京西路, 為了見彩姐大家也是拼了!(圖源網路)

可隨著話題度而來的卻是批評聲

電影的口碑大不如劇版

但其實仔細想想

熱門電視劇改編成電影后撲街的

還真不只這一部

日劇[晝顏:工作日下午3點的戀人們]在2014年播出時, 可以說是引發了一陣轟動, 或者說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因為它是那麼的三觀不正, 頗有種為出軌正名的feel~

為了沒看過這部日劇的朋友, 在這裡還是簡單說一下劇情。

▲著名的出軌論~

電視劇的故事圍繞兩位“晝顏妻”笹本紗和與瀧川利佳子展開, 所謂晝顏妻就是平日送老公去上班後認真做完家務, 在工作日擠出時間偷漢子的犀利人妻。

紗和在超市打工時意外結識了生物教師北野裕一郎, 他們兩個都各自有煩惱。

▲兩人的悸動從一次系鞋帶開始

紗和有個看似溫柔卻始終走不進心裡的老公, 她的寂寞沒有出口。

北野木訥老實, 學生叛逆不聽話, 同儕不將他放在眼裡, 就連老婆也在學術上壓他一頭。

在東京晝顏妻屆一姐利佳子的“幫助”與安排下, 紗和與北野漸漸生出了情愫。

▲真是偷情偷出了初戀的感覺~

按理說, 乾柴烈火, 一點就燃, 確認了彼此心意的兩人, 理應再也顧不了道德倫理, 跨越了禁忌之線。

但他們倆沒有, 他們約會地點都是什麼森林公園、動物園之類的, 兩人在一起不幹別的, 就是研究昆蟲, 牽個手也能臉紅一片, 接個吻立刻就心跳加速。

▲說真的, 大概這是第一次有電視劇把出軌拍得那麼純愛

劇的結局, 以北野的老婆和紗和的老公發現他們偷情的秘密結束, 他們簽訂了“三不”條約:不見面, 不對話, 不聯絡。

緊接著, 北野和他老婆搬去了別的城市,

而紗和卻痛覺這個家已經支離破碎, 最終她選擇了離婚, 並離開了東京。

電影版的故事發生在電視劇結局的三年後, 離婚後的紗和搬去了一個海濱小城, 在海邊的一家餐廳做著兼職, 生活得無比平靜。

直到有一天, 北野偶然到這裡作學術演講, 紗和無意中撿到演講的傳單, 命運似乎想要再考驗一下這對不軌的戀人。

幾經糾結, 紗和終於忍不住思念, 偷偷跑去聽了講座, 而北野也看到了她。 但兩人正式相遇, 還是在北野提到的那個有螢火蟲的森林公園。

▲他們眼神交匯的一瞬間, 呼吸仿佛都跟著停了~

到這裡, 兩人打破了“三不”條約的第一條, 不見面。

也許是把相遇歸結給了“命運”和“巧合”, 他們重逢之後,

只在每週的固定時間一起到公園找螢火蟲, 卻從來不開口說話, 沒有任何身體接觸, 更不會留下聯繫方式。

▲公車上兩人也是間隔著坐的

但是, 正如紗和的內心獨白所言:

不觸碰, 反而更加熱情高漲。

每當他們的眼神交匯, 空氣仿佛是帶電的, 電流通過之處總是滋滋作響。 他們彼此間沒有隻言片語, 但沒人能敵得過他們心意相通的默契。

▲最終還是做了愛做的事~

很快, 北野的老婆再次察覺了他的變化, 很快, 她再一次目睹了一起從公車上走下來的紗和與北野, 對於兩人只是看螢火蟲的解釋, 她絲毫不信——

明明是出軌, 裝什麼純愛啊?

▲北野的妻子也很令人心疼啊, 明明她什麼都沒錯做, 為什麼卻有了當壞人的感覺

而這一次, 北野也終於做了決定, 要離婚與紗和在一起。

他搬來小城與紗和同居, 但似乎, 北野這婚離得依舊不太順利, 而小城裡關於紗和與北野的關係也流言四起......

