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可轉債已經翻臉?

自可轉債信用申購模式開啟之後, 市場曾經刮起了一陣可轉債的打新熱潮, 而可轉債上市時的收益一度也能輕鬆實現20%左右的漲幅。 不過, 上週五上市的久立轉債竟然跌破了發行價, 在本周可轉債上市就破發的情況繼續出現。 那麼, 可轉債的風險已經到來了嗎?

風險與機遇並存

曹中銘

自監管部門抬高上市公司定增門檻之後, 可轉債由於具備進可轉換成股票, 退可獲取債券收益的特性, 因而取代定增成為上市公司最青睞的再融資方式。 而且, 由於可轉債開啟了信用申購模式, 導致市場對於可轉債的關注度大幅提高。

與新股掛牌一樣, 某些可轉債上市後也往往會遭到市場資金的熱炒。 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 為了避免原股東權益遭到稀釋, 因此常常會選擇向原股東配售的方式發行, 且配售部分往往會佔據發行可轉債總量的較大份額。 如果可轉債掛牌後價格出現上漲, 此時持有數量較多可轉債的上市公司大股東, 一般都能獲取較好的收益。

如林洋能源可轉債上市後, 其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連續兩個交易日減持林洋轉債300萬張, 占發行總量的10%, 獲利6905.06萬元。 減持後, 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還持有1033.54萬張。 再如信用申購下的第一隻可轉債雨虹轉債, 上市後其兩位大股東紛紛減持, 僅僅6個交易日合計淨賺7061.92萬元。

當然, 並非所有可轉債都會為股東帶來利益。 事實上, 掛牌當天, 可轉債就出現破發的亦大有人在。 如時達轉債12月4日上市, 開盤價只有100.50元, 只比發行價高0.5元, 開盤後即出現破發, 當天報收96.58元, 也將所有獲得配售的股東、申購的投資者全部套牢。 而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與定增、配股等一樣, 可轉債是上市公司用來融資的一種工具, 但如果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用可轉債來獲取利益, 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一來或助長市場的不正之風, 可能會被多家上市公司利用來為大股東進行牟利;二來上市公司再融資將沒有保障, 進而影響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 如果控股股東的可轉債都套現了, 不支持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與發展,

中小股東又憑什麼該承擔起如此重大的責任?

但可轉債畢竟可上市交易, 因此, 對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持有的可轉債, 其減持行為應進行規範。 比如可規定, 禁止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在可轉債掛牌後的15個交易日內減持。 此舉將有助於防止控股股東等與股東爭利, 也能防止像嘉澳環保控股股東清倉式減持所持有的可轉債, 進而導致可轉債價格破發, 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鬧劇發生。

可轉債掛牌後有的上漲, 有的下跌, 這一事實說明, 可轉債既存在風險又充滿機遇。 而決定可轉債最終走向的, 無疑是相關上市公司的質地與正股的價格。 如果可轉債掛牌後價格上漲, 投資者僅僅通過交易就能獲利;如果正股價格上漲,

而轉股價格不變, 投資者通過轉股同樣能獲利。 如果轉股價格不變, 而正股價格下跌, 投資者將可能出現損失。 所有這一切, 實際上都說明, 可轉債的價格, 與正股價格呈現出正相關。 而正股的價格, 一般情形下與上市公司質地相關。 因此在申購可轉債時, 需要投資者關注相關上市公司的質地與成長性, 否則, 就有可能出現掛牌當天即被套牢的慘況。

“破發” 其實不是風險

皮海洲

近期的股市乏善可陳, 以至原本並不起眼的可轉債吸引了市場的眼球。 不過, 可轉債吸引市場眼球也不是發生了什麼光彩的事情, 相反, 倒是發生了不太值得誇耀的事情, 即可轉債“破發”。

實際上, 對於可轉債市場來說,

“破發”是比較常見的事情。 比如, 截止12月7日, 29只交易的可轉債, “破發”的可轉債多達13只, 另有一隻航信轉債在“破發”的邊緣掙扎。 而近期可轉債“破發”之所以引人關注, 是因為12月份新上市的3只可轉債全部破發了, 而且都與上市首日“破發”有關。

