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造紙術改進者蔡倫的另一面:一生曆四帝二後,位列九卿卻結局悲慘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西元82年, 漢章帝劉炟的皇后竇氏與宋貴人爭寵, 以“厭勝之術”為由誣陷宋貴人, 將其定案下獄, 後宋貴人仰藥自殺, 一出宮鬥劇以竇皇后的勝利而告終。 在整個事件中, 替竇皇后充當狗腿子的人是一名宦官, 他的名字直至今天中外皆知, 但在當時他不過是個見風使舵的投機者而已, 連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名字能被後世銘記。

他就是蔡倫。

一、宦官上位

身為宦官, 蔡倫是不幸的, 在東漢之前, 宦官中尚有未閹割者存在;在東漢之後, 宦官都是淨過身的, 蔡倫比較倒楣, 他是出生于東漢初年。

但他同時也是幸運的, 光武帝劉秀稱帝后為加強君主集權, 將權力盡歸尚書台。 若皇帝強勢、用人得當, 皇權將會高度集中, 但是漢光武帝、漢明帝以及漢章帝之後的東漢皇帝都是性情溫順之輩, 難以掌控朝局, 加上外戚鬥爭愈演愈烈, 外戚們為了找來幫手互相制衡, 便將宦官推向了歷史舞臺, 讓宦官參與朝政。

蔡倫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的。

▲ 蔡倫

蔡倫年少時跟著父親務農, 十五歲入宮, 由於聰明伶俐, 智商、情商雙商都高, 蔡倫很快從一個小宦官到小黃門、黃門侍郎。 之所以說蔡倫是個投機者, 是因為他眼光獨到, 善於察言觀色, 更善於站隊。

西元82年, 竇皇后與宋貴人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 竇皇后無子,

宋貴人的兒子劉慶是太子, 竇皇后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竇氏家族的前途, 一定要除掉宋貴人, 於是她千方百計找宋貴人的茬, 在外讓幾個兄長竇憲、竇篤尋其過失, 在內則讓蔡倫等宦官多方誣陷,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竇皇后找到了機會。 適逢宋貴人生病, 也不知道聽哪個人講兔子能治病, 就立即發動親戚朋友去找, 然而這事恰好被伺機整人的竇皇后作了文章。 竇皇后立即讓蔡倫上書誣其“挾邪媚道”, “欲為厭勝之術”, 宋貴人的這一舉動也連累了太子劉慶, 劉慶被批評“失惑無常”, 被貶為清河王, 另立梁美人之子劉肇為太子。 同時宋貴人被逮捕下獄, 而審案的人恰好就是蔡倫, 蔡倫已經投靠竇皇后, 宋貴人自無生理,
在獄中飲藥自殺。

西元82年的這波權力爭奪戰以竇皇后的勝利告終, 此時距蔡倫進宮不過七年而已。 此事過後, 蔡倫成為竇皇后的親信, 開始進入權力中央。

西元88年, 劉炟病逝、劉肇即位, 竇皇后升級為竇太后。 蔡倫自然而然成為寵臣, 被封為中常侍, 隨侍劉肇左右, “豫參帷幄”, 秩比二千石。

二、科學技術改革家

正是在劉肇在位期間, 蔡倫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 身為侍臣, 在劉肇面前蔡倫“盡心敦慎, 數犯嚴顏, 匡弼得失”, 依靠自己的才學和剛直, 盡心輔佐小皇帝。 而在另一方面, 蔡倫更是將自己的科技才華施展得淋漓盡致。

有一次劉肇玩劍的時候劍斷了, 蔡倫於是主動請纓為皇家鍛造刀劍和御用器物。 為了鍛造出品質上乘的器物,

蔡倫苦心鑽研工器書籍, 親自鑄劍, 終於鍛造出了堅固耐用的刀劍杯盞等器物。 劉肇親政後天天看繁重的竹簡看到累倒, 於是心疼皇帝的蔡倫又發明或者說是改進了造紙術。

在蔡倫之前已經有“紙”的存在, 他改進了造紙術, 經此造出來的蔡侯紙迅速推廣, “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 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改變了社會發展歷程, 意義重大, 造紙術也成為四大發明之一。

因為蔡氏造紙術的發明, “蔡倫”兩個字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即使在國外也享譽盛名。 在1978年出版的麥克·哈特的著作《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 蔡倫排名第六(後改為第七), 足見蔡倫被世人的認可程度。

西元92年, 劉肇在另一個宦官鄭眾的幫助下,

清理竇氏外戚。 竇憲因謀反被逼自盡, 同時死的還有竇篤、竇景等人, 竇太后被幽禁。 西元97年, 竇太后病死。 西元105年, 劉肇病死, 隨之掌權的是新的外戚——以鄧太后鄧綏為主的鄧氏, 一向見機行事的蔡倫當然投入鄧氏門下。 鄧太后連立兩名小皇帝, 將朝政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蔡倫作為鄧太后的得力幹將, 自然平步青雲, 被封為龍亭侯、長樂太僕, 走向人生巔峰, 成為鄧太后手下第一人。

直到西元121年鄧太后病死, 漢安帝劉祜親政, 蔡倫的好日子才到頭。 因為漢安帝劉祜是劉慶的兒子、宋貴人的孫子, 蔡倫自知漢安帝親政後自己就完了, 於是在同年自盡。

蔡倫絕對是一個奇才, 除了對小皇帝盡心輔佐外, 他對科學技術的貢獻放在任何時代都是值得歌功頌德的。 而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靠他自身的才華外,還依靠強大的時代背景。

宦官的上位得益于外戚的鬥爭和尚書台集權制度的形成,外戚鬥爭提供了機遇,尚書台提供了平臺,所以自蔡倫、鄭眾之後各種當權的宦官屢見不鮮。但蔡倫與後來的宦官相比要虛弱很多,遠沒有達到“宦官五侯”、曹節、王甫這樣的高度,他必須要選擇投靠一方勢力才能生存下去,竇太后之後有鄧太后,準確的投機讓他受益匪淺。但也正是這些準確的投機讓他得罪漢安帝,最後不得不選擇自盡。

蔡倫一生經歷四帝二後,位列九卿,封得侯爵,但這些名號與他的造紙術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一位權臣父親,為了政治上的偉大勝利,親手毀掉了三個女兒的幸福

一個老頭代理皇帝三十七天,把大亂邊緣的中國拽了回來

而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靠他自身的才華外,還依靠強大的時代背景。

宦官的上位得益于外戚的鬥爭和尚書台集權制度的形成,外戚鬥爭提供了機遇,尚書台提供了平臺,所以自蔡倫、鄭眾之後各種當權的宦官屢見不鮮。但蔡倫與後來的宦官相比要虛弱很多,遠沒有達到“宦官五侯”、曹節、王甫這樣的高度,他必須要選擇投靠一方勢力才能生存下去,竇太后之後有鄧太后,準確的投機讓他受益匪淺。但也正是這些準確的投機讓他得罪漢安帝,最後不得不選擇自盡。

蔡倫一生經歷四帝二後,位列九卿,封得侯爵,但這些名號與他的造紙術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一位權臣父親,為了政治上的偉大勝利,親手毀掉了三個女兒的幸福

一個老頭代理皇帝三十七天,把大亂邊緣的中國拽了回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