▲流言傳開後, 日子並不好過

不得不說, [晝顏]從電視劇開始, 選角就真心很棒, 紗和的柔軟與敏感, 北野的木訥與溫柔, 北野妻子的幹練與脆弱, 都被演員完美地詮釋出來了。

而電影版沿用了電視劇的演員, 飾演紗和的依舊是上戶彩, 想必不少人都看過她主演的[半澤直樹]和[折翼的天使們]。

▲[晝顏]的海報一直帶感, 彩姐真是美呆了!

男主角北野繼續由齋藤工出演, 除了參演過多部經典日劇、日影, 他還與成龍、吳彥祖等共演過爾冬升導演的[新宿事件]呢!

而他的妻子也依然由伊藤步飾演, 岩井俊二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裡,那位剃了光頭的酷炫大妹子就是她啦~

▲剃了光頭也很美啊~

不過要真論起來,[晝顏]系列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首功當然屬於編劇井上由美子,經典日劇[白色巨塔]的本子就出自她之手,當然,電影版也是由她執筆編劇的。

再者,執導過[白色巨塔]和[嫌疑人X的獻身]的導演西谷弘也功不可沒,在他的鏡頭下,劇版[晝顏]讓人看到了婚姻關係的不易,講的是愛,並非推崇婚外情。

▲劇版真是從海報開始就令人心動~

而[晝顏 電影版]是他與井上由美子的第四次合作,兩人之間可謂默契非凡,影版也從文本到畫面再到配樂都延續了劇版的風格,有強烈的熟悉感。

可是,為什麼還是遭遇了口碑滑鐵盧呢?

▲電影版豆瓣評分6.5,對比劇版的8.6真是......

▲IMDb評分也只有6.6

劇版[晝顏],一開始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毀三觀”,但看下去卻能感受到無比正確的三觀。

婚姻的誓言神聖動人,但終究是個泥沙俱下的東西。原本是兩人因為相愛想要相守才結婚,但現代人一結婚就仿佛大功告成,把婚姻丟在一邊,極少花心思經營。

▲多少人婚後迅速失去激情,卻又渴望激情

而劇集用唯美的畫面,揭開了赤裸的現實,讓每個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思考婚後的相處之道,同時也直面三個需要平衡的問題:家庭的穩定,女性的價值,內心的欲望。

從傳統觀念來看,出軌毋庸置疑是為人所不齒的,但在劇中,出軌就像是打開牢籠的鑰匙,喚醒了現代社會人們對於兩性地位、婚姻關係和人類本性的思考,讓人可以更認真地對待婚姻。

▲電視劇還誕生了很多經典臺詞

那麼電影版呢?

看得出編劇、導演、演員,都在努力保留劇版給人帶來的感動與思考,配上熟悉的畫風與音樂,影片的前半段也與劇版帶來的感覺無異,細節處理也很到位。

▲熟悉的騎車鏡頭,紗和還是把車騎得那麼快,她的心裡依然壓了很多事

電影也拋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一段關係如果開始於背叛,那兩人之間的信任註定是搖搖欲墜的。

當你背叛過別人,你也沒法再相信別人了。

▲對於這一點,他們都很清醒,控制不住地彼此猜疑

但是,影片進入後半程後落入俗套,劇情急轉直下,編劇似乎也編不下去了,可為了強行給我們正三觀,硬是搞了個分崩離析的結局,還是以灑狗血的方式。

其實並非觀眾無法接受bad ending,說起來電視劇的結局也不是美好大團圓啊!只是,為了虐而虐的劇情走向,完全失去了劇版的精華所在,讓它成了一部毫無悸動的無聊電影。

▲“結局狗血又無奈”

說到底,[晝顏 電影版]口碑不佳主要就是在觀眾的熱忱期待之下,結局不符合大眾心理預期,並且處理得過於狗血。

▲“失望”

而熱門電視劇改編成電影后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撲街的,[晝顏]不是第一部,也不會是最後一部。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劇版珠玉在前,觀眾期待過高。