如:12月1日上市的久立轉2, 上市當天盤中“破發”, 但收盤價回到了100元的發行價之上, 報收100.04元, 至12月7日, 收盤價96.401元。 12月4日上市的時達轉債, 不僅上市當天跌破了發行價, 而且收盤價也“破發”了, 當天收盤價為96.56元, 較發行價下跌了3.44%, 至12月7日, 收盤價為96.01元。 而12月5日上市的寶信轉債, 當天開盤價97.15元, 即跌破發行價, 收盤價96.90元, 較發行價下跌3.1%;而且該轉債全天最高價為99.56元, 低於100元的發行價, 這意味著該轉債的中簽者, 悉數處於虧損狀態。 可轉債“破發”的風險也因此而凸現,市場也因此關注到可轉債“破發”的事情。

這是否意味著可轉債市場已經翻臉,可轉債的風險到來了呢?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當然,從炒作的角度來說,可轉債上市首日即“破發”,這確實是一種風險。不過,可轉債作為一種債券的屬性,其本身就不是投機炒作的品種。其投機炒作的收益通常都是有限的。按其歷史上的表現看,可轉債上市首日的漲幅通常在20%左右。而投資者參與申購的中簽單位是10張(1手,1000元),這樣投資者中一簽的收益也就在200元左右,這顯然與新股上市的收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相反,即便“破發”,中一簽的損失也不過幾十元而已,對於中簽者來說也無關痛癢。所以,可轉債的申購本身就是一種“雞肋”,投資者中不中簽,是否“破發”,基本上都是不痛不癢。畢竟可轉債是一個中長期的投資品種,不能從短炒的角度來看待可轉債上市首日的“破發”。

至於市場關注的可轉債上市首日的“破發”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很正常。這既有可轉債發行加速的原因,也有股市行情下跌的原因,同時也有嘉澳轉債上市首日大股東違規套現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過,依本人之見,可轉債上市首日“破發”更是市場主力的一種主動收縮。可轉債市場原本是機構投資者的“專場”。但今年9月,滬深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的發行進行了修訂,新規之下,參與轉債網上申購無需預交定金且無需持有股票市值,可在不佔用資金情況下頂格申購。根據這種信用申購的方式,廣大的散戶也都可以參與進來,而原有的機構投資者在這種信用申購模式下絲毫沒有優勢。如此一來,大量的可轉債通過中簽的方式分散到了散戶的手上。由於散戶基本不會參與可轉債的中長期投資,通常都是上市後套現,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當然不會高價接盤,這樣可轉債上市後“破發”在所難免,包括上市首日的“破發”。

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可轉債“破發”得越多,則越有投資價值。作為機構投資者,或者說,是有意做中長線投資的投資者來說,正好可以從“破發”的可轉債中,挑選出具有中長線投資價值的可轉債逢低吸納。因此,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可轉債“破發”,其實不是風險來臨,而是投資的機會在臨近。

未來可轉債或遭市場拋棄

郭施亮(作者系知名財經評論員)

可轉債,在今年以來獲得了市場各方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伴隨著可轉債發行速度的持續加快,可轉債市場也出現了較快的發展與擴容。

實際上,對於可轉債市場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信用申購模式的推行,而對於缺乏資金優勢的投資者,也可以採取頂格申購的策略,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潛在的中簽率水準;至於另一方面,則得益於此前再融資新政的出爐,而對於擬採取再融資方式的上市公司來說,定增、配股等再融資方式存在更多的條件約束,上市公司需要承受一定的時間成本與規則限制。但,與之相比,再融資新政卻並未對可轉債、優先股等方式進行時間上的約束,由此間接起到助力可轉債發展的影響。

最近幾個月,上市公司發佈可轉債預案的熱情高漲,而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的熱度,也可能逐漸超越定增、配股等方式的熱度。不過,對於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准入門檻,如盈利能力、淨資產收益率等資料要達到一定的發行標準,方可滿足發行可轉債的需求,而對於目前A股市場來說,仍然有不少上市公司符合發行可轉債的要求。

