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行唐寶藏——千年古縣的財富密碼

行唐早在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 就有人類在這裡耕作, 繁衍生息。 勞動人民以高度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燦爛的物質文化, 留給了我們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 這些文物除了價值連城, 更傳承著一個千年古縣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精神與力量。

下面就是行唐壓堂的部分寶藏 ↓↓↓

清涼寺三菩薩壁畫金代

清涼寺位於劉磁溝村南, 建于金大定年間, 原建有山門、鐘樓、鼓樓、前殿、中殿、後殿等。 該寺壁畫始繪於1424年, 技藝精湛, 線條流暢, 色彩炫麗, 人物形象面貌豐潤, 神態各異, 衣帶飄動, 栩栩如生。 其中, 三菩薩壁畫現存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甑方唇折沿, 口稍斂, 兩側附耳微曲, 深腹, 上部稍鼓, 下斜收。 圈足一側有套接鬲口的榫圈, 內有圓箅, 箅上有輻射狀細長方形穿, 腹部飾兩組夔龍紋, 中間以一周凸弦紋相隔, 腹下飾蟬紋, 紋飾處均以雷紋做地。 鬲直口稍斂, 圓肩, 肩部飾對稱倒置獸首銜圓環雙耳, 扁圓腹, 平襠, 三柱狀足中空。 腹部飾一周凸弦紋, 三柱足中部均有一道通至鬲口的合範鑄線。

雲雷乳釘紋三環銅壺戰國

口徑12.3釐米, 高33釐米, 底徑14.5釐米。 1971年西石邱村出土, 現存正定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蓋為子口, 上飾對稱的半環狀銜圓環雙鈕。 壺為平唇, 直口一側有兩個三角形定位豁口, 與蓋上的二榫相合, 短頸, 斜肩, 鼓腹, 腹下漸收, 圈足, 肩部有對稱的環形耳,

腹下一側亦有一環形耳。 蓋頂中部飾以珍珠紋和三角回紋為地的圓渦紋, 外飾以雷紋為地的乳釘紋, 間以雙鈕相隔, 壺肩部飾葉狀雷紋, 下飾三周雲雷紋, 腹部飾六周以寬頻弦紋相隔雷紋為地的乳釘紋, 圈足飾綯索紋, 一側耳下有明顯的合鑄範線, 花紋為模印, 接茬兒處痕跡明顯。

口徑12.2釐米×15.9釐米, 高18.3釐米。 1971年西石邱村出土, 現存正定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器為橢圓形深腹, 口緣微內斂, 緣下稍外折, 圜底, 三獸足上部為獸首, 下部圓柱形蹄足為後補, 足的排列呈前二後一的等腰三角形, 流為鳳首, 口部可開合, 柄, 器外緣部飾羽狀紋, 腹上部飾橫直角鱗紋, 首、柄亦飾魚鱗紋, 鳳首頸飾綯索紋一周。 器內底飾雙魚紋, 其首、尾與鳳首、柄同向,

在同類器物中, 一般器內飾單魚、腹作單鰭, 此器內為雙魚且飾雙鰭, 實不多見。

彩繪菩薩思惟像東魏武定六年

高28.5釐米, 下部長方形石座長14.5釐米, 寬5.5釐米, 高5.8釐米。 行唐出土, 現存正定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此像為漢白玉質, 通體彩繪。 菩薩面形較長, 頭戴三瓣寶冠, 寶繒垂至肩下, 頭後雕圓形頭光。 上身袒露, 飾項飾, 體削瘦, 束腰, 下身著裙, 以舒相式坐於較高的束腰形圓墩上。 左足下垂腳踏蓮台, 右足橫置於左膝之上, 左手托於足腕。 帔巾寬長, 自雙肩下垂於下麵的長方形座上。 背面圓形頭光上局部繪褐彩, 下部菩薩長裙覆蓋圓座並且豎刻雙線飾以紅彩, 裙裾呈波浪狀。 兩側及背面刻銘文11行31字, 銘文為“武定六年七月十五日張獨寺寺尼請遵為一切法界眾生敬造玉像一區供養”。