正如觀眾們對[晝顏 電影版]抱有高期待一樣,[武林外傳]影版同樣也是這樣的處境。

要知道,[武林外傳]於2006年在央視播出時,最高收視曾達9.49%,豆瓣有11萬人標記,評分高達9.3,到現在也是重播率極高的一部電視劇。

而作為中國情景喜劇史上的巔峰之一,它以古諷今,遠遠超出了單純娛樂的範疇,誇張戲謔的背後,不乏赤子之心和人生終極奧義,極具解構力。

▲同福客棧也是一代人的回憶

所以,當由原班人馬打造的[武林外傳]電影版在2011年上映時,輕鬆便取得了近2億的票房。

不過,雖然票房還看得過去,但影片的口碑卻呈現出兩極化:有的觀眾表示笑翻了天,有的觀眾卻認為狗尾續貂,不如電視劇。

▲“電視劇經典,但電影不行”

平心而論,如果單純把它當做普通的喜劇電影來看,[武林外傳]影版還是能博你一笑的,可正因為劇版給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電影反倒給人以“物是人非”的感覺。

▲最終影版的豆瓣評分停留在了6.4,對比劇版的9.3,差了不止一點

第二,不適應電影節奏,人物立不住。

導演西谷弘在談到[晝顏 電影版]時曾說過,因為電影時間有限,未免雙線敘事最後導致兩個故事都沒說清楚,所以影版將劇版利佳子那條線砍掉了,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明智的決定。

而改編自作家虹影的長篇小說的[上海王],2008年的劇版豆瓣評分高達8.1,而影版評分4.8,累計票房僅1300余萬,所謂撲得連原作者都認不出,大概就是這樣。

究其原因,就在於[大上海]電影敘事的失焦。

▲劇版演員演技線上,當時收視率和口碑都不錯

▲影版無論是投資,還是整容,規格都大大高於電視劇,不過令人佩服的是,撲成這樣了,明年居然還有第二部.......

這裡用關鍵人物黑幫大佬常力雄來舉個例,劇中,巍子有充足的時間展現他的深謀遠慮。可在電影裡,胡軍演技雖好,但常力雄的形象卻始終很模糊,導演沒能利用有限時間將人物立起來。

電視劇篇幅較長,導演能用幾集去刻畫人物性格,鋪墊故事背景,但是電影由於時長限制,要求情節緊湊,這時一旦編劇或導演任何一環掉鏈子了,就會全盤崩掉。

▲可惜了這麼強的卡司陣容

第三,掛羊頭賣狗肉,劇情胡來。

無論是從敘事上來看,還是從藝術形式上來說,影和劇的標準及概念肯定不同。而有的導演為了不被詬病“炒冷飯”,力證自己作品中的電影感,只保留了原劇中的人物,劇情卻完全背離了觀眾熟悉的軌道。

比如電影版[粉紅女郎],劇情完全脫離了漫畫和電視劇,並且還將演員全換,結果就是新觀眾感覺生硬,老觀眾又不買帳,甚至質疑該片是在借著電視劇的余溫販賣情懷,找了個由頭圈錢而已。

▲經典的[粉紅女郎],四人各有特色

▲電影版,不看小字分得清誰演的什麼角色嗎?都變結婚狂了?

第四,主創換血,流失觀眾。

正如電影版[粉紅女郎]失利,主演換人是原因之一一樣,電視劇改編成電影后,主創團隊大換血,很可能在上映前就會得到一大批“原作黨”的批評。

舉倆成功的例子:由原班人馬出演的電影版[武林外傳]和[將愛情進行到底],雖然口碑不如電視劇,但票房都還不錯,分別位列2011年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第16和第17名。

▲兩部影片均以不到2000萬元的投資,獲得了近2億元的票房

而同樣是大熱劇[奮鬥]的電影版,從導演到演員統統換血,挑戰佟大為版陸濤、文章版向南、馬伊琍版夏琳,等同於挑戰先入為主的觀眾。

再加上,影版中演員的演繹不如劇版,還有從故事到人物設定都改得與電視劇截然不同了。也難怪沖著喜歡電視劇來看電影的觀眾,會覺得受到了欺騙。

▲[奮鬥]影版就是典型在消費原有觀眾

直白來說,劇改影本來就是沖著劇創造的品牌價值和觀眾基礎,主創都換了,等同於改變了內核,如果新演員的表現再差點,你不撲街,誰撲?

