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9.5℃以下寶寶發燒處理方法,最後一個你一定要注意看!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 寶寶感冒好燒那就揪痛了寶媽的心, 一咳嗽, 跑醫院;一感冒跑醫院, 一發燒, 跑醫院, 一不舒服, 跑醫院, 每一個寶媽都時刻準備著, 但是小編想說, 其實有時不需要, 掌握一些小常識, 能讓寶寶減少好多痛苦。

孩子發燒有個規律: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 則說明孩子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腳變暖, 出汗了, 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

家長遇到孩子發熱時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一歲半以內的嬰幼兒, 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 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著後, 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門,

一直捂到孩子的頭微微出汗, 這時再看小嬰兒, 鼻子通了, 呼吸平穩了, 溫度也降下來了。 這時, 家長再把寶寶叫醒, 多給喂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 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如初。 我兒子一歲前有幾次感冒發燒都是用這種方法治好的, 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鐘, 最長的一次捂了一個半小時, 我的手都麻了, 才見兒子頭上冒汗。 所以在給寶寶用手心捂前囟門時, 家長千萬不要著急, 最好是由孩子爸爸來操作, 男士的熱量大, 寶寶容易出汗。

2.多數孩子還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 發熱時手腳發冷、舌苔發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 家長可以用生薑紅糖水給孩子祛寒, 效果是不錯的, 如果生薑紅糖水裡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長的蔥白,

效果會更好。 若孩子怕辣, 可以在給孩子煮的稀飯裡面加上兩片生薑、兩段蔥、幾滴醋, 煮好後, 去掉薑、蔥, 喂給孩子吃, 能祛寒、發汗, 退熱的效果不錯, 孩子也願意吃。 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喂2~3次, 孩子退熱後就不要加蔥了, 舌苔不再發白時, 薑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發燒時手腳不冷, 但面色發紅, 咽喉腫痛, 舌苔黃或紅, 小便顏色黃、氣味重, 眼睛發紅, 則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 就不能喝生薑紅糖水了, 家長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 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鹽, 沖成淡鹽開水給孩子喝, 能消內熱。 孩子只有大量喝水, 多解幾次小便, 讓身體的內熱隨著尿液排出, 體溫才會下降, 上火的症狀也才會好轉。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發熱, 則說明體內有內熱或炎症,

家長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 取10片, 加水煮5~10分鐘後給孩子喝, 一天2~3次, 到孩子白天不發熱時, 就不要再喝了。 同時儘量給孩子多喝水, 吃新鮮的水果, 飲食要相對清淡, 不能吃魚、蝦, 只能吃其他肉類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體溫正常, 一到傍晚就升高, 到早晨又退熱, 說明孩子發熱是身體內寒重及虧虛引起的, 這時仍要給孩子喝生薑紅糖蔥水, 最好再配合艾葉水泡腳祛寒, 而且可以讓孩子喝肉湯和淡淡的雞湯, 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 一次小半勺, 給孩子及時補充營養, 同時讓孩子多喝水。

6.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 家長可以幫孩子按摩。 先搓孩子的腳心, 把熱往下引, 等腳搓熱了, 再搓小腿, 上下來回搓, 把小腿搓熱後,

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後背和耳朵, 最後搓孩子頭頂正中的百會穴。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 喝蔥姜紅糖水加按摩治療發熱時, 要先喝蔥姜紅糖水, 然後再按摩。

嬰兒發燒物理降溫方法

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擴張血管, 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熱量, 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 準備75%的酒精100毫升, 加溫水等量, 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左右, 不能過冷, 否則會引起肌肉收縮, 致使熱度又回升。 酒精擦浴時, 用小毛巾從寶寶頸部開始擦拭, 從上往下擦, 以拍擦方式進行, 腋 窩、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膚微微發紅, 有利於降溫。 注意寶寶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 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溫水洗澡

洗澡能幫助散熱。 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較好,

可以多洗澡, 水溫調節在27~37攝氏度。 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 否則易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 容易導致缺血缺氧, 加重病情。

冰枕

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 既舒服效果又好。 去醫院買個冰袋(不是熱水袋)。 把冰塊倒入盆裡, 敲成小塊, 用水沖去棱角, 裝入冰袋, 加入50~100毫升水, 不要裝滿, 2/3滿就可以, 排淨空氣, 夾緊袋口, 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寶寶頭頸下當枕頭。 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 很快寶寶的體溫會降下來。

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緩解不適。 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另一妙處在於能幫助降溫。 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 倒入2/3盆水, 水溫要略高於平時, 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 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 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冰袋冷敷

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冰袋冷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