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e鹽資訊:困難重重 多數塑膠企業將舉步維艱

自2017年伊始, 環保風暴一直在塑膠市場席捲, 勒令停產的塑膠企業不在少數, 開工成難題、成本升不停, 促使眾多小型塑膠加工企業熬不過塑膠嚴冬, 出現倒閉潮!在這一年裡, 倒下的廢塑膠企業已經難以計數。

因環保被遏令停產的, 不僅有大量的塑膠企業, 還有眾多下游加工企業和製造企業。 “中國塑膠第一鎮”被強制全面關停之後, 雖然後面又重新開業了, 但長期的停產造成周邊塑膠價格居高不下!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了塑膠企業成本的提升, 環保督查形勢的嚴峻也讓塑膠企業備受壓力,

這直接加深了大小型塑膠企業的差距, 促使眾多小企業無法負荷, 倒閉潮提前來臨。

而江浙地區, 多位元行業內人士也證實, 從北到南, 大量的中小塑膠廠正在批量死亡。

一個年產值幾百萬的塑膠廠, 搬廠要投入150萬, 這種情況下, 還幹不幹塑膠就是個問題。 一位塑膠行業資深人士感歎。

不涉及搬遷的地區, 中小企業則需要花好幾百萬上排汙、消防等環保設施, 這對超低運營空間飛行的中小製造業, 幾乎是摧枯拉朽式的洗牌。

可見, 環保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生死線!

廢塑膠:禁止進口, 有多少企業將“受傷”

因為中國海關的嚴格檢查, 所以有一大部分廢塑膠逐漸向東南亞國家進行轉移, 馬來西亞也即將成為繼中國之後的又一個廢塑膠加工利用國,

可以說馬來西亞的廢塑膠產業驟增是因為中國禁塑令方面的影響所導致的。

但近日, 馬來西亞港口發出通知, 目前只有來自美國經過確認的廢品資源可以進口到馬來西亞, 其他來源的廢品暫時都不接收。

據統計, 2016年中國和香港地區塑膠膜廢品進口量約為1020萬噸, 但到2018年這個數字將暴跌, 總量將下降30%~40%, 海外供應商將尋找替代途徑來處理大約6百萬~7百萬噸塑膠廢片。 在國外, 某些材料的價值急劇下跌。 而在中國, 由於出現短缺, 廢舊塑膠的價格飆升高達20%~30%。

禁廢:環保部又修訂兩規定

為貫徹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進一步加強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

環境保護部近期修訂了《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和《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 並於近日發佈。

《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適用於列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中固體廢物(以下簡稱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進口的環境保護管理。 規定明確了申請進口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許可應當具備的條件和申請、審批流程等事項。 其中特別指出, 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轄區內進口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的加工利用企業, 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日常現場監督檢查, 嚴控環境風險。

《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適用於申請進口《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中廢紙的環境保護管理。

規定明確進口廢紙的企業除符合《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要求外, 還應符合生產能力應不小於5萬噸/年, 並具有與加工利用能力相適應的制漿、造紙等生產加工設備;符合《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相關產業政策的要求, 廢紙企業或相關生產線未被列入《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等條件。

兩項規定均從公佈之日起施行, 《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環境保護部公告2015年第70號)同時廢止。

回收業:兩極分化, 八成企業面臨“結業”

這次中國廢塑膠禁制進口,

對國內廢塑膠行業可能產生以下影響:

約5%的工廠轉為集中本地回收, 一般是有系統及有科技的大型企業才能勝任;

約5%業界沖出中國到東南亞國家設廠或到歐、美、日本去“源頭再生";

餘下八成的企業被逼結業(即公司營業執照的營業期限到期), 沒有欠錢的可光榮退役, 而有債務的便要清盤破產。

國內最迫切需要回收的是市政府收集的廢塑膠、家電廢塑膠及農業廢塑膠。 但這類廢塑膠回收成本比回收後的賣價高, 沒有政策配合根本沒有業界人士去回收處理。 現今中國有這麼多工廠及產能, 若能配合政府政策, 將會使中國大陸廢塑膠的回收率大大提升。

這次“禁廢”回收行業將出現兩極化, 重新洗牌後, 留下來的是大企業, 有科技、有系統及資本充裕的工廠。設備工廠也是同一命運,沒規模或沒有技能的工廠也就被淘汰。

2018:前路艱難,喜憂參半

2018年,對於塑膠從業者或許會是更難的一年。十九大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環保將成常態化,環保依舊還是決定塑膠行業發展的紅線。

好消息是2018年依舊會有進口許可證,壞消息是只有正規的公司才可以獲得審批資格——與產業升級、行業倒逼同時發生的將會是小企業、小作坊被大範圍淘汰的局面。

有科技、有系統及資本充裕的工廠。設備工廠也是同一命運,沒規模或沒有技能的工廠也就被淘汰。

2018:前路艱難,喜憂參半

2018年,對於塑膠從業者或許會是更難的一年。十九大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環保將成常態化,環保依舊還是決定塑膠行業發展的紅線。

好消息是2018年依舊會有進口許可證,壞消息是只有正規的公司才可以獲得審批資格——與產業升級、行業倒逼同時發生的將會是小企業、小作坊被大範圍淘汰的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