第五,劇迷與影迷,受眾群體不同。

九年前,一部堪稱“中年婚姻樣本”的電視劇[馬文的戰爭]火熱播出,不僅勇奪北京衛視和上海衛視的年度收視冠軍,平均收視率在5%以上,還在引發了不小的社會話題熱議。

▲當年這也是現象級的熱劇,相信各位就算自己沒主動去看,也陪著媽媽看過

兩年後,製作方將這個作品從小螢幕搬上了大銀幕,還聰明地將劇中的幾位主演宋丹丹、林永健等換成了“電影咖”常征、王姬等演員。

但是,這部劇收視雖高,但收視群體基本在40歲以上,其中又以家庭主婦居多。要知道,在七、八年前,電影院基本不是這類人群的消遣陣地,而幾位主演雖是實力“電影咖”,卻不具備票房號召力,並且婚姻題材也實在很難吸引到年輕的消費主力。

▲影版票房僅1000萬,口碑也很一般

其實,“劇改影”作為一種創作模式,在海外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美國和日本,例如:[星際迷航]、[欲望都市]、[X檔案]、[極道鮮師]、[詐欺遊戲]等。

它們或是將原始文本電影化,或是將故事情節再度演繹,或是將角色命運重新構想,在成功為電影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開發了電視劇的後續價值。

▲1966年播出的美劇[星際旅行],經典的誕生從這裡開始

▲日劇[極道鮮師]當初也是火極一時

這麼多例子,都說明了電視劇改編成電影並非一次“必然要撲”的再創作。事實上,這反而應該擁有一本萬利的優勢,因為“劇改影”不僅是市場和觀眾的自主選擇,更是創作的延續。

而電影中能否保留原劇的主題探索和情感傳遞,能否將幾十集的故事完美壓縮至兩小時,能否給觀眾關注的角色命運一個續寫和交代,能否讓“當年情懷”再度重現等等。

只要在改編創作時,認真考量這些問題,一定會打動殷切期待的粉絲。但是,如果只是想趁熱打鐵,再撈一筆,那註定不會成功,因為觀眾不是傻子。

岩井俊二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裡,那位剃了光頭的酷炫大妹子就是她啦~

▲剃了光頭也很美啊~

不過要真論起來,[晝顏]系列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首功當然屬於編劇井上由美子,經典日劇[白色巨塔]的本子就出自她之手,當然,電影版也是由她執筆編劇的。

再者,執導過[白色巨塔]和[嫌疑人X的獻身]的導演西谷弘也功不可沒,在他的鏡頭下,劇版[晝顏]讓人看到了婚姻關係的不易,講的是愛,並非推崇婚外情。

▲劇版真是從海報開始就令人心動~

而[晝顏 電影版]是他與井上由美子的第四次合作,兩人之間可謂默契非凡,影版也從文本到畫面再到配樂都延續了劇版的風格,有強烈的熟悉感。

可是,為什麼還是遭遇了口碑滑鐵盧呢?

▲電影版豆瓣評分6.5,對比劇版的8.6真是......

▲IMDb評分也只有6.6

劇版[晝顏],一開始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毀三觀”,但看下去卻能感受到無比正確的三觀。

婚姻的誓言神聖動人,但終究是個泥沙俱下的東西。原本是兩人因為相愛想要相守才結婚,但現代人一結婚就仿佛大功告成,把婚姻丟在一邊,極少花心思經營。

▲多少人婚後迅速失去激情,卻又渴望激情

而劇集用唯美的畫面,揭開了赤裸的現實,讓每個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思考婚後的相處之道,同時也直面三個需要平衡的問題:家庭的穩定,女性的價值,內心的欲望。

從傳統觀念來看,出軌毋庸置疑是為人所不齒的,但在劇中,出軌就像是打開牢籠的鑰匙,喚醒了現代社會人們對於兩性地位、婚姻關係和人類本性的思考,讓人可以更認真地對待婚姻。

▲電視劇還誕生了很多經典臺詞

那麼電影版呢?

