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成都是唐代詩人心中最愛!詩作近千首 杜甫留下作品最多

揭秘唐詩與成都的不解之緣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王勃從唐朝就開始這樣做了……”昨日上午, 成都晚報“天府文化公益講堂”第二場講座走進泡桐樹小學西區, 成都晚報文化副刊編輯杜均與學校學生分享了唐詩與成都的不解之緣, 以及唐代著名詩人和成都相關的生活趣事。 據瞭解, 成都晚報“天府文化公益講堂(唐詩樂章)”是成都晚報創新宣傳天府文化的一個嘗試。 意圖建立一個公眾參與、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平臺。 而杜均生動風趣的精彩講座也贏得了在場學生的陣陣掌聲。

/ 編輯講述 /

成都是唐代詩人的最愛 詩作近千首

“有哪些唐詩和成都有關, 又有哪些詩人到過成都?”杜均在講座中談道, 在唐朝, 寫成都的唐詩有近千首, 寫到成都的詩人有近200人, 其中, 杜甫是唐代詩人中在成都留下作品最多的詩人, 約有240首。 清代詩人李調元的“自古詩人例到蜀”, 道出了唐代及以後許多著名詩人入蜀的盛況, 也說明了成都在唐朝的重要地位。

此外, 杜均還與學生分享了初唐四傑王勃的趣事, “王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一位自由撰稿人, 寫作前會睡一覺, 睡前會叫人先給他磨墨, 睡醒後便開始寫作, 而這個被稱作‘打腹稿’”, 此外, 關於詩人駱賓王的名作《詠鵝》, 杜均也為在場的學生做了細緻的分析, 駱賓王是位小神童,

6歲寫下《詠鵝》, “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 每一句詩都將它表現得淋漓盡致, “鵝鵝鵝, 都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駱賓王從唐朝就開始做了, 還是很潮的。 ”

講座中, 現場的學生與杜均積極互動, 講座結束後, 他們圍繞著杜均追問, 充分展現了學生們對天府文化和唐代詩歌的巨大熱情。

/ 學生感受 /

發燒38℃堅持聽講 感受唐詩魅力

“我今天發燒了, 可我還是不想錯過這場關於唐詩的講座。 ”泡桐樹小學西區4年級10班的文晨旭告訴成都晚報記者, 自己平時看過一些關於唐詩的課外書籍, 老師也會跟我們進行一些閱讀拓展, 古詩的內容含蓄而富有意境, 讀起來非常有味道。 今天的講座讓我學到了很多平時不知道的知識,

雖然身體不舒服卻也值得。

4年級10班的劉宇宸說, 父母曾經給他講過不少唐詩,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白和杜甫, 成都也有不少他們在此生活或者創作的痕跡, 所以一直覺得唐詩讀來十分親切, “今天的講座讓我瞭解了唐詩作品以外的故事, 以及詩人們的成都生活, 我覺得非常有趣。 同時, 也讓我感受到了唐詩的魅力以及詩人們對成都歷史文化的貢獻。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