不可否認的是,與股票相比,可轉債往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價格波動相對穩定,潛在波動風險並不會很大;另一方面則在於可轉債存在回售條款、贖回條款等優勢,而對於可轉債而言,即使價格持續走低,並持續跌破面值,但可轉債到期之際,投資者的投資本金還是可以得到保障。

自可轉債信用申購模式開啟之後,市場曾經一度開啟了可轉債的打新熱情,而從雨虹轉債、林洋轉債等市場表現來看,也受到了市場的熱捧,價格輕鬆實現20%左右的漲幅。但,自此之後,可轉債上市的漲幅卻逐漸縮減,有的更是不到5%的上市漲幅。與此同時,對於今年以來已上市,且採取信用申購模式的可轉債來說,有的可轉債已經接近發行面值水準,距離破發僅有一步之遙的空間。除此以外,對於近年來成功發行上市的可轉債,已有多家出現了跌破面值的表現,可轉債市場的降溫速度確實很快。

實際上,對於可轉債市場的持續降溫,則是來自於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其中,如發行公司的狀況、市場利率水準以及相應股票的價格表現等。但,有一點還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最近一段時期內,可轉債市場的迅猛擴容,且這一擴容速度仍會不斷持續。由此一來,在市場擴容速度驟增背景下,加上原來優先配售股東的大舉拋售,由此也加劇了可轉債上市首日的波動風險,而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可轉債上市表現會存在較大的分化,而這更大程度上要看相應的發行公司質地以及相應的股價表現等因素,至於可轉債破發現象仍不可掉以輕心。

在信用申購模式下,若可轉債賺錢效應持續驟減,甚至接連上演上市破發的表現,那麼可轉債打新申購的熱情也將會顯著降低,這對可轉債市場而言,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信號。不過,對於可轉債來說,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因其具有贖回及回售條款等優勢,還是具有一定的投資安全優勢。但,從收益性的角度來看,因多數可轉債的票面利率較低,甚至跑不贏同期的通脹水準,而在可轉債持續擴容的背景下,即使價格持續維繫面值附近的水準,投資者多年來的保值增值能力還是不具優勢。由此可見,對於可轉債投資,更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若可轉債市場長期低迷,那麼其偏低的票面利率以及“債券價值保底”的特徵,仍不足以具備太大的投資吸引力。

可轉債“破發”的風險也因此而凸現,市場也因此關注到可轉債“破發”的事情。

這是否意味著可轉債市場已經翻臉,可轉債的風險到來了呢?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當然,從炒作的角度來說,可轉債上市首日即“破發”,這確實是一種風險。不過,可轉債作為一種債券的屬性,其本身就不是投機炒作的品種。其投機炒作的收益通常都是有限的。按其歷史上的表現看,可轉債上市首日的漲幅通常在20%左右。而投資者參與申購的中簽單位是10張(1手,1000元),這樣投資者中一簽的收益也就在200元左右,這顯然與新股上市的收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相反,即便“破發”,中一簽的損失也不過幾十元而已,對於中簽者來說也無關痛癢。所以,可轉債的申購本身就是一種“雞肋”,投資者中不中簽,是否“破發”,基本上都是不痛不癢。畢竟可轉債是一個中長期的投資品種,不能從短炒的角度來看待可轉債上市首日的“破發”。

至於市場關注的可轉債上市首日的“破發”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很正常。這既有可轉債發行加速的原因,也有股市行情下跌的原因,同時也有嘉澳轉債上市首日大股東違規套現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過,依本人之見,可轉債上市首日“破發”更是市場主力的一種主動收縮。可轉債市場原本是機構投資者的“專場”。但今年9月,滬深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的發行進行了修訂,新規之下,參與轉債網上申購無需預交定金且無需持有股票市值,可在不佔用資金情況下頂格申購。根據這種信用申購的方式,廣大的散戶也都可以參與進來,而原有的機構投資者在這種信用申購模式下絲毫沒有優勢。如此一來,大量的可轉債通過中簽的方式分散到了散戶的手上。由於散戶基本不會參與可轉債的中長期投資,通常都是上市後套現,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當然不會高價接盤,這樣可轉債上市後“破發”在所難免,包括上市首日的“破發”。