看得出編劇、導演、演員,都在努力保留劇版給人帶來的感動與思考,配上熟悉的畫風與音樂,影片的前半段也與劇版帶來的感覺無異,細節處理也很到位。

▲熟悉的騎車鏡頭,紗和還是把車騎得那麼快,她的心裡依然壓了很多事

電影也拋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一段關係如果開始於背叛,那兩人之間的信任註定是搖搖欲墜的。

當你背叛過別人,你也沒法再相信別人了。

▲對於這一點,他們都很清醒,控制不住地彼此猜疑

但是,影片進入後半程後落入俗套,劇情急轉直下,編劇似乎也編不下去了,可為了強行給我們正三觀,硬是搞了個分崩離析的結局,還是以灑狗血的方式。

其實並非觀眾無法接受bad ending,說起來電視劇的結局也不是美好大團圓啊!只是,為了虐而虐的劇情走向,完全失去了劇版的精華所在,讓它成了一部毫無悸動的無聊電影。

▲“結局狗血又無奈”

說到底,[晝顏 電影版]口碑不佳主要就是在觀眾的熱忱期待之下,結局不符合大眾心理預期,並且處理得過於狗血。

▲“失望”

而熱門電視劇改編成電影后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撲街的,[晝顏]不是第一部,也不會是最後一部。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劇版珠玉在前,觀眾期待過高。

正如觀眾們對[晝顏 電影版]抱有高期待一樣,[武林外傳]影版同樣也是這樣的處境。

要知道,[武林外傳]於2006年在央視播出時,最高收視曾達9.49%,豆瓣有11萬人標記,評分高達9.3,到現在也是重播率極高的一部電視劇。

而作為中國情景喜劇史上的巔峰之一,它以古諷今,遠遠超出了單純娛樂的範疇,誇張戲謔的背後,不乏赤子之心和人生終極奧義,極具解構力。

▲同福客棧也是一代人的回憶

所以,當由原班人馬打造的[武林外傳]電影版在2011年上映時,輕鬆便取得了近2億的票房。

不過,雖然票房還看得過去,但影片的口碑卻呈現出兩極化:有的觀眾表示笑翻了天,有的觀眾卻認為狗尾續貂,不如電視劇。

▲“電視劇經典,但電影不行”

平心而論,如果單純把它當做普通的喜劇電影來看,[武林外傳]影版還是能博你一笑的,可正因為劇版給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電影反倒給人以“物是人非”的感覺。

▲最終影版的豆瓣評分停留在了6.4,對比劇版的9.3,差了不止一點

第二,不適應電影節奏,人物立不住。

導演西谷弘在談到[晝顏 電影版]時曾說過,因為電影時間有限,未免雙線敘事最後導致兩個故事都沒說清楚,所以影版將劇版利佳子那條線砍掉了,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明智的決定。

而改編自作家虹影的長篇小說的[上海王],2008年的劇版豆瓣評分高達8.1,而影版評分4.8,累計票房僅1300余萬,所謂撲得連原作者都認不出,大概就是這樣。

究其原因,就在於[大上海]電影敘事的失焦。

▲劇版演員演技線上,當時收視率和口碑都不錯

▲影版無論是投資,還是整容,規格都大大高於電視劇,不過令人佩服的是,撲成這樣了,明年居然還有第二部.......

