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如果一盤小炒肉定價300元,你會怎麼包裝它?

科特勒曾說:“行銷不是通過價格出售產品, 而是在出售價格本身。 ”

事實上, 人們普遍傾向於通過價格去判斷一個商品。 不妨回憶一下, 你在超市里看見一瓶飲料賣3塊錢, 定會把它歸類為低端飲料。 但如果你看到它的標價是8塊, 就會認為它比較高端, 甚至還猜測它的口感應該不錯。

所謂的“一分錢一分貨”, 而不是“一分貨一分錢”, 就是這個道理。

1、價格與成本無關

所以, 價格並不取決於成本, 而取決於供需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奢侈品的價格都遠高於其成本。

很多人認為那些奢侈品品牌的包包, 成本不過數百,

動輒賣上萬, 太暴利!其實, 所謂奢侈就是嚴控供應、賣個“稀缺價值”。

試想一下, 如果滿大街的人都提著古馳的包包, 那它還算一個奢侈品品牌嗎?

2、成功的品牌往往喜歡定高價

曾經有個業務員對自己的老闆說:“老闆, 市場上有一個小廠, 價格很低, 很難對付, 怎麼辦?”

老闆抽了一口煙, 說:“既然它這麼厲害, 那為什麼它一直是家小廠, 而我們卻是大廠呢?”

縱觀歷史, 你會發現一個普遍規律:高價打贏低價是常有的事, 而低價打贏高價僅僅是個案。

為什麼高價反而更容易勝出?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只有當你的價格足夠高, 才可能盈利更多, 而這部分盈利可以用來支撐(預支)行銷活動, 比如請巨星代言、投更多的廣告、租更好的門店等等。

而那些一開始就把價格壓得很低的企業, 基本沒有機會建立品牌。 當然, 具有特殊優勢或戰略意義的低價除外。

人們之所以要買一個萬元包, 其實是想向他人傳遞一個資訊——我是一個買得起萬元包的人。

那麼, 這種“無形價值”跟“品牌”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品牌, 應該像宗教——能代表某種信仰、某種文化、某種精神。 而要建立這些東西, 通常都很需要錢。 錢從哪兒來?

就從高昂的產品毛利中來——把價格定高一些, 把利潤空間預支出來, 用於開展行銷活動, 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總體顧客利益”。 高價還可以為未來做打算, 高開低走很簡單, 低開高走就很難。

3、低價打贏高價

當然, 歷史上也存在低價取勝的案例。

低價之所以能成功, 因為它們在某些方面具有對手難以效仿的優勢。

比如小米, 當其他手機品牌無法快速將管道由線下轉為線上(這樣會損害經銷商利益), 小米才有機會以“超高性價比”異軍突起, 線上上做得風生水起。

但是低價很難形成持續的競爭力, 尤其是當競爭對手也能玩低價的時候。 所以小米拼命把自己的產業快速擴張到其他領域, 即使手機業務不賺錢, 也可以靠其他業務來支撐。

另外, 低價並非只能以“省多少錢”作為核心賣點, “便宜貨”也需要行銷、需要打造品牌的無形價值。 小米不會說“想省錢, 買小米”, 而是說“因為發燒, 所以小米”(無形價值——追求極致的態度)。

再比如肯德基的咖啡, 相比于星巴克它很便宜,

但它不會直接說“肯德基咖啡, 好喝又實惠”, 而是說“咖啡是用來覺醒, 而不是拗造型”(無形價值——務實的生活態度)。

總之, 低價產品一定要給消費者一個臺階下——我買便宜貨, 並不是因為我沒錢, 而是因為我更務實不裝逼/我是內行更識貨/比我更有錢的人都在用這個產品……

當你認識到“推銷是賣產品, 行銷是在賣價格”時, 說明你已經入了行銷的門了。

行銷不僅是定價, 它還涉及行銷方向、時機、方案等。 我們餐廳要想生意好必須做行銷, 要想餐廳日益擴大更離不開行銷。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 運營人:wslb888a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