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可轉債“破發”得越多,則越有投資價值。作為機構投資者,或者說,是有意做中長線投資的投資者來說,正好可以從“破發”的可轉債中,挑選出具有中長線投資價值的可轉債逢低吸納。因此,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可轉債“破發”,其實不是風險來臨,而是投資的機會在臨近。

未來可轉債或遭市場拋棄

郭施亮(作者系知名財經評論員)

可轉債,在今年以來獲得了市場各方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伴隨著可轉債發行速度的持續加快,可轉債市場也出現了較快的發展與擴容。

實際上,對於可轉債市場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信用申購模式的推行,而對於缺乏資金優勢的投資者,也可以採取頂格申購的策略,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潛在的中簽率水準;至於另一方面,則得益於此前再融資新政的出爐,而對於擬採取再融資方式的上市公司來說,定增、配股等再融資方式存在更多的條件約束,上市公司需要承受一定的時間成本與規則限制。但,與之相比,再融資新政卻並未對可轉債、優先股等方式進行時間上的約束,由此間接起到助力可轉債發展的影響。

最近幾個月,上市公司發佈可轉債預案的熱情高漲,而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的熱度,也可能逐漸超越定增、配股等方式的熱度。不過,對於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准入門檻,如盈利能力、淨資產收益率等資料要達到一定的發行標準,方可滿足發行可轉債的需求,而對於目前A股市場來說,仍然有不少上市公司符合發行可轉債的要求。

不可否認的是,與股票相比,可轉債往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價格波動相對穩定,潛在波動風險並不會很大;另一方面則在於可轉債存在回售條款、贖回條款等優勢,而對於可轉債而言,即使價格持續走低,並持續跌破面值,但可轉債到期之際,投資者的投資本金還是可以得到保障。

自可轉債信用申購模式開啟之後,市場曾經一度開啟了可轉債的打新熱情,而從雨虹轉債、林洋轉債等市場表現來看,也受到了市場的熱捧,價格輕鬆實現20%左右的漲幅。但,自此之後,可轉債上市的漲幅卻逐漸縮減,有的更是不到5%的上市漲幅。與此同時,對於今年以來已上市,且採取信用申購模式的可轉債來說,有的可轉債已經接近發行面值水準,距離破發僅有一步之遙的空間。除此以外,對於近年來成功發行上市的可轉債,已有多家出現了跌破面值的表現,可轉債市場的降溫速度確實很快。

實際上,對於可轉債市場的持續降溫,則是來自於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其中,如發行公司的狀況、市場利率水準以及相應股票的價格表現等。但,有一點還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最近一段時期內,可轉債市場的迅猛擴容,且這一擴容速度仍會不斷持續。由此一來,在市場擴容速度驟增背景下,加上原來優先配售股東的大舉拋售,由此也加劇了可轉債上市首日的波動風險,而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可轉債上市表現會存在較大的分化,而這更大程度上要看相應的發行公司質地以及相應的股價表現等因素,至於可轉債破發現象仍不可掉以輕心。

在信用申購模式下,若可轉債賺錢效應持續驟減,甚至接連上演上市破發的表現,那麼可轉債打新申購的熱情也將會顯著降低,這對可轉債市場而言,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信號。不過,對於可轉債來說,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因其具有贖回及回售條款等優勢,還是具有一定的投資安全優勢。但,從收益性的角度來看,因多數可轉債的票面利率較低,甚至跑不贏同期的通脹水準,而在可轉債持續擴容的背景下,即使價格持續維繫面值附近的水準,投資者多年來的保值增值能力還是不具優勢。由此可見,對於可轉債投資,更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若可轉債市場長期低迷,那麼其偏低的票面利率以及“債券價值保底”的特徵,仍不足以具備太大的投資吸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