常山食官銅鐘西漢

通高42.7釐米, 口徑17.8cm, 腹徑35.8釐米, 底徑19釐米。 1965年北高裡村出土, 現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形體與常見的西漢時期銅壺相似, 唯器口無蓋。 口微侈, 細頸, 大圓腹;在口、肩、腹部各飾凸形帶一周, 高圈足, 足底內 銘文拓片心凹入, 肩左右置鋪首銜環提手。 在腹中部有陰刻隸書銘文:“常山食官鐘, 容十鬥, 重一鈞十八斤。 ”鐘重一鈞十八斤, 也就是四十八斤。 該器現重10.8千克。

古玩收藏的行話術語, 送給喜歡收藏的朋友:

1)壓堂 是主人店堂裡的鎮店之寶。

2) 砸漿 從同行中買來打眼貨“沒年代”或價錢過高, 掌櫃可請行內公會幫忙調解, 要求對方讓價或退貨, 行內話稱之為“砸漿”。

3) 生坑 新出土的東西叫“生坑”。

4)拿了 投資者決定將藏品買下, 這件藏品我“拿了”。

5)繃價 堅持要高價, 想賣個好價錢。

6) 拉纖 就是中間人、介紹人。 中間人收取傭金, 一般是賣方出3%, 買方出2%, 俗稱“成三破二”。

7)看新 這個東西有點“看新”, 東西不到代, 現代仿的。

8) 埋地雷 有些人以為去農村從農民手裡買的貨不會有錯, 卻不知道這些貨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農民合夥“埋地雷”的。

9) 看不好 倘若賣家說貨絕對到年代, 而買家看出是新仿, 又要顧及店家的臉面, 就只能說“看不好”。

10) 鏟地皮 自己不開店, 專跑農村收貨, 或者是盜古墓的人, 拿到東西後再賣給各商家, 行裡人稱他們“遊擊隊”, 又叫“鏟地皮”。

11) 一槍打 將這批貨物好的帶壞的一起賣, 稱作“一腳踢”。

13) 吃仙丹 買了便宜的喜歡的藏品叫“吃仙丹”。

14) 攔一道 抬高競買者的價錢搶先買來,對手就說他被“攔一道”。

15) 搬磚頭 不花本錢拿別人的東西去賣,從中賺取差價。

16) 交學費 不太懂行總是花錢買到新貨,受人騙叫“交學費”。

17) 包袱齋 行內有的人眼力好,但沒錢開店,便用藍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鋪“摟貨”,然後轉手賣出。這種經營古玩的現象被稱之為“包袱齋”。

18) 有一眼 就是這件東西不錯,藝術價值較高,比如說這件觀音瓶“有一眼”。

19) 收起來 買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請賣家將藏品收回去,就說“收起來”吧。

20) 走寶 就是賣虧了,把價值十萬的幾千賣了,買家便是“揀漏”了。

21) 揀漏 就是很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東西。

22) 舊仿 明清時期的仿舊叫“舊仿”,而現在仿舊就是“新仿”。

23) 賊光 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賊光”或“火光”。

24) 包漿 傳世古玩都有一層自然溫潤的光澤,叫“包漿”。

25) 俏貨 比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術語。

26) 開門 看藏品時碰上年代老的真貨叫“開門”或“一眼貨”。

27) 天價 漫天要價,價格高出市場價很多。

28) 行價 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行價”。

29) 品相 這件東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說“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損就是“品相”不好。

31) 包上 買家決定將藏品買下,請賣主將藏品包起來,這件東西我要了,請您“包上”。

33) 蟲兒 就是已經收藏了很多能夠讓觀者眼睛一亮的東西,甚至整間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過這一件的說法。通俗地說,就是堪稱鎮店之寶的藏品。

34) 沒用 買家不要這個藏品,覺得沒多大價值,一般說“沒用”。

35) 走眼 也叫“打眼”,買家用較高的價錢買了不值此價的藏品,或買了假貨。

36) 掌眼 這件東西沒把握看年代,請個師傅為你“掌眼”看看新老。

37) 摟貨 古玩行商戶們相互將對方的貨拿走代為銷售,即為“摟貨”。近百年來行內人士沒有發生“摟貨”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種行業的傳統規矩。

