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敗于劉邦之手,竟是因為他太過年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景旭

楚漢戰爭早已遠逝, 歷史似乎也已經有了定論, 但是數千年來, 關於項王與沛公逐鹿天下的是是非非, 卻仍讓人議論不休。

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每個人在這段秦末風雲裡都能讀出不一樣的意蘊。 不論是政治家在其中看到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還是文人騷客眼中的壯闊恢弘、盪氣迴腸。

可是人們對於項羽的失敗, 分析來分析去, 得出來的卻只是一堆不知所云的結果:要不然就是什麼不合乎歷史發展規律的大道理, 要不然就是楚霸王自身這樣那樣的性格缺陷,

甚至還有磚家盛氣淩人地說, 劉邦得天下是大勢所趨、天命所歸的……

但在我看來, 項羽輸給的不是劉邦, 也不是韓信、蕭何, 而是輸給了自己的太年輕!

當然, 我並不是毫無根由地胡亂感慨、信口開河, 其實我們只要將項羽和劉邦麾下的首席謀士張良進行一番比對, 有些問題就不言自明瞭。

項羽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 他做過錦衣玉食的楚國公子哥, 當過四處逃亡的秦朝通緝犯, 痛飲過辛辣勁酒, 醉臥過美人膝下, 聽過刀在人骨上摩擦的聲響, 見過鮮血侵入眼睛後紅濁的世界, 統禦過百千萬的精卒戍旅, 也號令過采邑千里的八方諸侯……

他這一輩子是輝煌璀璨的, 但其實, 終項羽一生, 也不過僅僅三十年的光景而已,

在這彈指一揮的三十度春秋裡, 他正是用青年人特有的激蕩豪情迸發出火一樣的熾熱與光明!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隨著秦二世元年(西元前209年)陳涉在大澤鄉率先打出反秦的義旗, 一位位英雄人物就先後登上歷史的舞臺。 這一年劉邦47歲;張良41歲;項羽23歲。

而隨著項王自刎烏江、魯國放棄掉最後的抵抗, 歷史的車輪終於在西元前202年邁入新的大一統王朝——西漢。 這一年劉邦54歲;張良48歲;項羽, 卒於30歲。

可被我們認為是智慧化身的“謀聖”張良, 在他的三十歲, 做的事情貌似還沒有項王成熟。

家族五代相韓的張良, 在三十歲的時候, 剛剛經歷了國破家亡的人生最低潮。 他散盡家財, 耗費重金尋覓力士, 時刻準備著從肉體上消滅秦始皇。

終於, 在秦始皇二十九年(西元前218年), 始皇帝東巡的時候, 準備了整整一年的張良, 以一種搏命的心態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博浪沙刺秦。 這次失敗的刺殺, 使得張良這位逞匹夫之勇的義士, 落得亡命天涯、藏匿下邳的結果。

“後十年, 陳涉等起兵, 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十年後, 四十一歲重新出山的張良, 已經褪去了當年的青澀與莽撞, 留給世人的則是足智多謀、溫潤如玉的儒雅形象。

我們不知道這十年間張良都具體經歷了什麼, 只知道改變張良的是三十一歲那一年的圯橋進履, 可是上天卻沒有給項王這個機會, 這個能夠改變自身的十年磨劍時光, 在三十歲就結束了他的命運。 如果多給他十年的時光砥礪自我,

人世間可能就會又多出一位絕頂的帝王吧。

似乎就像是楚霸王自刎烏江時的慨歎那樣, “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 要說原因, 也許真的只能怪老天將項王生的太年輕了吧!

參考文獻:

1.司馬遷, 《史記·項羽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留侯世家》

2.汪榮祖, 《楚霸王的興亡》

3.田余慶, 《秦漢魏晉史探微》

這位英雄本可以比劉邦朱元璋還成功, 卻一念之差把江山白白送給別人

秦朝滅亡的時候, 當年橫掃天下的四大軍團都在幹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