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明日冬至,幸福必至,不吃餃子會被凍掉耳朵哦!

冬至, 是湯圓的舔糯, 是水餃的鮮香, 是羊肉湯的酥暖。 冬至, 是暴雪低溫的寒意, 也是親情濃郁的暖意。 人們在這一天, 不遠千里萬里, 也會趕回家。 無論在外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 總會有一盞燈徹夜為你點亮。

俗話說, “冬至大如年”, 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並說冬至吃了餃子, 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冬至吃什麼, 要看地方來的。

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 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

耳朵都凍爛了, 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 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 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 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 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 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 血液通暢, 兩耳變暖, 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 人們吃著餃子, 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 所以, 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湯圓

冬至吃湯圓, 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在江南尤為盛行。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湯圓也稱湯糰, 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 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 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 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 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 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 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冬至吃年糕, 年年長高, 圖個吉利。

桂圓燒蛋

嘉興土生土長的人, 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 “把買來的桂圓剝好, 然後放在水裡煮, 把桂圓的汁水煮出來, 再打入雞蛋, 根據自己的口味加糖……”一位嘉興老人說:“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大好, 冬至夜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燒蛋, 自個兒心裡就感覺整個冬天都不冷了。 ”

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話, 說冬至‘有得吃, 吃一夜, 沒得吃, 凍一夜’, 衢州過冬至的飲食同樣是十分講究的,

每家每戶的菜肴裡必須要有肉和豆腐, 同時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 用於冬至夜裡的閑食使用。

燒臘

冬至這天, 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其中, 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全家人在祭祖之餘, 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 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 一食就過年”的民諺, 俗稱“添歲”, 表示年雖還沒有過, 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 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 老是不亮, 故潮俗有“冬節夜, 囉囉長, 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釀酒

客家人認為, 冬至時的水味最醇, 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

柔和爽口, 回甜生津, 後勁頗足。 所以, 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為了這一天, 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 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 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 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 再讓清涼的泉水反復沖洗, 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 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 專家指出, 吃羊肉既能禦風寒, 又可補身體, 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 。  

薑母鴨

廈門人冬至吃薑母鴨。 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 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 再加入老姜(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 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 因此, 冬至一到,

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 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糯米味甘、性溫, 能夠補養人體正氣, 吃了後會周身發熱, 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 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好了, 各位小夥伴們準備好好享受家鄉的美味吧!

冬至冬至, 幸福必至。

如果有時間, 請回家陪家人吃一頓團圓飯吧!

如果沒有, 也要記得打個電話回家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