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魏征屍骨未寒,李世民就親手砸了他的墓碑?

千百年來,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一直被視為聖君良臣的楷模。 兩人千古難遇的君臣情誼也被傳為佳話, 被傳頌至今。 魏征竭誠輔佐唐太宗, 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敢於進諫不惜拂逆主子的逆鱗, 唐太宗也欣賞魏征耿直的性格, 欣然採納魏征的建議。 這些事情我們都爛熟於心了, 也深信兩人“友誼的小船”堅固無比。

可是就在魏征死後不久, 屍骨未寒之際, 李世民不僅下旨解除了魏征長子和衡山公主的婚約, 甚至親手砸毀了魏征的墓碑。 這是為什麼呢?魏征在世時, 唐太宗把他當做自己的“鏡子”, 還想和魏征結為親家。

魏征去世時傷心不已, 親自弔唁還為他撰寫碑文, 甚至“廢朝五日”。 怎麼沒過多久唐太宗就砸了人家的墓碑, 這友誼的小船也太不牢固了吧, 怎麼說翻就翻了?

魏征生前受到唐太宗的“厚愛”, 不僅重賞無數, 官位也是蹭蹭往上升。 但是要說唐太宗不煩魏征還真有點說不過去, 要不也不會說出“我恨不得殺了這個鄉巴佬”等話來。 李世民作為一國之君, 為了皇權利益不得不任用魏征, 可是皇威不可侵犯, 不管你說的多有理, 皇帝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魏征常常不講情面的進諫, 唐太宗雖然採納了, 可是時間久了總會積怨頗深的。 他數次挑戰君威, 皇上忍無可忍之下便讓他遠朝堂, 寫史書去了。

魏征挑戰皇威是李世民砸碑的根本,

隨後的不過是添的火罷了。

新唐書中記載, 魏征在過世前, 對李世民極力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 說兩人是宰相之才。 因為魏征的力薦兩人都被皇上提拔升了官, 可是兩人皆與太子李承乾密謀反事件沾了干係, 一個被殺, 一個被流放。 魏征難辭薦人失當之責, 這徹底打擊了唐太宗對魏征的信任, 傷了太宗的心。 再說這兩人又捲進太子李承乾密謀反之中, 皇上就會懷疑魏征結黨營私甚至夥同太子一起謀反。 魏征傷了唐太宗的心, 還碰了逆鱗, 可想而知唐太宗不窩火才怪呢。

如果魏征舉薦失誤拱起了唐太宗心中的無名火的話, 那麼下面的事就是火的臨界點, 一旦達到那個點,

導火線必然就著了。 唐太宗一心想成為千秋萬代都敬仰的明君, 魏征想毀掉這一切, 唐太宗怎麼可能不發洩發洩。

魏征結黨營私的帽子還沒有摘除, 李世民又得知:魏征寫給皇帝的奏摺都留有副本, 還交給了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 要求把這些都寫進國史。 這些奏摺有些什麼內容很顯然, 無非是某年某月某日魏征勸皇帝不要玩物喪志, 皇帝虛心接受了之類的······李世民知道後懷疑魏征提建議的目的不單純, 是為了博取個好名聲, 同時有可能毀了他千古一帝的好名聲。

對於李世民來說, 為了國家你提的建議我可以接受, 為了國泰民安, 我可以正視自身不足並改正。 可是你想把這些寫進歷史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你的目的了!或許魏征只是為了真實呈現歷史,

讓後人知道李世民是個知錯就改的好皇帝。 可是唐太宗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他不得不做些什麼給那些寵寵欲動的後來者示威, 告訴他們不要為了投機, 拿道德大棒來壓皇帝。

唐太宗為了發洩內心的火, 不但解除了魏征長子和公主的婚姻, 而且推到了魏征墓碑, 磨滅了碑文。 兩人本是被人傳頌千古的模範君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