38) 夥貨 二人或以上合夥買賣古玩,售價早已商定,賣時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須將實售價格公開,平均分配利潤。

39) 棒槌 就是看不懂東西新與老、好與壞,老是被騙的人,行內人就說他是“棒槌”,賣家賣新貨給他,背後還稱呼他“棒槌”。

40) 殺豬 就是經營新仿瓷器的人對賣假貨行為的一種口語,把新仿的東西拿到和顧客約好的地方賣給顧客,他們稱“殺豬”。

41) 勻 有的在古玩行買藏品不叫買而叫“勻”,這塊玉您能“勻”給我嗎?

42) 讓 有的古玩商買東西不叫買而叫“讓”,這件瓷器“讓”給我吧。

43) 玩 行內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你收藏什麼。

45) 玩 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46) 吃 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買瓷器的。

47) 納 買進藏品,叫“納入”,較早的古玩術語。

48) 追 發現很好的藏品“追”著要,在拍賣會上“追價”。

14) 攔一道 抬高競買者的價錢搶先買來,對手就說他被“攔一道”。

15) 搬磚頭 不花本錢拿別人的東西去賣,從中賺取差價。

16) 交學費 不太懂行總是花錢買到新貨,受人騙叫“交學費”。

17) 包袱齋 行內有的人眼力好,但沒錢開店,便用藍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鋪“摟貨”,然後轉手賣出。這種經營古玩的現象被稱之為“包袱齋”。

18) 有一眼 就是這件東西不錯,藝術價值較高,比如說這件觀音瓶“有一眼”。

19) 收起來 買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請賣家將藏品收回去,就說“收起來”吧。

20) 走寶 就是賣虧了,把價值十萬的幾千賣了,買家便是“揀漏”了。

21) 揀漏 就是很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東西。

22) 舊仿 明清時期的仿舊叫“舊仿”,而現在仿舊就是“新仿”。

23) 賊光 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賊光”或“火光”。

24) 包漿 傳世古玩都有一層自然溫潤的光澤,叫“包漿”。

25) 俏貨 比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術語。

26) 開門 看藏品時碰上年代老的真貨叫“開門”或“一眼貨”。

27) 天價 漫天要價,價格高出市場價很多。

28) 行價 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行價”。

29) 品相 這件東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說“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損就是“品相”不好。

31) 包上 買家決定將藏品買下,請賣主將藏品包起來,這件東西我要了,請您“包上”。

33) 蟲兒 就是已經收藏了很多能夠讓觀者眼睛一亮的東西,甚至整間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過這一件的說法。通俗地說,就是堪稱鎮店之寶的藏品。

34) 沒用 買家不要這個藏品,覺得沒多大價值,一般說“沒用”。

35) 走眼 也叫“打眼”,買家用較高的價錢買了不值此價的藏品,或買了假貨。

36) 掌眼 這件東西沒把握看年代,請個師傅為你“掌眼”看看新老。

37) 摟貨 古玩行商戶們相互將對方的貨拿走代為銷售,即為“摟貨”。近百年來行內人士沒有發生“摟貨”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種行業的傳統規矩。

38) 夥貨 二人或以上合夥買賣古玩,售價早已商定,賣時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須將實售價格公開,平均分配利潤。

39) 棒槌 就是看不懂東西新與老、好與壞,老是被騙的人,行內人就說他是“棒槌”,賣家賣新貨給他,背後還稱呼他“棒槌”。

40) 殺豬 就是經營新仿瓷器的人對賣假貨行為的一種口語,把新仿的東西拿到和顧客約好的地方賣給顧客,他們稱“殺豬”。

41) 勻 有的在古玩行買藏品不叫買而叫“勻”,這塊玉您能“勻”給我嗎?

42) 讓 有的古玩商買東西不叫買而叫“讓”,這件瓷器“讓”給我吧。

43) 玩 行內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你收藏什麼。

45) 玩 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46) 吃 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買瓷器的。

47) 納 買進藏品,叫“納入”,較早的古玩術語。

48) 追 發現很好的藏品“追”著要,在拍賣會上“追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