這裡用關鍵人物黑幫大佬常力雄來舉個例,劇中,巍子有充足的時間展現他的深謀遠慮。可在電影裡,胡軍演技雖好,但常力雄的形象卻始終很模糊,導演沒能利用有限時間將人物立起來。

電視劇篇幅較長,導演能用幾集去刻畫人物性格,鋪墊故事背景,但是電影由於時長限制,要求情節緊湊,這時一旦編劇或導演任何一環掉鏈子了,就會全盤崩掉。

▲可惜了這麼強的卡司陣容

第三,掛羊頭賣狗肉,劇情胡來。

無論是從敘事上來看,還是從藝術形式上來說,影和劇的標準及概念肯定不同。而有的導演為了不被詬病“炒冷飯”,力證自己作品中的電影感,只保留了原劇中的人物,劇情卻完全背離了觀眾熟悉的軌道。

比如電影版[粉紅女郎],劇情完全脫離了漫畫和電視劇,並且還將演員全換,結果就是新觀眾感覺生硬,老觀眾又不買帳,甚至質疑該片是在借著電視劇的余溫販賣情懷,找了個由頭圈錢而已。

▲經典的[粉紅女郎],四人各有特色

▲電影版,不看小字分得清誰演的什麼角色嗎?都變結婚狂了?

第四,主創換血,流失觀眾。

正如電影版[粉紅女郎]失利,主演換人是原因之一一樣,電視劇改編成電影后,主創團隊大換血,很可能在上映前就會得到一大批“原作黨”的批評。

舉倆成功的例子:由原班人馬出演的電影版[武林外傳]和[將愛情進行到底],雖然口碑不如電視劇,但票房都還不錯,分別位列2011年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第16和第17名。

▲兩部影片均以不到2000萬元的投資,獲得了近2億元的票房

而同樣是大熱劇[奮鬥]的電影版,從導演到演員統統換血,挑戰佟大為版陸濤、文章版向南、馬伊琍版夏琳,等同於挑戰先入為主的觀眾。

再加上,影版中演員的演繹不如劇版,還有從故事到人物設定都改得與電視劇截然不同了。也難怪沖著喜歡電視劇來看電影的觀眾,會覺得受到了欺騙。

▲[奮鬥]影版就是典型在消費原有觀眾

直白來說,劇改影本來就是沖著劇創造的品牌價值和觀眾基礎,主創都換了,等同於改變了內核,如果新演員的表現再差點,你不撲街,誰撲?

第五,劇迷與影迷,受眾群體不同。

九年前,一部堪稱“中年婚姻樣本”的電視劇[馬文的戰爭]火熱播出,不僅勇奪北京衛視和上海衛視的年度收視冠軍,平均收視率在5%以上,還在引發了不小的社會話題熱議。

▲當年這也是現象級的熱劇,相信各位就算自己沒主動去看,也陪著媽媽看過

兩年後,製作方將這個作品從小螢幕搬上了大銀幕,還聰明地將劇中的幾位主演宋丹丹、林永健等換成了“電影咖”常征、王姬等演員。

但是,這部劇收視雖高,但收視群體基本在40歲以上,其中又以家庭主婦居多。要知道,在七、八年前,電影院基本不是這類人群的消遣陣地,而幾位主演雖是實力“電影咖”,卻不具備票房號召力,並且婚姻題材也實在很難吸引到年輕的消費主力。

▲影版票房僅1000萬,口碑也很一般

其實,“劇改影”作為一種創作模式,在海外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美國和日本,例如:[星際迷航]、[欲望都市]、[X檔案]、[極道鮮師]、[詐欺遊戲]等。

它們或是將原始文本電影化,或是將故事情節再度演繹,或是將角色命運重新構想,在成功為電影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開發了電視劇的後續價值。

▲1966年播出的美劇[星際旅行],經典的誕生從這裡開始

▲日劇[極道鮮師]當初也是火極一時

這麼多例子,都說明了電視劇改編成電影並非一次“必然要撲”的再創作。事實上,這反而應該擁有一本萬利的優勢,因為“劇改影”不僅是市場和觀眾的自主選擇,更是創作的延續。

而電影中能否保留原劇的主題探索和情感傳遞,能否將幾十集的故事完美壓縮至兩小時,能否給觀眾關注的角色命運一個續寫和交代,能否讓“當年情懷”再度重現等等。

只要在改編創作時,認真考量這些問題,一定會打動殷切期待的粉絲。但是,如果只是想趁熱打鐵,再撈一筆,那註定不會成功,因為觀眾不是傻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